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纳米润滑添加剂的润滑自修复效应 被引量:22
1
作者 郭志光 卡丽 徐建生 《材料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22-24,共3页
 采用湿式机械化学法制备纳米铜并对其进行二次化学修饰,使其稳定地分散在基础油中;获得了自修复纳米润滑添加剂NT1。用透射电镜观察了纳米铜的表面形貌;用XP销 盘试验机考察了NT1的摩擦学性能。试验结果表明:自修复纳米润滑添加剂具...  采用湿式机械化学法制备纳米铜并对其进行二次化学修饰,使其稳定地分散在基础油中;获得了自修复纳米润滑添加剂NT1。用透射电镜观察了纳米铜的表面形貌;用XP销 盘试验机考察了NT1的摩擦学性能。试验结果表明:自修复纳米润滑添加剂具有良好的分散稳定性、抗磨性和自修复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铜 润滑添加剂 自修复 摩擦学 抗磨性
下载PDF
废润滑油再生技术与研究进展 被引量:25
2
作者 刘建芳 赵源 +1 位作者 卡丽 李健 《武汉工业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3期38-43,共6页
按照废油再生技术发展的先后顺序,将废油再生工艺统筹划分为酸—白土工艺法、蒸馏—白土工艺法以及蒸馏—加氢工艺法,并对其发展状况进行了概述,对各种类型工艺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说明。重点阐述了废润滑油再生技术的新进展——分类再... 按照废油再生技术发展的先后顺序,将废油再生工艺统筹划分为酸—白土工艺法、蒸馏—白土工艺法以及蒸馏—加氢工艺法,并对其发展状况进行了概述,对各种类型工艺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说明。重点阐述了废润滑油再生技术的新进展——分类再生添加剂方法的基本原则以及预研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润滑油 再生添加剂 摩擦学性能
下载PDF
有机钼及其复合纳米润滑添加剂的摩擦磨损性能研究 被引量:19
3
作者 郭志光 卡丽 +3 位作者 徐建生 于波 周峰 刘维民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17-321,共5页
采用X-P型销-盘摩擦磨损试验机和MRS-10J型四球摩擦磨损试验机考察了N68MD、N68ME、N68和SAE404种含有机钼及其复合纳米润滑添加剂的润滑油的摩擦磨损性能,分别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电子衍射能量谱仪分析了摩擦副的磨损形貌及其磨损表... 采用X-P型销-盘摩擦磨损试验机和MRS-10J型四球摩擦磨损试验机考察了N68MD、N68ME、N68和SAE404种含有机钼及其复合纳米润滑添加剂的润滑油的摩擦磨损性能,分别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电子衍射能量谱仪分析了摩擦副的磨损形貌及其磨损表面元素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在N68MD润滑时,钢/钢摩擦副具有较低的摩擦系数和磨损量,并且具有良好的抗极压性能;在N68ME润滑时,钢/钢摩擦副除了表现出很小的摩擦系数和良好的抗极压性能以外,还表现出优异的自修复功能,这是由于有机钼与纳米铜协同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钼 纳米铜 润滑添加剂 摩擦磨损性能 自修复
下载PDF
纳米铜润滑添加剂在四球机上的摩擦学性能研究及机理探讨 被引量:12
4
作者 郭志光 徐健生 +3 位作者 卡丽 于波 周峰 刘维民 《润滑与密封》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0-63,共4页
用MRS-10 J四球摩擦磨损试验机考察了N68基础油和添加了自修复纳米铜润滑添加剂NT1的N68NT1的摩擦学性能,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能量色谱仪(EDS)分析了钢球表面的磨斑形貌和组成,同时初步分析了纳米铜润滑添加剂的润滑机理。结... 用MRS-10 J四球摩擦磨损试验机考察了N68基础油和添加了自修复纳米铜润滑添加剂NT1的N68NT1的摩擦学性能,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能量色谱仪(EDS)分析了钢球表面的磨斑形貌和组成,同时初步分析了纳米铜润滑添加剂的润滑机理。结果表明:自修复纳米铜润滑油添加剂NT1能显著改善N68基础油的摩擦学性能;在载荷为296 N、392 N、490 N,试验时间为30 m in的试验条件下,摩擦副的摩擦因数同基础油的相比分别下降了33.8%、39.4%和55.5%;钢球的磨斑直径分别下降了46.5%、45.6%和32.5%;同N68相比,N68NT1的pB值提高了33.3%;这可能同摩擦过程中钢球表面上沉积膜的协同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擦磨损 润滑 纳米铜 添加剂
下载PDF
废发动机油的分析与添加剂方法再生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15
5
作者 刘建芳 卡丽 +1 位作者 刘晶晶 赵源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79-83,共5页
2010年中国汽车保有量达5500万辆,按照每车年更换一次润滑油5L计算,年产生废润滑油2.7亿升,这笔巨大的可再生资源,如果不被合理利用,将对环境产生严重的危害。分析研究5组牌号的新、废汽油发动机润滑油,在对其总酸值、油中的元素含量、... 2010年中国汽车保有量达5500万辆,按照每车年更换一次润滑油5L计算,年产生废润滑油2.7亿升,这笔巨大的可再生资源,如果不被合理利用,将对环境产生严重的危害。分析研究5组牌号的新、废汽油发动机润滑油,在对其总酸值、油中的元素含量、污染度、摩擦学性能测试的基础上,对比废油与新油各种性能的差异以及元素含量的变化,分析废润滑油各种元素变化与添加剂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与新油相比,废发动机润滑油的酸值明显上升,颗粒污染度增大,其原因是极压添加剂、分散剂等添加剂消耗和摩擦化学反应的氧化作用,以及摩擦副材料的磨损及其与润滑添加剂的化学作用;极压添加剂元素消耗和污染度增大导致废发动机润滑油较同牌号新油抗极压性能降低、磨斑直径增大以及摩擦因数增大;所测试的废发动机润滑油都还具有一定量的原始添加剂成分和承载、耐磨、减摩润滑的功能,有可能通过过滤污染颗粒(氧化产物等)、补充再生添加剂和分散剂的方法,即再生添加剂方法,使其再生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发动机油 再生 添加剂 总酸值 污染度 摩擦学性能
下载PDF
丙烯酸改性酚醛环氧树脂的合成工艺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郭志光 官仕龙 卡丽 《材料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14-15,共2页
以三乙胺、二甲苯胺为催化剂合成了丙烯酸改性F 4 4酚醛环氧树脂 ,研究了反应时间、温度、催化剂用量对丙烯酸转化率的影响 ,测试了产物的光化学反应活性、力学性能 ,耐酸碱性、耐溶剂性等。结果表明 ,反应温度 95℃、6h可以制得含环氧... 以三乙胺、二甲苯胺为催化剂合成了丙烯酸改性F 4 4酚醛环氧树脂 ,研究了反应时间、温度、催化剂用量对丙烯酸转化率的影响 ,测试了产物的光化学反应活性、力学性能 ,耐酸碱性、耐溶剂性等。结果表明 ,反应温度 95℃、6h可以制得含环氧基的丙烯酸酚醛环氧树脂 (AFEE)。该树脂制备的涂膜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耐溶剂性和耐酸碱性等。光敏实验表明 ,AFEE树脂中的碳碳双键具有较高的光化学反应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酸 改性 酚醛环氧树脂 合成工艺 研究 三乙胺 二甲苯胺
下载PDF
低温镀铁层的微观结构和摩擦学性能 被引量:11
7
作者 刘洪涛 卡丽 +1 位作者 李健 杜三明 《材料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7-8,共2页
低温镀铁修复功能强大 ,其组成结构对机械零部件的摩擦学性能影响重大。为此 ,用直流低温方法制备了镀铁层 ;利用扫描电镜观测了镀铁层表面的超细晶粒形貌及断面形貌 ,用X射线能量色散谱仪对镀铁层进行了微区的成分分析 ;探讨了镀铁层... 低温镀铁修复功能强大 ,其组成结构对机械零部件的摩擦学性能影响重大。为此 ,用直流低温方法制备了镀铁层 ;利用扫描电镜观测了镀铁层表面的超细晶粒形貌及断面形貌 ,用X射线能量色散谱仪对镀铁层进行了微区的成分分析 ;探讨了镀铁层微观组织形貌的形成机理 ;讨论了镀铁层中的表面形貌和组织结构与低温镀铁层摩擦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 ,在低温下可获得晶粒细小的镀铁层 ;析氢则是造成镀铁层裂纹产生的直接原因 ,杂质和镀层的表面应力会加速裂纹的扩展 ;镀铁层的摩擦学性能比纯铁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镀铁 铁层 微观结构 摩擦学性能
下载PDF
智能变色涂层 被引量:11
8
作者 王颖 李健 卡丽 《中国表面工程》 EI CAS CSCD 2007年第3期9-13,共5页
介绍了智能变色涂层的几种主要类型及其在民用领域和军事领域的部分应用。常用的智能变色涂层有光致变色涂层、电致变色涂层、热致变色涂层、受压变色涂层等。这些涂层在传感器、显示技术、光学仪器、节能建筑以及军事伪装等领域有着广... 介绍了智能变色涂层的几种主要类型及其在民用领域和军事领域的部分应用。常用的智能变色涂层有光致变色涂层、电致变色涂层、热致变色涂层、受压变色涂层等。这些涂层在传感器、显示技术、光学仪器、节能建筑以及军事伪装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文中对现阶段各种智能变色涂层技术的局限和缺点进行了评述,并对不同类型变色涂层的常用制备方法和发展趋势进行了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涂层 变色涂层 光致变色 电致变色 热致变色 受压变色
下载PDF
纳米润滑技术的进展 被引量:9
9
作者 郭志光 卡丽 赵源 《新材料产业》 2003年第4期67-70,共4页
纳米技术的飞速发展,给润滑材料的进步提供了广阔的技术空间,纳米润滑材料充分利用了在纳米材料的结构效应(小尺寸效应、量子化效应、表面效应和界面效应)赋予润滑材料很多奇特的性能。本文介绍了纳米润滑研究的一些进展,以及一种新型... 纳米技术的飞速发展,给润滑材料的进步提供了广阔的技术空间,纳米润滑材料充分利用了在纳米材料的结构效应(小尺寸效应、量子化效应、表面效应和界面效应)赋予润滑材料很多奇特的性能。本文介绍了纳米润滑研究的一些进展,以及一种新型的纳米润滑技术———自修复纳米润滑添加剂的基本原理和初步研究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润滑技术 润滑材料 纳米材料 磨损添加剂 选择性转移 自修复 纳米润滑添加剂
下载PDF
绿色水基润滑添加剂的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卡丽 刘建芳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26-128,161,共4页
从水溶性和吸附性方面考虑,设计并合成了一种绿色水基润滑添加剂(OT),参照GB614485测试了其与钼酸钠复配后的防锈性能,通过四球试验机考察了不同添加量的添加剂在水中的摩擦学性能,并初探了该添加剂的极压抗磨作用机理。试验结果表明:... 从水溶性和吸附性方面考虑,设计并合成了一种绿色水基润滑添加剂(OT),参照GB614485测试了其与钼酸钠复配后的防锈性能,通过四球试验机考察了不同添加量的添加剂在水中的摩擦学性能,并初探了该添加剂的极压抗磨作用机理。试验结果表明:添加量为1%~3%(质量分数)的OT润滑剂具有更优良的抗磨减摩性能,承载能力也相当高,推测其润滑作用机理为油酸分子作为载体与高反应活性的氮及强极性基团聚氧乙撑链的协同作用在摩擦金属表面形成了高强度的吸附膜和(或)摩擦化学反应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水基润滑添加剂 油酸 分子结构设计 极压 抗磨 润滑
下载PDF
4种环境友好型缓蚀剂对304不锈钢在氯化钠介质中点蚀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10
11
作者 张欢 余静 +3 位作者 徐燕飞 黄业荣 卡丽 杨昊 《材料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2-74,共3页
利用动电位扫描极化技术,研究了不同浓度的4种环境友好型缓蚀剂(Na2WO4,Na2B4O7,C6H11O7Na,C15H29NO3Na)对304不锈钢在3.5%NaCl中(pH=7,t=25℃)的缓蚀作用。结果表明:Na2WO4,Na2B4O7,C6H11O7Na对不锈钢的点蚀诱发及扩展均有抑制作用,C15... 利用动电位扫描极化技术,研究了不同浓度的4种环境友好型缓蚀剂(Na2WO4,Na2B4O7,C6H11O7Na,C15H29NO3Na)对304不锈钢在3.5%NaCl中(pH=7,t=25℃)的缓蚀作用。结果表明:Na2WO4,Na2B4O7,C6H11O7Na对不锈钢的点蚀诱发及扩展均有抑制作用,C15H29NO3Na只对不锈钢的点蚀诱发有抑制作用;Na2WO4,Na2B4O7和C15H29NO3Na主要对体系的阳极极化过程产生影响,而C6H11O7Na对体系的阳极极化和阴极极化过程均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蚀剂 环境友好型 点蚀 304不锈钢 阴极极化 阳极极化
下载PDF
硫酸盐体系三价铬电镀工艺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管勇 毛祖国 +4 位作者 丁运虎 石敏 马爱华 何杰 卡丽 《材料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26-29,共4页
开发了一种硫酸盐体系三价铬电镀铬工艺,确定了其所使用的阳极,并将所获得的产品相关性能参数与国外同类产品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所采用的涂层钛阳极(DSA)寿命长,可很好抑制Cr6+的产生。自制镀液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光亮区电流密度范围... 开发了一种硫酸盐体系三价铬电镀铬工艺,确定了其所使用的阳极,并将所获得的产品相关性能参数与国外同类产品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所采用的涂层钛阳极(DSA)寿命长,可很好抑制Cr6+的产生。自制镀液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光亮区电流密度范围为2~25A/dm2,分散能力为84%~100%,覆盖能力均为100%;所获得镀层白亮而略带蓝色,结晶细密,其综合性能与国外同类产品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价铬电镀 硫酸盐体系 DSA阳极
下载PDF
表面粗糙度对纳米润滑添加剂摩擦学性能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郭志光 卡丽 +2 位作者 徐建生 李健 赵源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25-26,29,共3页
摩擦学系统的复杂性及多变性增加了对材料在摩擦试验过程的预见性的难度 ,通过XP销盘摩擦磨损试验机分别考察了钢 /钢摩擦副在不同润滑介质中不同的表面粗糙度对其摩擦系数和磨损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 :表面粗糙度对摩擦副的摩擦学影... 摩擦学系统的复杂性及多变性增加了对材料在摩擦试验过程的预见性的难度 ,通过XP销盘摩擦磨损试验机分别考察了钢 /钢摩擦副在不同润滑介质中不同的表面粗糙度对其摩擦系数和磨损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 :表面粗糙度对摩擦副的摩擦学影响是复杂的 ,在特定的润滑条件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粗糙度 纳米润滑添加剂 摩擦学性能 XP销盘摩擦磨损试验机 摩擦系数 磨损量
下载PDF
BP网在摩擦学系统建模和预测应用中的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何毅斌 徐建生 +2 位作者 卡丽 赵源 陈定方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26-27,29,共3页
本文在分析了摩擦学系统特点以及在BP神经网络的结构的基础上 ,采用BP神经网络对摩擦学系统进行了建模和预测 ,通过对结果的分析 ,给出了这种神经网络在不改变隐层节点数和训练精度的条件下 ,来提高训练速度和拟合精度的一种新的方法 ,... 本文在分析了摩擦学系统特点以及在BP神经网络的结构的基础上 ,采用BP神经网络对摩擦学系统进行了建模和预测 ,通过对结果的分析 ,给出了这种神经网络在不改变隐层节点数和训练精度的条件下 ,来提高训练速度和拟合精度的一种新的方法 ,并指出了要保证BP网络能够近似任意的连续非线性函数 ,其训练数据应具备的条件。它对BP神经网络在处理大数值的应用中 ,具有较大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模 预测 BP神经网络 摩擦学系统 特性转化
下载PDF
图像技术在镀层孔隙率测定上的应用 被引量:4
15
作者 秦襄培 刘洪涛 +1 位作者 李健 卡丽 《材料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70-72,共3页
孔隙率是检验镀层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它标明了镀层对基体防护作用的优劣程度。为了减少传统孔隙率测量方法造成的测量误差,更有效便捷地对镀层的孔隙率进行测量计算,在金相显微镜和CCD摄像头的基础上开发用于测定镀层孔隙率的软件。其... 孔隙率是检验镀层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它标明了镀层对基体防护作用的优劣程度。为了减少传统孔隙率测量方法造成的测量误差,更有效便捷地对镀层的孔隙率进行测量计算,在金相显微镜和CCD摄像头的基础上开发用于测定镀层孔隙率的软件。其测定过程是先用金相显微镜和CCD摄像头进行镀层表面的图像采集。然后对镀层孔隙图像进行阈值分割,将孔隙从背景中分离出来,然后用像素标记法对每个孔隙进行标记,最后自动进行孔隙个数自动计数及相关参数的计算。这样除了可以得到孔隙率,还可以得到孔隙的面积分布,进行孔隙均匀性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镀 孔隙率 图像分析
下载PDF
滑动速度对自修复纳米润滑添加剂摩擦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郭志光 卡丽 +2 位作者 徐建生 方健 赵源 《合成润滑材料》 CAS 2003年第4期4-8,共5页
在3组不同的滑动速度下,用XP摩擦磨损试验机的环-环接触方式研究了钢/钢摩擦副在添加了纳米润滑添加剂的N68 NT-1润滑介质作用下的摩擦学性能。结果表明:摩擦副的滑动速度对添加自修复纳米润滑添加剂的N68 NT-1润滑油的摩擦学性能的影... 在3组不同的滑动速度下,用XP摩擦磨损试验机的环-环接触方式研究了钢/钢摩擦副在添加了纳米润滑添加剂的N68 NT-1润滑介质作用下的摩擦学性能。结果表明:摩擦副的滑动速度对添加自修复纳米润滑添加剂的N68 NT-1润滑油的摩擦学性能的影响不同于其对常规润滑油,对于常规润滑油,摩擦副的摩擦系数和磨损量随滑动速度的增大分别为减小和增大;对于含自修复纳米润滑添加剂的N68 NT1,滑动速度增大,摩擦系数减小,且随时间的延长逐渐减小,最后达到一个较小的平衡值,而磨损量均出现了负磨损,但负磨损均不大,几乎可以忽略。N68 NT-1表现出了良好的摩擦学性能和优异的自修复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动速度 自修复 纳米润滑添加剂 摩擦学性能 润滑油
下载PDF
表面润滑对6061铝合金板材成形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7
17
作者 尹晓阳 凃杰松 +1 位作者 段海涛 卡丽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65-72,共8页
针对铝合金板材冲压成形性能较差的问题,选用6061车用铝合金作为研究对象,以冲杯试验为基础,对铝合金板材与凹凸模接触面采用不同基础油进行润滑,结合计算机仿真技术,对6061铝合金在冲压过程中铝合金表面润滑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 针对铝合金板材冲压成形性能较差的问题,选用6061车用铝合金作为研究对象,以冲杯试验为基础,对铝合金板材与凹凸模接触面采用不同基础油进行润滑,结合计算机仿真技术,对6061铝合金在冲压过程中铝合金表面润滑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6061铝合金与模具间的润滑对其成形性能有重要影响。6061铝合金与凹模间的润滑对成形件减薄率影响较大,减小其摩擦系数能够改善其减薄率,防止拉裂的产生;6061铝合金与凸模间的润滑对成形件边缘增厚率有较大影响,适当提高其摩擦系数不仅能防止成形件边缘过度增厚引起的起皱,而且能够更好地控制板料的流动,成形件厚度更为均匀,明显提高其成形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合金 冲压成形 表面润滑 摩擦系数 变形均匀性 成形性能
下载PDF
基于神经网络泛函数的摩擦学系统转化模型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徐建生 潘天堂 卡丽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731-734,共4页
建立了摩擦学特性影响规律的径向基神经网络模型,可以较准确地计算和预测不同摩擦学系统条件下摩擦系数与各影响参数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基于神经网络建立了不同系统之间的泛函数关系,基本解决了摩擦学系统的条件转化,为摩擦学设计、程序... 建立了摩擦学特性影响规律的径向基神经网络模型,可以较准确地计算和预测不同摩擦学系统条件下摩擦系数与各影响参数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基于神经网络建立了不同系统之间的泛函数关系,基本解决了摩擦学系统的条件转化,为摩擦学设计、程序化计算和分析提供了一种方便有效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向基网络 摩擦学设计 神经网络泛函数 条件转化
下载PDF
再生润滑油在不同条件下的摩擦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刘建芳 段海涛 卡丽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1-84,共4页
通过再生添加剂方法对废汽轮机油和废油膜轴承油进行再生处理,去除废润滑油中的非理想组分,补加适合的添加剂。针对汽轮机和轴承的摩擦副材料特点,采用钢-钢、钢-铜摩擦副材料,在四球摩擦试验机上研究不同试验条件如不同载荷和速度、不... 通过再生添加剂方法对废汽轮机油和废油膜轴承油进行再生处理,去除废润滑油中的非理想组分,补加适合的添加剂。针对汽轮机和轴承的摩擦副材料特点,采用钢-钢、钢-铜摩擦副材料,在四球摩擦试验机上研究不同试验条件如不同载荷和速度、不同摩擦副材料下再生汽轮机油和油膜轴承油的摩擦学性能,并与对应的新油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再生油对于不同的摩擦副材料(钢/钢和铜/钢)、在不同载荷和速度条件下都具有广泛的润滑适应性,抗磨减摩性能达到甚至超过新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油 摩擦学性能 四球试验机 润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