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4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InVEST模型的黄河流域产水量时空变化及其对降水和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75
1
作者 杨洁 谢保鹏 张德罡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2731-2739,共9页
黄河流域是重要的水源涵养和生态屏障区,研究其水源供给服务对实现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InVEST模型和情景分析法,以土地利用覆被、气象及土壤等数据作为输入,分析了1995—2015年黄河流域产水量的... 黄河流域是重要的水源涵养和生态屏障区,研究其水源供给服务对实现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InVEST模型和情景分析法,以土地利用覆被、气象及土壤等数据作为输入,分析了1995—2015年黄河流域产水量的时空格局以及降水变化和土地利用变化对流域产水量的影响,并探讨产水量对二者的响应。结果表明:1995—2015年,黄河流域产水深度增加,增量为24.34 mm,产水高值区集中在西部和西南部,低值区集中在西北区域,产水深度空间格局特征变化不明显;黄河流域三级流域中,龙羊峡以上流域产水量最高,约117亿m3·a-1,是黄河流域主要产水区,兰州至河口流域产水量最低,约0.44亿m3·a-1;整个流域中永久冰川及雪地的平均产水深度最大,草地是全流域产水总量的主要贡献地类,提供了总产水量的62.6%;降水对产水量的影响比较显著,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产水量的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VEST模型 产水量 土地利用变化 黄河流域
原文传递
太湖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对流域产水量的影响 被引量:55
2
作者 高俊峰 闻余华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94-200,共7页
根据土地详查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资料,分析太湖流域近20年土地利用的现状特点和将来变化趋势。并以 1991年降雨类型分别计算了 1986、1996和 2010年土地利用状况下流域的产水量。结果表明,太湖流域土地利用变化的... 根据土地详查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资料,分析太湖流域近20年土地利用的现状特点和将来变化趋势。并以 1991年降雨类型分别计算了 1986、1996和 2010年土地利用状况下流域的产水量。结果表明,太湖流域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特点是耕地面积的减少和建设用地面积的增加。同样降雨类型,1996年流域下垫面状况下的产水量比 1986年的多10.18 × 108 m3,2010年产水量将比 1986年多 12 × 108m3。太湖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对流域产水量有较大影响,这与20世纪90年代以来太湖持续高水位的现象相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流域 土地利用 产水量 降水 耕地面积 建设用地面积
下载PDF
樊庄地区3^#和15^#煤层合层排采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56
3
作者 倪小明 苏现波 李广生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44-149,共6页
煤层群发育的地区实施分层压裂、合层排采工艺技术是降低煤层气勘探开发成本、提高产气量的重要举措之一。准确掌握此项技术的适用条件是提高其成功率的重要保障。根据煤层气井垂直井产气特点,系统分析了樊庄区块3#煤层和15#煤层合层排... 煤层群发育的地区实施分层压裂、合层排采工艺技术是降低煤层气勘探开发成本、提高产气量的重要举措之一。准确掌握此项技术的适用条件是提高其成功率的重要保障。根据煤层气井垂直井产气特点,系统分析了樊庄区块3#煤层和15#煤层合层排采的主要影响因素;根据樊庄地区勘探开发资料,得出该区上下围岩性质、煤储层物性特征及水力压裂后渗透率;根据地下水动力学原理及勘探资料,绘制出该区3#煤层和15#煤层地下水流势图;根据煤层气井排采特点,结合达西定律,最终得出研究区3#煤层和15#煤层适合合层排采的区域。现场部分井的开发试验验证了理论分析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层排采 煤层气 水力压裂 产水量
原文传递
太湖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及洪涝灾害响应 被引量:45
4
作者 高俊峰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50-156,共7页
根据1986年和1996年土地资源调查和土地详查资料,分析了太湖流域土地利用的数量变化和空间变化,揭示了该区土地利用变化的幅度、速度、区域差异,以及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根据1991年汛期(5~9月)降雨,分别计算了1986、1996年下垫面状... 根据1986年和1996年土地资源调查和土地详查资料,分析了太湖流域土地利用的数量变化和空间变化,揭示了该区土地利用变化的幅度、速度、区域差异,以及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根据1991年汛期(5~9月)降雨,分别计算了1986、1996年下垫面状况下的产水量,比较了二期产水数量和空间分布的差异,分析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流域水位连续偏高的原因,进而分析洪涝是如何对土地利用的变化作出响应的。太湖流域土地利用变化的特征是耕地面积快速减少和建设用地迅速增加,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是政策因素、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太湖流域10年间土地利用变化使流域产水量增加,洪涝过程缩短,增加的产水分布在流域的上游,加重了流域的洪涝灾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流域 土地利用变化 产水量 洪涝灾害 数量变化 空间变化 广水分布
下载PDF
1980—2016年三江源国家公园水源供给及水源涵养功能时空变化研究 被引量:56
5
作者 吕乐婷 任甜甜 +2 位作者 孙才志 郑德凤 王辉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993-1003,共11页
为实现三江源国家公园水源供给及涵养功能评估,服务区域生态服务价值估算,基于InVEST模型,利用1980-2016年期间共7期土地利数据,结合气象数据,土壤数据,地形数据等,评估了三江源国家公园水源供给及水源涵养量的时间变化特征与空间分布... 为实现三江源国家公园水源供给及涵养功能评估,服务区域生态服务价值估算,基于InVEST模型,利用1980-2016年期间共7期土地利数据,结合气象数据,土壤数据,地形数据等,评估了三江源国家公园水源供给及水源涵养量的时间变化特征与空间分布状况。结果表明:1)1980-2016年三江源国家公园年降水呈不显著增加趋势;潜在蒸散、实际蒸散显著增加。在此影响下,园区产水量及水源涵养量总体呈不显著增加趋势。在不同年代,园区水资源总量经历了骤降-好转-略微降低的变化过程。降水量与实际蒸散量对园区产水量及水源涵养量影响最为显著。2)园区产水量及水源涵养量空间分布趋势一致,呈由北向南先减少后增加的变化趋势。这种空间差异主要由降水差异及地表覆盖特征引起的蒸散差异引起。3)在极端降水条件下,园区产水量及水源涵养量的数量和空间分布差异十分显著。长江源园区生态水源对降水变化的响应最为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水量 水源涵养量 InVEST模型 三江源国家公园
下载PDF
石羊河流域水源涵养功能定量评估及空间差异 被引量:55
6
作者 王玉纯 赵军 +1 位作者 付杰文 魏伟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3期4637-4648,共12页
水源涵养功能是流域生态系统的重要服务功能之一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采用In VEST模型,通过参数本地化,定量评估了石羊河流域产水量及水源涵养功能,在此基础上对水源涵养功能重要性进行分级,通过模拟不同退耕情景,分析其产水量及水... 水源涵养功能是流域生态系统的重要服务功能之一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采用In VEST模型,通过参数本地化,定量评估了石羊河流域产水量及水源涵养功能,在此基础上对水源涵养功能重要性进行分级,通过模拟不同退耕情景,分析其产水量及水源涵养功能的差异。结果表明:(1)In VEST模型中的Zhang系数为2.1时,研究区产水量模拟效果最佳;研究区2015年单元平均产水深度值为60.90 mm,产水总量为24.71×10~8m^3;单元平均水源涵养量为23.97 mm,水源涵养总量为1.35×10~8m^3;单元产水深度与单元平均水源涵养量空间分布均呈现出南高北低的趋势;研究区不同地类单元水源涵养能力以林地最强,草地的水源涵养总量最大。(2)研究区内水源涵养功能一般重要级别区域占总面积的53.94%,极重要和高度重要级别共占总面积的22.40%。(3)根据不同退耕模式情景模拟结果,研究区林地面积最大时,单元水源涵养量及水源涵养总量均最高;随着林地、草地面积的增加,产水量有所减少,且林地面积最大时,产水量最少;基于最小模糊度法,确定了研究区合理退耕还林还草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源涵养 INVEST模型 产水量 石羊河流域 退耕还林还草
下载PDF
洞庭湖年径流泥沙的演变特征及其动因 被引量:53
7
作者 李景保 王克林 +2 位作者 秦建新 肖洪 巢礼义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503-510,共8页
通过对洞庭湖1951 ̄1998年径流泥沙演变过程及其驱动力的全面分析表明,径流泥沙关系密切,其相关系数r=0.9013。年径流量、年输沙量总体均呈同步减少趋势,在演变过程中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由于湘、资、沅、澧四水流域产水量大,森林覆盖... 通过对洞庭湖1951 ̄1998年径流泥沙演变过程及其驱动力的全面分析表明,径流泥沙关系密切,其相关系数r=0.9013。年径流量、年输沙量总体均呈同步减少趋势,在演变过程中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由于湘、资、沅、澧四水流域产水量大,森林覆盖率达52%以上,连年兴建的水利工程及工农业、生活用水量的增加,未能对四水河流水文特征产生根本性的影响,其入湖径流泥沙基本处于稳定状态,故没有对湖泊径流泥沙的演变造成深刻影响。而由长江中游河段的调弦口堵口,下荆江系统裁弯和葛洲坝截流所引起的3次江湖水沙关系调整,即是导致洞庭湖径流泥沙缓减速减的主动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流泥沙 洞庭湖 演变特征 演变过程 1998年 森林覆盖率 生活用水量 相关系数 年径流量 年输沙量 四水流域 水利工程 水文特征 稳定状态 水沙关系 分析表 驱动力 阶段性 产水量 工农业 葛洲坝 下荆江 沙基 堵口 河段 中游
下载PDF
基于InVEST模型的石羊河上游产水量驱动因素识别 被引量:50
8
作者 赵亚茹 周俊菊 +6 位作者 雷莉 向鹃 黄美华 冯炜 朱国锋 魏伟 王静爱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3789-3799,共11页
石羊河流域地处中国西北内陆,水资源匮乏,环境问题突出,是典型生态脆弱区,对其上游产水过程的研究将为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基于InVEST模型,以1986、2000、2010和2015年土壤、气象及土地利用数据作为输入,对石羊河... 石羊河流域地处中国西北内陆,水资源匮乏,环境问题突出,是典型生态脆弱区,对其上游产水过程的研究将为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基于InVEST模型,以1986、2000、2010和2015年土壤、气象及土地利用数据作为输入,对石羊河上游近30年产水量进行评估,并应用情景模拟法探讨其对气候和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石羊河上游产水高值区集中在西部和西南部,八大水系中,西营河的产水深度(220.97mm)最大且产水能力(46.05%)最强;各土地利用类型中产水能力最强的是未利用地(55.49%),其次分别为草地(34.52%)、耕地(33.27%)和林地(31.59%)。1986-2015年石羊河上游产水量呈现先增后减再缓升的变化特征,八大水系变化特征差异显著。气候变化是影响产水量变化的主要因素,降水对其影响最为明显;土地利用变化主要通过改变下垫面状况影响实际蒸发量,从而影响产水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水量 InVEST模型 气候变化 土地利用变化 石羊河上游
原文传递
横断山区产水量时空分布格局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47
9
作者 王亚慧 戴尔阜 +1 位作者 马良 尹乐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71-386,共16页
运用InVEST模型产水模块开展横断山区1990-2015年产水的量化评估,并开展相应的时空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1)空间分布上,横断山区产水量均表现为南高北低的空间格局,垂直方向上,产水能力随着海拔的增加呈减小趋势。(2)1990-201... 运用InVEST模型产水模块开展横断山区1990-2015年产水的量化评估,并开展相应的时空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1)空间分布上,横断山区产水量均表现为南高北低的空间格局,垂直方向上,产水能力随着海拔的增加呈减小趋势。(2)1990-2015年产水深度表现为先小幅增大后明显减小再小幅增大的波动变化趋势。(3)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平均产水能力差异较大。其中以建设用地产水能力最强,约为550~920 mm;林地、草地居中,分别为438~650 mm和412~580 mm;未利用地和水域产水能力最弱,分别为273~457 mm和56~237 mm。(4)产水量空间分布与海拔及草地比例呈现显著的负相关,与降水量及林地比例呈显著正相关;时间变化上产水量与降水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该研究有助于推进山区生态系统服务研究的发展,其结果可为横断山区流域水资源管理、维持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 产水量 InVEST模型 横断山区 时空格局
原文传递
Water Yield of Xitiaoxi River Basin Based on InVEST Modeling 被引量:45
10
作者 张灿强 李文华 +1 位作者 张彪 刘某承 《Journal of Resources and Ecology》 CSCD 2012年第1期50-54,共5页
Water yield calculation and mapping are of great importance to water resource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and hydropower station construction. A water yield model based on InVEST was employed to estimate water runoff in t... Water yield calculation and mapping are of great importance to water resource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and hydropower station construction. A water yield model based on InVEST was employed to estimate water runoff in the Xitiaoxi River basin. The data included land use and land cover, average annual precipitation and potential evapotranspiration, soil depth, and plant available water content. In order to test model accuracy the natural runoff of Xitiaoxi River was estimated based on linear regression relation of rainfall-runoff in a ‘reference period’. After repeated validation, when the Z value was 6.5 the water yield was 8.30 E+8 m3 and this was a smaller difference with natural runoff. From the distribution of water yield, south and southwestern areas of the watershed had higher water yield volumes per hecta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ater yield INVEST land use and land cover plant available water content Xitiaoxi River
原文传递
商洛市水源涵养服务功能空间格局与影响因素 被引量:44
11
作者 陈姗姗 刘康 +1 位作者 包玉斌 陈海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546-1554,共9页
以商洛市为例,利用In VEST产水量模型和多年平均涵养水量模型,以参数本地化、实地率定和结果验证,对该区水源涵养功能的空间格局分异规律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商洛市水源涵养总量为27.48×108m^3/a,水源涵养能力为324.8... 以商洛市为例,利用In VEST产水量模型和多年平均涵养水量模型,以参数本地化、实地率定和结果验证,对该区水源涵养功能的空间格局分异规律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商洛市水源涵养总量为27.48×108m^3/a,水源涵养能力为324.85 mm。五大流域水源涵养功能依次为旬河>乾佑河>金钱河>丹江>洛河。2气候因素对产水能力空间格局影响最大,10 a土地利用变化和下垫面植被、土壤因素则对水源涵养空间异质性影响显著。3子流域单元产水能力相关性强的因子为多年平均降水、实际蒸散发和植物可利用水,水源涵养功能关键驱动因子是潜在蒸散量、土壤饱和导水率与森林覆盖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水量 水源涵养功能 InVEST模型 商洛市
下载PDF
基于InVEST模型的官厅水库流域产水和水质净化服务时空变化 被引量:43
12
作者 吴瑞 刘桂环 文一惠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06-414,共9页
官厅水库是北京市及其周边地区重要的水源地之一,曾因水质污染严重而被迫退出北京市饮用水供应系统,经过全面治理后于2007年恢复成为北京市备用水源地.为了从整体上定量分析官厅水库流域生态系统的产水和水质净化服务,基于InVEST模型,... 官厅水库是北京市及其周边地区重要的水源地之一,曾因水质污染严重而被迫退出北京市饮用水供应系统,经过全面治理后于2007年恢复成为北京市备用水源地.为了从整体上定量分析官厅水库流域生态系统的产水和水质净化服务,基于InVEST模型,选择官厅水库退出北京市饮用水供应系统和恢复成为北京市备用水源地为时间节点,定量评估1995—2010年官厅水库流域生态系统的产水量和TN、TP输出量,分析其产水服务和水质净化服务的时空变化.结果表明:1995—2010年,官厅水库流域产水服务表现为先减弱后增强,但整体呈减弱趋势,流域产水量由1995年的18.85×10~8m^3降至2010年的14.33×10~8m^3,产水服务减弱24.0%.水质净化服务表现为先减弱后增强,但整体呈增强趋势,流域的TN、TP输出量分别由1995年的4 028.7、379.7 t降至2010年的3 611.4和354.0 t,TN、TP净化服务分别增强10.4%和6.8%.研究显示,气候变化和土地利用变化是导致官厅水库流域产水服务发生改变的主要原因,不同时期的水资源保护政策导向也与水质净化服务变化趋势相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官厅水库流域 InVEST模型 时空变化 水质净化 产水量
下载PDF
关井时机对页岩气井返排率和产能的影响 被引量:41
13
作者 张涛 李相方 +5 位作者 杨立峰 李靖 王永辉 冯东 杨剑 李沛桓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48-60,共13页
页岩气井压后返排率普遍较低,大量的压裂液永久赋存于储层中,对页岩气井的生产有可能造成不利影响。为此,以实际生产数据为基础,分析了页岩气井早期生产返排特征,并根据典型数据建立相应的数值模型,研究了不同时机关井持续时间、生产制... 页岩气井压后返排率普遍较低,大量的压裂液永久赋存于储层中,对页岩气井的生产有可能造成不利影响。为此,以实际生产数据为基础,分析了页岩气井早期生产返排特征,并根据典型数据建立相应的数值模型,研究了不同时机关井持续时间、生产制度对页岩气井返排率和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在返排前关井期间,极窄的相渗曲线共渗区急剧降低压裂液在储层中的渗吸运移速度,关井100 d后移动距离小于3 m,随着关井持续时间增加,压裂液返排率呈指数降低,开井的初始产气量先减小后增大,对长期产气量的影响则恰好相反,因此,并不能简单得出关井时间越长,越有利于生产的结论 ;②而在生产返排后关井期间,随着关井持续时间增加,返排率减小,开井的初始产气量增大,长期产气量则会减小,但相比之下,返排后关井效应弱于返排前;③对于生产制度而言,生产压差增大会掩盖应力敏感导致的渗透率降低效应,最终表现为累计产气量、累计产水量都增加,同时,高生产压差人工缝底部积液,而低压差含水饱和度则几乎为0。该研究成果为认识压裂液的滤失机理及其在储层中的赋存方式、确定页岩气多段压裂水平井的最佳关井时间与生产制度,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井 数值模拟 渗吸 关井时间 压差 返排率 能力 气量 产水量
下载PDF
气候和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宁波地区生态系统产水服务的影响 被引量:36
14
作者 窦攀烽 左舒翟 +2 位作者 任引 戴劭勍 云国梁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2398-2409,共12页
提供水资源是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之一,对区域经济和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需求量增加,加之水环境污染和水资源浪费现象严重,造成了部分地区的缺水问题.在此背景下,本文以宁波地区为例,研究气... 提供水资源是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之一,对区域经济和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需求量增加,加之水环境污染和水资源浪费现象严重,造成了部分地区的缺水问题.在此背景下,本文以宁波地区为例,研究气候变化和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生态系统产水服务的影响.首先,利用InVEST模型中的产水量模块,估算了区域的产水量.然后,利用情景分析的方法设计6种情景,分析了气候变化和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区域产水量的影响.最后,量化了气候和土地利用/覆被变化这2种因素对生态系统产水服务的贡献程度,并讨论了形成机制.研究表明:①2000-2015年,宁波地区的降水量增加了6.44%,潜在蒸散量减少了8.35%.城镇化导致建设用地面积增加了120%,耕地面积减少了22.37%.在气候变化和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共同作用下,平均产水量增加了10.91%.②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产水服务的影响更为显著,而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影响较小.其中,2000-2015年气候变化对宁波地区产水量的贡献率高达97.56%,而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贡献率仅为2.44%.③城镇生态系统的产水量高于其他生态系统类型,农田生态系统的产水量高于森林和草地生态系统.因此,城镇化会增加产水量,退耕还林还草会导致产水量的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 产水量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 INVEST 模型 情景分析
原文传递
桉树人工林水文影响研究进展 被引量:30
15
作者 时忠杰 徐大平 +3 位作者 张宁南 邱志军 胡哲森 郭俊誉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35-140,共6页
从桉树林及各种因素(年龄、叶面积、砍伐、造林、火烧等)对蒸发散、流域产水量以及土壤水分和地下水的影响等方面综述国内外桉树人工林水文过程及其效应的研究进展。综合来看,不同区域的桉树人工林对降水的截留量差异较大,桉树人工林的... 从桉树林及各种因素(年龄、叶面积、砍伐、造林、火烧等)对蒸发散、流域产水量以及土壤水分和地下水的影响等方面综述国内外桉树人工林水文过程及其效应的研究进展。综合来看,不同区域的桉树人工林对降水的截留量差异较大,桉树人工林的蒸腾量多介于0.5~6.0mm·d-1,叶面积指数、林分密度、土壤水分与灌溉、林分年龄及植被变化等均会影响桉树人工林的蒸发散量;砍伐(皆伐、间伐等)桉树人工林会导致流域产水量增加,营造桉树人工林会导致流域产水量减少,但当林分生长到一定年龄后,随着林分年龄的增加,蒸腾耗水量下降,流域径流量增加,火烧也会导致桉树林流域产水量增加;干旱地区桉树人工林可能会消耗浅层地下水,对深层地下水的影响还未有明显证据。目前中国桉树人工林的水文效应研究还存在诸多问题,急待加强主要研究方向与重点领域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桉树 人工林 水文 产水量 蒸散 冠层截留
下载PDF
滤料粒度对过滤的影响 被引量:14
16
作者 阮如新 《给水排水》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1期15-17,共3页
针对近年国内新建水厂滤池多采用粗粒径滤料、滤层加厚的趋势,本文结合试验研究与生产实际,从唯象观点与机理分析,阐述了快滤池滤料粒径的粗细对过滤能力和过滤性能的影响,以及由此产生的滤层厚度与滤料粒径比值(L/d)概念,说... 针对近年国内新建水厂滤池多采用粗粒径滤料、滤层加厚的趋势,本文结合试验研究与生产实际,从唯象观点与机理分析,阐述了快滤池滤料粒径的粗细对过滤能力和过滤性能的影响,以及由此产生的滤层厚度与滤料粒径比值(L/d)概念,说明了L/d值是快滤池设计中保证过滤效能和水质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滤池 滤料粒径 产水量 水质 过滤
下载PDF
东北地区产水量时空分布格局及其驱动因素 被引量:28
17
作者 吴健 李英花 +4 位作者 黄利亚 卢正茂 于大炮 周莉 代力民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3216-3223,共8页
近20年来,东北地区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变化显著,且该区域处于我国最高纬度地区,是全球气候变化最敏感的区域之一,因此研究气候和土地利用变化对该区域水资源的影响,有助于该区域水资源的可持续管理。本研究基于1990年、2000年和2010年土... 近20年来,东北地区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变化显著,且该区域处于我国最高纬度地区,是全球气候变化最敏感的区域之一,因此研究气候和土地利用变化对该区域水资源的影响,有助于该区域水资源的可持续管理。本研究基于1990年、2000年和2010年土地利用、气象和土壤数据,结合InVEST模型,研究近20年来东北地区产水量时空分布格局,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气候、土地利用变化对东北地区产水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990—2010年间,中国东北地区产水量先降低后增加;空间尺度上,辽东山区、长白山区产水量较高、中部平原区产水量较低,而大、小兴安岭产水量则介于二者之间;结构方程模型分析表明,降水是导致东北地区产水量时空变化的主要因素,而温度和土地利用变化对研究区产水量的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气候变化 InVEST模型 产水量
原文传递
煤层气井煤粉产出规律及排采管控实践 被引量:26
18
作者 刘升贵 张新亮 +1 位作者 袁文峰 田晓燕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A02期412-415,共4页
为减少煤粉对储层的伤害,分析了煤层气井煤粉产出规律及其对排采的影响。基于煤层气井煤粉浓度、产气量、产水量等监测数据,总结了煤粉产出动态规律;研究了产气初期煤粉大量产出对采气设备及储层渗流通道的影响;提出了通过提高排采设备... 为减少煤粉对储层的伤害,分析了煤层气井煤粉产出规律及其对排采的影响。基于煤层气井煤粉浓度、产气量、产水量等监测数据,总结了煤粉产出动态规律;研究了产气初期煤粉大量产出对采气设备及储层渗流通道的影响;提出了通过提高排采设备携粉能力,增加煤粉排出量的极限煤粉浓度管控方法。实践表明该方法能减少煤粉对储层的伤害,延长检泵周期,释放煤层气井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井 煤粉浓度 气量 产水量 储层伤害
下载PDF
基于InVEST模型的大连市产水量时空变化分析 被引量:25
19
作者 吕乐婷 任甜甜 +1 位作者 李赛赛 韩月驰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44-150,157,共8页
[目的]研究大连市产水量的时空分布特征和影响因子,为该市水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提供可视化的评估结果和依据。[方法]基于InVEST模型的产水量模块,探究1980—2015年大连市降雨、气温、潜在蒸散、实际蒸散及土地利用状况变化特征,定量研究1... [目的]研究大连市产水量的时空分布特征和影响因子,为该市水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提供可视化的评估结果和依据。[方法]基于InVEST模型的产水量模块,探究1980—2015年大连市降雨、气温、潜在蒸散、实际蒸散及土地利用状况变化特征,定量研究1980—2015年大连市产水量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成因。[结果]①1980—2015年期间大连市年均降水和潜在蒸散发不显著下降,年均气温和干燥系数显著增加,年均实际蒸散量显著下降。②研究期间大连市耕地、林地面积有所减少。城市建设用地面积有所增加,主要由耕地转移而来。其他用地类型面积变化较小。③研究区平均产水量为226.36 mm,产水总量2.70×10 9 m 3。空间上由东北向西南递减。庄河市年均产水总量最大,达到1.10×10 9 m 3。[结论]研究区产水量的变化是气候变化和土地利用共同作用的结果。气候变化是影响产水量变化的主要驱动力,土地利用变化对产水量的增加有轻微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 产水量 InVEST模型 大连市
下载PDF
不同土地利用/覆盖类型下海南岛产水量空间分布模拟 被引量:24
20
作者 吴哲 陈歆 +2 位作者 刘贝贝 初金凤 彭黎旭 《水资源保护》 CAS 2014年第3期9-13,共5页
设定3种不同的情境,应用InVEST模型,利用水量平衡原理模拟土地利用/覆盖类型变化下海南岛产水量的空间分布。结果表明:海南岛年均产水深可达979.04 mm;其中中部地区产水量最高,西部地区产水量最低;当林地面积逐渐减少、城市建成区面积增... 设定3种不同的情境,应用InVEST模型,利用水量平衡原理模拟土地利用/覆盖类型变化下海南岛产水量的空间分布。结果表明:海南岛年均产水深可达979.04 mm;其中中部地区产水量最高,西部地区产水量最低;当林地面积逐渐减少、城市建成区面积增长1倍时,产水量的增加量最大,年均产水深可达1004.06 mm;当耕地面积逐渐减少、城市和建成区面积增长1倍时,年均产水深则为1002.22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水量 InVEST模型 土地利用 覆盖 海南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