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1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豆发芽过程中营养成分变化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51
1
作者 于立梅 钟惠 +1 位作者 于新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9-22,共4页
通过对大豆发芽过程中营养成分含量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脂肪和总糖含量随时间的延长而下降,而蛋白质、还原糖、VC和异黄酮含量在发芽后均较未发芽时增加。其中VC的含量增加最多,到第7天时候,每100 g的大豆芽中含有9.7 mg的VC。大豆在... 通过对大豆发芽过程中营养成分含量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脂肪和总糖含量随时间的延长而下降,而蛋白质、还原糖、VC和异黄酮含量在发芽后均较未发芽时增加。其中VC的含量增加最多,到第7天时候,每100 g的大豆芽中含有9.7 mg的VC。大豆在发芽1 d时,蛋白质的含量有所下降,随后缓慢增加,第7天的蛋白质含量比未发芽前增加了11%。还原糖含量在其发芽的过程中平稳地上升,在第7天的时候达到9.38 g/100 g,比未发芽前增加了2.32倍。异黄酮含量在发芽4 d时达到最大值0.51 g/100 g,以后平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发芽 营养成分
下载PDF
基于GC-IMS技术鉴别不同年份新会陈皮中的挥发性风味物质 被引量:43
2
作者 梁天一 杨娟 +3 位作者 董浩 于立梅 韩冰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68-173,共6页
为比较贮藏年份对新会陈皮中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采用气相-离子迁移谱(GC-IMS)对1年、3年、7年、12年的陈皮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不同陈化年份陈皮的挥发性风味物质差异性显著。糠醛(Furfurol)、环己酮(Cyclohexanone)、庚醛(Hepta... 为比较贮藏年份对新会陈皮中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采用气相-离子迁移谱(GC-IMS)对1年、3年、7年、12年的陈皮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不同陈化年份陈皮的挥发性风味物质差异性显著。糠醛(Furfurol)、环己酮(Cyclohexanone)、庚醛(Heptanal)、1-丁醇(1-Butanol)、己醛(Hexanal)、2-己醇(2-Hexanol)等物质在不同贮藏年份的陈皮中均存在,只是含量不同。其中1年陈皮中的主要挥发性风味物质为左旋玫瑰醚(cis-Rose oxide)、2-庚酮(2-Heptanone)等。3年陈皮中的主要挥发性物质为松油醇(Terpineol)、癸醛(Decanal)等。7年陈皮中的主要挥发性风味物质为庚醛(Heptanal)等。12年陈皮中的主要挥发性风味物质为2-十一碳烯醛(2-Undecenal)、辛醛(Octanal)等。通过GC-IMS技术分析陈皮的挥发性风味物质,可鉴定陈皮的陈化年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离子迁移谱(GC-IMS) 挥发性风味物质 陈皮 差异
下载PDF
基于响应面分析法的草鱼蛋白酶解工艺 被引量:27
3
作者 任娇艳 赵谋明 +2 位作者 崔春 游丽君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95-100,共6页
应用响应面分析法对草鱼蛋白两段酶解的条件分别进行优化,第一段酶解复合使用胰酶/风味蛋白酶(质量比为4:1),以蛋白质利用率为响应值;第二段酶解用木瓜蛋白酶,以肽得率为响应值.最终确定第一段酶解的最优条件为:酶(E)与底物... 应用响应面分析法对草鱼蛋白两段酶解的条件分别进行优化,第一段酶解复合使用胰酶/风味蛋白酶(质量比为4:1),以蛋白质利用率为响应值;第二段酶解用木瓜蛋白酶,以肽得率为响应值.最终确定第一段酶解的最优条件为:酶(E)与底物(S)的质量比为0.3:100,温度为53℃,时间为5.90h;第二段酶解的最优条件为:E与S的质量比为0.12:100,温度为60℃,时间为5.60h.利用凝胶色谱测得最优条件下制备酶解液组分的相对分子质量范围介于714~8790之间,酶解液中肽含量超过50%(质量分数),与响应面模型所预测的肽得率(52.55%)相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响应面分析法 草鱼 蛋白 酶解 多肽
下载PDF
酸法和酶法水解植物蛋白的差异及原因探讨 被引量:31
4
作者 崔春 赵谋明 +1 位作者 任娇艳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9-13,共5页
系统地论述了酸水解植物蛋白和酶水解植物蛋白的历史、生产工艺、化学组成以及风味方面的差异,并分析了差异产生的原因。
关键词 HVP EVP 呈味成分 挥发性成分
下载PDF
百香果果酒发酵工艺及香气成分分析 被引量:26
5
作者 于立梅 +2 位作者 庄雪莹 陈海光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53-157,共5页
以百香果为材料,对酵母添加量、初始糖度、SO2添加量这三个发酵工艺参数进行优化,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百香果果酒有机酸组成和香气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百香果果酒最佳发酵工艺为SO2添加量90 mg/kg,初始糖... 以百香果为材料,对酵母添加量、初始糖度、SO2添加量这三个发酵工艺参数进行优化,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百香果果酒有机酸组成和香气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百香果果酒最佳发酵工艺为SO2添加量90 mg/kg,初始糖度23%,酵母添加量0.4%。有机酸分析表明,百香果果酒有12种有机酸,其中甘露糖酸含量最高,为2 784.12μg/mL,富马酸含量最低,为8.22μg/mL。通过气相色谱-质谱对百香果果酒香气成分进行分析后,鉴定出10种香气成分,其中醇类物质相对含量约占60%,醛类约占15%,酯类约占12%,烷烃类物质的种类最多,判定醇类化合物为百香果果酒香气物质的主要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香果 果酒 有机酸 香气成分
下载PDF
肉桂精油对紫金春甜桔贮藏保鲜的影响 被引量:26
6
作者 高苏娟 +1 位作者 林衍宗 林春滢 《现代食品科技》 EI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281-1284,1322,共5页
以紫金春甜桔为试材,研究了室温贮藏条件下,3种不同浓度肉桂精油浸洗处理后果实生理生化及营养成分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适宜的肉桂精油浓度处理可有效抑制春甜桔的呼吸强度,减少果实失重,降低烂果率;显著抑制贮藏后期果实酸、糖及Vc... 以紫金春甜桔为试材,研究了室温贮藏条件下,3种不同浓度肉桂精油浸洗处理后果实生理生化及营养成分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适宜的肉桂精油浓度处理可有效抑制春甜桔的呼吸强度,减少果实失重,降低烂果率;显著抑制贮藏后期果实酸、糖及Vc含量的下降和丙二醛含量的积累,减缓膜脂过氧化作用,延缓果实的衰老进程。其中以肉桂精油浓度为15μL/L的处理保鲜效果最好,贮藏54 d能较好地保持果实原有的风味与鲜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金春甜桔 肉桂精油 保鲜
下载PDF
低值鱼蛋白酶解产物对酱香型美拉德反应产物风味的影响 被引量:20
7
作者 崔春 赵谋明 +1 位作者 刘珊 《现代食品科技》 EI CAS 2006年第2期9-12,共4页
本文研究了低值鱼蛋白的不同酶解产物对酱香型美拉德反应产物风味的影响。结果表明:低值鱼蛋白水解液与适当的葡萄糖、木糖和生姜汁等通过美拉德反应不仅可以制备理想的酱香型产物,而且还可完全去除水解液中的鱼腥味;酶解24h的酶解产物... 本文研究了低值鱼蛋白的不同酶解产物对酱香型美拉德反应产物风味的影响。结果表明:低值鱼蛋白水解液与适当的葡萄糖、木糖和生姜汁等通过美拉德反应不仅可以制备理想的酱香型产物,而且还可完全去除水解液中的鱼腥味;酶解24h的酶解产物获得的美拉德反应产物酱香较浓、风味纯正;美拉德反应后游离氨基酸的损失为9.93%,其中含硫氨基酸半胱氨酸的损失率达75.03%,碱性氨基酸损失率较大,如组氨酸为12.19%,赖氨酸为11.85%,而呈鲜味的天冬氨酸和谷氨酸损失相对比较小;气-质联用色谱仪分析鉴定结果表明,产物中含20种与酱香风味相关的化合物,其中主要由脂肪酸类(特别是乙酸)和少量含氮杂环物质构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酶解 蛋白 酱香风味
下载PDF
冰鲜肉中腐败菌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21
8
作者 林惠珍 +2 位作者 邝智祥 唐秀山 白卫东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4期19550-19552,19558,共4页
综述了冰鲜肉中腐败菌的组成特点及生长代谢特点,分析了不同种类冰鲜肉(猪肉、羊肉、牛肉、鸭肉及鸡肉)的初始菌相构成及其冷藏过程中的消长规律,旨在为我国冰鲜肉防腐保鲜研究提供指导。
关键词 冰鲜肉 腐败菌 菌相变化 防腐
下载PDF
食用天然红色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9
作者 陈毅怡 +1 位作者 于立梅 《广州化工》 CAS 2017年第23期6-8,共3页
居于人工合成色素的缺点和天然色素的优点,开发具有营养保健功效的天然色素是食品添加剂行业的必然趋势。红色素作为一类重要的食品色素,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本文主要以红曲红、胭脂虫红、红枣红和南极红这四种天然红色素为例,对它们... 居于人工合成色素的缺点和天然色素的优点,开发具有营养保健功效的天然色素是食品添加剂行业的必然趋势。红色素作为一类重要的食品色素,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本文主要以红曲红、胭脂虫红、红枣红和南极红这四种天然红色素为例,对它们的来源、活性功能、应用状况及发展前景等方面作了概括介绍,以期为天然红色素的开发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红色素 红曲红 胭脂虫红 红枣红 南极红
下载PDF
热风干燥工艺对广式腊肠质构的影响 被引量:20
10
作者 白卫东 +1 位作者 黄桂颖 赵润兰 《现代食品科技》 EI CAS 2010年第10期1052-1056,共5页
采用质构仪和感官评价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了热风干燥工艺条件对广式腊肠质构和感官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延长热风干燥时间能明显降低产品的水分含量、增加产品的硬度、弹性、胶粘性和咀嚼性,不过不利于广式腊肠口感的改善;提高干燥温度... 采用质构仪和感官评价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了热风干燥工艺条件对广式腊肠质构和感官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延长热风干燥时间能明显降低产品的水分含量、增加产品的硬度、弹性、胶粘性和咀嚼性,不过不利于广式腊肠口感的改善;提高干燥温度能明显降低产品的水分含量,也能明显影响产品的质构特性,如增加了产品的硬度、弹性和咀嚼性,其影响程度与升温阶段的选择有关;热风干燥工艺对广式腊肠的口感影响较大,要选择合适的热风干燥工艺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式腊肠 热风干燥 质构特性 感官特性
下载PDF
肉品品质评定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11
作者 徐玉婷 董华发 +1 位作者 陈海光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17年第6期1967-1972,共6页
肉类产业是食品产业的重要支柱,世界范围内肉类的人均年消费量接近30 kg,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肉类消费量也具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肉品的品质是影响消费意欲的重要因素,肉品品质评定方法的建立对肉类食品的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 肉类产业是食品产业的重要支柱,世界范围内肉类的人均年消费量接近30 kg,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肉类消费量也具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肉品的品质是影响消费意欲的重要因素,肉品品质评定方法的建立对肉类食品的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国内外关于肉品品质的评定方法研究主要是针对猪、牛、鸡、鸭等大宗产品,其中对猪肉、牛肉的品质研究较为全面,有相对完整的评定体系,其他畜禽肉的评定方法则主要参考猪肉和牛肉的指标,考虑到不同物种的差异性,最终的评价结果可能会有较大差异。本文综述了肉色、p H值、系水力和嫩度等主要肉品品质指标的评定方法及相关影响因素,并将不同评定方法的测定条件和结果进行了比较,为肉品品质评定体系的建立及完善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质 评定方法
下载PDF
天然保鲜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12
作者 李柳冰 刘巧瑜 +2 位作者 陈海光 《广州化工》 CAS 2018年第15期32-34,共3页
天然保鲜剂具有无毒、安全、价格合理、环保、抗菌性强等特点,天然保鲜剂的开发研究深受科学家的重视,本文首先简述了食品常用的保鲜剂的分类。然后分别简述了植物源、动物源、微生物源这三种天然保鲜剂的种类和分别具体描述这三大类别... 天然保鲜剂具有无毒、安全、价格合理、环保、抗菌性强等特点,天然保鲜剂的开发研究深受科学家的重视,本文首先简述了食品常用的保鲜剂的分类。然后分别简述了植物源、动物源、微生物源这三种天然保鲜剂的种类和分别具体描述这三大类别中应用广泛的9种制作保鲜剂的原料特点、功效、作用机理和应用方向。最后根据对文章的概述写了简要的结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保鲜剂 原料 特点 功效
下载PDF
同时蒸馏萃取/气-质联用分析广式腊肠的挥发性成分 被引量:17
13
作者 白卫东 +1 位作者 陈海光 黄碧珍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39-143,共5页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了优级广式腊肠挥发性成分,并对挥发性成分的产生途径和前处理方法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优级广式腊肠共鉴定出37种挥发性组分,其中酯类和醛类物质较多,其次为酸类、酮类和烃类,酯类的相...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了优级广式腊肠挥发性成分,并对挥发性成分的产生途径和前处理方法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优级广式腊肠共鉴定出37种挥发性组分,其中酯类和醛类物质较多,其次为酸类、酮类和烃类,酯类的相对含量最高达63.26%;在挥发性组分中,棕榈酸乙酯、十六碳醛、十八碳烯酸乙酯、亚油酸乙酯的相对含量较高;广式腊肠具有与干腌火腿不同的风味特征;多种前处理方法结合能更加全面准确分析广式腊肠挥发性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式腊肠 挥发性成分 同时蒸馏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下载PDF
热风干燥工艺对广式腊肠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15
14
作者 陈海光 +1 位作者 白卫东 赵润兰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48-154,共7页
通过提高温度或者延长干燥时间等热风干燥工艺的改进,考察热风干燥工艺条件对广式腊肠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热风干燥工艺的变化对广式腊肠挥发性风味成分影响显著,例如提高温度或者延长干燥时间均显著影响挥发性风味组... 通过提高温度或者延长干燥时间等热风干燥工艺的改进,考察热风干燥工艺条件对广式腊肠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热风干燥工艺的变化对广式腊肠挥发性风味成分影响显著,例如提高温度或者延长干燥时间均显著影响挥发性风味组分的种类及其相对含量,且对不同组分的影响也不同。在第二减速干燥期提高干燥温度,有利于酯类、醛类和酸类组分的生成。但延长热风干燥时间可能不利于广式腊肠整体风味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式腊肠 热风干燥 挥发性风味成分 变化
原文传递
鸡肉制品消费情况调查报告 被引量:15
15
作者 李潇 王鹏 +5 位作者 徐幸莲 李影球 张新笑 陈宏强 周光宏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6期61-64,共4页
对广州、南宁、杭州、上海、南京的鸡肉消费情况进行调查表明:民众在农贸市场购买活禽的消费意愿仍占38%以上,对鸡肉新鲜度的担心是消费者购买冷鲜鸡的最大疑虑;消费者对冷鲜鸡的概念尚存在认识误区,愿意尝试冷鲜鸡的消费者比例为60%;... 对广州、南宁、杭州、上海、南京的鸡肉消费情况进行调查表明:民众在农贸市场购买活禽的消费意愿仍占38%以上,对鸡肉新鲜度的担心是消费者购买冷鲜鸡的最大疑虑;消费者对冷鲜鸡的概念尚存在认识误区,愿意尝试冷鲜鸡的消费者比例为60%;深加工产品方面,消费者偏好汤煲类鸡肉制品,鸡肉制品的原料新鲜度及营养价值最受关注。根据调查结果建议:进一步促进鸡肉消费应从加强宣传的力度、追溯的覆盖度、冷链的健全度、产品的新颖度入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肉 加工 消费 问题 对策建议
下载PDF
非洲山毛豆种子物理特征与常量化学成分分析 被引量:15
16
作者 于新 严卓勤 +2 位作者 李小华 黄雪莲 《仲恺农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年第3期22-26,共5页
以野生非洲山毛豆种子为材料,对其种子的部分物理特征和常量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种子的长、宽、厚分别为4.63 mm、4.01 mm、1.92 mm,千粒重21.52 g,容重659.8 g/L,自流角25.89°,静止角23.15°.常量化学成分:ω(水分... 以野生非洲山毛豆种子为材料,对其种子的部分物理特征和常量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种子的长、宽、厚分别为4.63 mm、4.01 mm、1.92 mm,千粒重21.52 g,容重659.8 g/L,自流角25.89°,静止角23.15°.常量化学成分:ω(水分及挥发物)=9.89%,ω(粗脂肪)=13.47%,ω(粗蛋白)=38.73%,ω(总糖)=21.35%,ω(灰分)=4.84%,ω(淀粉)=10.76%,ω(粗纤维)=11.91%.山毛豆种子油脂油脂酸价2.7 mg/g,过氧化值1.17 mmol/kg,皂化价188 mg/g,碘价118 g/100 g,密度0.859 9 g/mL,折光系数1.464 8.山毛豆种子是一种脂肪和蛋白质含量较高的豆类种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洲山毛豆种子 物理特征 常量成分分析
下载PDF
鸡胸肉冷藏过程中腐败菌分析及其品质变化研究 被引量:15
17
作者 梁慧 于立梅 +3 位作者 陈秀兰 赵宇鹏 卜坚珍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84-188,共5页
为了探讨冷鲜鸡肉的主要腐败菌及其冷藏过程中菌相的变化,以鸡胸肉为原料,采用传统微生物培养方法和16S r DNA测序相结合方法对冷鲜鸡肉腐败菌进行了分离鉴定。研究腐败菌在冷藏过程中动态变化及冷藏对鸡肉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乳酸菌... 为了探讨冷鲜鸡肉的主要腐败菌及其冷藏过程中菌相的变化,以鸡胸肉为原料,采用传统微生物培养方法和16S r DNA测序相结合方法对冷鲜鸡肉腐败菌进行了分离鉴定。研究腐败菌在冷藏过程中动态变化及冷藏对鸡肉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乳酸菌、葡萄球菌、肠杆菌、假单胞菌是冷鲜鸡鸡胸肉中的主要腐败菌。初始菌相构成中,乳酸菌和葡萄球菌所占比例最大,为35%,肠道杆菌占29%,假单胞菌占最少,仅为1%。冷藏末期,冷鲜鸡中主要腐败菌菌相构成发生了显著变化。葡萄球菌生长较慢占1%,假单胞菌占2%,乳酸菌占18%,肠道杆菌占79%。随着冷藏时间的延长各类腐败菌均呈现增长趋势,但增长速率不同。葡萄球菌初期增长较快,末期较慢,肠杆菌及乳酸菌反之,并逐渐成为优势菌群,假单胞菌则一直保持较慢的增长速度。质构和感官评价表明:随着冷藏时间的递增,冷鲜鸡胸肉弹性下降,黏度增加,9天后鸡肉开始腐败变味,感官品质明显变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胸肉 腐败菌 分离 消长
下载PDF
不同豆类发芽过程中营养成分的变化 被引量:14
18
作者 于立梅 于新 +2 位作者 钟惠 陈海光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23-26,共4页
以山毛豆、绿豆和黄豆为对象,研究豆类发芽过程中营养特性的变化。研究发现:在同一培养时间内,3种豆的VC含量都比未发芽前高,且基本都在3~5 d时有较大的增幅。山毛豆和绿豆的还原糖含量在发芽初期升高随后又下降,而大豆的还原糖含量在... 以山毛豆、绿豆和黄豆为对象,研究豆类发芽过程中营养特性的变化。研究发现:在同一培养时间内,3种豆的VC含量都比未发芽前高,且基本都在3~5 d时有较大的增幅。山毛豆和绿豆的还原糖含量在发芽初期升高随后又下降,而大豆的还原糖含量在其发芽的过程中平稳地上升,在第7天时达到93 mg/g(DW)。大豆和绿豆的总糖含量在1~4 d逐渐增加,之后逐渐减少,而山毛豆总糖含量逐渐下降。山毛豆在发芽初期1~4 d,蛋白质含量持续上升,第4天蛋白质含量比未发芽前增加了33.75%,到第5天时开始平稳下降,但幅度很小。3种豆类的脂肪含量在发芽过程中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类 发芽 成分分析
下载PDF
多酚对鸡肉氧化脂肪诱导蛋白质变性的影响 被引量:14
19
作者 梁慧 于立梅 +3 位作者 陈秀兰 赵宇鹏 吴杰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46-151,共6页
为了探索茶多酚对冷鲜鸡氧化脂肪诱导蛋白质发生变性的抑制作用,以三黄胡须鸡为原料,利用不同氧化时间下制备的氧化脂肪与提取的冷鲜鸡肌原纤维蛋白制备模拟反应体系。在该体系中加入0.1%茶多酚,测定4℃条件下模拟体系中肌原纤维蛋白变... 为了探索茶多酚对冷鲜鸡氧化脂肪诱导蛋白质发生变性的抑制作用,以三黄胡须鸡为原料,利用不同氧化时间下制备的氧化脂肪与提取的冷鲜鸡肌原纤维蛋白制备模拟反应体系。在该体系中加入0.1%茶多酚,测定4℃条件下模拟体系中肌原纤维蛋白变性指标,分析茶多酚对冷鲜鸡氧化脂肪诱导蛋白质发生变性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不同程度氧化的脂肪与蛋白质建立的模拟体系中,肌原纤维蛋白氧化变性程度显著差异。在加入茶多酚的模拟体系和未加茶多酚的模拟体系中,茶多酚的模拟体系中与肌原纤维蛋白氧化有关的羰基含量、表面疏水性都发生显著的变化,而总巯基含量的降低也有明显的减少。说明茶多酚对氧化脂肪诱导蛋白质发生氧化变性产生了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多酚 氧化脂肪 肌原纤维蛋白 羰基 表面疏水性
下载PDF
非洲山毛豆和山毛豆资源的研究与利用 被引量:13
20
作者 李小华 李永胜 +2 位作者 黄雪莲 于新 《仲恺农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年第4期71-75,共5页
对非洲山毛豆和山毛豆资源在环境生态修复与保护、土壤改良、杀虫活性及植物群落稳定性方面的研究与利用进行了概述,分析了非洲山毛豆和山毛豆资源的研究与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研究与开发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非洲山毛豆(Tephrosia vogelii) 山毛豆(Tehrosia candida) 土壤改良 生态修复 杀虫活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