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9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斜交桥头搭板受力分析 被引量:12
1
作者 王淑波 赖国麟 《中国公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47-61,共15页
本文针对现有高等级公路上斜交桥头搭板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采用非线性有限元分析方法,对斜交桥头搭板的受力特性及影响其受力的各种因素(如板长、板厚、斜度、脱空长度、地基刚度、枕梁位置等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得出了一些具有工... 本文针对现有高等级公路上斜交桥头搭板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采用非线性有限元分析方法,对斜交桥头搭板的受力特性及影响其受力的各种因素(如板长、板厚、斜度、脱空长度、地基刚度、枕梁位置等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得出了一些具有工程参考价值的重要结论。同时为斜交桥头搭板的设计及施工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交桥头搭板 脱空长度 地基刚度 斜拉桥 受力
下载PDF
基于弹塑性地基模型的湿陷性黄土地段悬空管道受力分析 被引量:20
2
作者 王同涛 闫相祯 杨秀娟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13-118,共6页
根据湿陷性黄土地段塌陷区悬空管道的受力特点,建立考虑管道轴向载荷和地基塑性变形的悬空管道受力的弹塑性地基模型,推导悬空管道受力和变形计算公式,并利用V isual Basic计算机语言编制相应的计算程序对某湿陷区悬空管道进行模拟计算... 根据湿陷性黄土地段塌陷区悬空管道的受力特点,建立考虑管道轴向载荷和地基塑性变形的悬空管道受力的弹塑性地基模型,推导悬空管道受力和变形计算公式,并利用V isual Basic计算机语言编制相应的计算程序对某湿陷区悬空管道进行模拟计算;将悬空管道的力学分析计算结果与实测值和W inkler地基模型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轴向载荷和地基刚度对计算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弹塑性地基模型比W inkler地基模型具有更高的计算精度,更符合工程应用;轴向载荷对悬空管道受力和变形影响显著,在悬空管道设计校核中不能忽略;地基刚度对弹塑性地基模型计算结果影响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空管道 弹塑性地基模型 WINKLER地基模型 轴向载荷 地基刚度 湿陷性黄土 分析
下载PDF
轮轨三维非线性静态接触应力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2
3
作者 许贵满 吴亚平 +1 位作者 段志东 王良壁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4期66-72,共7页
轮轨接触是高速列车运营安全中的关键问题,研究轮轨三维非线性静态接触应力及其影响因素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建立三维轮轨有限元模型,轮轨之间建立面面接触单元,对TB锥形踏面和CHN60钢轨静态接触进行计算,分... 轮轨接触是高速列车运营安全中的关键问题,研究轮轨三维非线性静态接触应力及其影响因素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建立三维轮轨有限元模型,轮轨之间建立面面接触单元,对TB锥形踏面和CHN60钢轨静态接触进行计算,分析轮重和材料模型因素对接触斑形状和面积的影响,并与Hertz理论解进行对比,进而分析平均接触应力、轮轨Mises应力的影响,再利用弹簧单元模拟弹性地基,考虑地基刚度因素对轮轨静态法向接触应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轮轨接触斑面积和形状是轮轨接触应力的主要影响因素;轮轨接触斑形状与Hertz理论的椭圆接触斑存在差异,随着轮重增加,接触斑面积的差距逐渐越大,导致轮轨平均接触应力不同;弹性材料的接触斑面积小于弹塑性材料接触斑面积;轮轨接触不可避免的出现塑性变形;法向接触应力随着地基刚度减小而减小,但过小的地基刚度会增加地基变形,对列车长期运行不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轨 非线性 地基刚度 接触斑面积 接触应力 弹塑性分析
下载PDF
高速铁路地基刚度的合理取值范围 被引量:10
4
作者 宫全美 张达石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1390-1393,共4页
利用动力有限元 ,通过对地基的不同刚度值对轨底动应力、基床表层动应力衰减规律的研究 ,并结合已有的不同路堤高度和地基变形情况下的地基临界刚度值 。
关键词 高速铁路 地基刚度 合理值
下载PDF
考虑层间效应的无砟轨道复合板温度荷载效应计算方法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赵磊 高亮 +1 位作者 辛涛 蔡小培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81-87,共7页
既有无砟轨道结构温度应力解析计算方法,多基于Winkler弹性地基梁理论对无砟轨道各层应力进行分析,而对层间温度梯度不同带来的影响考虑较少。目前无砟轨道温度荷载效应研究多采用有限元方法,不利于工程设计。本文在结合既有混凝土梁温... 既有无砟轨道结构温度应力解析计算方法,多基于Winkler弹性地基梁理论对无砟轨道各层应力进行分析,而对层间温度梯度不同带来的影响考虑较少。目前无砟轨道温度荷载效应研究多采用有限元方法,不利于工程设计。本文在结合既有混凝土梁温度应力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考虑层间黏结效应及层间温度梯度的不同,提出无砟轨道翘曲应力计算新方法。对采用新方法得到的计算结果与有限元模型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根据新方法计算得到的应力与变形分布规律和有限元模型计算得到的结果吻合较好,验证了新方法的可靠性。文中还对新方法的应用条件进行了讨论,给出了该方法应用于多种无砟轨道时的适用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砟轨道 温度应力 Winkler弹性地基 地基刚度
下载PDF
大型活塞式压缩机基础的动力分析及设计 被引量:9
6
作者 裴欲晓 张克峰 戴康德 《建筑结构》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36-38,共3页
活塞式压缩机基础通常采用大块体结构 ,动力分析采用单质点模型 ,其中地基动力参数的取值将直接影响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对于大型基础 ,采用现场模型试验测得的参数可能与实际地基动力参数存在较大偏差。就大型活塞式压缩机基础的设计 ,... 活塞式压缩机基础通常采用大块体结构 ,动力分析采用单质点模型 ,其中地基动力参数的取值将直接影响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对于大型基础 ,采用现场模型试验测得的参数可能与实际地基动力参数存在较大偏差。就大型活塞式压缩机基础的设计 ,讨论了动力参数出现偏差的原因及其影响。在动力分析中考虑这些因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塞式压缩机 地基刚度 大块式基础 地基动力 基础设计
下载PDF
粘弹性人工边界在ABAQUS中的实现及应用 被引量:8
7
作者 梅魁 孟凡深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82-84,145,共4页
基于柱面波理论的二维时域人工边界,建立了人工边界点相对于散射波源的局部坐标系下的等效物理系统,利用人工边界点局部坐标系与整体坐标系的转换矩阵,推导了整体坐标下人工边界的等效物理参数,并考虑边界点与散射波源的距离变化,利用... 基于柱面波理论的二维时域人工边界,建立了人工边界点相对于散射波源的局部坐标系下的等效物理系统,利用人工边界点局部坐标系与整体坐标系的转换矩阵,推导了整体坐标下人工边界的等效物理参数,并考虑边界点与散射波源的距离变化,利用该等效物理系统模拟人工边界的散射效应,二维均匀半空间算例验证该法可减弱边界几何形状的影响,且具有较好的精度和适用性。应用该法探讨了不同地基刚度对重力坝非线性开裂损伤的影响,结果表明,地基弹性模量越小,人工边界散射的能量越多,开裂损伤的范围就越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弹性人工边界 ABAQUS Application 局部坐标系 边界点 物理系统 散射效应 开裂损伤 地基弹性模量 均匀半空间 转换矩阵 系统模拟 物理参数 面波理论 几何形状 二维时域 地基刚度 波源 重力坝 适用性
下载PDF
动力机器基础的地基动力参数测试 被引量:7
8
作者 蔡钟业 王明洋 +1 位作者 吴少武 张绍治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1996年第S1期594-598,共5页
通过采用块体模型(现浇基础)的振动现场试验,得出粉煤灰地基的动力机器基础的地基动力参数,并将地基刚度、刚度系数实测值。
关键词 动力机器基础 振动试验 地基动力参数 地基刚度
下载PDF
动力基础四周土体对地基刚度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郑建国 《工程勘察》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4-6,共3页
本文通过一系列现场模型基础强迫振动试验结果,分析了埋置基础四周土体对基础动力反映特性的影响,着重探讨了天然埋置与回填埋置的差异,文中的研究结论将有助于设计中更合理地选择地基刚度系数。
关键词 动力基础 地基刚度 模型试验 地基刚度系数
下载PDF
激振扰力对地基刚度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许礼深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100-105,共6页
激振扰力对地基刚度的影响许礼深(浙江工业大学土木系,杭州,310014)1前言动力基础的设计研究中,天然地基刚度是最重要的参数之一。准确选定地基刚度是动力基础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许多试验研究证明,地基刚度除了与地基土... 激振扰力对地基刚度的影响许礼深(浙江工业大学土木系,杭州,310014)1前言动力基础的设计研究中,天然地基刚度是最重要的参数之一。准确选定地基刚度是动力基础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许多试验研究证明,地基刚度除了与地基土的强弱有关,还与基础埋深、基底面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地基 地基刚度 激振力 影响
下载PDF
带刚域的十字交叉弹性地基梁的内力分析与设计(Ⅰ) 被引量:4
11
作者 朱彦鹏 王龙 王秀丽 《建筑科学》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5-40,共6页
根据十字交叉梁基础应用很多 ,但现有的分析计算方法还存在一些问题 ,从计算模型选取上入手 ,考虑到一般工程设计十字交叉梁截面较大 ,有时在交叉点处存在墩台 ,故而在节点处存在一个变形很小的区域的实际情况 ,提出了带有刚域的弹性地... 根据十字交叉梁基础应用很多 ,但现有的分析计算方法还存在一些问题 ,从计算模型选取上入手 ,考虑到一般工程设计十字交叉梁截面较大 ,有时在交叉点处存在墩台 ,故而在节点处存在一个变形很小的区域的实际情况 ,提出了带有刚域的弹性地基梁模型 ,根据钢筋混凝土刚性角原理提出了刚性区域长度的选取方法。在分析地基与基础梁共同工作时 ,将地基支撑对基础梁竖向变形的影响和其对基础梁弯曲、扭转的影响一并考虑 ,推导了综合考虑地基刚度、梁刚度和刚域影响的梁单元综合刚度矩阵 ,建立了带有刚域弹性地基梁的综合刚度矩阵解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性地基 基础梁 交叉梁 内力分析 刚度矩阵 地基刚度 刚性角 墩台 竖向变形 梁单元
原文传递
沉管隧道横向地基刚度分布模式初探 被引量:5
12
作者 甘鹏山 赵国虎 +1 位作者 袁勇 付佰勇 《隧道建设(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93-100,共8页
为解决沉管结构横向设计计算中的地基刚度取值问题,基于HS本构模型,通过理论推导研究地基刚度随应力水平的变化关系,得出沉管隧道横向地基刚度分布的近似解析解。结果表明:1)沉管横向地基刚度分布模式与地基初始刚度、结构刚度、地基应... 为解决沉管结构横向设计计算中的地基刚度取值问题,基于HS本构模型,通过理论推导研究地基刚度随应力水平的变化关系,得出沉管隧道横向地基刚度分布的近似解析解。结果表明:1)沉管横向地基刚度分布模式与地基初始刚度、结构刚度、地基应力水平和上部荷载有关;2)在软弱地基情况下,沉管横向地基刚度为W形分布模式;坚硬地基情况下,底板跨中可能会与地基发生局部脱开,脱开段地基刚度为水平分布;3)通过算例分析,地基刚度分布近似解析解与数值模拟结果能够较好地吻合,可为沉管结构计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管隧道 地基刚度 分布模式 理论推导 近似解析解
下载PDF
考虑不均匀地基刚度影响的沉管隧道和损伤分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王湛 张延猛 +2 位作者 郭强 王海林 孙红 《建筑结构》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1期1127-1131,共5页
不均匀地基对沉管隧道沉降的影响很大。本文依托广州车陂路-新滘东路沉管隧道工程,采用荷载-结构法,在考虑地基刚度的变化情况下建立考虑管节损伤的三维有限元计算模型,研究沉管隧道在三种复杂地基刚度情况下的整体沉降,分析相邻管节在... 不均匀地基对沉管隧道沉降的影响很大。本文依托广州车陂路-新滘东路沉管隧道工程,采用荷载-结构法,在考虑地基刚度的变化情况下建立考虑管节损伤的三维有限元计算模型,研究沉管隧道在三种复杂地基刚度情况下的整体沉降,分析相邻管节在接头位置处的差异沉降;结合损伤理论,研究最终接头的损伤特性。结果显示,在管节下部基床系数为50MPa/m时,沉管隧道最大沉降为11.6mm。地基刚度分布的均匀有利于减小管节接头处的差异沉降;接头位置及管节中间位置两侧地基刚度的提高有助于减小管节的整体沉降。损伤研究显示,在管节的顶板和底板的中墙位置和管节两室的底板及顶板位置均出现明显的损伤分布;管节底板的损伤受地基刚度的变化较为敏感,管节下部及其邻近区域地基刚度的增加可以减小底板的损伤。相关的研究结果可为沉管隧道的沉降计算提供一定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管隧道 地基刚度 差异沉降 损伤
原文传递
大型钢筋混凝土水池分离法与共同作用法计算分析
14
作者 张静 石江涛 《特种结构》 2024年第4期7-12,共6页
大型钢筋混凝土水池结构多采用有限元计算方法分析,包括分离法与共同作用法。论文对典型水池结构分别采用两种方法进行计算,对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对影响两种计算方法差异的主要因素地基刚度、水池底板刚度进行了研究,分别取不同的地... 大型钢筋混凝土水池结构多采用有限元计算方法分析,包括分离法与共同作用法。论文对典型水池结构分别采用两种方法进行计算,对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对影响两种计算方法差异的主要因素地基刚度、水池底板刚度进行了研究,分别取不同的地基压缩模量与底板厚度,对不同模型的计算结果进行分析。得到了基本结论:当地基与底板刚度足够大时,共同作用法的计算结果将趋近于分离法,可以采用分离法对水池结构进行分析;当地基与底板刚度有限时,两种方法计算结果差异较大,建议采用共同作用法或两种方法包络对水池进行计算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水池 有限元计算 分离法 共同作用法 地基刚度 底板刚度
下载PDF
动力机器基础的概念设计 被引量:4
15
作者 刘茂盛 张应之 郭永生 《工业建筑》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9,共3页
从动力机器基础的形式、配置、构造、地基刚度等基本内容,提出动力机器基础的概念设计,以保证结构设计的合理性。
关键词 动力机器 大块式基础 地基刚度 静力计算 动力计算
原文传递
地铁车站矩形顶管壳-接头理论模型及纵向变形
16
作者 许有俊 黄正东 +4 位作者 张朝 李鹏飞 康佳旺 张旭 单余含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9-110,共12页
针对矩形顶管隧道易受影响产生纵向变形、进而引发接头破坏的问题,提出一种矩形顶管隧道壳-接头理论模型,并以此研究隧道在不均匀沉降作用下的纵向变形。首先,通过室内模型试验,探究矩形顶管隧道接头力学特性;其次,建立壳-接头理论模型... 针对矩形顶管隧道易受影响产生纵向变形、进而引发接头破坏的问题,提出一种矩形顶管隧道壳-接头理论模型,并以此研究隧道在不均匀沉降作用下的纵向变形。首先,通过室内模型试验,探究矩形顶管隧道接头力学特性;其次,建立壳-接头理论模型,给出接头力学元件的刚度矩阵及其计算方法;然后,建立数值模型,并与室内模型试验结果进行对比;最后,依托20环管节的矩形顶管隧道工程实例,研究不均匀沉降作用下的隧道纵向变形。结果表明:接头破坏表现为闭合间隙、钢套环受力和变形破坏3个阶段,接头的抗剪和抗弯均由钢套环承担;壳-接头理论模型的模拟计算结果与模型试验结果较吻合,验证了模型的实用性和准确性;矩形顶管隧道的纵向变形受地基刚度影响显著,砾砂、粉砂和黏土3种地层对应的隧道最大附加沉降分别为3.72,7.66和12.14 mm,随着地基刚度的减小,隧道接头受不均匀沉降的影响将会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车站 矩形顶管 壳-接头理论模型 地基刚度 隧道纵向变形
下载PDF
注浆型圆形抗滑桩在松散层滑坡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王章云 杨钦富 《土工基础》 2022年第3期370-374,共5页
为解决抗滑桩在松散层滑坡治理过程中抗滑性能不足等问题,对传统圆形抗滑桩结构进行改进,提出了一种注浆型圆形抗滑桩结构。该结构主要由钢护筒,注浆管,圆形抗滑桩主筋、箍筋等组成,为桩-土复合型结构,滑坡推力由抗滑桩与注浆结实体共... 为解决抗滑桩在松散层滑坡治理过程中抗滑性能不足等问题,对传统圆形抗滑桩结构进行改进,提出了一种注浆型圆形抗滑桩结构。该结构主要由钢护筒,注浆管,圆形抗滑桩主筋、箍筋等组成,为桩-土复合型结构,滑坡推力由抗滑桩与注浆结实体共同承担,具有防止垮孔,提高抗滑性能,稳固桩间岩土体等优点。在分析其结构特征及抗滑机理的基础上,通过理论推导,得出了注浆型圆形抗滑桩的设计计算公式。经过工程应用表明,注浆型圆形抗滑桩能有效降低桩侧应力,并使最大桩侧应力分布位置加深,从而弥补地基刚度的不足,对松散层滑坡治理有较强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散层 滑坡 圆形抗滑桩 侧应力 地基刚度
原文传递
地基刚度对三维非线性轮轨接触的动力影响 被引量:4
18
作者 吴亚平 许贵满 +2 位作者 段志东 王良璧 车鸿博 《铁道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28-34,共7页
研究目的-为了进一步探明地基刚度对轮轨接触的影响,以轮轨接触三维实体非线性有限元模型为研究对象,采用瞬态动力学分析方法,在轨道不平顺的条件下研究地基刚度对轮轨接触的动力影响。研究结论:结果表明:(1)车轮的总位移主要是... 研究目的-为了进一步探明地基刚度对轮轨接触的影响,以轮轨接触三维实体非线性有限元模型为研究对象,采用瞬态动力学分析方法,在轨道不平顺的条件下研究地基刚度对轮轨接触的动力影响。研究结论:结果表明:(1)车轮的总位移主要是地基的弹性变形,在不平顺激励力的作用下,地基刚度对轮轨的位移、应力等影响较大,选取合理的地基刚度可以降低轮轨之间的应力;(2)通过分析列车速度和轮重对轮轨竖向位移、接触应力以及加速度的影响,得出合理的地基刚度为600—1000MPa/m;(3)本文所总结的轨道不平顺条件对轮轨接触的影响规律,以及车速、轮重、地基刚度对轮轨振动的影响规律对高速列车的地基和轮轨接触设计具有参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不平顺 地基刚度 非线性 轮轨 接触应力
下载PDF
不同工况下冲击破碎旧路面板的力学效果对比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胡昌斌 林欣 《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43-449,454,共8页
采用三维有限元分析方法对不同冲击位置、不同冲击能量、不同地基刚度等多种工况条件下四楞冲击压路机冲击破碎旧混凝土路面板的力学作用和破坏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研究发现,冲击位置、冲击能量和地基刚度三个参数相互耦合作用,最... 采用三维有限元分析方法对不同冲击位置、不同冲击能量、不同地基刚度等多种工况条件下四楞冲击压路机冲击破碎旧混凝土路面板的力学作用和破坏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研究发现,冲击位置、冲击能量和地基刚度三个参数相互耦合作用,最终综合决定冲压破碎路面板的破碎效果和力学行为.路面板破碎模式和效果会因为轮载冲击作用位置不同而有所区别.在一般地基刚度条件下,冲击板角位置沉降最大,对路基的影响深度最深,板中位置最小,但板中位置板底破碎面积最大;冲击能量越大越有利于路面板的破裂,但随着地基刚度增大,路面趋于难以破碎.建议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对应的行驶路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压实 路面板 地基刚度 冲击能量
原文传递
超宽内河沉管隧道基础沉降控制技术研究
20
作者 吴岐贤 朱颖浩 李伟 《公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458-465,共8页
以顺德区伦桂路沉管隧道工程为依托,研究了超宽内河沉管隧道在软弱地层基础上的沉降控制技术。将全线分为14个计算断面,建立二维数值模型,分析施工运营全过程中天然地基和加固地基的沉降和地基刚度。分析结果表明:采用水泥搅拌桩地基加... 以顺德区伦桂路沉管隧道工程为依托,研究了超宽内河沉管隧道在软弱地层基础上的沉降控制技术。将全线分为14个计算断面,建立二维数值模型,分析施工运营全过程中天然地基和加固地基的沉降和地基刚度。分析结果表明:采用水泥搅拌桩地基加固方案能有效地控制地基沉降及不均匀沉降问题;在淤泥层较厚区域,加固后地基刚度提升超过50%,沉降值降低40%;在强度较不均匀的地基中,加固后地基刚度呈对称分布,不均匀沉降值降低90%;全线地基加固后,其沉降值、不均匀沉降和地基刚度均得到了有效改善,尤其在淤泥层较厚区域的突变得到了平缓,避免了管节出现较大的纵向弯曲和扭转变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管隧道 超宽内河 淤泥质地基 基础沉降 地基刚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