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7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金融网络视角下的宏观审慎管理--基于银行间支付结算数据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89
1
作者 黄聪 贾彦东 《金融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14,共14页
本文认为,以金融系统内个体间相互连接构成的网络为对象,立足于金融网络结构的稳定性分析,并以此视角对整个金融体系的系统性风险状况进行监测、预警与分析,不失为现有制度约束下,推进我国宏观审慎管理制度建立的关键。本文提出借鉴矩... 本文认为,以金融系统内个体间相互连接构成的网络为对象,立足于金融网络结构的稳定性分析,并以此视角对整个金融体系的系统性风险状况进行监测、预警与分析,不失为现有制度约束下,推进我国宏观审慎管理制度建立的关键。本文提出借鉴矩阵模型的思路构建中国金融网络的风险传递模型,并以单一时点压力测试的方式衡量金融网络稳定性,为推动宏观审慎管理框架的建立开拓新的思路。通过分析:(1)理论上,得到了银行网络的稳定条件,并证明了网络稳定状态的存在性与唯一性;(2)实证上,首次利用银行间支付结算数据进行了网络模型实证,并对中国银行网络的结构特点进行了多维度描述;(3)发现我国银行间网络表现出明显的重要节点与局部团状结构共存的结构特征,且网络稳定性表现出一定条件与范围内的均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宏观审慎管理 金融网络模型 支付结算 金融网络稳定性
原文传递
货币政策调控、银行风险承担与宏观审慎管理——基于动态面板系统GMM模型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73
2
作者 刘生福 李成 《南开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24-39,共16页
基于动态非平衡面板系统GMM模型分析中国62家商业银行2000—2012年间的财务数据发现,货币政策调控对银行风险承担行为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且这种负向关系对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变量反映更加敏感。进一步的,货币政策调控对银行风险承担行... 基于动态非平衡面板系统GMM模型分析中国62家商业银行2000—2012年间的财务数据发现,货币政策调控对银行风险承担行为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且这种负向关系对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变量反映更加敏感。进一步的,货币政策调控对银行风险承担行为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异质性特征。其中,系统重要性银行的风险承担行为具有正向截距效应和负向斜率效应;自有资本比率较高和规模较大的银行对宽松货币政策的反映较为审慎;热衷于表外业务的银行在货币政策趋于宽松时会更加激进。因此,构建中国宏观审慎管理框架,需要将金融稳定目标纳入货币政策反应函数,实现货币当局与监管当局的统一协调。同时,对异质性银行实施动态化和差别化的审慎监管,有利于实现金融改革和金融发展的长期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货币政策 银行风险承担 宏观审慎管理 动态面板GMM模型
下载PDF
货币政策执行模式、金融错配与我国企业投资约束 被引量:67
3
作者 于泽 陆怡舟 王闻达 《管理世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52-64,共13页
近年来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下降。从稳定增长和产业结构调整的角度,我国都需要稳定投资。本文利用上市公司数据发现,当前影响企业投资的一个主要因素是我国特色的货币执行模式。在这种模式中,窗口指导包括了合意贷款规模管制,这导致了... 近年来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下降。从稳定增长和产业结构调整的角度,我国都需要稳定投资。本文利用上市公司数据发现,当前影响企业投资的一个主要因素是我国特色的货币执行模式。在这种模式中,窗口指导包括了合意贷款规模管制,这导致了流动性错配。商业银行为了规避合意贷款规模管制,会利用影子银行业务将高风险贷款转移到表外。这使得缺乏投资机会的成熟大型企业可以获得大量贷款,而成长性的中小企业虽然有较多的投资机会,但是因为抵押品等原因往往难以获得贷款。在这样流动性错配的环境下,金融和实体经济有所脱离,降低了企业投资。因此,我国未来需要放弃合意规模管制,在利率市场化的基础上采取宏观审慎管理的思路调控贷款增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投资机会 融资约束 合意贷款规模 流动性错配 宏观审慎管理
原文传递
宏观审慎视角下存贷期限错配流动性风险的识别与控制 被引量:31
4
作者 彭建刚 王佳 邹克 《财经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8,共7页
存贷期限错配的流动性风险存在顺周期性与传染性,有必要从宏观审慎视角分析存贷期限错配流动性风险与系统性风险的关系。通过测算期限错配流动性缺口,对我国商业银行业资产占比很大的15家商业银行的存贷期限错配流动性风险进行识别,得... 存贷期限错配的流动性风险存在顺周期性与传染性,有必要从宏观审慎视角分析存贷期限错配流动性风险与系统性风险的关系。通过测算期限错配流动性缺口,对我国商业银行业资产占比很大的15家商业银行的存贷期限错配流动性风险进行识别,得出存贷期限错配流动性风险是2013年"钱荒"事件发生的重要导因的结论。采用适当的变量并通过面板回归模型分析,能够识别存贷款期限错配流动性风险的主要宏观影响因素和微观影响因素。因此,应从国家金融管理部门的外部控制和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两个方面控制存贷期限错配的流动性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宏观审慎管理 存贷期限错配 流动性风险 识别 控制
下载PDF
逆周期因子决定了人民币汇率走势吗 被引量:27
5
作者 何青 甘静芸 +1 位作者 刘舫舸 张策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7-70,共14页
2017年5月26日,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报价机制中引入逆周期因子。本文利用引入新因子以来外汇市场交易数据,通过新的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定价机制,测算了逆周期因子数值。在此基础上,本文通过构建VAR模型和EGARCH模型研究了... 2017年5月26日,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报价机制中引入逆周期因子。本文利用引入新因子以来外汇市场交易数据,通过新的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定价机制,测算了逆周期因子数值。在此基础上,本文通过构建VAR模型和EGARCH模型研究了逆周期因子对人民币汇率走势和人民币汇率波动性的影响。研究表明,引入逆周期因子降低了人民币汇率波动性,但对人民币汇率的走势没有显著影响。逆周期因子修正了投资者对汇率变动顺周期性的过度反应,有利于引导市场预期,完善人民币汇率宏观审慎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周期因子 人民币汇率 宏观审慎管理
下载PDF
经济增长动力演进与“十三五”增速估算 被引量:27
6
作者 陈彦斌 刘哲希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06-117,共12页
市场化改革不仅可以提升资源配置效率,还可以通过营造公平的市场环境促进技术进步,提升人力资本质量与利用率,并同时优化资本积累与劳动供给的结构,由此能够更有效地推动我国经济增长动力的转换。基于增长核算模型的测算表明,"十三... 市场化改革不仅可以提升资源配置效率,还可以通过营造公平的市场环境促进技术进步,提升人力资本质量与利用率,并同时优化资本积累与劳动供给的结构,由此能够更有效地推动我国经济增长动力的转换。基于增长核算模型的测算表明,"十三五"期间我国经济平均潜在增速将仅有6.2%,难以达到6.5%的增长目标。但如果深化市场化改革以促进增长动力转换,"十三五"期间的平均潜在增速可提高至7%左右。因此,政府应加快市场化改革的步伐,以保证我国经济实现可持续的中高速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场化改革 经济增长动力 宏观审慎管理
下载PDF
货币政策调控、流动性管理与宏观经济稳定 被引量:25
7
作者 张金城 《国际金融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7-20,共14页
本文通过建立含有理性预期、商品价格粘性和工资粘性的新凯恩斯主义垄断竞争市场框架下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以麦克勒姆规则形式的货币政策机制来模拟中央银行货币政策调控,基于贝叶斯方法利用中国数据对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的特征参数... 本文通过建立含有理性预期、商品价格粘性和工资粘性的新凯恩斯主义垄断竞争市场框架下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以麦克勒姆规则形式的货币政策机制来模拟中央银行货币政策调控,基于贝叶斯方法利用中国数据对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的特征参数进行了估计和识别,对我国货币政策调控、流动性管理与宏观经济稳定之间的关联效应和作用机制进行了理论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显示,M0、M1、M2三个层面的货币供给与通货膨胀、实际产出存在着显著的单向以及双向的波动溢出效应;相对于通货膨胀,实际产出和货币供给中存在着更为紧密的均值溢出关系。据此,本文提出了从金融宏观审慎管理角度出发,完善货币政策框架,与逆周期宏观审慎监管政策协调配合,引导货币政策、货币供应量进行适度的逆周期变化,发挥其跨周期的逆风向调节功能,实现宏观经济稳定运行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宏观审慎管理 货币政策 流动性管理 动态随机一般均衡
原文传递
货币政策立场、宏观审慎管理与风险承担渠道——来自中国银行业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23
8
作者 张朝洋 《金融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2-26,共15页
本文实证检验货币政策立场与宏观审慎管理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协同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宽松的货币政策立场会增加银行风险承担,且银行的资产规模越小、资本比例越低、流动性越差,承担的风险越高,对货币政策立场的变化越敏感。研究还发现,... 本文实证检验货币政策立场与宏观审慎管理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协同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宽松的货币政策立场会增加银行风险承担,且银行的资产规模越小、资本比例越低、流动性越差,承担的风险越高,对货币政策立场的变化越敏感。研究还发现,宏观审慎管理的加强会降低银行风险承担,削弱货币政策立场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且银行的资产规模越小、资本比例越低,货币政策立场对银行风险承担的作用效果降低得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货币政策立场 宏观审慎管理 风险承担渠道 银行信贷 系统性风险
原文传递
跨境资本流动的宏观审慎管理探索——基于对系统性风险的基本认识 被引量:22
9
作者 伍戈 严仕锋 《新金融》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4-18,共5页
系统性风险是宏观审慎管理所关注的核心,但目前各界对系统性风险的本质、运行过程、形成条件等仍缺乏完整、深入的认识。本文在梳理系统性风险与宏观审慎管理有关基本认识的基础上,对开放经济下跨境资本流动的宏观审慎管理进行了一些初... 系统性风险是宏观审慎管理所关注的核心,但目前各界对系统性风险的本质、运行过程、形成条件等仍缺乏完整、深入的认识。本文在梳理系统性风险与宏观审慎管理有关基本认识的基础上,对开放经济下跨境资本流动的宏观审慎管理进行了一些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风险 宏观审慎管理 跨境资本流动
原文传递
宏观审慎管理的有效性及其与货币政策的协调 被引量:21
10
作者 苏嘉胜 王曦 《财贸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65-83,共19页
由于分属不同的管理部门,宏观审慎管理与货币政策可能存在冲突,然而国内研究尚未注意这个问题。本文基于带金融摩擦的DSGE模型,构造了家庭借贷约束中的贷款价值比以及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这两种宏观审慎逆周期调节工具,在一个更为精细全... 由于分属不同的管理部门,宏观审慎管理与货币政策可能存在冲突,然而国内研究尚未注意这个问题。本文基于带金融摩擦的DSGE模型,构造了家庭借贷约束中的贷款价值比以及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这两种宏观审慎逆周期调节工具,在一个更为精细全面的新凯恩斯DSGE模型架构下考察中国宏观审慎管理的有效性。更进一步,将货币政策宏观调控职能归于央行货币政策部门,将宏观审慎管理职能归于宏观审慎管理部门,在一个连续博弈的设定下考察两部门之间的协调问题。研究发现:(1)面对技术冲击和金融冲击时,宏观审慎管理能够有效缓解经济波动,但在遭受财政冲击时,效果则相反;(2)与非协调施政相比,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管理部门的协调施政可以明显减少福利损失。因此,现实中应进行更高层次的统筹管理或改革,以解决两部门政策目标和工具使用的冲突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宏观审慎管理 货币政策 政策协调 DSGE
原文传递
跨境资本流动、宏观审慎管理与金融稳定 被引量:20
11
作者 金成晓 李岩松 姜旭 《世界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6-59,136,共15页
文章研究了在开放经济下,宏观审慎政策如何降低由跨境资本流动引发投资过热导致的金融失衡、社会福利损失,并着重分析了在不同违约概率条件下,如何从跨境资本流动渠道运用审慎工具抑制系统性风险的顺周期累积,而后通过一个四变量MS-VAR... 文章研究了在开放经济下,宏观审慎政策如何降低由跨境资本流动引发投资过热导致的金融失衡、社会福利损失,并着重分析了在不同违约概率条件下,如何从跨境资本流动渠道运用审慎工具抑制系统性风险的顺周期累积,而后通过一个四变量MS-VAR模型,实证分析了不同宏观审慎政策工具对中国经济周期、金融周期以及金融杠杆的区制效应。结果表明,实施对国内金融部门与对跨境资本流动的宏观审慎政策具有明显的区制特征。在常规时期,应当以针对国内金融部门的宏观审慎监管为主;而在危机爆发时期,应加强跨境资本流动宏观审慎政策力度,同时放宽对国内金融部门的宏观审慎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境资本流动 宏观审慎管理 金融稳定 MS-VAR模型
原文传递
构建中国金融压力指数探析 被引量:16
12
作者 李良松 《上海金融》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64-67,47,共5页
加强宏观审慎管理,维护金融体系稳定,要求中央银行能够及时地监测金融市场总体状况,而现有指标多数局限于分析单个金融市场。2008金融危机后,美国圣路易斯联邦储备银行等机构开发出金融市场压力指数监测整个金融市场压力情况,从而更好... 加强宏观审慎管理,维护金融体系稳定,要求中央银行能够及时地监测金融市场总体状况,而现有指标多数局限于分析单个金融市场。2008金融危机后,美国圣路易斯联邦储备银行等机构开发出金融市场压力指数监测整个金融市场压力情况,从而更好地来评估货币政策效率和金融市场稳定状况。本文通过分析国际金融市场3种常用的金融压力指数,采用6个指标分别描述影响我国金融市场投资者信心和流动性状况的因素,并据此编制中国金融市场压力指数。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该指数与芝加哥期货交易所波动率指数存在长期协整关系,能够较好地刻划我国金融市场压力变动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宏观审慎管理 金融压力指数 波动率指数
下载PDF
央地金融监管协作:经验、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15
13
作者 陈盼 《西南金融》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2-33,共12页
我国金融业体量庞大且关联复杂,金融治理愈发需要发挥中央和地方的协作,形成合力。近年来,各地均在探索建立中央金融管理部门分支机构与地方政府的监管协调机制,但仍缺乏系统、明确的顶层设计,且面临中央指导不够、基层力量不足、法律... 我国金融业体量庞大且关联复杂,金融治理愈发需要发挥中央和地方的协作,形成合力。近年来,各地均在探索建立中央金融管理部门分支机构与地方政府的监管协调机制,但仍缺乏系统、明确的顶层设计,且面临中央指导不够、基层力量不足、法律规定不明等挑战。本文对国内外的央地金融监管协调机制作了梳理,按互动程度深浅将国际上金融监管协作机制分为无需互动、有限互动和深度互动三种模式,并按时间和特点将国内央地监管协作机制建设分为四个阶段。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现有机制中存在的困难和挑战,本文提出了构建双层监管协作框架、完善金融委地方协调机制、完善法律配套体系等系列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央地关系 地方金融监管 监管协同 监管机构 系统性金融风险 风险处置 金融稳定 金融治理 行为监管 伞形监管 双峰监管 宏观审慎管理 金融监管体制改革
下载PDF
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的国际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 被引量:14
14
作者 潘林伟 吴娅玲 《南方金融》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7-40,共4页
具有系统重要性的金融机构增加了金融体系的关联性,加大了系统性风险。后金融危机时期,多个国际组织和国家对金融监管的缺陷提出了改革方案,强调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监管,加强宏观审慎管理,以提高风险监管和危机处置能力。我国应借鉴... 具有系统重要性的金融机构增加了金融体系的关联性,加大了系统性风险。后金融危机时期,多个国际组织和国家对金融监管的缺陷提出了改革方案,强调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监管,加强宏观审慎管理,以提高风险监管和危机处置能力。我国应借鉴欧美国家的改革措施,从宏观审慎的要求入手,关注可能影响整个金融系统稳定的风险因素,从更为全局的角度加强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监管,完善和提高我国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应对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监管 系统重要性 宏观审慎管理 大而不能倒
下载PDF
货币乘数影响因素的扩展分析 被引量:13
15
作者 叶翔 梁珊珊 《上海金融》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55-63,共9页
货币乘数是货币供应理论的核心变量,在当代经济金融环境下,货币乘数的大小和变化受到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监管部门监管要求、商业银行资产负债选择以及社会公众行为偏好的共同影响。本文在对货币乘数影响因素进行扩展分析的基础上,构建... 货币乘数是货币供应理论的核心变量,在当代经济金融环境下,货币乘数的大小和变化受到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监管部门监管要求、商业银行资产负债选择以及社会公众行为偏好的共同影响。本文在对货币乘数影响因素进行扩展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新的货币乘数决定模型,并进行了实证计量检验。研究结果表明,监管要求对广义货币乘数的影响最大,货币政策对货币乘数的影响已不是决定因素,这也为我国实施宏观审慎管理提供了重要的必要性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货币乘数 宏观审慎管理 扩展分析
下载PDF
宏观审慎管理制度综述及对我国的启示 被引量:10
16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课题组 葛志强 《金融发展研究》 2011年第1期14-19,共6页
次贷危机以来,关于宏观审慎管理的内容被广泛讨论,美、英、欧等发达经济体已就此开展了相关改革,我国也在"十二五"规划建议中将"构建逆周期的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制度框架"纳入其中。本文就宏观审慎管理的概念、特点... 次贷危机以来,关于宏观审慎管理的内容被广泛讨论,美、英、欧等发达经济体已就此开展了相关改革,我国也在"十二五"规划建议中将"构建逆周期的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制度框架"纳入其中。本文就宏观审慎管理的概念、特点及工具进行了梳理,期望通过探讨中央银行在组织架构中的作用,为我国宏观审慎管理制度的建设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宏观审慎管理 综述 启示
下载PDF
宏观审慎管理视角下系统重要性银行统计及应用研究 被引量:11
17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课题组 阮健弘 《金融监管研究》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15,共15页
本文介绍了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的统计框架,并分析了该统计框架的建立基础和背景以及建立我国系统重要性银行统计框架的意义。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统计框架主要围绕系统重要性银行的内涵和基本特征来开展,其统计指标与系统重要性银行的基... 本文介绍了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的统计框架,并分析了该统计框架的建立基础和背景以及建立我国系统重要性银行统计框架的意义。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统计框架主要围绕系统重要性银行的内涵和基本特征来开展,其统计指标与系统重要性银行的基本特征存在较强的对应关系。系统重要性银行统计较好地弥补了金融危机前存在的数据缺口,可用于风险监测、风险防范等领域,并通过大数据分析、压力测试、金融网络分析等方法来评估和分析银行的重要性以及风险的溢出程度。在全球金融一体化日益加深的背景下,建立国内系统重要性银行统计监测体系是大势所趋。从宏观层面看,系统重要性银行统计可以弥补数据缺口,服务于宏观审慎监管;从微观层面看,系统重要性银行统计可以满足银行治理、风险管理以及"走出去"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宏观审慎管理 系统重要性银行 统计框架
下载PDF
宏观审慎管理机制对货币政策的影响效应研究 被引量:11
18
作者 洪昊 陈一稀 项燕彪 《国际金融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45-55,共11页
本文将跨境资金流动纳入货币政策的分析框架,构建了我国开放经济条件下由家庭、企业、银行、中央银行和零售商五部门组成的逆周期调控宏观审慎管理DSGE模型。模型用Matlab模拟了技术增长、国际收支差额、银行资本资产比约束、家庭贷款... 本文将跨境资金流动纳入货币政策的分析框架,构建了我国开放经济条件下由家庭、企业、银行、中央银行和零售商五部门组成的逆周期调控宏观审慎管理DSGE模型。模型用Matlab模拟了技术增长、国际收支差额、银行资本资产比约束、家庭贷款价值比约束、企业贷款价值比约束五种随机冲击,以及中央银行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确定性冲击对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分析了宏观审慎管理和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机制。研究发现,宏观审慎管理和货币政策两种工具无法替代,但可互相补充。逆周期宏观审慎管理机制的引入将在多方面对金融体系的运行和货币政策的实施产生深刻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宏观审慎管理 货币政策 逆周期调控
原文传递
宏观审慎管理研究综述——基于中央银行宏观金融调控的视角 被引量:9
19
作者 王兆旭 王媛 《山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05-109,共5页
本文基于中央银行履行维护物价稳定和金融稳定职能的视角,从金融危机爆发后反映出的宏观调控机制漏洞、利用宏观审慎手段与工具调控弥补漏洞、如何将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管理共同纳入中央银行政策调控范围以及中央银行如何在二者之间进... 本文基于中央银行履行维护物价稳定和金融稳定职能的视角,从金融危机爆发后反映出的宏观调控机制漏洞、利用宏观审慎手段与工具调控弥补漏洞、如何将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管理共同纳入中央银行政策调控范围以及中央银行如何在二者之间进行权衡等方面入手,对宏观审慎管理相关研究进行系统的归纳与整理,并对其进行评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宏观审慎管理 货币政策 金融稳定 系统性风险
原文传递
论我国金融业宏观审慎管理制度研究的基本框架 被引量:9
20
作者 彭建刚 吕志华 《财经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7,共6页
为了防范系统性风险,我国金融业有必要建立宏观审慎管理制度。我国金融业宏观审慎管理制度框架体系应由逆周期的宏观调控机制、宏观审慎管理与微观审慎管理相结合的金融机构监管机制、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动态预警机制三个方面构成,还应包... 为了防范系统性风险,我国金融业有必要建立宏观审慎管理制度。我国金融业宏观审慎管理制度框架体系应由逆周期的宏观调控机制、宏观审慎管理与微观审慎管理相结合的金融机构监管机制、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动态预警机制三个方面构成,还应包括推行金融业宏观审慎管理制度的相关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宏观审慎管理 金融业 系统性风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