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3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NPP-VIIRS夜间灯光的长株潭地区县域土地利用碳排放空间分异研究 被引量:55
1
作者 牛亚文 胡艺觉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3847-3856,共10页
从县域尺度开展土地利用碳排放空间分异研究,对指导区域实现碳达峰及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13-2019年NPP-VIIRS夜间灯光数据测算长株潭地区县域土地利用碳排放,并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和地理探测器,对长株潭地区县域土地利用... 从县域尺度开展土地利用碳排放空间分异研究,对指导区域实现碳达峰及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13-2019年NPP-VIIRS夜间灯光数据测算长株潭地区县域土地利用碳排放,并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和地理探测器,对长株潭地区县域土地利用碳排放空间分异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2013-2019年,长株潭地区县域土地利用碳排放差异较为显著,基本上在波动中呈递减趋势,空间上呈现自中部地区向四周地区渐弱的态势;(2)2013-2019年,研究区土地利用碳排放Moran′s I值呈"上升下降再上升"的趋势,由2013年的0.275841最终减少为2019年的0.270621,空间集聚特征较为显著,总体呈正相关;局部空间自相关均未出现高低、低低集聚型区域,且高高集聚型区域固定为湘潭市市辖区;(3)综合4年指标探测结果来看,长株潭地区县域土地利用碳排放影响因素的解释力q值为0.200~0.868.其中,单位能源消耗碳排放、第一产业产值比重、人均土地面积、土地利用程度指数、城镇化率在研究期间出现频率较高且出现时的q值均大于0.50,且任意两个影响因素交互作用后影响力表现为双因子增强和非线性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夜间灯光数据 土地利用碳排放 空间分异 影响因素 长株潭地区
原文传递
湖南省农地利用碳排放与农业经济关系研究 被引量:24
2
作者 宋丽美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976-981,共6页
基于化肥、农药、农膜、灌溉、翻耕和柴油6类农地利用碳排放源,测算了1999—2014年湖南省农地利用碳排放量和碳排放强度。在此基础上,分析得出1999—2014年湖南省农地利用碳排放与农业经济间的脱钩弹性关系,进一步利用环境库兹涅茨(envi... 基于化肥、农药、农膜、灌溉、翻耕和柴油6类农地利用碳排放源,测算了1999—2014年湖南省农地利用碳排放量和碳排放强度。在此基础上,分析得出1999—2014年湖南省农地利用碳排放与农业经济间的脱钩弹性关系,进一步利用环境库兹涅茨(environmental Kuznets curve,EKC)模型对农地利用碳排放与农业经济关系进行验证。结果表明:(1) 1999—2014年,湖南省农地利用碳排放与农业经济的脱钩关系表现为扩张负脱钩、弱脱钩和弱负脱钩3种状态,农地利用碳排放与农业经济的脱钩弹性指数变化呈现"快速增长—快速下降—平稳增长"的阶段性演进特征;(2)湖南省农地利用碳排放与农业经济的关系呈对数函数曲线,农地利用碳排放量、碳排放强度均随着农业经济增长而连续增长,在研究期内未出现下降拐点;(3)湖南省现阶段农业经济增长方式仍然以粗放型为主,存在着农业生产要素投入未能充分有效利用、农业生产对环境影响较大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地利用 碳排放 农业经济 湖南省
下载PDF
基于LMDI模型的湖南省农业碳排放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23
3
作者 宋丽美 谭书佳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77-183,共7页
随着农业经济的快速增长,农业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量逐年增加。在此背景下,开展农业碳排放研究意义重大。基于1999-2014年湖南省农业总产值、耕地面积、有效灌溉面积、农药化肥施用量等统计数据测算了15年来湖南省农业碳排放量和碳... 随着农业经济的快速增长,农业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量逐年增加。在此背景下,开展农业碳排放研究意义重大。基于1999-2014年湖南省农业总产值、耕地面积、有效灌溉面积、农药化肥施用量等统计数据测算了15年来湖南省农业碳排放量和碳排放强度,并运用LMDI模型分析了农业碳排放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1999-2014年,湖南省农业碳排放量和碳排放强度均呈现逐年增长趋势,年均增长率分别为2.25%和0.52%;(2)湖南省农业碳排放各构成要素中,占比由高至低依次是化肥(50.28%)、灌溉(19.10%)、农药(13.83%)和农膜(8.48%),四者累计占比91.70%,为湖南省农业碳排放的主要来源;(3)农业生产效率和劳动力规模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湖南省农业碳排放量的增加,而农业经济水平和产业结构是湖南省农业碳排放量增加的主导因素,应成为未来农业碳减排工作的主要突破口。湖南省农业碳排放的影响因素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可为"十三五"时期湖南省农业碳减排工作提供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碳排放 影响因素 LMDI模型 湖南省
下载PDF
基于夜间灯光数据的湖南省县域碳排放时空格局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22
4
作者 彭竞霄 +1 位作者 胡艺觉 张子兮 《生态科学》 CSCD 2022年第1期91-99,共9页
研究碳排放的时空格局演变及影响因素对指导制定差异化的碳减排政策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夜间灯光数据,在估算湖南省各县区碳排放量的基础上,结合空间统计、空间自相关、热点分析、地理加权回归、GIS等方法研究了湖南省县域碳排放的空间... 研究碳排放的时空格局演变及影响因素对指导制定差异化的碳减排政策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夜间灯光数据,在估算湖南省各县区碳排放量的基础上,结合空间统计、空间自相关、热点分析、地理加权回归、GIS等方法研究了湖南省县域碳排放的空间分异、时空格局特征与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2013—2017年,湖南省能源消费碳排放总体上呈现东高西低的空间格局,碳排放主要集中于区域的市辖区,县域碳排放最高点在长沙市市辖区;(2)湖南省能源消费碳排放存在较为显著的空间正相关,全省县域尺度能源消费碳排放全局Moran's I指数整体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各市的市辖区在中心相互辐射,表现出显著的集聚现象,并形成了碳排放“高-高型”分布特征;(3)湖南省能源消费碳排放量的冷热点格局表现出湘南地区冷点扩张,湘中地区热点扩张的演变趋势,从2013年到2017年,热点区与次热点区由11个升至13个,湘中地区与其他地区的冷热点差距在逐步拉大;(4)影响湖南省县域能源消费碳排放量的4个影响因素与碳排放均表现为正相关性,其影响程度依次为人口、人均GDP、第二产业比重与单位GDP能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域尺度 夜间灯光数据 碳排放量 时空格局 湖南省
下载PDF
基于LMDI的湖南省旅游业碳排放影响因素分解 被引量:21
5
作者 滕洁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92-199,共8页
旅游业碳排放的动力演进机制与驱动效应分析是研究旅游业低碳发展的重要一环。采用投入产出法估算了2008-2014年湖南省旅游业的直接碳排放,构建LMDI指数分解模型分析了湖南省旅游业碳排放的影响因素及其驱动效应与贡献率。研究结果表明:... 旅游业碳排放的动力演进机制与驱动效应分析是研究旅游业低碳发展的重要一环。采用投入产出法估算了2008-2014年湖南省旅游业的直接碳排放,构建LMDI指数分解模型分析了湖南省旅游业碳排放的影响因素及其驱动效应与贡献率。研究结果表明:(1)2008-2014年,湖南省旅游业直接碳排放由295.25×10~4t增长到783.14×10~4t,年均增长率为17.45%;(2)2008-2014年,由旅游能源强度、旅游收入结构、旅游消费水平、旅游人数规模与区域人口规模等因素所引起的湖南省旅游业碳排放的变动量分别是-167.91×10~4t、14.81×10~4t、41.48×10~4t、513.63×10~4t、25.18×10~4t,贡献率分别为-39.3%、3.5%、9.7%、120.2%与5.9%;(3)旅游能源强度效应是抑制湖南省旅游业碳排放增长的最主要因素;旅游人数规模效应是湖南省旅游业碳排放增加的最主要原因;旅游收入结构效应、旅游消费水平效应与区域人口规模效应对湖南省旅游业碳排放的影响呈正向,但并不是十分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业碳排放 因素分解 LMDI指数分解模型 湖南省
下载PDF
株洲市辖区农村居民点土地集约节约利用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8
6
作者 周跃云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011-1015,共5页
两型村镇建设是"两型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农村居民点的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是"两型"村镇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分析株洲市辖区农村居民点土地利用现状以及时空变化的基础上,总结出农村居民点土地利用存在的主要... 两型村镇建设是"两型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农村居民点的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是"两型"村镇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分析株洲市辖区农村居民点土地利用现状以及时空变化的基础上,总结出农村居民点土地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定量测算了制约株洲市辖区农村居民点土地节约利用主要因素的关联度,探讨在"两型社会"建设背景下株洲市辖区农村居民点土地集约节约利用的提升与优化对策,旨在为长株潭城市群两型村镇建设中农村居民点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型村镇 农村居民点 集约节约用地 株洲市辖区
原文传递
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长4+5油层组中的古地震记录 被引量:18
7
作者 邵晓岩 田景春 +3 位作者 张锦泉 韩永林 王海红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77-186,共10页
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长4+5油层组湖泊三角洲前缘沉积中同生变形构造十分发育。通过对岩心观察及各种资料的综合分析,认为砂球、砂枕、球—枕构造、微断层递变层、微裂缝、液化卷曲变形等同生变形构造主要是由震积液化作用形成的... 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长4+5油层组湖泊三角洲前缘沉积中同生变形构造十分发育。通过对岩心观察及各种资料的综合分析,认为砂球、砂枕、球—枕构造、微断层递变层、微裂缝、液化卷曲变形等同生变形构造主要是由震积液化作用形成的。震积作用沉积可分为A、B、C、D、E等5个单元,分别组合形成ABCD型、BCD型或CD型、AB型、BCE型或BE型、BEBE型5种沉积序列类型,其中BCD型(CD型)和AB型最为发育。通过对古构造的分析,认为晚三叠世鄂尔多斯盆地拗陷中心的北西向基底"活化"及北西、北东向同生正断层的活动是导致该区古地震形成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延长组 长4+5油层组 古地震记录 沉积序列
下载PDF
基于投入产出法的湖南省旅游业碳排放测算及GRA关联度分析 被引量:16
8
作者 滕洁 谭书佳 《世界地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64-174,共11页
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对旅游业提出了新的要求。测算旅游业碳排放是深入研究低碳旅游的基础,对低碳旅游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投入产出法较为准确地估算了2008年~2014年湖南省旅游业的直接碳排放,分析了湖南省旅游业直接碳排放强度与人均... 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对旅游业提出了新的要求。测算旅游业碳排放是深入研究低碳旅游的基础,对低碳旅游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投入产出法较为准确地估算了2008年~2014年湖南省旅游业的直接碳排放,分析了湖南省旅游业直接碳排放强度与人均碳排放的演变趋势,运用GRA关联法分析了湖南省旅游业各部门对碳排放影响的关联度。研究表明:(1)2008年~2014年,湖南省旅游业直接碳排放增长较快,从295.25万吨增长到783.14万吨;(2)湖南省交通、餐饮、购物和住宿部门的碳排放占到了旅游业直接碳排放总量的90%以上,是旅游业减碳化的主攻方向;(3)湖南省旅游业直接碳排放强度与人均碳排放呈现波动下降的趋势;(4)湖南省旅游业吃、住、行、游、购、娱六部门的碳排放与旅游业直接碳排放总量的关联度排序依次为:旅游游览(0.9296)>旅游餐饮(0.8456)>旅游交通(0.8254)>旅游住宿(0.8092)>旅游购物(0.7109)>其他(0.5732);(5)湖南省旅游业节能减排的突破点在于改变传统游览方式,重点在于促进交通理念和交通模式低碳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业 碳排放 投入产出法 GRA关联度 湖南省 低碳旅游
下载PDF
湖南省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耦合协调发展研究 被引量:15
9
作者 胡艺觉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 2021年第4期72-79,共8页
通过构建湖南省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熵值法和耦合协调模型,对2004—2018年湖南省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综合发展水平及耦合协调程度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2004—2018年,湖南省农业生态系统与农业经济系统综合发展... 通过构建湖南省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熵值法和耦合协调模型,对2004—2018年湖南省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综合发展水平及耦合协调程度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2004—2018年,湖南省农业生态系统与农业经济系统综合发展水平均呈波动上升态势;研究期内,湖南省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耦合度C值均高于0.9,处于高度耦合状态,并于2018年达最佳耦合状态;研究期内,湖南省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耦合协调度D值波动上升,由0.620上升至0.827,即由起初的初级协调程度演变为良好协调程度。按照惯性发展趋势来看,湖南省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耦合协调度未来有望达到优质协调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生态-经济系统 耦合度 耦合协调度 湖南省
下载PDF
基于GM(1,1)灰色模型的湖南省人口规模预测研究 被引量:12
10
作者 周跃云 +1 位作者 张旺 孔祥斋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第2期11-15,共5页
人口增长、资源耗竭、环境污染问题是当今社会面临的重大问题,而人口问题是实现人口、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人口规模是否合理,对一个地区未来的资源、环境、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影响深远.针对人口预测中信息不充分的特点,运用GM... 人口增长、资源耗竭、环境污染问题是当今社会面临的重大问题,而人口问题是实现人口、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人口规模是否合理,对一个地区未来的资源、环境、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影响深远.针对人口预测中信息不充分的特点,运用GM(1,1)灰色增长模型对湖南省2009年~2020年的人口规模做出了科学预测,在分析湖南省人口发展所面临问题的基础上,尝试性地提出了对策,为湖南省在新的历史机遇期科学地制定相关社会经济发展战略与规划、实现人口与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M(1 1)灰色模型 人口规模预测 湖南省 对策
下载PDF
基于Markov-PLUS模型的长株潭城市群建设用地扩张模拟及碳排放响应分析 被引量:9
11
作者 田一豆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9-142,共14页
在双碳目标和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保证经济平稳增长的同时减少碳排放是实现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更是长沙、株洲、湘潭等国家低碳试点城市重点建设目标之一。因此以长株潭城市群中用地变化和碳排放最为剧烈的中心城区作为研究区... 在双碳目标和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保证经济平稳增长的同时减少碳排放是实现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更是长沙、株洲、湘潭等国家低碳试点城市重点建设目标之一。因此以长株潭城市群中用地变化和碳排放最为剧烈的中心城区作为研究区域,在现状分析的基础上运用Markov-PLUS耦合模型和碳排放响应模型,模拟了自然状态发展情景、耕地保护发展情景、生态保护发展情景和绿色低碳发展情景下建设用地扩张及碳排放响应情况。结果表明:①2000—2020长株潭城市群建设用地面积呈现阶段性的波动增长趋势,耕地和林地是其主要来源,扩张强度在2010—2015年最大,主要集中在城市群中心区域;碳排放量呈现倒“V”型曲线,可以划分为碳排放量快速上升阶段(2000—2005年)和碳排放量下降阶段(2005—2020年),以2010年为节点,下降幅度先增加后减缓;二者之间存在较为密切的正相关关系,整体表现为建设用地面积增加(减少)碳排放随之增加(减少)的较强扩张与较高排放模式。②Markov-PLUS模拟结果显示,长株潭城市群建设用地在自然状态发展情景下扩张面积最大(235.9503km^(2)),在生态保护发展情景下扩张面积最小(200.6354km^(2));绿色低碳发展情景下建设用地扩张所占用的生态碳汇面积相对较少(169.78km^(2)),占未利用地相比其他情景较多(1.20km^(2)),扩张分布较为合理,带来的生态环境压力和碳排放压力较小,既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也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③碳排放响应结果显示,在不同情景下长株潭城市群各区县的碳排放对建设用地扩张均表现出一定的敏感性,综合建设用地扩张与碳排放响应结果,绿色低碳发展情景是长株潭城市群未来的较优发展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rkov-PLUS模型 多情景模拟 建设用地扩张 碳排放响应 长株潭城市群
下载PDF
基于土地利用变化的岳阳市碳排放时空格局研究 被引量:13
12
作者 牛亚文 +1 位作者 肖杰 张子兮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 2022年第1期10-19,共10页
研究市域土地利用碳排放时空格局,对于指导区域实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基于岳阳市2013—2019年的土地利用数据和能源消耗数据,结合重心转移模型、ArcGIS空间分析等方法,对岳阳市的土地利用碳排放时空格局特征进行了分析。... 研究市域土地利用碳排放时空格局,对于指导区域实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基于岳阳市2013—2019年的土地利用数据和能源消耗数据,结合重心转移模型、ArcGIS空间分析等方法,对岳阳市的土地利用碳排放时空格局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岳阳市的土地利用类型以林地和耕地为主,建设用地面积呈现出增加的变化趋势,土地利用的净碳排放量由2013年至2019年增加了4.05%,其中建设用地的碳排放是岳阳市最主要的碳源,林地对碳汇的贡献量最大,同时总土地利用碳排放强度呈现出先减少后增加的变化趋势;岳阳市土地利用类型转移呈现出一转多的特征,土地利用碳排放总量和碳排放强度重心均集中在岳阳县,整体上均向东南方向转移,转移距离分别为2.96 km和16.15 km;2013—2019年岳阳市主要的土地利用变化引起的碳效应表现为碳排放增量高于碳吸收增量5168294.63 t,且建设用地侵占耕地、林地是碳排放总量大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此外林地带来的生态效益较为显著,在平衡碳循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碳排放 时空格局 岳阳市 重心转移模型 ArcGIS空间分析
下载PDF
基于碳均衡视角的湖南省碳排放与碳吸收时空差异分析 被引量:12
13
作者 朱翔 周跃云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58-163,170,共7页
以中部典型省份湖南省为例,采用湖南省及14个地级市的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能源消耗、水泥产量数据以及林地、草地等土地利用数据,基于碳均衡视角,利用碳排放、碳吸收、净排放测算模型,估算并模拟分析湖南省碳排放与碳吸收的时空差异。... 以中部典型省份湖南省为例,采用湖南省及14个地级市的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能源消耗、水泥产量数据以及林地、草地等土地利用数据,基于碳均衡视角,利用碳排放、碳吸收、净排放测算模型,估算并模拟分析湖南省碳排放与碳吸收的时空差异。结果表明:(1)2000-2009年,湖南省碳排放总量年均增加523.98×104 t,其中,化石燃料燃烧碳排放占湖南省碳排放总量的比例长期稳定在85%以上,是最主要碳源;(2)2009年断面数据表明,湖南省碳排放总量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其中,岳阳、娄底、郴州、衡阳、长沙、湘潭6市属高碳区,常德、益阳与株洲3市属中碳区,邵阳、怀化、永州、张家界与吉首5市属低碳区;(3)2003-2009年,湖南省碳吸收量呈现出小幅增长趋势,导致湖南省净排放迅速增加,由2003年的2 608.01×104 t增加到2009年的6 554.62×104 t,7年净排放累计为35 086.11×104 t;(4)2005年断面数据表明,湖南省碳吸收也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其中怀化、永州、郴州与邵阳4市属高值区,衡阳、常德、株洲、张家界、长沙、岳阳及益阳7市属中值区,娄底、湘潭与吉首3市属低值区;(5)2003-2009年,湖南省碳排放与碳吸收之间未达到均衡状态,净排放由2003年的2 608.01×104 t增加到2009年的6 554.62×104 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均衡 碳排放 碳吸收 时空差异 湖南省
下载PDF
基于景观基因理论的湘南地区现代乡村规划建设研究 被引量:12
14
作者 向婉怡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2018年第5期84-91,共8页
当前,现代乡村规划建设大多注重以现代技术和理念塑造现代生活环境,对于历史脉搏的挖掘与继承多有忽视,造成历史文脉和地方特色延续的断代。研究以湘南地区为例,尝试引入传统聚落景观基因理论与现代乡村规划相结合,在宏观规划和微观建... 当前,现代乡村规划建设大多注重以现代技术和理念塑造现代生活环境,对于历史脉搏的挖掘与继承多有忽视,造成历史文脉和地方特色延续的断代。研究以湘南地区为例,尝试引入传统聚落景观基因理论与现代乡村规划相结合,在宏观规划和微观建筑两个层面十二项指标挖掘并集成景观基因图谱,探求其在现代规划中的指导应用,得出"因子整合—可行性筛选—科学性变异—移植结合"的基本应用思路,提出对规划选址、居民点规划、空间规划、景观规划和建筑平面设计、立面设计、构件材质设计等七大要素的应用机制,以解决湘南村庄规划建设过程中出现的空间环境失调和地方特色缺失等问题,为现代乡村规划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基因 现代乡村规划建设 历史传承 湘南
下载PDF
城市低碳发展水平及关键领域碳排放实证研究——基于天津市的案例分析 被引量:11
15
作者 周跃云 芦鹏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 2011年第4期81-85,共5页
基于天津市社会经济发展现状,运用相关计量模型,定量测算了天津市碳排放总量及三大关键领域碳排放量。测算结果表明:2000—2009年,天津市碳排放总量持续增加;2008年,天津市人均碳排放量远高于同期全国人均碳排放水平;2008年天津市工业... 基于天津市社会经济发展现状,运用相关计量模型,定量测算了天津市碳排放总量及三大关键领域碳排放量。测算结果表明:2000—2009年,天津市碳排放总量持续增加;2008年,天津市人均碳排放量远高于同期全国人均碳排放水平;2008年天津市工业生产碳排放量为8 986.67万t,交通碳排放量为2 171.85万t,全生命周期建筑碳排放量为3 663.02万t,三者累计达14 821.54万t,占碳排放总量的98.54%。因此,未来天津市碳减排的重点应致力于生产、交通及建筑三大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津市 碳排放 关键领域
下载PDF
两型社会背景下株洲市创建低碳城市的战略研究 被引量:10
16
作者 张旺 刘建文 +1 位作者 李晓勇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2期8-13,共6页
作为长株潭城市群的重要一极,株洲市面临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经济发展方式亟需低碳转型的严峻现实。基于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背景,根据国内外低碳城市的发展实践,株洲低碳城市的创建,应选择包括低碳产业、低碳交通、低碳建筑等在内... 作为长株潭城市群的重要一极,株洲市面临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经济发展方式亟需低碳转型的严峻现实。基于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背景,根据国内外低碳城市的发展实践,株洲低碳城市的创建,应选择包括低碳产业、低碳交通、低碳建筑等在内的"三位一体"的发展路径。创建内容主要包括低碳产业振兴、低碳城市交通、低碳建筑节能等七大主体工程。创建战略就是在政策机制(包含规划)创新化、经济发展低碳化、能源结构合理化、城市生活绿色化、生态环境田园化等五大领域寻求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型社会 低碳城市 株洲市
下载PDF
基于BIM的绿色建筑全生命周期环境影响评价与标杆树立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刘建文 王金裕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1期71-77,共7页
基于工程项目的全生命周期评价视角,建立绿色建筑的多维信息模型,将建筑对环境的影响进行量化,明确绿色建筑技术的选择对项目碳排放削减的效果,并采用标杆管理法树立优秀标杆项目。以长沙市某小学教学楼设计方案为例,建立模型并进行计算... 基于工程项目的全生命周期评价视角,建立绿色建筑的多维信息模型,将建筑对环境的影响进行量化,明确绿色建筑技术的选择对项目碳排放削减的效果,并采用标杆管理法树立优秀标杆项目。以长沙市某小学教学楼设计方案为例,建立模型并进行计算,根据计算结果分析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各阶段采取不同绿色技术手段对建筑物碳排放效果的影响;采用相同的方法,得到其他参评项目全生命周期各阶段及整个生命周期的碳排放削减量、个性优势权重,据此评选出各个绿色建筑参评项目的个体标杆和群体标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M 建筑信息模型 全生命周期 碳排放 个体标杆 群体标杆
下载PDF
安徽省重要矿产矿床成矿系列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孙明明 +1 位作者 吴礼彬 王利民 《地质找矿论丛》 CAS CSCD 2019年第1期117-131,共15页
安徽省地处华北陆块、秦岭—大别造山带和扬子陆块三个Ⅱ级构造单元的拼合部位,构造活动强烈,矿产资源较丰富。主要成矿作用有沉积作用、沉积变质作用、岩浆作用与风化作用等。省内地层从新太古界到第四系均有出露,沉积类型多样,伴随着... 安徽省地处华北陆块、秦岭—大别造山带和扬子陆块三个Ⅱ级构造单元的拼合部位,构造活动强烈,矿产资源较丰富。主要成矿作用有沉积作用、沉积变质作用、岩浆作用与风化作用等。省内地层从新太古界到第四系均有出露,沉积类型多样,伴随着沉积作用形成了丰富的煤、石煤、岩盐、石膏、铁、锰、硫、磷、重晶石矿床及铜、钼、银等矿化层;沉积变质作用形成了丰富的铁、锰、磷、菱镁矿床;岩浆活动强烈,金属矿床大都与燕山期中基性-中酸性侵入岩、浅成斑岩及中基性火山岩有关;与风化作用有关的矿化以砂金、锰、金红石、稀土、磷等为主。文章在安徽省矿产资源潜力评价项目研究的基础上,系统总结了省内主要矿床成矿作用特征,依据"全国矿床成矿系列"方案将全省矿产资源划分为21个成矿系列、31个成矿亚系列,并归并为5个成矿系列组合,其基本涵盖了省内目前已发现的所有金属矿产和部分非金属及化工矿产。对成矿亚系列进行了重点描述,其对深入研究安徽省区域成矿规律和指导矿产勘查工作具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系列 成矿亚系列 成矿系列组合 成矿作用 安徽省
下载PDF
长株潭城市群土地利用碳排放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关系分析 被引量:7
19
作者 田一豆 张潇湘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15-225,共11页
在“双碳”目标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双重约束下,研究土地利用变化引起的碳排放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之间的交互关系对促进碳中和目标实现与区域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选取长株潭城市群主城区为研究对象,以2000—2020年5期土地利用、能源... 在“双碳”目标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双重约束下,研究土地利用变化引起的碳排放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之间的交互关系对促进碳中和目标实现与区域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选取长株潭城市群主城区为研究对象,以2000—2020年5期土地利用、能源消耗和社会经济等数据为基础,综合运用网格分析法和双变量空间自相关模型探索土地利用碳排放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时空演变特征及交互作用规律。结果表明:(1)2000—2020年各土地利用类型间发生不同程度的转移,其中,耕地与林地分别减少392.77,268.10 km^(2),建设用地增加661.80 km^(2)。(2)2000—2020年长株潭城市群的净碳排放量为正,整体表现为碳排放,且净碳排放量显著增加,由1099.84×10^(4)t增长到4109.21×10^(4)t;碳排放强度呈现中心高、边缘低的空间分布特征。(3)ESV缓慢降低,由392.06×10^(8)元下降到292.86×10^(8)元,下降幅度为5.34%;ESV强度整体呈现湘江流域高、周边区域低的空间分布特征。(4)土地利用碳排放强度与ESV强度之间存在明显的负相关性;二者的局部集聚类型可分为高高、低低、低高、高低4种,其空间分布范围各异。研究结果为揭示土地利用变化引起的碳排放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关系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土地利用碳排放 双变量空间自相关 长株潭城市群
下载PDF
长株潭城市群城市竞争力实证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周跃云 +2 位作者 晨风 张旺 芦鹏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8-30,共3页
长株潭城市群城市竞争力的高低,对于湖南省乃至中部地区崛起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基于国内学者对城市竞争力的研究现状,深入探讨了城市竞争力的概念及内涵,构建了长株潭城市群城市竞争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方差法对指标进行了客观赋... 长株潭城市群城市竞争力的高低,对于湖南省乃至中部地区崛起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基于国内学者对城市竞争力的研究现状,深入探讨了城市竞争力的概念及内涵,构建了长株潭城市群城市竞争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方差法对指标进行了客观赋权,定量测定了城市群内部各城市竞争力发展水平,旨在为城市群城市竞争力提升以及城市群协调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株潭城市群 城市竞争力 方差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