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79
篇文章
<
1
2
…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国医大师李士懋新加升降散的理论探讨与临床应用
被引量:
38
1
作者
谭东宇
王叶
杨阳
《现代中医临床》
2016年第6期13-16,共4页
国医大师李士懋教授认为,升降散不仅为温病之总方,更是治郁热之总方。临床运用此方的典型脉象是沉而躁数,然凡气机郁滞,需展布气机、祛其壅塞的众多情况亦可使用,且可取速效。历代医家临床运用升降散颇多,其命名、主治、剂型、用法、用...
国医大师李士懋教授认为,升降散不仅为温病之总方,更是治郁热之总方。临床运用此方的典型脉象是沉而躁数,然凡气机郁滞,需展布气机、祛其壅塞的众多情况亦可使用,且可取速效。历代医家临床运用升降散颇多,其命名、主治、剂型、用法、用量等方面都得到不断地更新和发展。"新加升降散"是国医大师李士懋教授在前人的基础上,经多年临床实践的再创新。本文将具体阐明火郁证的形成机理以及临床诊断标准、治则治法、取效征象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升降散
郁热
温病
李士懋
平
脉
辨证
原文传递
国医大师李士懋教授论肝阳虚
被引量:
29
2
作者
李玉昌
扈有芹
李朋涛
《环球中医药》
CAS
2016年第12期1509-1512,共4页
李士懋教授对肝阳虚和厥阴病的独特认识,丰富和完善了中医学对肝阳虚一证认识的不足,扩大了乌梅丸的临床应用范围。厥阴病的实质,是肝阳虚导致的寒热错杂证。厥阴病之主方是乌梅丸,并据平脉辨证临床经验明确提出了乌梅丸的临床应用指征:...
李士懋教授对肝阳虚和厥阴病的独特认识,丰富和完善了中医学对肝阳虚一证认识的不足,扩大了乌梅丸的临床应用范围。厥阴病的实质,是肝阳虚导致的寒热错杂证。厥阴病之主方是乌梅丸,并据平脉辨证临床经验明确提出了乌梅丸的临床应用指征:(1)脉弦按之减,此即肝馁弱之脉。弦脉亦可兼濡、缓、滑、数、细等,只要弦而按之无力,统为肝之阳气馁弱之脉。(2)症见由肝阳虚所引发的症状,只要有一二症即可。两条具备,即可用乌梅丸加减治之。李士懋的认识还原了厥阴篇的本来面目,并为乌梅丸的临床运用搭建起了从理论到临床的桥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士懋
平
脉
辨证
肝阳虚
厥阴病
乌梅丸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脉诊在中医辨证中的重要性
被引量:
22
3
作者
张明泉
杨阳
+1 位作者
张素杰
张洁晗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978-1980,共3页
脉诊历史悠久,是几千年来中国人民在与疾病斗争过程的心血结晶,历代医家都对脉诊高度重视。现代中医临床诊治疾病,脉诊亦广泛应用,李士懋教授更将脉诊的地位推至第一,认为:脉诊是中医辨治体系的核心、精髓和灵魂。但由于脉诊难于学习和...
脉诊历史悠久,是几千年来中国人民在与疾病斗争过程的心血结晶,历代医家都对脉诊高度重视。现代中医临床诊治疾病,脉诊亦广泛应用,李士懋教授更将脉诊的地位推至第一,认为:脉诊是中医辨治体系的核心、精髓和灵魂。但由于脉诊难于学习和掌握,使很多中医师望而却步,加之西医诊断技术的进步,甚至有人认为"把脉是谎言"。中医到了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需要拨乱反正,因此,正确认识脉诊在中医诊断中的地位和作用,已经迫在眉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
脉
辨证
中医
李士懋
原文传递
李士懋教授“溯本求源,平脉辨证”思辨体系概论
被引量:
15
4
作者
杨阳
《河北中医药学报》
2014年第3期2-3,6,共3页
国医大师李士懋教授在58年的读经典、做临床的磨砺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独到的"溯本求源,平脉辨证"思辨体系。该体系强调本于经典,源于临床。证是平脉辨证思辨体系的核心,脉是辨证论治体系的灵魂,并具体化为六点作为临床指导:1...
国医大师李士懋教授在58年的读经典、做临床的磨砺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独到的"溯本求源,平脉辨证"思辨体系。该体系强调本于经典,源于临床。证是平脉辨证思辨体系的核心,脉是辨证论治体系的灵魂,并具体化为六点作为临床指导:1以中医理论为指导;2平脉辨证,以脉解症,以脉解舌,方无定方,法无定法;3以整体观为指导,胸有全局,整体辨证;4首分虚实;5动态辨证;6崇尚经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士懋
国医大师
思辨体系
溯本求源
平
脉
辨证
整体
辨证
动态
辨证
首分虚实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李士懋“溯本求源、平脉辨证”学术观点初探
被引量:
12
5
作者
冯瑞雪
张紫微
张再康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7期1450-1452,共3页
总结李士懋"溯本求源、平脉辨证"学术观点为6个方面。1)论诊断重脉诊:创立了脉诊辨证大纲说、虚实脉诊大纲说、气血脉理大纲说,提出了脉诊新说;2)论三法重汗法:将辛温发汗法既用于治疗实寒证,也用于治疗虚寒证;3)论伤寒重阳虚...
总结李士懋"溯本求源、平脉辨证"学术观点为6个方面。1)论诊断重脉诊:创立了脉诊辨证大纲说、虚实脉诊大纲说、气血脉理大纲说,提出了脉诊新说;2)论三法重汗法:将辛温发汗法既用于治疗实寒证,也用于治疗虚寒证;3)论伤寒重阳虚:认为内伤阳虚证是外感风寒侵袭的重要原因;4)论温病重火郁:首次明确指出温病的本质为郁热,善用以透为核心的清、透、滋三法治疗温病,创制新加升降散治疗郁热;5)论疑难重痰瘀:认为现代临床疑难杂病的特点与中医的痰证和瘀血证有相似性,喜用导痰汤、张仲景和王清任逐瘀诸方、桃红四物汤化裁治疗痰瘀证;6)论抢救重急症:认为中医善于治急症,中医急症学的研究要善于借助现代科学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溯本求源
平
脉
辨证
名医经验
李士懋
原文传递
《脉经》之阴阳脉法浅析
被引量:
11
6
作者
孙闵
孙冰
+2 位作者
殷晓轩
郑灿磊
张丽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2980-2982,共3页
《脉经》继承和发扬了前人"脉分阴阳"的方法,以"阴阳"为纲,贯穿脉理、辨证及治疗的始终。文章剖析《脉经》部分条文,得出:《脉经》"寸口脉法"的确立为"脉分阴阳"奠定了基础;其脉、证相应,应用...
《脉经》继承和发扬了前人"脉分阴阳"的方法,以"阴阳"为纲,贯穿脉理、辨证及治疗的始终。文章剖析《脉经》部分条文,得出:《脉经》"寸口脉法"的确立为"脉分阴阳"奠定了基础;其脉、证相应,应用脉象分阴阳,为证候、病机属性诊断提供了简便的鉴别方法,并与治法及方药选择相对应,弘扬了仲景"平脉辨证"。"寸口脉法""脉分阴阳""平脉辨证"三者丝丝相扣,形成了系统、完整的"阴阳脉法"脉学体系。而"脉分阴阳"是贯穿整个脉学体系的灵魂及主线,为后世学习脉法提供了方法要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
经
阴阳
脉
法
平
脉
辨证
原文传递
国医大师李士懋教授平脉辨治阳痿的思路与经验
被引量:
9
7
作者
申玉行
张明泉
+1 位作者
谭东宇
杨阳
《环球中医药》
CAS
2016年第8期991-993,共3页
国医大师李士懋教授运用"平脉辨证思辨体系"指导临床,获效良多。李老认为"方无定方,法无定法",对"阳痿"一病的治疗多使用圆机活法,认为寒邪凝滞、热伤津液、湿浊困阻、情志郁结、纵欲房劳、饮食失宜、外...
国医大师李士懋教授运用"平脉辨证思辨体系"指导临床,获效良多。李老认为"方无定方,法无定法",对"阳痿"一病的治疗多使用圆机活法,认为寒邪凝滞、热伤津液、湿浊困阻、情志郁结、纵欲房劳、饮食失宜、外伤等均可成为致痿的病因。病机分析上,首分虚实,将心、肝、脾、肾脏腑功能的失常分为正虚、邪实,以及虚实夹杂三个方面。文章介绍了肾虚型、血瘀型、脾虚夹湿型阳痿的平脉辨治思路。如肾虚型阳痿脉象以尺脉弱为主,瘀血型阳痿的脉象无定脉。对具体经验如治疗肾虚型阳痿擅用散剂阴阳并补,用淡盐水冲服,擅用虫类药通络等进行了细致的总结。并且,通过两则典型医案分析了李老对于"阳痿"这一难治男科疾病的思辨过程和处方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士懋
国医大师
平
脉
辨证
阳痿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国医大师李士懋教授运用木防己汤治疗痰喘的思路与经验
被引量:
9
8
作者
白仲艳
耿静
+4 位作者
韩晓清
王静宇
谭东宇
高悦
杨阳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385-1387,共3页
木防己汤出自《金匮要略》,是治疗膈间支饮的有效方剂。国医大师李士懋先生灵活运用木防己汤治疗痰饮咳喘效佳。文章介绍了李士懋先生对痰喘特征脉象的理解、以脉为机要的辨证特色、木防己汤的运用标准,指出木防己汤证属于火郁证范畴,...
木防己汤出自《金匮要略》,是治疗膈间支饮的有效方剂。国医大师李士懋先生灵活运用木防己汤治疗痰饮咳喘效佳。文章介绍了李士懋先生对痰喘特征脉象的理解、以脉为机要的辨证特色、木防己汤的运用标准,指出木防己汤证属于火郁证范畴,并附医案说明。通过对李士懋先生相关医案进行分析,深刻理解其平脉辨证的思辨体系及临床治疗疾病时"明于理而不拘于迹",为临床治疗痰喘提供更好的思路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士懋
木防己汤
痰饮咳喘
平
脉
辨证
原文传递
李士懋运用寒痉汤治疗寒证痿痹经验
被引量:
8
9
作者
韩晓清
白仲艳
杨阳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1期1815-1817,共3页
李士懋教授运用平脉辨证思辨体系治疗痿痹病疗效突出,在寒证痿痹的临证思辨过程中首分虚实,以脉解症,以脉解舌,进而分析病机、确立治法和方药。虚寒者,脉多弦拘而弱或少力,治以扶正补虚为主,滋养脏腑为辅,可加大寒痉汤温补之品的剂量;...
李士懋教授运用平脉辨证思辨体系治疗痿痹病疗效突出,在寒证痿痹的临证思辨过程中首分虚实,以脉解症,以脉解舌,进而分析病机、确立治法和方药。虚寒者,脉多弦拘而弱或少力,治以扶正补虚为主,滋养脏腑为辅,可加大寒痉汤温补之品的剂量;实寒者,脉多弦拘紧而紧实,沉取有力,治宜祛邪和络。并通过医案说明治疗痿痹的平脉辨证思路和选方用药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痿痹
平
脉
辨证
寒痉汤
名医经验
李士懋
原文传递
李士懋辨治寒凝证经验总结
被引量:
8
10
作者
王振强
乔凯明
王四平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6年第4期476-478,484,共4页
李士懋教授是我国第二届国医大师,河北中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第二、三、四、五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其"溯本求源,平脉辨证",形成了以脉诊为重的辨治寒凝证辨证思路,提出寒凝证的脉象:痉脉,同时对...
李士懋教授是我国第二届国医大师,河北中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第二、三、四、五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其"溯本求源,平脉辨证",形成了以脉诊为重的辨治寒凝证辨证思路,提出寒凝证的脉象:痉脉,同时对寒凝证的治疗方法——微汗法的机理、使用方法以及测汗法均提出了自己的创见,这是对寒凝证辨治及微汗法理论的重要创见及补充。微汗法广泛应用于脑中风、高血压病、冠心病、肾脏疾病、肺系疾病、肠胃病等属于寒凝证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凝证
平
脉
辨证
微汗法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国医大师李士懋脉学思想之“重脉象而非至数”
被引量:
7
11
作者
熊志刚
郭虹君
+3 位作者
李雅歌
王晓伟
童煜峰
王四平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7108-7110,共3页
国医大师李士懋以脉诊为中心,认为气血的运行变化是形成不同脉象的根本,临床应重在体会指下脉的形象,而不以至数为中心,强调应整体感知脉象特征,抓住病机本质,方可精准辨治;应以脉象特征为依据,辨析弦、缓、迟、数、虚、散、紧脉等脉象...
国医大师李士懋以脉诊为中心,认为气血的运行变化是形成不同脉象的根本,临床应重在体会指下脉的形象,而不以至数为中心,强调应整体感知脉象特征,抓住病机本质,方可精准辨治;应以脉象特征为依据,辨析弦、缓、迟、数、虚、散、紧脉等脉象的判断标准;创造性地提出"痉脉"主寒凝证,"躁脉"主火郁证等临床新见,丰富了脉诊的内容、提高了脉诊的实用价值。李老倚重脉诊,强调切脉应"重脉象而非至数",突出诊脉之要是把握脉象特征,指出了中医诊断疾病的精髓,值得认真研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士懋
脉
象
至数
平
脉
辨证
脉
学
原文传递
急性胰腺炎伤寒六经平脉辨证体系探索
被引量:
7
12
作者
康鸿鑫
唐文富
《中国中医急症》
2020年第1期100-104,108,共6页
急性胰腺炎中医病因病机复杂,临床表现烦冗多变,传统中医辨证分型粗略,尚不能精准指导急性胰腺炎的中医药治疗。本文基于急性胰腺炎"热病观"和相关指南共识,结合八纲辨证和伤寒六经,拟建立急性胰腺炎的六经平脉辨证体系,以期...
急性胰腺炎中医病因病机复杂,临床表现烦冗多变,传统中医辨证分型粗略,尚不能精准指导急性胰腺炎的中医药治疗。本文基于急性胰腺炎"热病观"和相关指南共识,结合八纲辨证和伤寒六经,拟建立急性胰腺炎的六经平脉辨证体系,以期促进急性胰腺炎的中医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
伤寒六经
平
脉
辨证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新安医家诊法发明
被引量:
4
13
作者
王又闻
王键
黄辉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2654-2660,共7页
新安医家精于"察色按脉",清代叶天士创立温病舌诊辨证,发明舌诊燥湿诊法,辨分受邪轻重、病位浅深、证候属性、预后转归并确定治法方药,还补充了验齿、辨斑疹、辨白(?)等法,独具匠心,发挥出了舌诊的真正作用,被后世奉为准绳;...
新安医家精于"察色按脉",清代叶天士创立温病舌诊辨证,发明舌诊燥湿诊法,辨分受邪轻重、病位浅深、证候属性、预后转归并确定治法方药,还补充了验齿、辨斑疹、辨白(?)等法,独具匠心,发挥出了舌诊的真正作用,被后世奉为准绳;汪宏编著《望诊遵经》,系统归纳总结望诊内容,发明"相气十法",作为纲领而与"五色主病"合参,已成为现代《中医诊断学》的重要内容。新安医家尤重脉诊,视脉为医之关键,诊治上分析病机、判断证候、确定治法、遣方用药均以脉为据,形成了"温补重脉诊"、"辨顺逆、辨证情总切于脉"、"推崇张仲景平脉辨证"、"脉证无有不应"及"不失古法"等独特的学术经验。新安医家在望诊、脉诊运用上的一系列创用和发明,为中医诊断学注入了源头活水和新的生机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望诊
相气十法
舌诊
燥湿诊法
脉
诊
平
脉
辨证
据
脉
用药
中医诊断学
原文传递
从误诊误治“慢性咳嗽”案谈“平脉辨证”法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
6
14
作者
李航
《浙江中医杂志》
2018年第2期124-125,共2页
笔者弱冠起侍诊于杨少山主任中医师,学习其采用辨证论治方法治疗各种常见病和疑难杂病。
关键词
误诊误治
慢性咳嗽
平
脉
辨证
医案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国医大师李士懋教授平脉辨证医案2则
被引量:
6
15
作者
于海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5年第19期142-144,共3页
国医大师李士懋教授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逐渐形成了"溯本求源,平脉辨证"思辨体系。其中,证是平脉辨证的核心,脉是辨证论治的灵魂。依据脉诊,可对疾病进行定性、定位、定量、定势,从而在错综复杂的病症中抓住疾病本质。本文列...
国医大师李士懋教授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逐渐形成了"溯本求源,平脉辨证"思辨体系。其中,证是平脉辨证的核心,脉是辨证论治的灵魂。依据脉诊,可对疾病进行定性、定位、定量、定势,从而在错综复杂的病症中抓住疾病本质。本文列举"烧心"与"中风"两医案,即是李老运用平脉辨证方法,以脉定证,去伪存真,不囿成规,获得良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士懋
国医大师
平
脉
辨证
烧心
中风
名医经验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国医大师李士懋温阳法治疗口腔溃疡经验
被引量:
6
16
作者
熊志刚
张策策
+5 位作者
王晓伟
李雅歌
张慧康
童煜峰
李柳潼
王四平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483-1486,共4页
阳气温养机体,维持着正常生理机能,为人体一身之本。阳气不足则血脉凝涩、肌肤失养可致疮疡。国医大师李士懋认为阳虚寒凝之口腔溃疡病位在口腔,病机为肾阳虚损,常分为脾肾阳虚证和虚火上炎证(真寒假热证)两类,肾阳虚损是口腔溃疡发生...
阳气温养机体,维持着正常生理机能,为人体一身之本。阳气不足则血脉凝涩、肌肤失养可致疮疡。国医大师李士懋认为阳虚寒凝之口腔溃疡病位在口腔,病机为肾阳虚损,常分为脾肾阳虚证和虚火上炎证(真寒假热证)两类,肾阳虚损是口腔溃疡发生发展的重要病机。强调临床诊断口腔溃疡应以脉象为本、首分虚实,平脉辨证,方可抓住阳虚口疮的证候本质,并确立了温肾壮阳法为口腔溃疡病阳虚诸证的主要治法。提出以温阳散寒法辨治口腔溃疡之脾肾阳虚证,且善用风药、炒炭入药;以温经通脉法辨治口腔溃疡之阳衰寒凝证,重视振奋人体阳气;以温潜降火法辨治口腔溃疡之虚火上炎证,常配伍龙牡、山萸敛降浮火,总之,他提出温阳法重在温补脾肾,充实人体阳气,可祛除阴寒凝滞、温运全身气血、温通上下经脉,潜降下焦虚火,是临床中口腔溃疡的重要治法,温阳之下则人体阳气恢复、寒凝消散、浮火潜敛,故使口疮自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溃疡
温肾壮阳法
平
脉
辨证
口疮
李士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再论小柴胡汤“但见一证便是”之一证
被引量:
5
17
作者
陈少丽
都广礼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935-937,共3页
自仲景提出“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之后,历代医家对于“一证”所指多有论述,难成定论,遂为争论。文章通过仲景脉证并治诊疗过程的分析,提出“辨××病脉证并治”当为后世“辨证论治”之滥觞,且辨病是辨证...
自仲景提出“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之后,历代医家对于“一证”所指多有论述,难成定论,遂为争论。文章通过仲景脉证并治诊疗过程的分析,提出“辨××病脉证并治”当为后世“辨证论治”之滥觞,且辨病是辨证的前提,辨病基础上的辨病辨证结合是仲景诊治疾病的基本范式。辨证上仲景又非常重视辨“脉”证,所以《伤寒杂病论》开篇“平脉法”,每一篇都是“脉证”为主要辨别依据,这里的证不是证候的“证”,而是证据的“证”,故而据脉证(体征)、参它证(症状)的“以脉统证”是仲景辨证的基本程式。由此推论,小柴胡汤“但见一证便是”之“一证”当为脉证,即脉证基础上的综合征,而非指单纯的症状而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柴胡汤
但见一证
平
脉
辨证
原文传递
国医大师李士懋平脉辨证观初探
被引量:
5
18
作者
李玉昌
扈有芹
李朋涛
《环球中医药》
CAS
2016年第6期692-694,共3页
众所周知辨证论治是中医的核心特色,然如何辨证,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可谓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李士懋教授认为,要研究辨证论治,必须溯本求源。源在何处,源在经典。经典中处处体现着以脉定证的思想。李老正是继承了这一学术精髓,继而在...
众所周知辨证论治是中医的核心特色,然如何辨证,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可谓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李士懋教授认为,要研究辨证论治,必须溯本求源。源在何处,源在经典。经典中处处体现着以脉定证的思想。李老正是继承了这一学术精髓,继而在仲景脉学求索的基础上,反复临床实践,最终形成了以脉诊为中心的辨证论治体系即平脉辨证思辨体系。主张以脉定证,以脉解症,以脉解舌。临证时强调胸有全局,首分虚实,动态辨证,崇尚经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士懋
平
脉
辨证
首分虚实
动态
辨证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心血管疾病平脉辨证与微观证治学
被引量:
5
19
作者
郭振球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6年第3期119-121,共3页
心血管疾病平脉辨证,心率应脉,心率增快,脉搏数疾,是交感神经激活所致。在心血管事件链中,交感神经-肾上腺素-血管紧张系统的激活起着关键的枢纽作用。微观证治学辨治高血压的天母降压宁,天龙定风珠;辨治冠心病的益气化瘀,降脂祛痰方药...
心血管疾病平脉辨证,心率应脉,心率增快,脉搏数疾,是交感神经激活所致。在心血管事件链中,交感神经-肾上腺素-血管紧张系统的激活起着关键的枢纽作用。微观证治学辨治高血压的天母降压宁,天龙定风珠;辨治冠心病的益气化瘀,降脂祛痰方药;辨治心力衰竭,用益气复脉法的生脉散、参附汤、参苏饮,对交感-肾上腺素-血管紧张系统激活的调控,全面保护心脏,改善各种心血管病的预后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主血
脉
心血管疾病
平
脉
辨证
微观证治学
高血压
冠心病
心力衰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从误诊挽治杂病案例再谈“平脉辨证”
被引量:
5
20
作者
李航
《中医药通报》
2018年第1期58-60,共3页
笔者弱冠起侍诊于国家级名老中医杨少山教授,学习其采用辨证论治方法治疗各种常见病和疑难杂病。杨师临证时常教导:跟师学习的主要目的并不是死记其常用药方或药对,而是学习如何辨证,方可举一反三,从而灵活运用“同病异治”“异病同治...
笔者弱冠起侍诊于国家级名老中医杨少山教授,学习其采用辨证论治方法治疗各种常见病和疑难杂病。杨师临证时常教导:跟师学习的主要目的并不是死记其常用药方或药对,而是学习如何辨证,方可举一反三,从而灵活运用“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的中医常用法则,取得更好的临床疗效。而平脉辨证法作为临床上最基本的辨证方法,首先应确定主症(可以是一个症状,也可以是两个密切相关的症状,或者是一组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误诊误治
医案
平
脉
辨证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国医大师李士懋新加升降散的理论探讨与临床应用
被引量:
38
1
作者
谭东宇
王叶
杨阳
机构
河北中医学院
出处
《现代中医临床》
2016年第6期13-16,共4页
基金
全国传承博士后课题
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计划项目(No.2015075)
+2 种基金
国家"十二五"支撑课题项目(No.2013BA113B02)
第二届国医大师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
河北中医学院2014年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No.14yb-15)
文摘
国医大师李士懋教授认为,升降散不仅为温病之总方,更是治郁热之总方。临床运用此方的典型脉象是沉而躁数,然凡气机郁滞,需展布气机、祛其壅塞的众多情况亦可使用,且可取速效。历代医家临床运用升降散颇多,其命名、主治、剂型、用法、用量等方面都得到不断地更新和发展。"新加升降散"是国医大师李士懋教授在前人的基础上,经多年临床实践的再创新。本文将具体阐明火郁证的形成机理以及临床诊断标准、治则治法、取效征象等。
关键词
升降散
郁热
温病
李士懋
平
脉
辨证
Keywords
Shengjiang powder
stagnated heat
febrile disease
LI Shimao
diagnosis pulses and differentiation of symptoms and signs
分类号
R289 [医药卫生—方剂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国医大师李士懋教授论肝阳虚
被引量:
29
2
作者
李玉昌
扈有芹
李朋涛
机构
河北省肃宁县中医医院专家门诊
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中医科
华北理工大学冀唐学院中医系
出处
《环球中医药》
CAS
2016年第12期1509-1512,共4页
文摘
李士懋教授对肝阳虚和厥阴病的独特认识,丰富和完善了中医学对肝阳虚一证认识的不足,扩大了乌梅丸的临床应用范围。厥阴病的实质,是肝阳虚导致的寒热错杂证。厥阴病之主方是乌梅丸,并据平脉辨证临床经验明确提出了乌梅丸的临床应用指征:(1)脉弦按之减,此即肝馁弱之脉。弦脉亦可兼濡、缓、滑、数、细等,只要弦而按之无力,统为肝之阳气馁弱之脉。(2)症见由肝阳虚所引发的症状,只要有一二症即可。两条具备,即可用乌梅丸加减治之。李士懋的认识还原了厥阴篇的本来面目,并为乌梅丸的临床运用搭建起了从理论到临床的桥梁。
关键词
李士懋
平
脉
辨证
肝阳虚
厥阴病
乌梅丸
分类号
R249 [医药卫生—中医临床基础]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脉诊在中医辨证中的重要性
被引量:
22
3
作者
张明泉
杨阳
张素杰
张洁晗
机构
河北中医学院
石家庄市中医院
出处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978-1980,共3页
基金
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No.2007BAI10B01-009)
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No.H2015423020)~~
文摘
脉诊历史悠久,是几千年来中国人民在与疾病斗争过程的心血结晶,历代医家都对脉诊高度重视。现代中医临床诊治疾病,脉诊亦广泛应用,李士懋教授更将脉诊的地位推至第一,认为:脉诊是中医辨治体系的核心、精髓和灵魂。但由于脉诊难于学习和掌握,使很多中医师望而却步,加之西医诊断技术的进步,甚至有人认为"把脉是谎言"。中医到了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需要拨乱反正,因此,正确认识脉诊在中医诊断中的地位和作用,已经迫在眉睫。
关键词
平
脉
辨证
中医
李士懋
Keywords
. Differentiation syndrome with normal puls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LI Shi-mao
分类号
R241 [医药卫生—中医诊断学]
原文传递
题名
李士懋教授“溯本求源,平脉辨证”思辨体系概论
被引量:
15
4
作者
杨阳
机构
河北中医学院
出处
《河北中医药学报》
2014年第3期2-3,6,共3页
基金
国家十二五支撑课题资助项目:No 2013BA113B02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李士懋名医传承工作室
河北中医学派研究课题
文摘
国医大师李士懋教授在58年的读经典、做临床的磨砺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独到的"溯本求源,平脉辨证"思辨体系。该体系强调本于经典,源于临床。证是平脉辨证思辨体系的核心,脉是辨证论治体系的灵魂,并具体化为六点作为临床指导:1以中医理论为指导;2平脉辨证,以脉解症,以脉解舌,方无定方,法无定法;3以整体观为指导,胸有全局,整体辨证;4首分虚实;5动态辨证;6崇尚经方。
关键词
李士懋
国医大师
思辨体系
溯本求源
平
脉
辨证
整体
辨证
动态
辨证
首分虚实
Keywords
LI Shi-mao
Chinese Medicine Master
analysis system
going back to the origin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on normal pulse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on holism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on dynamics
initially distinguish deficiency and excess
分类号
R249.2 [医药卫生—中医临床基础]
R249.7 [医药卫生—中医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李士懋“溯本求源、平脉辨证”学术观点初探
被引量:
12
5
作者
冯瑞雪
张紫微
张再康
机构
河北中医学院基础医学院
出处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7期1450-1452,共3页
基金
河北省高校百名优秀创新人才支持计划(CPRC029)
文摘
总结李士懋"溯本求源、平脉辨证"学术观点为6个方面。1)论诊断重脉诊:创立了脉诊辨证大纲说、虚实脉诊大纲说、气血脉理大纲说,提出了脉诊新说;2)论三法重汗法:将辛温发汗法既用于治疗实寒证,也用于治疗虚寒证;3)论伤寒重阳虚:认为内伤阳虚证是外感风寒侵袭的重要原因;4)论温病重火郁:首次明确指出温病的本质为郁热,善用以透为核心的清、透、滋三法治疗温病,创制新加升降散治疗郁热;5)论疑难重痰瘀:认为现代临床疑难杂病的特点与中医的痰证和瘀血证有相似性,喜用导痰汤、张仲景和王清任逐瘀诸方、桃红四物汤化裁治疗痰瘀证;6)论抢救重急症:认为中医善于治急症,中医急症学的研究要善于借助现代科学技术手段。
关键词
溯本求源
平
脉
辨证
名医经验
李士懋
Keywords
tracing the origin and differentiating the pulse and syndrome
differentiating syndrome by pulse diagnosis
experience of famous doctor
LI Shimao
分类号
R249 [医药卫生—中医临床基础]
原文传递
题名
《脉经》之阴阳脉法浅析
被引量:
11
6
作者
孙闵
孙冰
殷晓轩
郑灿磊
张丽
机构
济宁医学院
兖矿集团公司总医院
出处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2980-2982,共3页
基金
山东省济宁市"十二五"科技攻关重点项目(No.CC2012002)
山东省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国内访问学者项目~~
文摘
《脉经》继承和发扬了前人"脉分阴阳"的方法,以"阴阳"为纲,贯穿脉理、辨证及治疗的始终。文章剖析《脉经》部分条文,得出:《脉经》"寸口脉法"的确立为"脉分阴阳"奠定了基础;其脉、证相应,应用脉象分阴阳,为证候、病机属性诊断提供了简便的鉴别方法,并与治法及方药选择相对应,弘扬了仲景"平脉辨证"。"寸口脉法""脉分阴阳""平脉辨证"三者丝丝相扣,形成了系统、完整的"阴阳脉法"脉学体系。而"脉分阴阳"是贯穿整个脉学体系的灵魂及主线,为后世学习脉法提供了方法要领。
关键词
脉
经
阴阳
脉
法
平
脉
辨证
Keywords
Pulse Classic
Yin-yang pulse method
Pulse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Funding
Key Projec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Jining City of Shandong Province during the ‘T
分类号
R22 [医药卫生—中医基础理论]
原文传递
题名
国医大师李士懋教授平脉辨治阳痿的思路与经验
被引量:
9
7
作者
申玉行
张明泉
谭东宇
杨阳
机构
河北中医学院基础医学院
中国中医科学院博士后工作流动站
出处
《环球中医药》
CAS
2016年第8期991-993,共3页
基金
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2013BA113B02)
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类科研计划(2015075)
文摘
国医大师李士懋教授运用"平脉辨证思辨体系"指导临床,获效良多。李老认为"方无定方,法无定法",对"阳痿"一病的治疗多使用圆机活法,认为寒邪凝滞、热伤津液、湿浊困阻、情志郁结、纵欲房劳、饮食失宜、外伤等均可成为致痿的病因。病机分析上,首分虚实,将心、肝、脾、肾脏腑功能的失常分为正虚、邪实,以及虚实夹杂三个方面。文章介绍了肾虚型、血瘀型、脾虚夹湿型阳痿的平脉辨治思路。如肾虚型阳痿脉象以尺脉弱为主,瘀血型阳痿的脉象无定脉。对具体经验如治疗肾虚型阳痿擅用散剂阴阳并补,用淡盐水冲服,擅用虫类药通络等进行了细致的总结。并且,通过两则典型医案分析了李老对于"阳痿"这一难治男科疾病的思辨过程和处方方案。
关键词
李士懋
国医大师
平
脉
辨证
阳痿
分类号
R249 [医药卫生—中医临床基础]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国医大师李士懋教授运用木防己汤治疗痰喘的思路与经验
被引量:
9
8
作者
白仲艳
耿静
韩晓清
王静宇
谭东宇
高悦
杨阳
机构
河北中医学院
出处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385-1387,共3页
基金
第二届国医大师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
文摘
木防己汤出自《金匮要略》,是治疗膈间支饮的有效方剂。国医大师李士懋先生灵活运用木防己汤治疗痰饮咳喘效佳。文章介绍了李士懋先生对痰喘特征脉象的理解、以脉为机要的辨证特色、木防己汤的运用标准,指出木防己汤证属于火郁证范畴,并附医案说明。通过对李士懋先生相关医案进行分析,深刻理解其平脉辨证的思辨体系及临床治疗疾病时"明于理而不拘于迹",为临床治疗痰喘提供更好的思路与方法。
关键词
李士懋
木防己汤
痰饮咳喘
平
脉
辨证
Keywords
LI Shi-mao
Mufangji Decoction
Dyspnea with phlegm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on pulse
分类号
R249 [医药卫生—中医临床基础]
R259 [医药卫生—中医学]
原文传递
题名
李士懋运用寒痉汤治疗寒证痿痹经验
被引量:
8
9
作者
韩晓清
白仲艳
杨阳
机构
河北中医学院
出处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1期1815-1817,共3页
基金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二届国医大师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
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计划项目(2015075)
河北中医学院2017年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17yb-2)
文摘
李士懋教授运用平脉辨证思辨体系治疗痿痹病疗效突出,在寒证痿痹的临证思辨过程中首分虚实,以脉解症,以脉解舌,进而分析病机、确立治法和方药。虚寒者,脉多弦拘而弱或少力,治以扶正补虚为主,滋养脏腑为辅,可加大寒痉汤温补之品的剂量;实寒者,脉多弦拘紧而紧实,沉取有力,治宜祛邪和络。并通过医案说明治疗痿痹的平脉辨证思路和选方用药特点。
关键词
痿痹
平
脉
辨证
寒痉汤
名医经验
李士懋
Keywords
flaecidity-arthralgia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based on feeling pulse
Hanjing Decoction
experience offamous doctor
LI Shimao
分类号
R249 [医药卫生—中医临床基础]
R255.6 [医药卫生—中医学]
原文传递
题名
李士懋辨治寒凝证经验总结
被引量:
8
10
作者
王振强
乔凯明
王四平
机构
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
河北中医学院
出处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6年第4期476-478,484,共4页
基金
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指导课题(2012041)
文摘
李士懋教授是我国第二届国医大师,河北中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第二、三、四、五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其"溯本求源,平脉辨证",形成了以脉诊为重的辨治寒凝证辨证思路,提出寒凝证的脉象:痉脉,同时对寒凝证的治疗方法——微汗法的机理、使用方法以及测汗法均提出了自己的创见,这是对寒凝证辨治及微汗法理论的重要创见及补充。微汗法广泛应用于脑中风、高血压病、冠心病、肾脏疾病、肺系疾病、肠胃病等属于寒凝证的患者。
关键词
寒凝证
平
脉
辨证
微汗法
Keywords
Cold stagnation
Detecting the pulse
The mild diaphoretic method
分类号
R249 [医药卫生—中医临床基础]
R241 [医药卫生—中医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国医大师李士懋脉学思想之“重脉象而非至数”
被引量:
7
11
作者
熊志刚
郭虹君
李雅歌
王晓伟
童煜峰
王四平
机构
河北中医学院
廊坊市大厂回族自治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张家口市第五医院
河北省中医院
河北中医学院基础医学院
出处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7108-7110,共3页
基金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二届国医大师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
文摘
国医大师李士懋以脉诊为中心,认为气血的运行变化是形成不同脉象的根本,临床应重在体会指下脉的形象,而不以至数为中心,强调应整体感知脉象特征,抓住病机本质,方可精准辨治;应以脉象特征为依据,辨析弦、缓、迟、数、虚、散、紧脉等脉象的判断标准;创造性地提出"痉脉"主寒凝证,"躁脉"主火郁证等临床新见,丰富了脉诊的内容、提高了脉诊的实用价值。李老倚重脉诊,强调切脉应"重脉象而非至数",突出诊脉之要是把握脉象特征,指出了中医诊断疾病的精髓,值得认真研习。
关键词
李士懋
脉
象
至数
平
脉
辨证
脉
学
Keywords
LI Shi-mao
Pulse characteristics
Pulse rate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from pulse diagnosis
Study of the pulse
分类号
R249 [医药卫生—中医临床基础]
原文传递
题名
急性胰腺炎伤寒六经平脉辨证体系探索
被引量:
7
12
作者
康鸿鑫
唐文富
机构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出处
《中国中医急症》
2020年第1期100-104,108,共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81873203)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百千万”人才工程暨第4批国家中医临床优秀人才项目
文摘
急性胰腺炎中医病因病机复杂,临床表现烦冗多变,传统中医辨证分型粗略,尚不能精准指导急性胰腺炎的中医药治疗。本文基于急性胰腺炎"热病观"和相关指南共识,结合八纲辨证和伤寒六经,拟建立急性胰腺炎的六经平脉辨证体系,以期促进急性胰腺炎的中医药治疗。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
伤寒六经
平
脉
辨证
Keywords
Acute pancreatitis
Six channels of typhoid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of normal pulse
分类号
R222 [医药卫生—中医基础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新安医家诊法发明
被引量:
4
13
作者
王又闻
王键
黄辉
机构
上海中医药大学
安徽中医药大学
出处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2654-2660,共7页
文摘
新安医家精于"察色按脉",清代叶天士创立温病舌诊辨证,发明舌诊燥湿诊法,辨分受邪轻重、病位浅深、证候属性、预后转归并确定治法方药,还补充了验齿、辨斑疹、辨白(?)等法,独具匠心,发挥出了舌诊的真正作用,被后世奉为准绳;汪宏编著《望诊遵经》,系统归纳总结望诊内容,发明"相气十法",作为纲领而与"五色主病"合参,已成为现代《中医诊断学》的重要内容。新安医家尤重脉诊,视脉为医之关键,诊治上分析病机、判断证候、确定治法、遣方用药均以脉为据,形成了"温补重脉诊"、"辨顺逆、辨证情总切于脉"、"推崇张仲景平脉辨证"、"脉证无有不应"及"不失古法"等独特的学术经验。新安医家在望诊、脉诊运用上的一系列创用和发明,为中医诊断学注入了源头活水和新的生机活力。
关键词
望诊
相气十法
舌诊
燥湿诊法
脉
诊
平
脉
辨证
据
脉
用药
中医诊断学
Keywords
Observation
Ten methods of observing qi
Observation of tongue
Diagnostics based on observing dryness and dampness of the tongue
Pulse feeling
Syndrome differentation according to symptom and pulse
Prescription according to pulse
Traditional Chinese diagnostics
分类号
R241 [医药卫生—中医诊断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从误诊误治“慢性咳嗽”案谈“平脉辨证”法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
6
14
作者
李航
机构
浙江省杭州市东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出处
《浙江中医杂志》
2018年第2期124-125,共2页
文摘
笔者弱冠起侍诊于杨少山主任中医师,学习其采用辨证论治方法治疗各种常见病和疑难杂病。
关键词
误诊误治
慢性咳嗽
平
脉
辨证
医案
分类号
R249 [医药卫生—中医临床基础]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国医大师李士懋教授平脉辨证医案2则
被引量:
6
15
作者
于海
机构
石家庄市石岗街道办事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出处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5年第19期142-144,共3页
基金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优秀中医临床人才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第五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师承项目
文摘
国医大师李士懋教授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逐渐形成了"溯本求源,平脉辨证"思辨体系。其中,证是平脉辨证的核心,脉是辨证论治的灵魂。依据脉诊,可对疾病进行定性、定位、定量、定势,从而在错综复杂的病症中抓住疾病本质。本文列举"烧心"与"中风"两医案,即是李老运用平脉辨证方法,以脉定证,去伪存真,不囿成规,获得良效。
关键词
李士懋
国医大师
平
脉
辨证
烧心
中风
名医经验
Keywords
Li Shi-mao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Master
differentiating symptom-complex with feeling pulse
heartburn
stroke
experience of famous doctor
分类号
R249 [医药卫生—中医临床基础]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国医大师李士懋温阳法治疗口腔溃疡经验
被引量:
6
16
作者
熊志刚
张策策
王晓伟
李雅歌
张慧康
童煜峰
李柳潼
王四平
机构
河北中医学院基础医学院
河北省中医院
河北中医学院药学院
出处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483-1486,共4页
基金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二届国医大师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李士懋国医大师学术思想研究与传承。
文摘
阳气温养机体,维持着正常生理机能,为人体一身之本。阳气不足则血脉凝涩、肌肤失养可致疮疡。国医大师李士懋认为阳虚寒凝之口腔溃疡病位在口腔,病机为肾阳虚损,常分为脾肾阳虚证和虚火上炎证(真寒假热证)两类,肾阳虚损是口腔溃疡发生发展的重要病机。强调临床诊断口腔溃疡应以脉象为本、首分虚实,平脉辨证,方可抓住阳虚口疮的证候本质,并确立了温肾壮阳法为口腔溃疡病阳虚诸证的主要治法。提出以温阳散寒法辨治口腔溃疡之脾肾阳虚证,且善用风药、炒炭入药;以温经通脉法辨治口腔溃疡之阳衰寒凝证,重视振奋人体阳气;以温潜降火法辨治口腔溃疡之虚火上炎证,常配伍龙牡、山萸敛降浮火,总之,他提出温阳法重在温补脾肾,充实人体阳气,可祛除阴寒凝滞、温运全身气血、温通上下经脉,潜降下焦虚火,是临床中口腔溃疡的重要治法,温阳之下则人体阳气恢复、寒凝消散、浮火潜敛,故使口疮自愈。
关键词
口腔溃疡
温肾壮阳法
平
脉
辨证
口疮
李士懋
Keywords
Oral ulcer
Method of warm kidney and urgently supplement Yang Qi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according to pulse diagnosis
TCM master
LI Shi-mao
Aphthous ulcer
分类号
R276.8 [医药卫生—中医五官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再论小柴胡汤“但见一证便是”之一证
被引量:
5
17
作者
陈少丽
都广礼
机构
上海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
出处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935-937,共3页
基金
上海中医药大学教学学术共同体项目(2021SHUTCMTD01)
上海中医药大学预算内项目(2021JX171)
上海中医药大学“杏林传承型人才培养计划”(上中医人字[2019]24号)。
文摘
自仲景提出“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之后,历代医家对于“一证”所指多有论述,难成定论,遂为争论。文章通过仲景脉证并治诊疗过程的分析,提出“辨××病脉证并治”当为后世“辨证论治”之滥觞,且辨病是辨证的前提,辨病基础上的辨病辨证结合是仲景诊治疾病的基本范式。辨证上仲景又非常重视辨“脉”证,所以《伤寒杂病论》开篇“平脉法”,每一篇都是“脉证”为主要辨别依据,这里的证不是证候的“证”,而是证据的“证”,故而据脉证(体征)、参它证(症状)的“以脉统证”是仲景辨证的基本程式。由此推论,小柴胡汤“但见一证便是”之“一证”当为脉证,即脉证基础上的综合征,而非指单纯的症状而言。
关键词
小柴胡汤
但见一证
平
脉
辨证
分类号
R289.3 [医药卫生—方剂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国医大师李士懋平脉辨证观初探
被引量:
5
18
作者
李玉昌
扈有芹
李朋涛
机构
河北省肃宁县中医医院专家门诊
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中医科
华北理工大学冀唐学院中医系
出处
《环球中医药》
CAS
2016年第6期692-694,共3页
文摘
众所周知辨证论治是中医的核心特色,然如何辨证,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可谓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李士懋教授认为,要研究辨证论治,必须溯本求源。源在何处,源在经典。经典中处处体现着以脉定证的思想。李老正是继承了这一学术精髓,继而在仲景脉学求索的基础上,反复临床实践,最终形成了以脉诊为中心的辨证论治体系即平脉辨证思辨体系。主张以脉定证,以脉解症,以脉解舌。临证时强调胸有全局,首分虚实,动态辨证,崇尚经方。
关键词
李士懋
平
脉
辨证
首分虚实
动态
辨证
分类号
R249 [医药卫生—中医临床基础]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心血管疾病平脉辨证与微观证治学
被引量:
5
19
作者
郭振球
机构
湖南中医药大学
出处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6年第3期119-121,共3页
文摘
心血管疾病平脉辨证,心率应脉,心率增快,脉搏数疾,是交感神经激活所致。在心血管事件链中,交感神经-肾上腺素-血管紧张系统的激活起着关键的枢纽作用。微观证治学辨治高血压的天母降压宁,天龙定风珠;辨治冠心病的益气化瘀,降脂祛痰方药;辨治心力衰竭,用益气复脉法的生脉散、参附汤、参苏饮,对交感-肾上腺素-血管紧张系统激活的调控,全面保护心脏,改善各种心血管病的预后效果显著。
关键词
心主血
脉
心血管疾病
平
脉
辨证
微观证治学
高血压
冠心病
心力衰竭
Keywords
the heart dominating blood circulation and vessels
cardiovascular disease
diagnosis pulses and differentiation of symptoms and signs
microcosmic differentiation and treatment study
hypertension
coronary heart disease
chronic heart failure
分类号
R2-52 [医药卫生—中医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误诊挽治杂病案例再谈“平脉辨证”
被引量:
5
20
作者
李航
机构
浙江省杭州市东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
出处
《中医药通报》
2018年第1期58-60,共3页
文摘
笔者弱冠起侍诊于国家级名老中医杨少山教授,学习其采用辨证论治方法治疗各种常见病和疑难杂病。杨师临证时常教导:跟师学习的主要目的并不是死记其常用药方或药对,而是学习如何辨证,方可举一反三,从而灵活运用“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的中医常用法则,取得更好的临床疗效。而平脉辨证法作为临床上最基本的辨证方法,首先应确定主症(可以是一个症状,也可以是两个密切相关的症状,或者是一组症状);
关键词
误诊误治
医案
平
脉
辨证
分类号
R249 [医药卫生—中医临床基础]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国医大师李士懋新加升降散的理论探讨与临床应用
谭东宇
王叶
杨阳
《现代中医临床》
2016
38
原文传递
2
国医大师李士懋教授论肝阳虚
李玉昌
扈有芹
李朋涛
《环球中医药》
CAS
2016
29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脉诊在中医辨证中的重要性
张明泉
杨阳
张素杰
张洁晗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
22
原文传递
4
李士懋教授“溯本求源,平脉辨证”思辨体系概论
杨阳
《河北中医药学报》
2014
1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李士懋“溯本求源、平脉辨证”学术观点初探
冯瑞雪
张紫微
张再康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
12
原文传递
6
《脉经》之阴阳脉法浅析
孙闵
孙冰
殷晓轩
郑灿磊
张丽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
11
原文传递
7
国医大师李士懋教授平脉辨治阳痿的思路与经验
申玉行
张明泉
谭东宇
杨阳
《环球中医药》
CAS
2016
9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国医大师李士懋教授运用木防己汤治疗痰喘的思路与经验
白仲艳
耿静
韩晓清
王静宇
谭东宇
高悦
杨阳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
9
原文传递
9
李士懋运用寒痉汤治疗寒证痿痹经验
韩晓清
白仲艳
杨阳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
8
原文传递
10
李士懋辨治寒凝证经验总结
王振强
乔凯明
王四平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6
8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国医大师李士懋脉学思想之“重脉象而非至数”
熊志刚
郭虹君
李雅歌
王晓伟
童煜峰
王四平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
7
原文传递
12
急性胰腺炎伤寒六经平脉辨证体系探索
康鸿鑫
唐文富
《中国中医急症》
2020
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
新安医家诊法发明
王又闻
王键
黄辉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
4
原文传递
14
从误诊误治“慢性咳嗽”案谈“平脉辨证”法的临床价值
李航
《浙江中医杂志》
2018
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5
国医大师李士懋教授平脉辨证医案2则
于海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5
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6
国医大师李士懋温阳法治疗口腔溃疡经验
熊志刚
张策策
王晓伟
李雅歌
张慧康
童煜峰
李柳潼
王四平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
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7
再论小柴胡汤“但见一证便是”之一证
陈少丽
都广礼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
5
原文传递
18
国医大师李士懋平脉辨证观初探
李玉昌
扈有芹
李朋涛
《环球中医药》
CAS
2016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9
心血管疾病平脉辨证与微观证治学
郭振球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6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0
从误诊挽治杂病案例再谈“平脉辨证”
李航
《中医药通报》
2018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2
…
4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