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医大师李士懋新加升降散的理论探讨与临床应用 被引量:38
1
作者 谭东宇 王叶 杨阳 《现代中医临床》 2016年第6期13-16,共4页
国医大师李士懋教授认为,升降散不仅为温病之总方,更是治郁热之总方。临床运用此方的典型脉象是沉而躁数,然凡气机郁滞,需展布气机、祛其壅塞的众多情况亦可使用,且可取速效。历代医家临床运用升降散颇多,其命名、主治、剂型、用法、用... 国医大师李士懋教授认为,升降散不仅为温病之总方,更是治郁热之总方。临床运用此方的典型脉象是沉而躁数,然凡气机郁滞,需展布气机、祛其壅塞的众多情况亦可使用,且可取速效。历代医家临床运用升降散颇多,其命名、主治、剂型、用法、用量等方面都得到不断地更新和发展。"新加升降散"是国医大师李士懋教授在前人的基础上,经多年临床实践的再创新。本文将具体阐明火郁证的形成机理以及临床诊断标准、治则治法、取效征象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升降散 郁热 温病 李士懋 辨证
原文传递
国医大师李士懋教授论肝阳虚 被引量:29
2
作者 李玉昌 扈有芹 李朋涛 《环球中医药》 CAS 2016年第12期1509-1512,共4页
李士懋教授对肝阳虚和厥阴病的独特认识,丰富和完善了中医学对肝阳虚一证认识的不足,扩大了乌梅丸的临床应用范围。厥阴病的实质,是肝阳虚导致的寒热错杂证。厥阴病之主方是乌梅丸,并据平脉辨证临床经验明确提出了乌梅丸的临床应用指征:... 李士懋教授对肝阳虚和厥阴病的独特认识,丰富和完善了中医学对肝阳虚一证认识的不足,扩大了乌梅丸的临床应用范围。厥阴病的实质,是肝阳虚导致的寒热错杂证。厥阴病之主方是乌梅丸,并据平脉辨证临床经验明确提出了乌梅丸的临床应用指征:(1)脉弦按之减,此即肝馁弱之脉。弦脉亦可兼濡、缓、滑、数、细等,只要弦而按之无力,统为肝之阳气馁弱之脉。(2)症见由肝阳虚所引发的症状,只要有一二症即可。两条具备,即可用乌梅丸加减治之。李士懋的认识还原了厥阴篇的本来面目,并为乌梅丸的临床运用搭建起了从理论到临床的桥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士懋 辨证 肝阳虚 厥阴病 乌梅丸
下载PDF
脉诊在中医辨证中的重要性 被引量:22
3
作者 张明泉 杨阳 +1 位作者 张素杰 张洁晗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978-1980,共3页
脉诊历史悠久,是几千年来中国人民在与疾病斗争过程的心血结晶,历代医家都对脉诊高度重视。现代中医临床诊治疾病,脉诊亦广泛应用,李士懋教授更将脉诊的地位推至第一,认为:脉诊是中医辨治体系的核心、精髓和灵魂。但由于脉诊难于学习和... 脉诊历史悠久,是几千年来中国人民在与疾病斗争过程的心血结晶,历代医家都对脉诊高度重视。现代中医临床诊治疾病,脉诊亦广泛应用,李士懋教授更将脉诊的地位推至第一,认为:脉诊是中医辨治体系的核心、精髓和灵魂。但由于脉诊难于学习和掌握,使很多中医师望而却步,加之西医诊断技术的进步,甚至有人认为"把脉是谎言"。中医到了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需要拨乱反正,因此,正确认识脉诊在中医诊断中的地位和作用,已经迫在眉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辨证 中医 李士懋
原文传递
李士懋教授“溯本求源,平脉辨证”思辨体系概论 被引量:15
4
作者 杨阳 《河北中医药学报》 2014年第3期2-3,6,共3页
国医大师李士懋教授在58年的读经典、做临床的磨砺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独到的"溯本求源,平脉辨证"思辨体系。该体系强调本于经典,源于临床。证是平脉辨证思辨体系的核心,脉是辨证论治体系的灵魂,并具体化为六点作为临床指导:1... 国医大师李士懋教授在58年的读经典、做临床的磨砺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独到的"溯本求源,平脉辨证"思辨体系。该体系强调本于经典,源于临床。证是平脉辨证思辨体系的核心,脉是辨证论治体系的灵魂,并具体化为六点作为临床指导:1以中医理论为指导;2平脉辨证,以脉解症,以脉解舌,方无定方,法无定法;3以整体观为指导,胸有全局,整体辨证;4首分虚实;5动态辨证;6崇尚经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士懋 国医大师 思辨体系 溯本求源 辨证 整体辨证 动态辨证 首分虚实
下载PDF
李士懋“溯本求源、平脉辨证”学术观点初探 被引量:12
5
作者 冯瑞雪 张紫微 张再康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7期1450-1452,共3页
总结李士懋"溯本求源、平脉辨证"学术观点为6个方面。1)论诊断重脉诊:创立了脉诊辨证大纲说、虚实脉诊大纲说、气血脉理大纲说,提出了脉诊新说;2)论三法重汗法:将辛温发汗法既用于治疗实寒证,也用于治疗虚寒证;3)论伤寒重阳虚... 总结李士懋"溯本求源、平脉辨证"学术观点为6个方面。1)论诊断重脉诊:创立了脉诊辨证大纲说、虚实脉诊大纲说、气血脉理大纲说,提出了脉诊新说;2)论三法重汗法:将辛温发汗法既用于治疗实寒证,也用于治疗虚寒证;3)论伤寒重阳虚:认为内伤阳虚证是外感风寒侵袭的重要原因;4)论温病重火郁:首次明确指出温病的本质为郁热,善用以透为核心的清、透、滋三法治疗温病,创制新加升降散治疗郁热;5)论疑难重痰瘀:认为现代临床疑难杂病的特点与中医的痰证和瘀血证有相似性,喜用导痰汤、张仲景和王清任逐瘀诸方、桃红四物汤化裁治疗痰瘀证;6)论抢救重急症:认为中医善于治急症,中医急症学的研究要善于借助现代科学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溯本求源 辨证 名医经验 李士懋
原文传递
《脉经》之阴阳脉法浅析 被引量:11
6
作者 孙闵 孙冰 +2 位作者 殷晓轩 郑灿磊 张丽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2980-2982,共3页
《脉经》继承和发扬了前人"脉分阴阳"的方法,以"阴阳"为纲,贯穿脉理、辨证及治疗的始终。文章剖析《脉经》部分条文,得出:《脉经》"寸口脉法"的确立为"脉分阴阳"奠定了基础;其脉、证相应,应用... 《脉经》继承和发扬了前人"脉分阴阳"的方法,以"阴阳"为纲,贯穿脉理、辨证及治疗的始终。文章剖析《脉经》部分条文,得出:《脉经》"寸口脉法"的确立为"脉分阴阳"奠定了基础;其脉、证相应,应用脉象分阴阳,为证候、病机属性诊断提供了简便的鉴别方法,并与治法及方药选择相对应,弘扬了仲景"平脉辨证"。"寸口脉法""脉分阴阳""平脉辨证"三者丝丝相扣,形成了系统、完整的"阴阳脉法"脉学体系。而"脉分阴阳"是贯穿整个脉学体系的灵魂及主线,为后世学习脉法提供了方法要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阳 辨证
原文传递
国医大师李士懋教授平脉辨治阳痿的思路与经验 被引量:9
7
作者 申玉行 张明泉 +1 位作者 谭东宇 杨阳 《环球中医药》 CAS 2016年第8期991-993,共3页
国医大师李士懋教授运用"平脉辨证思辨体系"指导临床,获效良多。李老认为"方无定方,法无定法",对"阳痿"一病的治疗多使用圆机活法,认为寒邪凝滞、热伤津液、湿浊困阻、情志郁结、纵欲房劳、饮食失宜、外... 国医大师李士懋教授运用"平脉辨证思辨体系"指导临床,获效良多。李老认为"方无定方,法无定法",对"阳痿"一病的治疗多使用圆机活法,认为寒邪凝滞、热伤津液、湿浊困阻、情志郁结、纵欲房劳、饮食失宜、外伤等均可成为致痿的病因。病机分析上,首分虚实,将心、肝、脾、肾脏腑功能的失常分为正虚、邪实,以及虚实夹杂三个方面。文章介绍了肾虚型、血瘀型、脾虚夹湿型阳痿的平脉辨治思路。如肾虚型阳痿脉象以尺脉弱为主,瘀血型阳痿的脉象无定脉。对具体经验如治疗肾虚型阳痿擅用散剂阴阳并补,用淡盐水冲服,擅用虫类药通络等进行了细致的总结。并且,通过两则典型医案分析了李老对于"阳痿"这一难治男科疾病的思辨过程和处方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士懋 国医大师 辨证 阳痿
下载PDF
国医大师李士懋教授运用木防己汤治疗痰喘的思路与经验 被引量:9
8
作者 白仲艳 耿静 +4 位作者 韩晓清 王静宇 谭东宇 高悦 杨阳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385-1387,共3页
木防己汤出自《金匮要略》,是治疗膈间支饮的有效方剂。国医大师李士懋先生灵活运用木防己汤治疗痰饮咳喘效佳。文章介绍了李士懋先生对痰喘特征脉象的理解、以脉为机要的辨证特色、木防己汤的运用标准,指出木防己汤证属于火郁证范畴,... 木防己汤出自《金匮要略》,是治疗膈间支饮的有效方剂。国医大师李士懋先生灵活运用木防己汤治疗痰饮咳喘效佳。文章介绍了李士懋先生对痰喘特征脉象的理解、以脉为机要的辨证特色、木防己汤的运用标准,指出木防己汤证属于火郁证范畴,并附医案说明。通过对李士懋先生相关医案进行分析,深刻理解其平脉辨证的思辨体系及临床治疗疾病时"明于理而不拘于迹",为临床治疗痰喘提供更好的思路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士懋 木防己汤 痰饮咳喘 辨证
原文传递
李士懋运用寒痉汤治疗寒证痿痹经验 被引量:8
9
作者 韩晓清 白仲艳 杨阳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1期1815-1817,共3页
李士懋教授运用平脉辨证思辨体系治疗痿痹病疗效突出,在寒证痿痹的临证思辨过程中首分虚实,以脉解症,以脉解舌,进而分析病机、确立治法和方药。虚寒者,脉多弦拘而弱或少力,治以扶正补虚为主,滋养脏腑为辅,可加大寒痉汤温补之品的剂量;... 李士懋教授运用平脉辨证思辨体系治疗痿痹病疗效突出,在寒证痿痹的临证思辨过程中首分虚实,以脉解症,以脉解舌,进而分析病机、确立治法和方药。虚寒者,脉多弦拘而弱或少力,治以扶正补虚为主,滋养脏腑为辅,可加大寒痉汤温补之品的剂量;实寒者,脉多弦拘紧而紧实,沉取有力,治宜祛邪和络。并通过医案说明治疗痿痹的平脉辨证思路和选方用药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痿痹 辨证 寒痉汤 名医经验 李士懋
原文传递
李士懋辨治寒凝证经验总结 被引量:8
10
作者 王振强 乔凯明 王四平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6年第4期476-478,484,共4页
李士懋教授是我国第二届国医大师,河北中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第二、三、四、五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其"溯本求源,平脉辨证",形成了以脉诊为重的辨治寒凝证辨证思路,提出寒凝证的脉象:痉脉,同时对... 李士懋教授是我国第二届国医大师,河北中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第二、三、四、五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其"溯本求源,平脉辨证",形成了以脉诊为重的辨治寒凝证辨证思路,提出寒凝证的脉象:痉脉,同时对寒凝证的治疗方法——微汗法的机理、使用方法以及测汗法均提出了自己的创见,这是对寒凝证辨治及微汗法理论的重要创见及补充。微汗法广泛应用于脑中风、高血压病、冠心病、肾脏疾病、肺系疾病、肠胃病等属于寒凝证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凝证 辨证 微汗法
下载PDF
国医大师李士懋脉学思想之“重脉象而非至数” 被引量:7
11
作者 熊志刚 郭虹君 +3 位作者 李雅歌 王晓伟 童煜峰 王四平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7108-7110,共3页
国医大师李士懋以脉诊为中心,认为气血的运行变化是形成不同脉象的根本,临床应重在体会指下脉的形象,而不以至数为中心,强调应整体感知脉象特征,抓住病机本质,方可精准辨治;应以脉象特征为依据,辨析弦、缓、迟、数、虚、散、紧脉等脉象... 国医大师李士懋以脉诊为中心,认为气血的运行变化是形成不同脉象的根本,临床应重在体会指下脉的形象,而不以至数为中心,强调应整体感知脉象特征,抓住病机本质,方可精准辨治;应以脉象特征为依据,辨析弦、缓、迟、数、虚、散、紧脉等脉象的判断标准;创造性地提出"痉脉"主寒凝证,"躁脉"主火郁证等临床新见,丰富了脉诊的内容、提高了脉诊的实用价值。李老倚重脉诊,强调切脉应"重脉象而非至数",突出诊脉之要是把握脉象特征,指出了中医诊断疾病的精髓,值得认真研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士懋 至数 辨证
原文传递
急性胰腺炎伤寒六经平脉辨证体系探索 被引量:7
12
作者 康鸿鑫 唐文富 《中国中医急症》 2020年第1期100-104,108,共6页
急性胰腺炎中医病因病机复杂,临床表现烦冗多变,传统中医辨证分型粗略,尚不能精准指导急性胰腺炎的中医药治疗。本文基于急性胰腺炎"热病观"和相关指南共识,结合八纲辨证和伤寒六经,拟建立急性胰腺炎的六经平脉辨证体系,以期... 急性胰腺炎中医病因病机复杂,临床表现烦冗多变,传统中医辨证分型粗略,尚不能精准指导急性胰腺炎的中医药治疗。本文基于急性胰腺炎"热病观"和相关指南共识,结合八纲辨证和伤寒六经,拟建立急性胰腺炎的六经平脉辨证体系,以期促进急性胰腺炎的中医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 伤寒六经 辨证
下载PDF
新安医家诊法发明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又闻 王键 黄辉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2654-2660,共7页
新安医家精于"察色按脉",清代叶天士创立温病舌诊辨证,发明舌诊燥湿诊法,辨分受邪轻重、病位浅深、证候属性、预后转归并确定治法方药,还补充了验齿、辨斑疹、辨白(?)等法,独具匠心,发挥出了舌诊的真正作用,被后世奉为准绳;... 新安医家精于"察色按脉",清代叶天士创立温病舌诊辨证,发明舌诊燥湿诊法,辨分受邪轻重、病位浅深、证候属性、预后转归并确定治法方药,还补充了验齿、辨斑疹、辨白(?)等法,独具匠心,发挥出了舌诊的真正作用,被后世奉为准绳;汪宏编著《望诊遵经》,系统归纳总结望诊内容,发明"相气十法",作为纲领而与"五色主病"合参,已成为现代《中医诊断学》的重要内容。新安医家尤重脉诊,视脉为医之关键,诊治上分析病机、判断证候、确定治法、遣方用药均以脉为据,形成了"温补重脉诊"、"辨顺逆、辨证情总切于脉"、"推崇张仲景平脉辨证"、"脉证无有不应"及"不失古法"等独特的学术经验。新安医家在望诊、脉诊运用上的一系列创用和发明,为中医诊断学注入了源头活水和新的生机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望诊 相气十法 舌诊 燥湿诊法 辨证 用药 中医诊断学
原文传递
从误诊误治“慢性咳嗽”案谈“平脉辨证”法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6
14
作者 李航 《浙江中医杂志》 2018年第2期124-125,共2页
笔者弱冠起侍诊于杨少山主任中医师,学习其采用辨证论治方法治疗各种常见病和疑难杂病。
关键词 误诊误治 慢性咳嗽 辨证 医案
下载PDF
国医大师李士懋教授平脉辨证医案2则 被引量:6
15
作者 于海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5年第19期142-144,共3页
国医大师李士懋教授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逐渐形成了"溯本求源,平脉辨证"思辨体系。其中,证是平脉辨证的核心,脉是辨证论治的灵魂。依据脉诊,可对疾病进行定性、定位、定量、定势,从而在错综复杂的病症中抓住疾病本质。本文列... 国医大师李士懋教授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逐渐形成了"溯本求源,平脉辨证"思辨体系。其中,证是平脉辨证的核心,脉是辨证论治的灵魂。依据脉诊,可对疾病进行定性、定位、定量、定势,从而在错综复杂的病症中抓住疾病本质。本文列举"烧心"与"中风"两医案,即是李老运用平脉辨证方法,以脉定证,去伪存真,不囿成规,获得良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士懋 国医大师 辨证 烧心 中风 名医经验
下载PDF
国医大师李士懋温阳法治疗口腔溃疡经验 被引量:6
16
作者 熊志刚 张策策 +5 位作者 王晓伟 李雅歌 张慧康 童煜峰 李柳潼 王四平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483-1486,共4页
阳气温养机体,维持着正常生理机能,为人体一身之本。阳气不足则血脉凝涩、肌肤失养可致疮疡。国医大师李士懋认为阳虚寒凝之口腔溃疡病位在口腔,病机为肾阳虚损,常分为脾肾阳虚证和虚火上炎证(真寒假热证)两类,肾阳虚损是口腔溃疡发生... 阳气温养机体,维持着正常生理机能,为人体一身之本。阳气不足则血脉凝涩、肌肤失养可致疮疡。国医大师李士懋认为阳虚寒凝之口腔溃疡病位在口腔,病机为肾阳虚损,常分为脾肾阳虚证和虚火上炎证(真寒假热证)两类,肾阳虚损是口腔溃疡发生发展的重要病机。强调临床诊断口腔溃疡应以脉象为本、首分虚实,平脉辨证,方可抓住阳虚口疮的证候本质,并确立了温肾壮阳法为口腔溃疡病阳虚诸证的主要治法。提出以温阳散寒法辨治口腔溃疡之脾肾阳虚证,且善用风药、炒炭入药;以温经通脉法辨治口腔溃疡之阳衰寒凝证,重视振奋人体阳气;以温潜降火法辨治口腔溃疡之虚火上炎证,常配伍龙牡、山萸敛降浮火,总之,他提出温阳法重在温补脾肾,充实人体阳气,可祛除阴寒凝滞、温运全身气血、温通上下经脉,潜降下焦虚火,是临床中口腔溃疡的重要治法,温阳之下则人体阳气恢复、寒凝消散、浮火潜敛,故使口疮自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溃疡 温肾壮阳法 辨证 口疮 李士懋
下载PDF
再论小柴胡汤“但见一证便是”之一证 被引量:5
17
作者 陈少丽 都广礼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935-937,共3页
自仲景提出“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之后,历代医家对于“一证”所指多有论述,难成定论,遂为争论。文章通过仲景脉证并治诊疗过程的分析,提出“辨××病脉证并治”当为后世“辨证论治”之滥觞,且辨病是辨证... 自仲景提出“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之后,历代医家对于“一证”所指多有论述,难成定论,遂为争论。文章通过仲景脉证并治诊疗过程的分析,提出“辨××病脉证并治”当为后世“辨证论治”之滥觞,且辨病是辨证的前提,辨病基础上的辨病辨证结合是仲景诊治疾病的基本范式。辨证上仲景又非常重视辨“脉”证,所以《伤寒杂病论》开篇“平脉法”,每一篇都是“脉证”为主要辨别依据,这里的证不是证候的“证”,而是证据的“证”,故而据脉证(体征)、参它证(症状)的“以脉统证”是仲景辨证的基本程式。由此推论,小柴胡汤“但见一证便是”之“一证”当为脉证,即脉证基础上的综合征,而非指单纯的症状而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柴胡汤 但见一证 辨证
原文传递
国医大师李士懋平脉辨证观初探 被引量:5
18
作者 李玉昌 扈有芹 李朋涛 《环球中医药》 CAS 2016年第6期692-694,共3页
众所周知辨证论治是中医的核心特色,然如何辨证,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可谓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李士懋教授认为,要研究辨证论治,必须溯本求源。源在何处,源在经典。经典中处处体现着以脉定证的思想。李老正是继承了这一学术精髓,继而在... 众所周知辨证论治是中医的核心特色,然如何辨证,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可谓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李士懋教授认为,要研究辨证论治,必须溯本求源。源在何处,源在经典。经典中处处体现着以脉定证的思想。李老正是继承了这一学术精髓,继而在仲景脉学求索的基础上,反复临床实践,最终形成了以脉诊为中心的辨证论治体系即平脉辨证思辨体系。主张以脉定证,以脉解症,以脉解舌。临证时强调胸有全局,首分虚实,动态辨证,崇尚经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士懋 辨证 首分虚实 动态辨证
下载PDF
心血管疾病平脉辨证与微观证治学 被引量:5
19
作者 郭振球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6年第3期119-121,共3页
心血管疾病平脉辨证,心率应脉,心率增快,脉搏数疾,是交感神经激活所致。在心血管事件链中,交感神经-肾上腺素-血管紧张系统的激活起着关键的枢纽作用。微观证治学辨治高血压的天母降压宁,天龙定风珠;辨治冠心病的益气化瘀,降脂祛痰方药... 心血管疾病平脉辨证,心率应脉,心率增快,脉搏数疾,是交感神经激活所致。在心血管事件链中,交感神经-肾上腺素-血管紧张系统的激活起着关键的枢纽作用。微观证治学辨治高血压的天母降压宁,天龙定风珠;辨治冠心病的益气化瘀,降脂祛痰方药;辨治心力衰竭,用益气复脉法的生脉散、参附汤、参苏饮,对交感-肾上腺素-血管紧张系统激活的调控,全面保护心脏,改善各种心血管病的预后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主血 心血管疾病 辨证 微观证治学 高血压 冠心病 心力衰竭
下载PDF
从误诊挽治杂病案例再谈“平脉辨证” 被引量:5
20
作者 李航 《中医药通报》 2018年第1期58-60,共3页
笔者弱冠起侍诊于国家级名老中医杨少山教授,学习其采用辨证论治方法治疗各种常见病和疑难杂病。杨师临证时常教导:跟师学习的主要目的并不是死记其常用药方或药对,而是学习如何辨证,方可举一反三,从而灵活运用“同病异治”“异病同治... 笔者弱冠起侍诊于国家级名老中医杨少山教授,学习其采用辨证论治方法治疗各种常见病和疑难杂病。杨师临证时常教导:跟师学习的主要目的并不是死记其常用药方或药对,而是学习如何辨证,方可举一反三,从而灵活运用“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的中医常用法则,取得更好的临床疗效。而平脉辨证法作为临床上最基本的辨证方法,首先应确定主症(可以是一个症状,也可以是两个密切相关的症状,或者是一组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误诊误治 医案 辨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