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太原市再生混凝土建筑结构碳排放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雷颖 肖建庄 王春晖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97-105,共9页
为了研究中国内陆城市使用再生混凝土替代普通混凝土的环境潜力以便为工程决策提供参考,以山西太原为例研究再生混凝土结构的碳排放。在确定系统边界和分析目标的基础上,根据实地调研与文献数据,确定了太原当地碳排放清单,建立了生命周... 为了研究中国内陆城市使用再生混凝土替代普通混凝土的环境潜力以便为工程决策提供参考,以山西太原为例研究再生混凝土结构的碳排放。在确定系统边界和分析目标的基础上,根据实地调研与文献数据,确定了太原当地碳排放清单,建立了生命周期评价的基础。根据实际调研得到的混凝土配合比、原材料运输距离等参数,分析太原2个典型混凝土结构分别采用普通混凝土和再生混凝土在骨料生产、水泥生产、运输和填埋过程中所产生的等效碳排放。基于太原当地碳排放清单和选定的边界条件,以典型案例的实际数据为基础,进行运输距离的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在采用太原当地碳排放清单、混凝土配合比和运输距离等数据的情况下,相比采用天然骨料混凝土,2个典型结构采用再生粗骨料取代率为100%的再生混凝土等效碳排放可分别降低3.25%和8.39%,且显著降低天然骨料开采及填埋场占用土地,具有较为显著的环境效益;确定了采用再生混凝土取代天然骨料混凝土具有相对碳排放优势的范围;天然骨料从矿山运输至搅拌站距离、废弃混凝土从拆除现场运输至填埋场距离以及废弃混凝土从拆除现场运输至再生建材工厂距离的临界值分别为18.3、8.5、18.8 k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 资源化 再生混凝土结构 碳排放 基于过程的全生命周期分析
下载PDF
建筑固废制备再生细骨料混凝土配合比优化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郭远新 孔哲 +1 位作者 李秋义 郑世东 《混凝土》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76-179,184,共5页
以胶凝材料体系的多元复合技术为基础,重点研究了再生细骨料混凝土抗压强度与胶凝材料总量、胶水比之间的线性关系,并在不同强度等级要求下对其配合比进行优化处理,从而实现再生细骨料的最大化工程应用。试验结果表明,再生细骨料混凝土... 以胶凝材料体系的多元复合技术为基础,重点研究了再生细骨料混凝土抗压强度与胶凝材料总量、胶水比之间的线性关系,并在不同强度等级要求下对其配合比进行优化处理,从而实现再生细骨料的最大化工程应用。试验结果表明,再生细骨料混凝土的28 d抗压强度相比普通混凝土最大差值可达到11.6 MPa,其力学性能要差于普通混凝土,且各个养护龄期的抗压强度均随着胶凝材料总量或胶水比的增大而逐渐升高,均呈现出较好的线性关系;优化后的各个系列配合比可制备强度等级C20~C40的再生细骨料混凝土,从而满足不同需求的工程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 再生细骨料混凝土 胶凝材料用量 胶水比 抗压强度 配合比优化
下载PDF
建筑固废制备高性能透水砖的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赵威 王之宇 +1 位作者 周春生 刘明宝 《非金属矿》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01-104,共4页
采用建筑固废结合黏土和废玻璃烧制高性能透水砖,研究建筑固废添加量及其作为骨料的粒径,烧成温度、成型压力对透水砖性能影响。结果表明,建筑固废质量分数为70%,骨料粒径为1.0~1.7 mm,烧成温度为1140℃,成型压力为100 kN时,制得10 cm&#... 采用建筑固废结合黏土和废玻璃烧制高性能透水砖,研究建筑固废添加量及其作为骨料的粒径,烧成温度、成型压力对透水砖性能影响。结果表明,建筑固废质量分数为70%,骨料粒径为1.0~1.7 mm,烧成温度为1140℃,成型压力为100 kN时,制得10 cm×10 cm×2.7 cm透水砖,透水系数为6.54×10^-2 cm/s,抗压强度为41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 透水砖 透水系数 抗压强度
下载PDF
建筑固废再生粒料基层填料动回弹模量特性及统一预估模型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肖源杰 孔坤锋 +4 位作者 姜钰 华文俊 朱宏伟 蔡德钩 刘宇飞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2337-2352,共16页
动态回弹模量是重复交通荷载作用下路基填料的重要力学性能指标和力学法路面结构设计的关键参数。为深入研究不同土性参数和应力状态组合条件下城市建筑拆除固废再生骨料的动回弹模量特性,针对单一来源建筑固废再生骨料分别开展5种不同... 动态回弹模量是重复交通荷载作用下路基填料的重要力学性能指标和力学法路面结构设计的关键参数。为深入研究不同土性参数和应力状态组合条件下城市建筑拆除固废再生骨料的动回弹模量特性,针对单一来源建筑固废再生骨料分别开展5种不同级配、3种不同含水率、3种不同压实度和15级不同应力状态序列下的室内循环加载三轴压缩试验,分析土性参数和动应力水平对动回弹模量的影响规律,进而采用基于平移因子函数的主曲线方法构建综合考虑不同因素的动回弹模量统一预估模型并加以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建筑固废再生骨料的动回弹模量随压实度的降低或含水率的增加而逐渐减少,随粗颗粒相对含量的增多而逐渐增大;动偏应力和围压水平对压实后的再生骨料动回弹模量的影响均较大,且围压的影响更显著;所构建的统一预估模型可同时考虑多个因素的影响且精度更高。研究结果可为建筑固废再生骨料在粒料基层中的资源化高值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建筑 再生骨料 动回弹模量 土性参数 应力水平 统一预估模型
原文传递
建筑固废再生骨料在普通抹灰砂浆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李岩凌 李烁 +1 位作者 周少剑 柏松 《新型建筑材料》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61-65,112,共6页
再生骨料内部孔隙率大、吸水率高,将再生骨料应用于抹灰砂浆中,对抹灰砂浆抗压强度影响不大,但对2 h稠度损失影响较大。用再生骨料替代天然骨料,替代率小于50%时,2 h稠度损失率小于15%。再生骨料吸水率大于天然骨料,通过替代部分天然骨... 再生骨料内部孔隙率大、吸水率高,将再生骨料应用于抹灰砂浆中,对抹灰砂浆抗压强度影响不大,但对2 h稠度损失影响较大。用再生骨料替代天然骨料,替代率小于50%时,2 h稠度损失率小于15%。再生骨料吸水率大于天然骨料,通过替代部分天然骨料配制抹灰砂浆的质量损失率分析可以得出,再生骨料高的吸水率在抹灰砂浆内部形成内养护,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抹灰砂浆的收缩率,提高抹灰砂浆的抗开裂性和耐久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 再生骨料 抹灰砂浆 2 h稠度损失率 内养护 收缩率
下载PDF
不同类型再生细骨料混凝土力学性能对比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王建刚 曾波 +2 位作者 唐飞 王海波 虞晓婧 《混凝土》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81-85,共5页
为了评价不同来源建筑固废制备的再生细骨料对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选择地铁隧道管片、建筑桩头两种典型废弃混凝土分别制备再生细骨料,并将其等质量代替天然河砂制备3种水胶比的再生混凝土,对比研究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动弹性模量与抗... 为了评价不同来源建筑固废制备的再生细骨料对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选择地铁隧道管片、建筑桩头两种典型废弃混凝土分别制备再生细骨料,并将其等质量代替天然河砂制备3种水胶比的再生混凝土,对比研究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动弹性模量与抗折强度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回弹强度指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不同来源废弃混凝土制备的再生细骨料品质。配制C40及以上强度等级再生混凝土时,增大再生细骨料掺量会降低抗压强度,且掺量不宜超过40%。配制C30及以下强度等级再生混凝土时,再生细骨料品质对其抗压强度影响不明显,但对动弹性模量与抗折强度均有显著影响。此外,动弹性模量与抗折强度在表征再生细骨料混凝土力学性能方面具有可替代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 不同来源 再生细骨料 混凝土 力学性能
下载PDF
建筑固废资源化处置技术的难点分析及提升策略 被引量:6
7
作者 姬敏 伊佳雨 +3 位作者 曹长林 杨松伟 陈庆华 钱庆荣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2年第1期1-8,共8页
建筑固废种类多、产生量大,分类回收和资源化利用是其处理处置的发展方向.按材料类别对建筑固废进行分类回收,是其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置的重要前提,而发展建筑固废处理处置新技术,进而提高其资源化利用率是目前的研究热点.介绍了建筑... 建筑固废种类多、产生量大,分类回收和资源化利用是其处理处置的发展方向.按材料类别对建筑固废进行分类回收,是其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置的重要前提,而发展建筑固废处理处置新技术,进而提高其资源化利用率是目前的研究热点.介绍了建筑固废的基本特性、资源化处置技术发展现状,总结了国内外建筑固废资源化利用技术特点,分析了建筑固废在资源化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建筑固废资源化利用的发展方向及技术提升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 分类回收 资源化利用 发展方向
下载PDF
建筑固废在建筑工程中的综合利用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黄丽芬 《居业》 2024年第7期232-234,共3页
在我国工业化进程中,生态污染问题亟待解决。特别是建筑固废的长期堆积,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因此对其妥善处理至关重要。本文首先综述了国内外建筑固废资源化利用的发展现状,进而明晰了建筑固废的概念、特点及其组成,并深入剖析... 在我国工业化进程中,生态污染问题亟待解决。特别是建筑固废的长期堆积,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因此对其妥善处理至关重要。本文首先综述了国内外建筑固废资源化利用的发展现状,进而明晰了建筑固废的概念、特点及其组成,并深入剖析了处理不当所引发的危害。最后,本文提出了建筑固废的综合利用措施与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 资源化利用 综合利用措施
下载PDF
水泥稳定建筑固废再生集料抗冻性能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郑甲佳 张来君 +2 位作者 王曦辉 解建伟 陈智勇 《中外公路》 2024年第3期95-103,共9页
为给不同粒径再生集料的精细化利用提供参考,该文研究了再生集料粒径、掺量对水泥稳定再生集料混合料抗冻性能的影响。对不同粒径再生集料的基本性能指标进行测试,并通过击实试验确定最佳含水率和最大干密度,以4%的水泥掺量制备试件,通... 为给不同粒径再生集料的精细化利用提供参考,该文研究了再生集料粒径、掺量对水泥稳定再生集料混合料抗冻性能的影响。对不同粒径再生集料的基本性能指标进行测试,并通过击实试验确定最佳含水率和最大干密度,以4%的水泥掺量制备试件,通过测试混合料经冻融循环后的无侧限抗压强度损失来评价混合料的抗冻性能。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再生集料粒径和掺量增大,混合料的最佳含水率增大,最大干密度减小;掺加4.75~9.5 mm再生集料时,经过5次冻融循环,混合料冻融循环后强度随着掺量增加先升高后降低,经过10次冻融循环,混合料冻融循环后强度随着掺量增加逐渐降低;掺加9.5~19 mm与19~26.5 mm的再生集料时,随着再生集料掺量、粒径以及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混合料的冻融循环后强度逐渐降低。再生集料水泥稳定混合料抗冻性能变化规律随再生集料掺量、粒径的变化而各有不同,综合来看,随着再生集料掺量、粒径以及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其混合料抗冻性能变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 再生集料粒径 再生集料掺量 冻融循环次数 抗冻性能
下载PDF
颗粒破碎和界面损伤对水稳再生骨料透水基层材料强度的控制机理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小明 肖源杰 +5 位作者 杨涛 华文俊 李昀博 李志勇 陈宇亮 肖月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4777-4792,共16页
随着我国“双碳”战略和“海绵城市”建设的持续推进,建筑固废再生骨料逐渐用于制作透水型水稳基层材料(CRAPBM)。为揭示再生骨料颗粒破碎和界面过渡区(ITZ)损伤对CRAPBM整体强度控制的微细观机理,首先分别对单个骨料颗粒和不同再生骨... 随着我国“双碳”战略和“海绵城市”建设的持续推进,建筑固废再生骨料逐渐用于制作透水型水稳基层材料(CRAPBM)。为揭示再生骨料颗粒破碎和界面过渡区(ITZ)损伤对CRAPBM整体强度控制的微细观机理,首先分别对单个骨料颗粒和不同再生骨料组合类型的CRAPBM开展室内单颗粒破碎和单轴压缩试验,进而构建CRAPBM的精细化离散元模型(DEM)并由室内试验结果标定其细观强度参数,最后针对不同类型CRAPBM试样同时进行室内单轴压缩试验和相应的DEM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再生骨料的单颗粒强度和模量具有显著的尺寸效应,且天然碎石、再生砂浆、再生红砖的强度随粒径增大而降低;CRAPBM的骨架效应和空隙分布所导致的应力横向分化是加速ITZ损伤的主要原因,ITZ强度对CRAPBM整体强度具有显著的控制作用,而再生骨料的颗粒破碎会削弱ITZ的控制作用;4.75~9.50 mm粒径范围内的颗粒破碎最显著,级配优化时应尽量采用天然碎石替代该粒径区间的再生骨料以提高其整体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建筑 再生骨料 透水基层 颗粒破碎 界面损伤 离散元模型
下载PDF
不同建筑固废再生骨料取代率下粗粒土填料永久变形特性及安定行为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肖源杰 王政 +6 位作者 AMINU Umar Faruk 王萌 李昀博 孔坤锋 陈宇亮 周震 李志勇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08-1022,共15页
为探究城市建筑拆除固废再生骨料部分或全部取代天然骨料用于粗粒土路基填料的可行性,开展不同再生骨料取代率、含水率、围压和剪应力比等组合下的室内大型静动三轴试验,定量研究土性参数和应力状态对试样抗剪强度和累积塑性应变特性的... 为探究城市建筑拆除固废再生骨料部分或全部取代天然骨料用于粗粒土路基填料的可行性,开展不同再生骨料取代率、含水率、围压和剪应力比等组合下的室内大型静动三轴试验,定量研究土性参数和应力状态对试样抗剪强度和累积塑性应变特性的影响规律。基于半对数坐标下累积塑性应变发展的多阶段特征,分别考虑不同阶段塑性变形累积速率以及相邻两阶段的塑性变形累积速率的差异,提出适用于建筑固废再生骨料路基填料的新型安定行为判定准则。研究结果表明:再生骨料路基填料试样的累积塑性应变随含水率和剪应力比的增大而增大,当再生骨料路基填料试样在剪应力比为0.3和0.5时,抗累积变形性能与天然骨料路基填料试验所得的抗累积变形性能接近,综合考虑抗剪强度和累积塑性变形特性的再生骨料路基填料最优取代率为85%;新安定行为判定准则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可为相似路基填料的长期路用性能评定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建筑 再生骨料 永久变形 安定行为
下载PDF
高砖渣含量再生细石混凝土的应用研究
12
作者 斯方海 雷燕团 沈林凤 《水泥》 CAS 2024年第7期80-83,共4页
为了提高建筑固废利用率,研究了将高砖渣含量的建筑固废加工成再生细石和再生细骨料配置成中低强度再生细石混凝土,应用于垫层、找平层、填充层、找坡层等Ⅰ-A和Ⅰ-B环境中。通过再生骨料小粒径化、再生细石充分预湿以及研制专用外加剂... 为了提高建筑固废利用率,研究了将高砖渣含量的建筑固废加工成再生细石和再生细骨料配置成中低强度再生细石混凝土,应用于垫层、找平层、填充层、找坡层等Ⅰ-A和Ⅰ-B环境中。通过再生骨料小粒径化、再生细石充分预湿以及研制专用外加剂等手段,解决了高砖渣含量再生细石混凝土流动性损失快、易堵泵等缺点。同时通过融合普通混凝土和轻骨料混凝土设计方法,解决了再生细石混凝土配合比设计问题,并提出了再生细石、再生细骨料的质量控制指标以及最大体积取代率。最终成功配置出工作性能良好、强度符合要求的C15、C20、C25等强度等级的再生细石混凝土。为高砖渣含量建筑固废找出一条批量资源化高附加值的利用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 砖渣 再生细石混凝土 配合比设计 利用
下载PDF
再生混凝土结构工程应用研究综述 被引量:3
13
作者 汪小南 《城市道桥与防洪》 2023年第11期203-206,M0018,共5页
为了研究再生混凝土技术和工程应用,通过对其生产工艺、早期强度、变形性能、配合比、抗冻融性能、抗碳化性能、抗氯离子渗透性能和徐变性能等方面的详述与分析,发现它具有巨大的潜力,具备了废弃混凝土处理的可靠手段。如直接使用再生... 为了研究再生混凝土技术和工程应用,通过对其生产工艺、早期强度、变形性能、配合比、抗冻融性能、抗碳化性能、抗氯离子渗透性能和徐变性能等方面的详述与分析,发现它具有巨大的潜力,具备了废弃混凝土处理的可靠手段。如直接使用再生混凝土来替换混凝土,还需要考虑一下两者存在的些许差异,所以更为深入的研究和探讨依然有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混凝土 建筑 绿色建筑材料 普通混凝土
下载PDF
建筑固废资源化利用的探讨 被引量:3
14
作者 詹文华 魏盛春 《建设科技》 2022年第6期40-43,共4页
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飞速发展,建筑固废的产生量也在急剧增加,分类回收和资源化再利用是解决这一发展“副产品”的有效途径。本文简要总结了国内外建筑固废资源化利用的现状,介绍了建筑固废的特点,分析了建筑固废资源化利用的意义,提出... 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飞速发展,建筑固废的产生量也在急剧增加,分类回收和资源化再利用是解决这一发展“副产品”的有效途径。本文简要总结了国内外建筑固废资源化利用的现状,介绍了建筑固废的特点,分析了建筑固废资源化利用的意义,提出了建筑固废资源化利用的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 建筑资源化 再利用
下载PDF
地聚合物稳定建筑固废再生集料力学特性研究
15
作者 袁开新 何永健 +2 位作者 张来君 李海 许戈韦 《中外公路》 2024年第6期75-89,共15页
为解决建筑固废产量急剧增加且利用率不足的问题,该文以矿渣-粉煤灰基地聚物为无机结合料,用建筑固废再生集料代替天然碎石,将城市道路基层作为目标,研究不同掺量下地聚物稳定再生集料的力学性能。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地聚物掺量的增加,... 为解决建筑固废产量急剧增加且利用率不足的问题,该文以矿渣-粉煤灰基地聚物为无机结合料,用建筑固废再生集料代替天然碎石,将城市道路基层作为目标,研究不同掺量下地聚物稳定再生集料的力学性能。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地聚物掺量的增加,混合料的最大干密度增加,最佳含水率上升;混合料的无侧限抗压强度随着地聚物掺量、养护龄期的增加而提高,随着再生集料掺量的增加而下降;混合料劈裂强度与抗压回弹模量的变化规律与无侧限抗压强度相似,随着前体矿渣掺量、地聚物掺量、养护龄期的增加而上升,随着再生集料掺量的增加而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 强化改性 地聚物 道路基层 力学性能
下载PDF
透水型建筑固废再生水稳材料抗压性能及疲劳性能试验研究
16
作者 孟凡威 杨涛 +5 位作者 郅晓 张迅 邓嫔 陈宇亮 周震 肖源杰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4-104,共11页
老旧建筑拆除固体废弃物再生骨料可作为生态化建材用于透水型再生水稳基层,但其力学性能和耐久性仍亟待深入研究。该文采用建筑固废再生骨料替代天然碎石,将再生骨料、高炉矿渣、粉煤灰和硅灰等组分掺量作为设计变量,基于正交试验理论... 老旧建筑拆除固体废弃物再生骨料可作为生态化建材用于透水型再生水稳基层,但其力学性能和耐久性仍亟待深入研究。该文采用建筑固废再生骨料替代天然碎石,将再生骨料、高炉矿渣、粉煤灰和硅灰等组分掺量作为设计变量,基于正交试验理论共设计了9种不同胶凝材料配比类型的透水型再生水稳材料,测试并分析了其室内无侧限抗压强度、渗透系数、弯拉应力以及疲劳寿命等力学性能的变化规律,并构建了相应的预测模型。研究结果表明:透水型再生水稳材料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满足我国高等级公路使用要求,渗透系数也满足我国透水道路使用要求;其疲劳寿命值离散性较大,可用威布尔双参数分布模型较为准确地拟合,基于此分布模型建立了其疲劳寿命预估方程,可较好地预测试样不同存活概率下的疲劳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基层 建筑 透水型再生水稳材料 力学性能 透水性 疲劳寿命预测
下载PDF
建筑固废制备再生混凝土技术路线应用研究综述 被引量:3
17
作者 陈玲玲 曹星宇 +1 位作者 王志远 唐根丽 《山西建筑》 2023年第8期29-32,共4页
为提高建筑固废的利用率,推动再生骨料和再生混凝土的产业化,基于最新的研究成果、现行相关国家标准及实践调查结果,从建筑固废分类回收、骨料破碎、分选、强化、骨料分级、再生混凝土制备等环节对制备再生混凝土的技术路线进行研究,结... 为提高建筑固废的利用率,推动再生骨料和再生混凝土的产业化,基于最新的研究成果、现行相关国家标准及实践调查结果,从建筑固废分类回收、骨料破碎、分选、强化、骨料分级、再生混凝土制备等环节对制备再生混凝土的技术路线进行研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分析各生产加工环节的工艺特点,探讨各环节不同技术方案的优缺点,明确建筑固废制备再生混凝土的技术路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 技术路线 再生混凝土
下载PDF
建筑固废资源化利用的探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杨高娜 《陶瓷》 CAS 2023年第3期167-169,共3页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建筑行业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建筑材料的生产大国;与此同时,建筑行业产生的建筑固废数量不断增加,给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因此,如何处理建筑固废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主要针对...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建筑行业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建筑材料的生产大国;与此同时,建筑行业产生的建筑固废数量不断增加,给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因此,如何处理建筑固废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主要针对建筑固废产生过程进行分析,对建筑固废的分类与处理进行探究与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 资源化利用 解决措施
下载PDF
红砖掺杂改性白云鄂博铁精矿载氧体性能
19
作者 张鹏飞 陈伟鹏 +3 位作者 肖卓楠 吕青岗 张顺风 张子峰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226-2234,共9页
采用机械混合法,添加建筑固废红砖粉末制备改性白云鄂博铁精矿载氧体,通过热重分析仪和管式炉实验,分析红砖粉末添加量对CO化学链燃烧性能优化效果,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比表面积分析以及动力学分析等表征手段分析其机制... 采用机械混合法,添加建筑固废红砖粉末制备改性白云鄂博铁精矿载氧体,通过热重分析仪和管式炉实验,分析红砖粉末添加量对CO化学链燃烧性能优化效果,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比表面积分析以及动力学分析等表征手段分析其机制。结果表明,通过DTG曲线可以看出白云鄂博铁精矿载氧体与CO的反应温度基本都高于800℃,红砖粉末改性载氧体可以提升化学链燃烧反应速率,加快反应进程,特别是2.5%红砖改性样品,在950℃下反应效果是最优的,CO_(2)产率达到了87%;通过对程序升温实验数据进行动力学分析,发现红砖粉末可以缩短其与CO的反应时间,加快反应进程,并且基于循环反应实验,改性载氧体表现出了更稳定的碳转化率。其反应能力的提升和循环稳定性的加强主要是由于红砖粉末使载氧体具有更高的比表面积和孔隙结构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精矿 化学链燃烧 载氧体 建筑 动力学分析
下载PDF
透水型建筑固废再生水稳材料疲劳性能试验及预测模型
20
作者 杨涛 肖源杰 +4 位作者 陈宇亮 李昀博 何庆宇 周震 李鼎硕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766-2777,共12页
为探讨建筑固体废弃物再生骨料在透水型公路水泥稳定碎石基层中的应用和耐久性强化问题,以建筑固废再生骨料部分替代天然碎石制备透水型再生水泥稳定碎石试样,开展无侧限抗压和四点弯曲疲劳试验。基于能量理论分析透水型再生水泥稳定碎... 为探讨建筑固体废弃物再生骨料在透水型公路水泥稳定碎石基层中的应用和耐久性强化问题,以建筑固废再生骨料部分替代天然碎石制备透水型再生水泥稳定碎石试样,开展无侧限抗压和四点弯曲疲劳试验。基于能量理论分析透水型再生水泥稳定碎石材料在疲劳加载过程中的耗散能变化规律,并建立基于耗散能的疲劳损伤预估模型,进而分析透水型建筑固废再生水稳碎石材料的疲劳损伤演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透水型建筑固废再生水稳碎石材料其抗压强度和渗透系数满足我国大多数公路基层的使用要求;试样累积耗散能随疲劳应力加载峰值的上升呈指数级增长,并且单次疲劳应力加卸载循环中产生的耗散能量与疲劳应力比具有较强关联,疲劳应力比为0.75和0.85的试样在每个疲劳加载循环中的耗散能相较于0.55的试样整体分别提高了50%和200%;随着试样中再生骨料占比的提升,试样在单次加载中产生的耗散能降低,试样疲劳损伤变量和疲劳损伤相对变化速率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大。基于疲劳应力峰值和损伤演化规律提出的疲劳寿命预测模型可较好地预估不同疲劳应力水平下材料的疲劳寿命。研究结果可为建筑固体废弃物再生骨料在透水型公路水泥稳定碎石基层中的高效应用及长期服役性能提升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水型基层 建筑 再生水泥稳定材料 疲劳损伤 疲劳寿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