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磷钼钨杂多酸-L-半胱氨酸自组装膜电极的电化学性质 被引量:10
1
作者 王升富 杜丹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2期1102-1106,共5页
磷钼钨杂多阴离子通过分子间静电作用吸附在L-半胱氨酸自组装单分子膜修饰金电极表面.制备了磷钼钨杂多酸-L-半胱氨酸自组装超分子膜电极,探讨了成膜条件,采用循环伏安(CV)、计时库仑(CC)、水平衰减全反射傅立叶变换红... 磷钼钨杂多阴离子通过分子间静电作用吸附在L-半胱氨酸自组装单分子膜修饰金电极表面.制备了磷钼钨杂多酸-L-半胱氨酸自组装超分子膜电极,探讨了成膜条件,采用循环伏安(CV)、计时库仑(CC)、水平衰减全反射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ATR-FTIR)表征了膜的组成及电化学性质.实验发现,该膜电极在1.0 mol.L~(-1)H2SO4溶液中,于0.8~-0.2V(vs SCE)间CV扫描出现3对稳定、可逆的氧化还原峰,计时库仑法计算了薄膜内的电子传递系数D为2.64×10~(-7)cm~2·s~(-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电吸附 自组装膜 化学修饰电极 磷钼钨杂多酸 L-半胱氨酸 电化学性质 膜电极
下载PDF
水膨胀橡胶的研究概况 被引量:18
2
作者 张玉红 何培新 《湖北化工》 1998年第6期7-10,共4页
综述了水膨胀橡胶的研究情况。重点介绍了水膨胀橡胶的制备方法,包括共混法和接枝法,比较了两种方法的优缺点,并且展望了其应用前景。
关键词 橡胶 吸水树脂 吸水 膨胀 水膨胀
下载PDF
FT-IR法研究聚氨酯的固化行为 被引量:11
3
作者 文庆珍 +1 位作者 朱金华 姚树人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08-111,共4页
用 FT- IR研究了 TDI- PPG- MOCA体系的固化动力学 ,得到了不同温度下固化反应速度、反应程度与固化时间的关系及反应的活化能。讨论了固化剂用量、温度对固化动力学参数、交联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 ,固化剂的用量、温度对固化动力学参... 用 FT- IR研究了 TDI- PPG- MOCA体系的固化动力学 ,得到了不同温度下固化反应速度、反应程度与固化时间的关系及反应的活化能。讨论了固化剂用量、温度对固化动力学参数、交联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 ,固化剂的用量、温度对固化动力学参数、交联反应有较大影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T-IR法 研究 聚氨酯 固化行为 固化反应 红外光谱
下载PDF
阳离子聚合物乳液制备方法 被引量:12
4
作者 肖忠柏 张金枝 +3 位作者 李小琴 彭顺金 程时远 《胶体与聚合物》 2001年第2期30-33,共4页
综述了阳离子聚合物乳液制备方法 。
关键词 阳离子聚合物乳液 制备方法 无皂阳离子乳液 乳液聚合法 转换法
下载PDF
CPE/P(AA-AM)吸水膨胀弹性体的研究 被引量:13
5
作者 张玉红 +1 位作者 何本桥 何培新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23-126,共4页
采用机械共混将氯化聚乙烯 (CPE)与自制的吸水树脂丙烯酸 -丙烯酰胺共聚物 (P(AA- AM) )共混 ,并且以合成的两亲聚合物为共混试样的增容剂实施增容 ,讨论了吸水树脂以及增容剂对共混试样的力学性能和溶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简单共混... 采用机械共混将氯化聚乙烯 (CPE)与自制的吸水树脂丙烯酸 -丙烯酰胺共聚物 (P(AA- AM) )共混 ,并且以合成的两亲聚合物为共混试样的增容剂实施增容 ,讨论了吸水树脂以及增容剂对共混试样的力学性能和溶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简单共混时随吸水树脂量增大 ,共混试样的拉伸强度降低 ,其吸水率增大。CPE- g- PEG的加入改善了试样的力学性能 ,接枝物的量为 6份时 ,拉伸强度最大。添加不同量的接枝物 ,试样的平衡吸水率均增大 ,接枝物的加入 ,改善了共混试样的重复使用情况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混 吸水膨胀弹性体 氯化聚乙烯 力学性能 溶胀性能
下载PDF
单体加料方法对St/BA/DBMPA功能性复合阳离子乳液的影响 被引量:9
6
作者 张金枝 程时远 +2 位作者 李小琴 鼓顺金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70-73,共4页
在相同的配方条件下 ,采用无皂乳液聚合制备苯乙烯 /丙烯酸丁酯 / N,N-二甲基 ,N-丁基 ,N- ( 3-甲基丙烯酰胺基 )丙基溴化铵 ( St/ BA/ DBMPA)阳离子共聚物复合乳液 ,考察了单体加料方式对乳液粒子大小、形态、结构、表面性质的影响及... 在相同的配方条件下 ,采用无皂乳液聚合制备苯乙烯 /丙烯酸丁酯 / N,N-二甲基 ,N-丁基 ,N- ( 3-甲基丙烯酰胺基 )丙基溴化铵 ( St/ BA/ DBMPA)阳离子共聚物复合乳液 ,考察了单体加料方式对乳液粒子大小、形态、结构、表面性质的影响及对最终聚合物玻璃化温度和乳液的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批量法和单体全滴加法对应的粒子形态规则、粒子分布均匀 ,只有一个玻璃化转变温度 ( Tg 约为 5℃ ) ;以 P( St/ BA/ DBMPA)为种子 ,半连续法滴加 St和 BA混合单体对应的乳胶粒径最小 ,分布较宽 ,有两个Tg;以 PSt为种子滴加 BA单体 ,粒子呈明显的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体加料方法 St/BA/DBMPA 功能性 复合阳离子乳液 影响 胶粒 分布 形态 玻璃化温度 稳定性
下载PDF
磷钼杂多酸-L-半胱氨酸自组装超分子膜电极对亚硝酸根电催化还原的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王升富 杜丹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78-182,共5页
制备了磷钼杂多酸-L-半胱氨酸自组装超分子膜电极(P2Mo18-L-Cys/Au)。采用水平衰减全反射(ATR-FTIR)光谱表征了膜的组成。研究了该膜电极的电化学性质,发现它在1.0 mol/L H2SO4溶液中,... 制备了磷钼杂多酸-L-半胱氨酸自组装超分子膜电极(P2Mo18-L-Cys/Au)。采用水平衰减全反射(ATR-FTIR)光谱表征了膜的组成。研究了该膜电极的电化学性质,发现它在1.0 mol/L H2SO4溶液中,于0.0~0.7V(vs.SCE)间CV扫描出现两对稳定、可逆的氧化还原峰,其中峰电位分别为Em1=0.334 V,Em2=0.188V,对应着P2Mo18O_(62)^(6-)的两步2电子-2质子反应;计时库仑法计算了薄膜内的电子传递系数D为5.01 × 10^(-8)cm2·s~(-1)。该膜电极对酸性溶液中的NO_2~-有明显的电催化还原作用,初步探讨了电催化机理。用差分脉冲伏安法(DPV)测定其还原峰电流与NO_2~-的浓度在2.0 ×10^(-6)~2.0 × 10^(-4)mol/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53,检测限5.0×10^(-7)mol/L。该电极用于模拟水样中NO_2~-的测定,结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组装超分子膜 电催化还原 磷钼杂多酸 L-半胱氨酸 亚硝酸银 膜电极 测定
下载PDF
磷钼杂多酸-L-半胱氨酸自组装超分子pH敏感膜电位传感器 被引量:6
8
作者 王升富 杜丹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55-258,共4页
采用动电位静电吸附法制备了 Keggin型磷钼杂多酸 -L-半胱氨酸自组装超分子膜修饰金电极(PMo1 2 -L-Cys/ Au膜电极 ) ,探讨了成膜机理 .水平衰减全反射 (ATR) FTIR光谱技术研究表明 ,超分子膜的形成是通过 PMo1 2 O3- 40 阴离子与 L -Cy... 采用动电位静电吸附法制备了 Keggin型磷钼杂多酸 -L-半胱氨酸自组装超分子膜修饰金电极(PMo1 2 -L-Cys/ Au膜电极 ) ,探讨了成膜机理 .水平衰减全反射 (ATR) FTIR光谱技术研究表明 ,超分子膜的形成是通过 PMo1 2 O3- 40 阴离子与 L -Cys中的— NH+ 3阳离子之间静电作用实现 .与溶液中 PMo1 2 O3- 40 相比 ,超分子膜能在较宽的 p H范围内稳定存在 ,并对 H+ 有灵敏的电位响应 ,测定了 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组装超分子膜 pH电位传感器 磷钼杂多酸 L-半胱氨酸 动电位静电吸附法 PH电极 化学修饰电极
下载PDF
2-巯基乙醇自组装膜电极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质 被引量:7
9
作者 张修华 王升富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657-661,共5页
在裸 Au电极上制备了 2 -巯基乙醇自组装膜电极 (ME/Au SAMs) ,研究了该电极催化米吐尔和对苯二酚氧化的电化学行为 ,发现该膜加速了电子传递速率 ,测得米吐尔和对苯二酚的扩散系数分别为 D米2 .1× 1 0 -5cm2 /s、D对 2 .7× 1... 在裸 Au电极上制备了 2 -巯基乙醇自组装膜电极 (ME/Au SAMs) ,研究了该电极催化米吐尔和对苯二酚氧化的电化学行为 ,发现该膜加速了电子传递速率 ,测得米吐尔和对苯二酚的扩散系数分别为 D米2 .1× 1 0 -5cm2 /s、D对 2 .7× 1 0 -6cm2 /s,初步探讨了电催化机理 .采用水平衰减全反射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ATR-FTIR)技术对 ME/Au SAMs进行了表征 ,示差脉冲伏安法 (DPV)同时测定米吐尔和对苯二酚 ,不产生干扰 ,其氧化峰电流与相应物质的浓度分别在 1 .0× 1 0 -7~ 1 .0× 1 0 -4mol/L 和 6.0× 1 0 -6~ 6.0×1 0 -4mol/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相关系数分别为 0 .9992和 0 .9996,检测限分别为 2 .0× 1 0 -8和 1 .2×1 0 -6mol/L .该电极用于黑白显影液中米吐尔和对苯二酚的同时测定 ,结果满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巯基乙醇 膜电级 制备 电化学性质 自组装膜 示差脉冲伏安法 米吐尔 对苯二酚 黑白显影液 电化学分析
下载PDF
反气相色谱法研究结晶聚合物的结晶行为 被引量:8
10
作者 彭顺金 +1 位作者 方光荣 岳霞丽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02-205,共4页
:采用反气相色谱法 ( IGC)测定了结晶聚合物聚乙二醇 ( PEG)的熔点和结晶度 ,探讨了探针分子的性质、固定相中聚合物的涂布量对测定结果的影响 ,同时与热分析 ( DSC)方法测得的结果作了比较。结果表明 ,IGC法测定结晶性聚合物熔点和结... :采用反气相色谱法 ( IGC)测定了结晶聚合物聚乙二醇 ( PEG)的熔点和结晶度 ,探讨了探针分子的性质、固定相中聚合物的涂布量对测定结果的影响 ,同时与热分析 ( DSC)方法测得的结果作了比较。结果表明 ,IGC法测定结晶性聚合物熔点和结晶度是一种非常实用可靠的技术 ,其优点在于并不依赖 10 0 %纯结晶聚合物的性质 ,PEG的熔点测得值为 67℃ ,结晶度为 89.7% ,测定结果与 DSC法的测得值 ( Tm=67.9℃ ,Xc=90 .6% )相近 ,所测定的结果与探针分子的性质无关 ,但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气相色谱法 结晶度 熔点 涂布量 聚乙二醇
下载PDF
造纸用表面施胶剂的研究与应用进展 被引量:9
11
作者 郭胜男 《胶体与聚合物》 2012年第2期87-89,共3页
总结了表面施胶剂的制备方法,介绍了表面施胶剂的主要类型及研究概况,展望了表面施胶剂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表面施胶剂 高固含量 阳离子
下载PDF
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与应用进展 被引量:9
12
作者 管习文 李欣怡 +4 位作者 周琪 沈艳 张金枝 柴仕淦 《胶体与聚合物》 2015年第2期88-92,共5页
本文主要介绍了分子印迹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印迹聚合物的制备方法,综述了分子印迹技术在化学传感器、色谱、手性分离等方面的研究以及在环境检测、食品安全中的应用,并对该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分子印迹技术 分子印迹聚合物 制备方法 应用
下载PDF
多面齐聚倍半硅氧烷改性环氧的制备及表征 被引量:9
13
作者 余欢 陈浩 《热固性树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7,11,共4页
以八苯基多面齐聚倍半硅氧烷为原料通过溴代,格氏试剂与丙酮加成等反应制备了八多羟基苯基多面齐聚倍半硅氧烷,并对产物进行了FTIR表征。采用该产物改性环氧树脂,并通过热失重分析仪、示差扫描量热仪对其固化物的热性能进行了研究。结... 以八苯基多面齐聚倍半硅氧烷为原料通过溴代,格氏试剂与丙酮加成等反应制备了八多羟基苯基多面齐聚倍半硅氧烷,并对产物进行了FTIR表征。采用该产物改性环氧树脂,并通过热失重分析仪、示差扫描量热仪对其固化物的热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合成具有活性官能团的多面齐聚倍半硅氧烷的方法可行。在环氧树脂中加入八多羟基苯基多面齐聚倍半硅氧烷对其固化物热稳定性影响不大,但可以显著提高材料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当其质量分数为5.13%时,Tg可达183.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面齐聚倍半硅氧烷 改性 环氧树脂 制备 热性能
下载PDF
两亲聚合物表面的反相气相色谱分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张金枝 +1 位作者 张玉红 宋功武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1012-1015,共4页
采用反相气相色谱探针技术研究了苯乙烯-氧乙烯-苯乙烯三嵌段两亲聚合物的表面物理化学性质,包括表面吸附热力学函数、表面能的色散分量以及表面分子链与探针的分子间相互作用,探讨了共聚物中亲油性链段聚苯乙烯(PS)和亲水性链段... 采用反相气相色谱探针技术研究了苯乙烯-氧乙烯-苯乙烯三嵌段两亲聚合物的表面物理化学性质,包括表面吸附热力学函数、表面能的色散分量以及表面分子链与探针的分子间相互作用,探讨了共聚物中亲油性链段聚苯乙烯(PS)和亲水性链段聚氧乙烯(PEO)的组成比例与其表面性质的关系。结果表明共聚物表面组成中随PEO含量的增加,其表面能增大,表面分子链与探针分子的相互作用增强,表面吸附能力也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相气相色谱 吸附 热力学函数 表面能 分子间相互作用 两亲聚合物 分析
下载PDF
反气相色谱法测定苯乙烯-氧乙烯-苯乙烯三嵌段聚合物的表面能 被引量:5
15
作者 张玉红 +1 位作者 彭顺金 方光荣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55-57,共3页
采用反气相色谱法测定了苯乙烯 氧乙烯 苯乙烯三嵌段聚合物 (PS PEO PS)的色散成分的表面能 (γsd) ,研究探讨了温度及嵌段聚合物链段结构组成对γsd 的影响 ,并确定了γsd 与温度的数学关系式。研究结果表明 :在 70℃~ 12 0℃范围内 ,... 采用反气相色谱法测定了苯乙烯 氧乙烯 苯乙烯三嵌段聚合物 (PS PEO PS)的色散成分的表面能 (γsd) ,研究探讨了温度及嵌段聚合物链段结构组成对γsd 的影响 ,并确定了γsd 与温度的数学关系式。研究结果表明 :在 70℃~ 12 0℃范围内 ,PS PEO PS的表面能较低 ;随着PS PEO PS表面组成中氧乙烯 (EO)成分的增加 ,色散成分的γsd 增大 ,且对温度的变化极其敏感 :随温度的升高 ,γsd 急剧地呈线性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气相色谱法 苯乙烯 氧乙烯 苯乙烯 三嵌段聚合物 色散成分 表面能 测定 表面活性剂
下载PDF
CPE/P(AA-AM-HMA)吸水膨胀弹性体的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张玉红 +1 位作者 何本桥 何培新 《弹性体》 CAS 2003年第3期5-7,共3页
采用机械共混将氯化聚乙烯(CPE)与自制的吸水树脂丙烯酸 丙烯酰胺 甲基丙烯酸羟乙酯共聚物[P(AA AM HMA)]共混,并且以合成的两亲聚合物为共混试样的增容剂实施增容,讨论了吸水树脂以及增容剂对共混试样的力学性能和溶胀性能的影响。结... 采用机械共混将氯化聚乙烯(CPE)与自制的吸水树脂丙烯酸 丙烯酰胺 甲基丙烯酸羟乙酯共聚物[P(AA AM HMA)]共混,并且以合成的两亲聚合物为共混试样的增容剂实施增容,讨论了吸水树脂以及增容剂对共混试样的力学性能和溶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简单共混时随吸水树脂量增大,共混试样的拉伸强度降低,其吸水率增大。CPE g PEG的加入改善了试样的力学性能,与氯化聚乙烯/丙烯酸 丙烯酰胺共聚物共混体系相比,CPE/丙烯酸 丙烯酰胺 羟甲基丙烯酸共聚物试样吸水慢,平衡吸水率较大,质量损失率较小,而且受盐的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PE/P(AA-AM-HMA) 吸水膨胀弹性体 共混 氯化聚乙烯 力学性能 溶胀性能
下载PDF
反相气相色谱法研究聚合物共混物的相溶性 被引量:6
17
作者 彭顺金 陈胜洲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7-20,共4页
用反相气相色谱法测定了聚氯乙烯(PVC)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共混体系中分子间表观热力学相互作用参数χ′23,并以χ′23为判定依据,研究了共混物的相溶性。初步探讨了共混物的组成、聚合物分子链结构、温度与χ′23的关系以及探针分... 用反相气相色谱法测定了聚氯乙烯(PVC)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共混体系中分子间表观热力学相互作用参数χ′23,并以χ′23为判定依据,研究了共混物的相溶性。初步探讨了共混物的组成、聚合物分子链结构、温度与χ′23的关系以及探针分子性质对χ′23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χ′23值能够准确有效地判定PVC与EVA共混物的相溶性,醋酸乙烯质量分数低的EVA与PVC的共混物是热力学不相溶的;而醋酸乙烯质量分数中等的EVA与PVC的共混物则具有部分相溶性。结果与其它方法得到的结论是一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相气相色谱法 共混物 相溶性 探针分子 聚合物
下载PDF
PP-g-PMMA表面性质的反相气相色谱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金枝 +1 位作者 张玉红 何本桥 《胶体与聚合物》 2004年第1期42-44,共3页
采用反相气相色谱探针技术研究了聚丙烯接枝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的表面物理化学性质,包括探针分子在聚合物表面吸附热力学函数、比保留体积以及分子间相互作用参数。探讨了共聚物中极性链段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含量与其表面性质的关... 采用反相气相色谱探针技术研究了聚丙烯接枝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的表面物理化学性质,包括探针分子在聚合物表面吸附热力学函数、比保留体积以及分子间相互作用参数。探讨了共聚物中极性链段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含量与其表面性质的关系。结果表明接枝共聚物表面组成中随聚丙烯接枝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含量的增加,其表面能增大,表面分子链与探针分子的相互作用增强,表面吸附能力也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P-g-PMMA 表面性质 反相气相色谱分析 吸附热力学函数 表面能 聚合物 增容剂 聚丙烯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下载PDF
Gemini乳化剂对St/MMA纳米阳离子乳液的影响 被引量:6
19
作者 张金枝 贾钗 +5 位作者 柴仕淦 余欢 陈浩 薛元德 陈照 《胶体与聚合物》 2010年第3期106-108,共3页
以苯乙烯(St)和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为主单体、偶氮二异丁基脒盐酸盐(AIBA)为引发剂,加入少量双子乳化剂C16H31N+(CH3)2(CH2)6N+(CH3)2C16H31].2Br(-G16-6-16)和阳离子功能性单体甲基丙烯酰氧三甲基氯化铵(DMC),采用常规乳液聚合法制备... 以苯乙烯(St)和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为主单体、偶氮二异丁基脒盐酸盐(AIBA)为引发剂,加入少量双子乳化剂C16H31N+(CH3)2(CH2)6N+(CH3)2C16H31].2Br(-G16-6-16)和阳离子功能性单体甲基丙烯酰氧三甲基氯化铵(DMC),采用常规乳液聚合法制备了稳定的纳米阳离子聚合物乳液,探讨了G16-6-16和DMC用量对St/MMA纳米阳离子乳液聚合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G16-6-16用量和DMC用量的增加,乳胶粒子的粒径减小,所得的乳液是性能优良的纸张表面施胶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mini乳化剂 纳米阳离子乳液 乳液稳定性 表面施胶剂
下载PDF
POSS聚合物微观结构的原子力显微镜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屈钧娥 王艳淼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3期197-201,共5页
采用轻敲及接触模式原子力显微镜(AFM)对不同POSS含量下的甲基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基-POSS聚合物的表面微观形态及聚集相的分布进行了考察。实验结果表明:轻敲模式及接触模式的AFM均可应用于POSS聚合物的微观结构研究,接... 采用轻敲及接触模式原子力显微镜(AFM)对不同POSS含量下的甲基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基-POSS聚合物的表面微观形态及聚集相的分布进行了考察。实验结果表明:轻敲模式及接触模式的AFM均可应用于POSS聚合物的微观结构研究,接触模式下对样品表面有一定损伤;聚合物表面的聚集相与本体聚合物具有相异的微观物理性质,为POSS分子聚集在一起形成的无机相;随着POSS含量的增加,POSS聚集体数量增多、尺寸增大;添加POSS后聚合物表面粗糙度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子力显微镜 POSS聚合物 无机相聚集体 表面粗糙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