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论媒介教育的意义、内容和方法 |
卜卫
|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1997 |
335
|
|
2
|
“大数据”背景下营销体系的解构与重构 |
黄升民
刘珊
|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227
|
|
3
|
外宣翻译中“认同”的建立 |
陈小慰
|
《中国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213
|
|
4
|
网红为什么这样红?——基于网红现象的解读和思考 |
敖鹏
|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199
|
|
5
|
“民生新闻”现象探析 |
李舒
胡正荣
|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4 |
132
|
|
6
|
新闻传媒的消费主义倾向 |
秦志希
刘敏
|
《现代传播(北京广播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02 |
89
|
|
7
|
从莫言英译作品译介效果看中国文学“走出去” |
鲍晓英
|
《中国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100
|
|
8
|
十五年来新闻改革的回顾与展望 |
李良荣
|
《新闻大学》
CSSCI
北大核心
|
1995 |
65
|
|
9
|
公信力与媒介的权威性 |
黄晓芳
|
《电视研究》
|
1999 |
62
|
|
10
|
互联网虚假信息的控制与网络舆情的引导 |
郭乐天
|
《新闻记者》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54
|
|
11
|
经济全球化时代的植入式广告 |
薛敏芝
|
《中国广告》
|
2005 |
59
|
|
12
|
当代信息传播中的传媒歧视 |
樊葵
|
《当代传播》
|
2003 |
38
|
|
13
|
论拟态环境的主体建构 |
曹劲松
|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57
|
|
14
|
新媒体环境下大数据驱动的受众分析与传播策略 |
聂磊
|
《新闻大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55
|
|
15
|
媒介传播从受众到用户模式的转变与媒介融合 |
张小强
郭然浩
|
《科技与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47
|
|
16
|
中国当代文学对外传播模式研究——以残雪小说译介为个案 |
吴赟
蒋梦莹
|
《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46
|
|
17
|
微内容的聚合与开发——未来媒体内容生产的技术关键 |
喻国明
|
《青年记者》
|
2006 |
39
|
|
18
|
“网红”传播现象分析 |
殷俊
张月月
|
《新闻与写作》
北大核心
|
2016 |
44
|
|
19
|
短视频社交软件的受众心理研究——以抖音APP为例 |
马海燕
|
《新闻研究导刊》
|
2018 |
44
|
|
20
|
从“受众”到“用户”:历史、现实与未来 |
杨光宗
刘钰婧
|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4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