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10篇文章
< 1 2 8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赤霉素对魏可葡萄果穗及果实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46
1
作者 谢周 李小红 +4 位作者 程媛媛 刘倩 张萌 章镇 陶建敏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0年第1期50-53,共4页
以魏可葡萄为试材,于开花前13-22d,使用不同浓度(3、5、7.5mg/L)赤霉素处理,结合盛花期25mg/LG如和花后两周25mg/L CA,+5mg/LCPPu处理。研究了不同赤霉素处理对魏可葡萄花穗长度、果实小穗节间长度、无核率和果实品质的影响... 以魏可葡萄为试材,于开花前13-22d,使用不同浓度(3、5、7.5mg/L)赤霉素处理,结合盛花期25mg/LG如和花后两周25mg/L CA,+5mg/LCPPu处理。研究了不同赤霉素处理对魏可葡萄花穗长度、果实小穗节间长度、无核率和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花前13—22d的12组处理中,花前16d7.5m∥LGA,结合盛花期25mg/LGA,花后两周25mg/LGA3+5mg/L CPPU的处理果穗拉长效果最为显著,其果实小穗节间长度增长为对照的128.81%。使用不同赤霉素处理提高了魏可葡萄的无核率,使魏可果形变长,此外,还增加了果实可滴定酸含量,降低了可溶性固形物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可葡萄 赤霉素 果穗 果实品质
下载PDF
玉米栽培施用沼渣沼液的肥效试验 被引量:36
2
作者 兰家泉 田启建 +1 位作者 罗来和 彭明英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04年第6期475-478,共4页
为了搞好沼气的开发和综合利用,利用沼渣、沼液作为肥料进行了玉米栽培试验。结果表明,施用沼渣、沼液表现出良好的肥效应,有利于提高玉米产量和促进生态农业的发展。其肥效应主要表现在:前期生长旺盛,出苗快而整齐,茎秆粗壮,叶片宽大,... 为了搞好沼气的开发和综合利用,利用沼渣、沼液作为肥料进行了玉米栽培试验。结果表明,施用沼渣、沼液表现出良好的肥效应,有利于提高玉米产量和促进生态农业的发展。其肥效应主要表现在:前期生长旺盛,出苗快而整齐,茎秆粗壮,叶片宽大,叶色浓绿,后期生长稳健,果穗大,穗行数增多,单穗实粒数增多,产量提高。其中施用沼渣、沼液的A处理产量最高,达到576 5kg·667m-2,与对照C、D处理相比,增产幅度达到21 13%和12 44%,经方差分析达极显著和显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沼液 沼渣 施用 玉米产量 肥效试验 栽培 果穗 效应 稳健 发展
下载PDF
转双抗虫基因741杨基本特性分析 被引量:27
3
作者 杨敏生 高宝嘉 +2 位作者 王进茂 梁海永 杜克久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91-97,共7页
对携带两个外源抗虫基因 (部分改造的BtCry1Ac基因和慈菇蛋白酶抑制剂基因API)的白杨杂种 74 1杨的抗虫性、生长特性、木材品质、结实特性及适应性进行多年连续观测。结果表明 ,3个转双抗虫基因 74 1杨株系对杨扇舟蛾、舞毒蛾、美国白... 对携带两个外源抗虫基因 (部分改造的BtCry1Ac基因和慈菇蛋白酶抑制剂基因API)的白杨杂种 74 1杨的抗虫性、生长特性、木材品质、结实特性及适应性进行多年连续观测。结果表明 ,3个转双抗虫基因 74 1杨株系对杨扇舟蛾、舞毒蛾、美国白蛾等鳞翅目食叶害虫具有高抗虫性 ,幼虫死亡率均在 80 %以上 ,并且还能抑制存活下来的昆虫幼虫的发育 ,使其发育速率减缓 ,不能正常结茧 ,连续 4年饲虫试验未发现其抗虫性有规律下降的趋势。转基因受体 74 1杨具有生长速度快 ,特别是胸径和材积生长在生长后期具有明显的速生优势 ,单株材积生长量平均超出对照 4 0 %以上 ;74 1杨木材品质优良 ,木材密度、纤维特性及各项力学性质均优于毛白杨。连续 3年观测表明 ,74 1杨为高度败育雌株 ,果穗小、数量少 ,成熟开裂前 70 %~ 90 %脱落 ,基本不飞絮。转基因 74 1杨没有发生明显变异 ,生长未受影响 ,可在毛白杨适生区推广应用。建议采用适宜的栽培模式 ,控制害虫抗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741杨 抗虫性 木材品质 毛白杨 转双抗虫基因 败育 果穗 Ac基因 昆虫 鳞翅目
下载PDF
玉米成熟期籽粒含水量与果穗性状的关系 被引量:28
4
作者 张树光 冯学民 +1 位作者 高树仁 孙生林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1994年第2期15-17,共3页
1983~1986年对不同熟期的600余份试验材料,测定玉米成熟期籽粒含水量,研究分析果穗性状与籽粒含水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在黑龙江省自然气候条件下,选育产量高、含水量低的杂交种,应该是穗轴细、穗粗适中、籽粒偏硬或中间型、长籽粒、单... 1983~1986年对不同熟期的600余份试验材料,测定玉米成熟期籽粒含水量,研究分析果穗性状与籽粒含水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在黑龙江省自然气候条件下,选育产量高、含水量低的杂交种,应该是穗轴细、穗粗适中、籽粒偏硬或中间型、长籽粒、单穗粒重和百粒重均高的杂交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成熟期 籽粒 含水量 果穗
下载PDF
对玉米收获中籽粒破碎和损失的影响因素试验研究 被引量:29
5
作者 裴建杰 范国昌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02-105,共4页
为了降低玉米的收获损失,本研究通过摘穗板式摘穗机构的正交实验的方法,对在玉米摘穗过程中影响籽粒破碎和籽粒损失率的4个因素—摘穗板的型式、拉茎辊转速、籽粒含水率、机具前进速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籽粒破碎率受籽粒含水率的影... 为了降低玉米的收获损失,本研究通过摘穗板式摘穗机构的正交实验的方法,对在玉米摘穗过程中影响籽粒破碎和籽粒损失率的4个因素—摘穗板的型式、拉茎辊转速、籽粒含水率、机具前进速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籽粒破碎率受籽粒含水率的影响最大,受摘穗板型式和拉茎辊转速影响次之,受前进速度的影响较小。籽粒损失率受拉茎辊转速的影响最大,受摘穗板型式的影响次之。籽粒的含水率较低(30%左右)、摘穗板的型式为弯板、拉茎辊转速为中速度(600~700r/min)时进行玉米的摘穗作业时,综合指标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收获机械 摘穗装置 果穗 籽粒 试验研究
下载PDF
超甜玉米果穗形态和品质性状的杂种优势及遗传特性分析 被引量:24
6
作者 王晓明 谢振文 +1 位作者 曾慕衡 乐素菊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931-1936,共6页
采用杂种优势和Hayman分析方法,研究了超甜玉米商品性状的杂种优势及其遗传特性。结果表明,超甜玉米秃顶长和行粒数易受双亲影响,加性效应起主导作用。含糖量和果皮厚度遗传符合“加性-显性”模型,控制该性状的基因对数都在3对以上,它... 采用杂种优势和Hayman分析方法,研究了超甜玉米商品性状的杂种优势及其遗传特性。结果表明,超甜玉米秃顶长和行粒数易受双亲影响,加性效应起主导作用。含糖量和果皮厚度遗传符合“加性-显性”模型,控制该性状的基因对数都在3对以上,它们的狭义遗传力分别是53.0%和29.6%;其中控制含糖量的加性效应比显性效应更重要,而控制果皮厚度的显性效应比加性效应更为重要,同时有超显性现象的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甜玉米 杂种优势 遗传 含糖量 果皮厚度 杂种优势 超甜玉米 遗传特性 品质性状 特性分析 加性效应 显性效应 形态 果穗
下载PDF
葡萄品种资源果实重要经济性状分析 被引量:23
7
作者 刘崇怀 孔庆山 +1 位作者 郭景南 潘兴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3年第2期74-76,79,共4页
对郑州果树研究所国家葡萄种质圃内的主要葡萄栽培品种的果穗和浆果的主要经济性状进行了鉴定评价。结果表明 ,在葡萄果穗形状、果穗大小、果粒形状、果粒大小、果粒重量、可溶性总糖含量、总酸含量、果实颜色、果肉硬度和香味等方面均... 对郑州果树研究所国家葡萄种质圃内的主要葡萄栽培品种的果穗和浆果的主要经济性状进行了鉴定评价。结果表明 ,在葡萄果穗形状、果穗大小、果粒形状、果粒大小、果粒重量、可溶性总糖含量、总酸含量、果实颜色、果肉硬度和香味等方面均存在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在丰富的多样性中 ,具有圆锥形、圆形和短椭圆形果粒、软肉、无香味的品种最多 ,其他穗形、果形、硬度和特殊香味特征均是葡萄的遗传变异中人为选择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 品种资源 果实 经济性状 果穗 浆果
下载PDF
改进圆形Hough变换的田间红提葡萄果穗成熟度判别 被引量:26
8
作者 周文静 查志华 吴杰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205-213,共9页
针对田间环境下红提葡萄果穗成熟度人眼判断效率低且易误判的问题,该研究采用K近邻(K-nearest neighbor,KNN)算法和最大类间方差(Otsu)法分别对葡萄果穗图像背景分割以找到最佳分割效果,采用圆形Hough变换识别葡萄果粒,并开发了可判别... 针对田间环境下红提葡萄果穗成熟度人眼判断效率低且易误判的问题,该研究采用K近邻(K-nearest neighbor,KNN)算法和最大类间方差(Otsu)法分别对葡萄果穗图像背景分割以找到最佳分割效果,采用圆形Hough变换识别葡萄果粒,并开发了可判别葡萄果穗成熟度的算法。研究结果表明,不论顺光、逆光或者与田间背景相似的绿色果穗,KNN法可实现良好的背景分割,然后圆形Hough变换法在边缘阈值和灵敏度分别取0.15和0.942时,识别葡萄果粒的准确率可达96.56%。在此研究基础上,采用该研究开发的葡萄果穗成熟度判断算法,可根据颜色将果粒划分不同成熟度等级,并实现对果穗成熟度判别,判别准确率为91.14%。该研究结果可为果农适宜期收获葡萄及自动化采摘提供重要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处理 识别 机器视觉 HOUGH变换 成熟度 果穗
下载PDF
利用赤霉素处理红地球葡萄果穗试验 被引量:22
9
作者 苗博英 李树海 张富 《天津农学院学报》 CAS 2004年第2期29-31,共3页
在自然生长情况下红地球葡萄果穗较紧 ,影响果粒均匀着色 ,人工疏粒费时费工。本试验利用赤霉素处理花序 ,果穗拉长效果显著。结果表明 ,花前 10d 10mg/kg药剂处理比对照增长 35 .2 % ,花前 5d 5mg/kg药剂处理比对照增长 2 1.9%。
关键词 赤霉素 红地球葡萄 果穗
下载PDF
国产3种夏枯草挥发油的成分 被引量:11
10
作者 王海波 张芝玉 苏中武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1期652-653,共2页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计算机联用系统,对国产3种夏枯草果穗部分挥发油成分进行了定性和定量的研究。结果鉴定出夏枯草(PrunellavulgarisL.)14个化合物,山菠菜(P.asiaticaNakai)17个化合物...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计算机联用系统,对国产3种夏枯草果穗部分挥发油成分进行了定性和定量的研究。结果鉴定出夏枯草(PrunellavulgarisL.)14个化合物,山菠菜(P.asiaticaNakai)17个化合物,硬毛夏枯草(P.hispidaBenth.)17个化合物。3种夏枯草挥发油成分中十六烷酸[CH_3(CH_2)_(14)COOH]含量分别达17.16%,51.52%和34.8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油 夏枯草属 果穗 气相色谱
下载PDF
草地贪夜蛾对不同玉米品种果穗的为害研究 被引量:20
11
作者 李贤嘉 吴吉英子 +4 位作者 戴修纯 王勇庆 王瑞飞 张志祥 徐汉虹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71-79,共9页
【目的】调查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对广东省广泛种植的22个玉米品种果穗的为害情况。【方法】采用"Z"字形五点取样法调查玉米果穗被害情况。记录每株玉米上部和下部果穗被害情况,包括玉米果穗中的1~3龄、4~6龄幼... 【目的】调查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对广东省广泛种植的22个玉米品种果穗的为害情况。【方法】采用"Z"字形五点取样法调查玉米果穗被害情况。记录每株玉米上部和下部果穗被害情况,包括玉米果穗中的1~3龄、4~6龄幼虫、活虫和蛹的数量,以及玉米果穗上被幼虫钻蛀的位置。【结果】草地贪夜蛾在不同品种玉米上的为害均较为严重,所有品种的植株被害率均大于25%,但不同品种的被害程度存在明显差异。甜玉米受害最严重,其中,‘粤甜16号’的被害率高达99.67%。除‘粤农19号’、‘广彩糯19号’外,其他品种的玉米上、下部果穗的被害情况差异不显著(P>0.05)。绝大部分玉米果穗中存在草地贪夜蛾幼虫,含有1~2头幼虫的果穗比例为26%~85%,含有3头幼虫的果穗比例仅为2%~17%,未在同一果穗内发现3头以上的幼虫。除‘广糯9号’和‘广糯2005’外,其他品种的玉米中发现的4~6龄幼虫数量均要多于1~3龄幼虫。38%~71%草地贪夜蛾幼虫都是从玉米丝钻入玉米果穗内为害并在果穗内化蛹,平均每百株果穗的蛹为9~32个。【结论】草地贪夜蛾偏爱取食甜玉米和糯玉米并在其果穗内化蛹,对饲料玉米的为害较轻。1~3龄和4~6龄幼虫在玉米乳熟期的取食行为相同,都喜爱从玉米丝钻入果穗内为害。研究结果可为选育玉米抗性品种和草地贪夜蛾的精准防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贪夜蛾 玉米品种 果穗 取食行为
下载PDF
基于图像轮廓分析的堆叠葡萄果粒尺寸检测 被引量:20
12
作者 陈英 李伟 张俊雄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68-172,121,共6页
提出一种堆叠葡萄果粒尺寸检测算法:首先通过8-邻域轮廓跟踪提取果穗轮廓曲线,然后基于改进的曲线旋转和局部极值判断方法搜索曲线上的凹点,从而将曲线分割成分段圆弧以实现果粒的分割和识别,进而采用最小二乘分段曲线拟合计算果粒直径... 提出一种堆叠葡萄果粒尺寸检测算法:首先通过8-邻域轮廓跟踪提取果穗轮廓曲线,然后基于改进的曲线旋转和局部极值判断方法搜索曲线上的凹点,从而将曲线分割成分段圆弧以实现果粒的分割和识别,进而采用最小二乘分段曲线拟合计算果粒直径。通过对巨峰葡萄的检测试验表明,该算法对葡萄果穗的果粒正确识别率在35%左右,用于统计葡萄的平均果粒直径,平均误差为0.61 mm,最大误差为1.69 mm,根据果粒大小分级的准确率为72.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 果穗 尺寸检测 图像处理
下载PDF
疏果对红地球葡萄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7
13
作者 杨江山 常永义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2期209-212,共4页
研究了单穗留60、80和100粒果不同的疏果处理对红地球葡萄果实单果质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果粒大小、果形指数、果穗性状和等级果率等相关品质因素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60和80粒处理对提高单果质量作用效果极为显著。3种处理都能显... 研究了单穗留60、80和100粒果不同的疏果处理对红地球葡萄果实单果质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果粒大小、果形指数、果穗性状和等级果率等相关品质因素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60和80粒处理对提高单果质量作用效果极为显著。3种处理都能显著增加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80粒效果最为显著。3种处理均能促进果实生长,增大了果个,纵径较对照分别增加了12 %、8 %、4 %,横径分别增加了4.4 %、6 %、2.4 %。果穗的形状和紧密度以80粒留果量为适中。留果量与红地球葡萄果形指数、果实着色和等级果率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果 红地球葡萄 单果 果穗 品质
下载PDF
山桐子果穗和果实性状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18
14
作者 苏上 李振坚 +2 位作者 倪建伟 耿涌杭 许新桥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5-44,共10页
在山桐子(Idesia polycarpa Maxim.)自然分布区南界(广东省乳源县)、北界(河北省易县)及主要集中分布区(四川省的芦山县和夹江县以及贵州省道真县)选择16个山桐子样本,对其完整果穗和成熟果实的性状(包括14个表型性状和果实含油率)进行... 在山桐子(Idesia polycarpa Maxim.)自然分布区南界(广东省乳源县)、北界(河北省易县)及主要集中分布区(四川省的芦山县和夹江县以及贵州省道真县)选择16个山桐子样本,对其完整果穗和成熟果实的性状(包括14个表型性状和果实含油率)进行变异分析、遗传多样性分析和相关性分析,并基于表型性状的主成分分析结果对供试样本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山桐子样本间果穗和果实性状差异极显著(P<0.001),各性状的变异系数为2.75%~58.23%,Simpson指数为0.75~0.88,Shannon-Weaver指数为2.30~3.13。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果穗长、果穗宽、单果穗质量、单果穗果实质量和果穗小枝长间基本呈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正相关,果实占比、单果质量、果实纵径、果实横径、单果种子质量和单果果肉质量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但果穗和果实表型性状与果实含油率的相关性均不显著。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前4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为92.281%,能够反映山桐子果穗和果实表型性状的大部分信息;第1、第2、第3和第4主成分的贡献率分别为40.863%、31.979%、10.477%和8.962%,分别主要反映山桐子的果实大小、果穗长度和疏密度、果实形状及果柄长特征。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供试样本可分为中果中疏穗中柄型(Ⅰ)、小果中疏穗长柄型(Ⅱ)、大果长疏穗中柄型(Ⅲ)及中果短密穗中柄型(Ⅳ)4个类群。其中,Ⅲ类群的果实含油率最高(31.07%),Ⅳ类群的果实含油率最低(21.28%)。研究结果显示:山桐子果穗和果实性状变异丰富,遗传多样性较高;果实大小和形状、果穗长度和疏密度以及果柄长度是影响山桐子果穗和果实表型多样性的关键性状;大果型和(或)长穗型山桐子具有一定的油用开发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桐子 果穗 果实 表型性状 含油率 多样性
下载PDF
规范化栽培夏枯草果穗的最佳采收期研究 被引量:16
15
作者 罗目和 周日宝 +1 位作者 童巧珍 曲伟红 《湖南中医学院学报》 2005年第1期12-14,共3页
目的研究不同采收期的夏枯草果穗中有效成分熊果酸、齐墩果酸的含量动态变化 ,确定其最佳的采收期。方法采用相同种植条件下的不同采收期的夏枯草果穗为样品 ,以乙醚为溶媒水浴回流提取熊果酸和齐墩果酸 ,采用HPLC测定齐墩果酸和熊果酸... 目的研究不同采收期的夏枯草果穗中有效成分熊果酸、齐墩果酸的含量动态变化 ,确定其最佳的采收期。方法采用相同种植条件下的不同采收期的夏枯草果穗为样品 ,以乙醚为溶媒水浴回流提取熊果酸和齐墩果酸 ,采用HPLC测定齐墩果酸和熊果酸含量。结果夏枯草 5份样品 ,齐墩果酸和熊果酸以 6月2 0日采收的最高 ,分别为 4.45 8‰、1 7.43 0‰。结论栽培夏枯草果穗的最佳采收期在 6月 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齐墩果酸 熊果酸 夏枯草 草果 HPLC测定 溶媒 回流提取 果穗 最佳采收期 规范化栽培
下载PDF
鲜食玉米果穗外观品质分级的计算机视觉方法 被引量:17
16
作者 王慧慧 孙永海 +3 位作者 张婷婷 张贵林 李义 刘铁鹏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56-159,165,共5页
在HSI颜色模型下,通过计算机视觉检测技术实现对鲜食玉米果穗外观品质分级。提出垂直投影法确定秃尖位置并去除秃尖。对H值进行双向一次微分运算以实现缺陷的识别。在此基础上获取果穗缺陷比、穗长、果穗最大直径、长宽比和矩形度作为... 在HSI颜色模型下,通过计算机视觉检测技术实现对鲜食玉米果穗外观品质分级。提出垂直投影法确定秃尖位置并去除秃尖。对H值进行双向一次微分运算以实现缺陷的识别。在此基础上获取果穗缺陷比、穗长、果穗最大直径、长宽比和矩形度作为外观品质特征参数,并以此为输入向量构建广义回归神经网络对果穗外观品质分级。试验结果表明:秃尖位置、穗长和果穗最大直径的平均误差分别为2.27mm、1.96mm和0.54mm,缺陷误判率为3.00%,分级平均准确率为95.9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食玉米 果穗 外观品质 分级 计算机视觉 神经网络
下载PDF
赤霉素对巨峰葡萄冬果花序拉长效果及果实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7
17
作者 林玲 白先进 +5 位作者 张瑛 陆少峰 周咏梅 徐石兰 韦荣福 时晓芳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031-1035,共5页
【目的】探讨赤霉素(GA_3)对巨峰葡萄冬果花序拉长效果及果实品质的影响,为广西地区巨峰葡萄一年两收高效、优质栽培提供技术支持。【方法】巨峰葡萄冬果修剪催芽后约15 d、新梢展开5~6叶时,分别用不同浓度GA_3喷施新梢,以喷清水为对照(... 【目的】探讨赤霉素(GA_3)对巨峰葡萄冬果花序拉长效果及果实品质的影响,为广西地区巨峰葡萄一年两收高效、优质栽培提供技术支持。【方法】巨峰葡萄冬果修剪催芽后约15 d、新梢展开5~6叶时,分别用不同浓度GA_3喷施新梢,以喷清水为对照(CK),定时测量各处理花序伸长情况;果实成熟后每处理采取5~10穗正常果穗,分别测量果穗长度、果粒数、果粒纵横径和果肉硬度,并分析果实可溶性固形物、还原糖和总酸含量。【结果】2.0、4.0、6.0、8.0和10.0 mg/L GA_3处理均能明显拉长巨峰葡萄冬果的花序,喷施后15 d,分别比CK增长31.58%、28.96%、55.26%、50.00%和56.14%。果实成熟时,2.0、4.0、6.0、8.0和10.0 mg/L GA_3处理的果穗长度分别为19.7、19.9、19.6、21.0和20.8 cm,明显长于CK的16.2 cm;不同浓度GA_3处理对巨峰冬果果实的外观品质无明显影响,但能显著降低其总酸含量(P<0.05)、明显提高固酸比等内在品质;4.0和6.0 mg/L GA_3处理的花序卷曲率较低,分别为4.60%和1.92%。【结论】喷施GA_3可有效拉长巨峰葡萄冬果花序和果穗,明显提高果实的部分内在品质,以在冬果新梢展开5~6叶时喷施1次4.0~6.0 mg/L GA_3的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峰葡萄 赤霉素(GA3) 花序 果穗 果实品质
下载PDF
花前GA_3处理对夏黑葡萄果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6
18
作者 张静 任俊鹏 +4 位作者 杨庆文 高宇 吴芸 刘学平 陶建敏 《中外葡萄与葡萄酒》 2013年第2期48-50,共3页
以夏黑葡萄为试材,于开花前20 d,使用不同浓度赤霉素(GA3)处理,结合盛花期50 mg/L GA3和花后2周用50 mg/L GA3+5 mg/L CPPU处理,研究了花前不同浓度GA3处理对夏黑葡萄穗轴长度、果穗长度和穗梗长度以及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5 mg/L... 以夏黑葡萄为试材,于开花前20 d,使用不同浓度赤霉素(GA3)处理,结合盛花期50 mg/L GA3和花后2周用50 mg/L GA3+5 mg/L CPPU处理,研究了花前不同浓度GA3处理对夏黑葡萄穗轴长度、果穗长度和穗梗长度以及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5 mg/L GA3处理果穗拉长效果最为显著,其穗轴长度增长为对照的140.9%。使用不同浓度GA3处理对果实纵横径、单果质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均无显著影响,但增加了可滴定酸的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黑葡萄 赤霉素 果穗 果实品质
下载PDF
机器人采摘葡萄果穗振动仿真与试验 被引量:16
19
作者 刘继展 唐善奇 +3 位作者 单帅 居锦 李茂 朱新新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8,共8页
针对机器人摘取及移送过程中导致的果穗振动与果粒脱落问题,提出了一种面向穗轴激励输入的果穗振动仿真模型。以葡萄为研究对象,在果穗'梗-果'结构特性基础上,提出了'挠性杆-铰链-刚性杆-质量球'复合果穗模型,并由试验... 针对机器人摘取及移送过程中导致的果穗振动与果粒脱落问题,提出了一种面向穗轴激励输入的果穗振动仿真模型。以葡萄为研究对象,在果穗'梗-果'结构特性基础上,提出了'挠性杆-铰链-刚性杆-质量球'复合果穗模型,并由试验确定了模型中各级梗间铰链弹性系数与阻尼系数、果粒尺寸与质量的正态分布规律,获得了主穗轴的抗弯特性。进而利用激光3D扫描重构得到梗系统,根据试验结果分别进行刚性、挠性杆件定义和果粒与梗间铰链的添加,构建得到果穗振动仿真模型。通过仿真精度验证试验发现,在激励作用的加速、匀速和减速阶段,经正态分布统计仿真与实测中果穗的各果粒摆角均值与标准差相差均在2%和6.6%以内,表明不同阶段其精度均良好。最终利用该模型分析了不同激励方式及不同采摘阶段对果穗振动的影响。果穗振动仿真模型的建立,为实现各类果穗的机器人'减振低脱'采摘提供了有力的分析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 采摘机器人 果穗 振动 仿真模型
下载PDF
玉米籽粒含水量与果穗性状相关性的研究 被引量:14
20
作者 孙生林 张树光 +3 位作者 薛继生 张天英 高树仁 向春阳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1993年第1X期12-17,共6页
1983~1986年通过对不同熟期600余份试验材料,测定玉米成熟期籽粒含水量,研究分析果穗性状与籽粒含水量的关系,得出在黑龙江省自然气候条件下,选育产量高、含水量低的杂交种,必须是穗轴细、穗粗适中、籽偏硬或中间型、长籽粒、出籽率高... 1983~1986年通过对不同熟期600余份试验材料,测定玉米成熟期籽粒含水量,研究分析果穗性状与籽粒含水量的关系,得出在黑龙江省自然气候条件下,选育产量高、含水量低的杂交种,必须是穗轴细、穗粗适中、籽偏硬或中间型、长籽粒、出籽率高、单穗粒重和百粒重高的杂交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籽粒 含水量 果穗 玉米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