1
|
意象派与中国古典诗歌 |
赵毅衡
|
《外国文学研究》
|
1979 |
59
|
|
2
|
90年代诗歌:从情感转向意识 |
臧棣
|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1998 |
42
|
|
3
|
现代诗歌批评中的晦涩理论 |
臧棣
|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1995 |
22
|
|
4
|
中国现代诗歌的发展(上篇) |
王富仁
|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14
|
|
5
|
新学诗·新派诗·歌体诗·白话诗——论中国新诗的发生与发展 |
龚喜平
|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88 |
13
|
|
6
|
学堂乐歌与中国诗歌的现代转型 |
傅宗洪
|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17
|
|
7
|
中国新诗:世纪初的观察 |
吴思敬
|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14
|
|
8
|
高中语文现代诗歌教学之现状分析及策略探索 |
吴锐
|
《教育实践与研究(中学版)(B)》
|
2015 |
15
|
|
9
|
高中语文现代诗歌教学方法之我见 |
刘焕焕
|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14 |
15
|
|
10
|
中国现代诗歌意象艺术的嬗变及其特征 |
王泽龙
|
《天津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13
|
|
11
|
我在思考未来诗歌的一种形态——宇文所安访谈录 |
齧缺
|
《书城》
|
2003 |
12
|
|
12
|
穆旦与“去中国化” |
王家新
|
《诗探索》
|
2006 |
8
|
|
13
|
英国诗人邓恩的玄学派诗歌意象及其影响 |
于宏伟
|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5 |
10
|
|
14
|
汉诗英译与英语现代诗歌——以魏理的汉诗英译及跳跃韵律为中心 |
程章灿
|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
2003 |
7
|
|
15
|
论中国现代诗歌节奏单元的层级建构 |
王雪松
|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11
|
|
16
|
统编教材长课文教学的路径、内容及策略 |
朱旭光
|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
2020 |
11
|
|
17
|
论现代诗歌鉴赏中的意象解读 |
孙世军
|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3 |
9
|
|
18
|
韦其麟及其诗歌创作对广西现代诗歌的影响探究 |
董迎春
覃才
|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10
|
|
19
|
小学语文现代诗歌大单元教学的有效策略 |
段珍洁
|
《语文教学通讯》
|
2023 |
8
|
|
20
|
钟鸣:“旁观者”之后 |
钟鸣
|
《诗歌月刊》
|
2011 |
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