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64篇文章
< 1 2 1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于制度变迁的三个假说及其验证 被引量:242
1
作者 黄少安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7-49,共13页
本文结合中国和其他一些转型国家市场化改革的经验事实 ,提出并验证了关于制度变迁的三个新的理论假说 :( 1 )同一轨迹上制度变迁的边际收益先递增后递减 ,其变化轨迹呈倒“U”型曲线 ;( 2 )政府行政力量推动市场化改革在一定时期内是... 本文结合中国和其他一些转型国家市场化改革的经验事实 ,提出并验证了关于制度变迁的三个新的理论假说 :( 1 )同一轨迹上制度变迁的边际收益先递增后递减 ,其变化轨迹呈倒“U”型曲线 ;( 2 )政府行政力量推动市场化改革在一定时期内是可行的 ,有效的 ;( 3)制度变迁中不同主体的角色定位和转换主要取决于制度变迁对各自利益的影响 ,也受制于其他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度变迁 制度经济学 市场化改革 行政手段
原文传递
嵌入性与关系合同 被引量:209
2
作者 刘世定 《社会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77-90,共14页
本文在嵌入性视角的引导下,进入关系合同理论领域。对关系合同的分析,以威廉姆森的合同治理结构理论作为基点。在分析了他的理论脉络和隐含假设后,本文提出了三个假定,即约前关系导入、多元关系属性、对关系属性的有限控制。在新的... 本文在嵌入性视角的引导下,进入关系合同理论领域。对关系合同的分析,以威廉姆森的合同治理结构理论作为基点。在分析了他的理论脉络和隐含假设后,本文提出了三个假定,即约前关系导入、多元关系属性、对关系属性的有限控制。在新的假设下,首先讨论了合同治理结构和嵌入关系结构之间不同的对应关系,并特别探讨了两者间的结构性摩擦。继而,在关系合同的研究中引入了委托代理关系,于是“二次嵌入”问题被提了出来,这给再缔约过程注入了新的不确定性。最后,以中国乡镇企业组织为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嵌入性 治理结构 关系合同 威廉姆森 交易成本 制度经济学 经营代理人 合同治理 委托人和代理人 嵌入关系
原文传递
新制度经济学及其发展 被引量:153
3
作者 道格拉斯.诺斯 路平 何玮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10,共6页
本文简要概括新制度经济学的基本特征,描述其与新古典经济理论的不同之处,并运用这一框架来分析发展问题。
关键词 演化经济学 古典经济学 经济变迁 经济绩效 制度经济学 发展
下载PDF
行为经济人有限理性的实现程度 被引量:156
4
作者 何大安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91-101,共11页
本文在有限理性的分析框架内 ,将理性抉择者描述为“行为经济人” ,认为行为经济人的有限理性有一个实现程度的问题。文章依据现实把有限理性划分为三种状态 ,并针对决定或影响人的理性发挥的主要因素 ,建立了描绘有限理性实现程度的理... 本文在有限理性的分析框架内 ,将理性抉择者描述为“行为经济人” ,认为行为经济人的有限理性有一个实现程度的问题。文章依据现实把有限理性划分为三种状态 ,并针对决定或影响人的理性发挥的主要因素 ,建立了描绘有限理性实现程度的理论模型。文章重点分析了被行为经济学视为非理性抉择的金融市场 ,认为投资者在金融市场中的活动是一种有限理性程度极低的操作行为 ,并不是彻头彻尾的非理性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为经济 有限理性 实现程度 不确定性 金融市场 非理性行为 制度经济学
原文传递
企业成长理论综述 被引量:83
5
作者 韩太祥 《经济学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82-86,共5页
企业成长构成一国经济发展和经济繁荣的基础,但对它的研究却一直处于经济学主流之外。管理理论虽以企业为研究对象,但主要涉及管理方面的职能。
关键词 企业成长理论 综述 古典经济学 制度经济学 后凯恩斯主义
原文传递
基于新制度经济学视角的“河长制”评析 被引量:155
6
作者 王书明 蔡萌萌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8-13,共6页
我国频发的水危机既是水环境作为居住地、供应站功能而引发的生态破坏问题,也是作为废物库功能而引发的环境污染问题。河长制是地方政府为了重新恢复环境三大功能协调运行而发明的一项有效的实用制度。河长制因其简单易行,很快在全国形... 我国频发的水危机既是水环境作为居住地、供应站功能而引发的生态破坏问题,也是作为废物库功能而引发的环境污染问题。河长制是地方政府为了重新恢复环境三大功能协调运行而发明的一项有效的实用制度。河长制因其简单易行,很快在全国形成扩散效应。河长制是源于地方政府的制度创新,本文运用新制度经济学分析了河长制的优缺点:优点是职责归属明确,权责清晰;是合理的路径依赖基础上的制度创新;铁腕治污提高治污效率;创新扩散机制值得提倡。河长制本身存在制度缺陷:无法根除委托-代理问题;缺乏透明的监督机制;容易出现利益合谋;忽视了社会力量;行政问责很难落实。河长制综合考虑了地方权力结构与环境现实,充分利用行政长官手中的权力带动地方政府职能转变,推动了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环境制度变迁的步伐。但河长制具有应急的过渡性,应在发展中扬长避短,不断完善,应通过它形成全社会参与环境管理的机制,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治理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功能 河长制 制度经济学 委托代理
下载PDF
关于当前中国新制度经济学研究的反思 被引量:90
7
作者 周业安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7期19-27,共9页
新制度经济学自科斯以来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研究方法 ,即以案例研究为主的经验实证分析 ,这是因为制度本身的复杂性导致的。但是 ,国内的新制度经济学研究建立在对理性选择模型的简单理解的基础上 ,再加上对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的简... 新制度经济学自科斯以来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研究方法 ,即以案例研究为主的经验实证分析 ,这是因为制度本身的复杂性导致的。但是 ,国内的新制度经济学研究建立在对理性选择模型的简单理解的基础上 ,再加上对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的简单两分法 ,不仅没有提炼出自己的想法 ,而且也无法有效地把握案例研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实证 理性选择模型 中国 制度经济学 边际成本
原文传递
我国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困惑与出路——一个新制度经济学的产权分析视角 被引量:108
8
作者 田莉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6-20,共5页
在对我国控规的缘起、框架和现有问题的分析上,借助新制度经济学的产权分析视角,对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本质——土地发展权进行了解析,指出控规是土地利益分配的重要工具。提出转型期我国控规改进的思路,不应是成果形式上的法定化,而应是... 在对我国控规的缘起、框架和现有问题的分析上,借助新制度经济学的产权分析视角,对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本质——土地发展权进行了解析,指出控规是土地利益分配的重要工具。提出转型期我国控规改进的思路,不应是成果形式上的法定化,而应是尊重土地发展权基础上的市场化。为此,不仅要改变目前视控规成果为“终极蓝图”的做法,引进动态的“过程规划”,而且要注重建立和控规配套的政策体系,强调规划的实施和可操作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制性详细规划 制度经济学 产权
下载PDF
制度经济学视角下的城市规划(上) 被引量:78
9
作者 赵燕菁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0-47,共8页
长期以来,制度因素一直是城市规划中无法规范分析的一个领域。许多规划实际上都是建立在制度影响为零的假设之上的。一旦这些“理想”的规划进入现实,就会受到一系列制度因素的扭曲。结果,不是规划完全走味,就是干脆无法实施。制度经济... 长期以来,制度因素一直是城市规划中无法规范分析的一个领域。许多规划实际上都是建立在制度影响为零的假设之上的。一旦这些“理想”的规划进入现实,就会受到一系列制度因素的扭曲。结果,不是规划完全走味,就是干脆无法实施。制度经济学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逐渐发展出一套规范分析的方法。这些方法可以成为理解规划中制度因素的有用工具。如何借鉴制度经济学的新进展,开拓城市规划的视野,建立起城市规划的制度分析框架,是一个对未来规划理论具有重大意义的学术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度经济学 城市规划 价格理论 空间分析
下载PDF
制度范式:一种研究中国政治变迁的途径 被引量:73
10
作者 杨光斌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17-123,共7页
分析中国政治变迁和国家权力 ,可用以制度为中心的研究范式。新制度经济学主要关心在既定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下的制度安排问题 ,而在中国 ,制度变迁与其说是制度安排 ,不如说是制度环境的变迁 ,制度环境的变迁决定着制度安排的创新并... 分析中国政治变迁和国家权力 ,可用以制度为中心的研究范式。新制度经济学主要关心在既定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下的制度安排问题 ,而在中国 ,制度变迁与其说是制度安排 ,不如说是制度环境的变迁 ,制度环境的变迁决定着制度安排的创新并产生相应的制度绩效即制度竞争力。通过对以制度为中心的研究范式的发展和运用 ,宏观地考察二十多年来中国政治—经济变迁中的一般关系及变迁困境中的制度主义原因 ,提出制度竞争力作为国家权力基础的命题 ,并基于中国经验论证产权和制度安排与制度竞争力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度范式 中国 政治变迁 制度经济学 制度安排 制度绩效 制度竞争力 国家权力
原文传递
中国发展经验的理论与实用含义——非正规经济实践 被引量:84
11
作者 黄宗智 《开放时代》 CSSCI 2010年第10期134-158,共25页
对中国经济改革的理解主要来自"新制度经济学",特别强调市场化的私有公司以及相关法律所起的作用;Andrew Walder和钱颖一等则指出,地方政府,尤其是其乡村企业,扮演了关键的角色。但两种分析都不能解释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的... 对中国经济改革的理解主要来自"新制度经济学",特别强调市场化的私有公司以及相关法律所起的作用;Andrew Walder和钱颖一等则指出,地方政府,尤其是其乡村企业,扮演了关键的角色。但两种分析都不能解释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的经验:发展的主要动力变为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的竞争下为外来企业所提供的大力支持。它们普遍用低于其成本的土地和配套基础设施,另加各种显性和隐性补贴以及税收优惠,并允许绕过国家劳动和环保法律来招引外来投资。正是它们的这种非正规实践以及伴之而兴起的庞大的非正规经济,而不仅是外来企业,才是中国惊人的GDP增长的主要动力,同时也是其日益加剧的社会与环境危机的来源。本文的分析来自历史+理论的视角,所指向的是对中国改革经验的新的理解和实用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度经济学 非正规经济 集权的分权主义 重庆经验
原文传递
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原因的新制度经济学分析 被引量:51
12
作者 戴中亮 《农村经济》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27-29,共3页
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是当前我国农村工作的热点问题之一 ,加快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对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在运用西方新制度经济学制度变迁理论的基础之上 ,认为我国土地使用权流转具有诱致性制度变迁的特征 ,并结合我... 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是当前我国农村工作的热点问题之一 ,加快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对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在运用西方新制度经济学制度变迁理论的基础之上 ,认为我国土地使用权流转具有诱致性制度变迁的特征 ,并结合我国的农村的实际情况 ,着重从四个方面分析了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产生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土地 土地使用权 土地流转 中国 农村经济 承包经营权 技术进步 制度经济学
下载PDF
交易费用理论综述 被引量:76
13
作者 沈满洪 张兵兵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44-58,共15页
交易费用概念由科斯创立并成为新制度经济学的核心范畴。交易费用的内涵有交易分工说、交易合约说、交易维度说、制度成本论、交易行为说等典型观点。交易费用的构成主要包括搜寻信息、达成合同、签订合同、监督合同履行和违约后寻求赔... 交易费用概念由科斯创立并成为新制度经济学的核心范畴。交易费用的内涵有交易分工说、交易合约说、交易维度说、制度成本论、交易行为说等典型观点。交易费用的构成主要包括搜寻信息、达成合同、签订合同、监督合同履行和违约后寻求赔偿的费用。宏观和微观层面的交易费用测度结果表明,降低交易费用是一个重大的经济研究课题。因而,交易费用理论在国家理论、产业理论和企业理论中均得到广泛运用。交易费用的测度、交易费用理论对转型国家的解释以及用交易费用理论指导中国的改革等方面的研究,均有可能获得创新性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易费用 制度经济学 文献综述 研究展望
下载PDF
论路径依赖分析框架 被引量:46
14
作者 刘元春 《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42-47,80,共7页
本文认为:路径依赖分析框架是利用动态非线性随机模型来分析路径依赖现象的理论方法,被新制度经济学广泛应用于技术变迁路径、企业制度变迁路径和制度变迁路径的分析之中,成为将收益递增、多重均衡、外部偶然冲突等范畴纳入制度分析... 本文认为:路径依赖分析框架是利用动态非线性随机模型来分析路径依赖现象的理论方法,被新制度经济学广泛应用于技术变迁路径、企业制度变迁路径和制度变迁路径的分析之中,成为将收益递增、多重均衡、外部偶然冲突等范畴纳入制度分析的一个重要方法;但路径依赖分析框架忽视了自然系统与社会系统的差别,过分夸大了正反馈机制"在制度变迁中的作用,从而无法正确处理社会系统中的各种利益冲突对制度变迁主导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径依赖 制度经济学 分析框架 制度变迁路径 正反馈机制 收益递增机制 网络效应 技术变迁 学习效应 社会系统
原文传递
日本分级诊疗制度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被引量:67
15
作者 顾亚明 《卫生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8-12,共5页
建立分级诊疗制度是破解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不平衡和就诊病人流向不合理问题的关键。本文从比较制度的视角,在分析选择日本作为典型样本的理由、日本分级诊疗的主要做法等基础上,对完善我国分级诊疗制度提出建议。
关键词 分级诊疗 制度变迁 制度经济学
下载PDF
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新结构经济学的视角 被引量:62
16
作者 林毅夫 付才辉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23-33,共11页
比较优势是经济学的核心概念,竞争优势则是管理学的核心概念。在经济学中,比较优势的本质是,决策者选择不同方案的机会成本高低,是一种分析方法。但即便在贸易领域也有众多关于机会成本或相对价格高低来源的比较优势理论。例如,李嘉图... 比较优势是经济学的核心概念,竞争优势则是管理学的核心概念。在经济学中,比较优势的本质是,决策者选择不同方案的机会成本高低,是一种分析方法。但即便在贸易领域也有众多关于机会成本或相对价格高低来源的比较优势理论。例如,李嘉图理论中的技术差异所形成的比较优势、赫克歇尔-俄林理论中的禀赋差异所形成的比较优势、克鲁格曼理论中的多元偏好与规模经济所形成的比较优势、杨小凯理论中的分工经济所形成的比较优势,新制度经济学中的制度差异所形成的比较优势,等等。在管理学中,竞争优势的本质是,竞争者实施不同方案创造的经济价值的大小。同样,即便在战略管理领域也有众多关于创造经济价值大小方式的竞争优势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会成本 制度差异 制度经济学 结构经济学 分工经济 比较优势理论 赫克歇尔 禀赋差异
原文传递
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互动关系的理论探源——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新制度经济学的比较 被引量:39
17
作者 李玉虹 马勇 《经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87-93,共7页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 ,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是密不可分、互相促动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新制度经济学尽管在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谁占主导的问题上有不同的见解 ,但是它们的理论分析都表明了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是一种紧密的互动关系。文章在...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 ,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是密不可分、互相促动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新制度经济学尽管在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谁占主导的问题上有不同的见解 ,但是它们的理论分析都表明了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是一种紧密的互动关系。文章在对比分析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新制度经济学关于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互动理论的基础上 ,指出经济发展过程是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的统一过程 ,而且在中国经济体制转轨的大背景下 ,制度创新比技术创新更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制度经济学 技术创 制度 互动关系 比较研究
下载PDF
威廉姆森交易成本决定因素理论评析 被引量:37
18
作者 袁庆明 刘洋 《财经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16-20,共5页
威廉姆森从人的因素、与特定交易有关的因素和交易的市场环境因素三个方面对交易成本决定因素的分析 ,将人与人的权利关系、人与人的相互冲突一面纳入到经济学框架中 ,从而在西方经济学中创立了一种新的范式。它大大推进了科斯创立的交... 威廉姆森从人的因素、与特定交易有关的因素和交易的市场环境因素三个方面对交易成本决定因素的分析 ,将人与人的权利关系、人与人的相互冲突一面纳入到经济学框架中 ,从而在西方经济学中创立了一种新的范式。它大大推进了科斯创立的交易成本理论 ,对人们寻求降低交易成本的方法和计量交易成本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当然 ,这一理论也存在过于强调人类行为中机会主义倾向的一面等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易成本 交易维度 有限理性 机会主义 信任 制度经济学
下载PDF
科技资源体系内涵与制度因素 被引量:38
19
作者 师萍 李垣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2期55-56,120,共3页
为推动科技资源的充分利用和优化配置,本文引入西方新制度经济学理论,对科技资源体系的内涵进行分析,提出了制度因素是科技资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的论点,给出了科技资源体系的组成和各部分之间内在联系的模型。
关键词 科技资源 系统内涵 制度因素 科技资源本系 制度经济学
下载PDF
社会科学和法学应该模仿自然科学吗? 被引量:58
20
作者 黄宗智 高原 《开放时代》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58-179,7,共22页
本文首先论证人间世界和自然世界在本质上的不同。人间世界充满主观性、多元性和偶然性,需要通过主观与客观、多元与单元、偶然与规律间的互动来理解。虽然如此,科学主义——认为社会科学应该模仿自然科学而揭示普适和确定性的规律——... 本文首先论证人间世界和自然世界在本质上的不同。人间世界充满主观性、多元性和偶然性,需要通过主观与客观、多元与单元、偶然与规律间的互动来理解。虽然如此,科学主义——认为社会科学应该模仿自然科学而揭示普适和确定性的规律——影响仍然非常巨大,在经济学和法学的形式主义理论传统中尤其明显。它偏重演绎逻辑以及数学化的推演,并且效仿欧几里得几何学的公理体系,结果是片面依赖于演绎而忽视归纳。如此的思维和研究进路其实违反了自然科学紧密、有机结合演绎和归纳的基本方法。本文论证社会科学应拒绝形式主义的方法,从立足于经验证据之上的归纳出发,然后应用演绎逻辑从中导出可靠的推断与假说,然后再返回到经验世界中去检验。这应是一个永不停息的过程,其目的是形成在特定的经验条件下和限定范围内适用的理论与洞见,而非去试图构建普适与绝对的真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式主义理论 历史学 演绎和归纳 制度经济学 有限理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