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2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用SRAP标记分析中国甘蓝型油菜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基础 被引量:165
1
作者 文雁成 王汉中 +2 位作者 沈金雄 刘贵华 张书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46-256,共11页
【目的】探讨中国甘蓝型油菜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基础。【方法】采用SRAP(sequence-related amplifled polymorphiSill)标记对建国以来不同时期选育的130个品种进行分析。【结果】25个SRAP引物组合共扩增到509个谱带、123个多态性带;多... 【目的】探讨中国甘蓝型油菜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基础。【方法】采用SRAP(sequence-related amplifled polymorphiSill)标记对建国以来不同时期选育的130个品种进行分析。【结果】25个SRAP引物组合共扩增到509个谱带、123个多态性带;多态性带的比例为24%。每对引物组合的谱带数和多态性带数分别为20.4个和4.9个。在遗传距离为0.12处,将130个甘蓝型油菜品种(系)分为A、B、C、D4个类群,其中78.5%的品种归入C类。C类又可在遗传距离0.10处分为Ⅰ、Ⅱ、Ⅲ、Ⅳ、Ⅴ5个亚群,又有58.5%的品种归入Ⅲ亚群。说明我国近60%的甘蓝型油菜品种遗传多样性较匮乏。遗传基础分析结果表明,20世纪80年代前育成的甘蓝型油菜品种的遗传基础最窄,80年代最宽,90年代略有下降。进入21世纪,品种间的遗传基础进一步下降。差异显著性测验结果表明,1991~2000年间与2000年以后育成的品种间的平均遗传距离差异不显著,80年代前育成品种与80年代育成的品种平均遗传距离间差异达到0.01显著水平,80年代与90年代育成的品种间遗传距离差异达到0.05的显著水平。我国育成的品种间的遗传距离与引进品种间的遗传距离差异达到0.01的极显著水平。【结论】SRAP标记是一种经济、有效和可靠的分子标记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SRAP 遗传多样性 遗传基础
下载PDF
QuEChERS-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蔬菜中250种农药残留 被引量:101
2
作者 张爱芝 王全林 +5 位作者 曹丽丽 李誉 沈昊 沈坚 张书 满正印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58-164,共7页
以QuEChERS为前处理方法,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为检测仪器,建立了蔬菜中250种农药残留的快速筛查检测方法。采用含1%(v/v)乙酸的乙腈溶液提取样品,以无水硫酸镁(MgSO4)作为脱水剂,经MgSO4、丙基乙二胺(PSA)、石墨化碳(GCB)、... 以QuEChERS为前处理方法,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为检测仪器,建立了蔬菜中250种农药残留的快速筛查检测方法。采用含1%(v/v)乙酸的乙腈溶液提取样品,以无水硫酸镁(MgSO4)作为脱水剂,经MgSO4、丙基乙二胺(PSA)、石墨化碳(GCB)、C18混合净化剂净化,Waters ACQUITYTMUPLC BEH C18柱(100 mm×2.1 mm,1.7μm)分离,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进行测定。实验详细考察了MgSO4、PSA、GCB、C18用量对农药添加回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2 mL提取上清液中加入300 mg MgSO4、200 mg PSA、10 mg GCB和100 mg C18时净化效果最好。250种农药在韭菜中3个添加水平下的回收率为60.1%~120.0%,相对标准偏差(RSD)为3.5%~19.5%;检出限为0.01~50.00μg/kg。该方法简便、快速、可靠,可用于蔬菜中多种农药残留的快速筛查与确证的日常工作中,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UECHERS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农药多残留 蔬菜
下载PDF
SRAP标记分析甘蓝型油菜多态性 被引量:40
3
作者 张书 傅廷栋 +3 位作者 李媛媛 朱家成 王建平 马朝芝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50-54,共5页
采用SRAP标记对甘蓝型油菜品种1141B、垦C1、32B和32C的多态性进行了分析。每对引物组合产生13~36对比较清晰的扩增带,20对引物组合共产生419条扩增带。平均每对引物组合产生20.95条。20对引物组合共产生多态性带116条,每对引物组... 采用SRAP标记对甘蓝型油菜品种1141B、垦C1、32B和32C的多态性进行了分析。每对引物组合产生13~36对比较清晰的扩增带,20对引物组合共产生419条扩增带。平均每对引物组合产生20.95条。20对引物组合共产生多态性带116条,每对引物组合产生3~10条,平均5.8条。每对引物组合产生的多态性带的比例为18.75%~38.89%,平均为28.23%。用24对引物组合对组合1141B×垦C1构建的F2群体各单株多态性进行了分析,F2群体多态性标记75条,平均为3.12条。用卡平方测验检测F2群体各单株标记基因型频率是否偏离了期望比例1:2:1(共显性标记)和3:1(显性标记)的分离规律。结果表明,仅有1个SRAP标记偏离了1:2:1分离规律,仅占1.33%。试验结果表明,SRAP标记适于进行油菜品种的多态性分析和图谱构建,是一种经济、有效的分子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多态性 SRAP标记
下载PDF
液相色谱示差折光法测定蜂蜜中的果糖、葡萄糖、蔗糖和麦芽糖 被引量:51
4
作者 张书 史萍萍 +2 位作者 王全林 沈坚 傅晓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280-283,共4页
本实验对反相高效液相色谱示差折光检测法测定蜂蜜中的果糖、葡萄糖、蔗糖和麦芽糖的方法进行了详细地探讨,结果表明:均匀称取约2.5g样品,加30ml水溶解后,再用乙腈定容至50ml,既能够有效地提取蜂蜜中的糖类物质,又保证了和流动相的相对... 本实验对反相高效液相色谱示差折光检测法测定蜂蜜中的果糖、葡萄糖、蔗糖和麦芽糖的方法进行了详细地探讨,结果表明:均匀称取约2.5g样品,加30ml水溶解后,再用乙腈定容至50ml,既能够有效地提取蜂蜜中的糖类物质,又保证了和流动相的相对一致性。同时对样品溶解时的分层机理作了初步推测。用该方法处理所得的样品稳定性高,测试结果重复性好。该法加标回收率均在97%~103%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均在0.8%~1.6%之间。采用本研究方法测试了8种不同蜂蜜样品,均获得满意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相色谱示差折光法 蜂蜜 果糖 葡萄糖 蔗糖 麦芽糖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抗裂角品种(系)的筛选与分析 被引量:42
5
作者 文雁成 傅廷栋 +3 位作者 涂金星 马朝芝 沈竞雄 张书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63-166,共4页
利用随机碰撞测试方法,对229份自交纯合的甘蓝型油菜品种(系)进行了抗裂角指数测定,以期筛选出抗裂角种质。结果表明,抗裂角性状在现有品种(系)中存在广泛变异,变异系数达114.4%。发现了2份抗裂角的品种(系),占0.9%;较抗的资源占3.93%;... 利用随机碰撞测试方法,对229份自交纯合的甘蓝型油菜品种(系)进行了抗裂角指数测定,以期筛选出抗裂角种质。结果表明,抗裂角性状在现有品种(系)中存在广泛变异,变异系数达114.4%。发现了2份抗裂角的品种(系),占0.9%;较抗的资源占3.93%;处于中间状态的品种(系)占8.73%;易裂角资源占27.07%,极易裂角的品种(系)占59.39%。选择6个品种(系)进行了连续3年的测试,表明抗裂角性状由品种(系)的遗传特性决定,但受环境条件影响;随机碰撞法具有较好的重现性。简单相关分析显示,抗裂角指数与角果密度呈显著负相关,与角皮厚度、角果长度、角果宽度、角喙长度、角粒数呈显著正相关,但相关系数都很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抗裂角 品种筛选 鉴定方法 抗性亲本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QTL定位与分析 被引量:27
6
作者 张书 傅廷栋 +3 位作者 朱家成 王建平 文雁成 马朝芝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1135-1142,共8页
产量性状是复杂的数量性状,对种子的单株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全株总有效角果数、每角粒数、千粒重)进行QTL定位和上位性分析,确定其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及其遗传效应,可以探讨油菜杂种优势产生原因,提高育种中对产量性状优良基因型选... 产量性状是复杂的数量性状,对种子的单株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全株总有效角果数、每角粒数、千粒重)进行QTL定位和上位性分析,确定其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及其遗传效应,可以探讨油菜杂种优势产生原因,提高育种中对产量性状优良基因型选择的效率,达到提高油菜产量的目的。在双低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保持系1141B和双高恢复系垦C1构建的F2作图群体中,运用SRAP、AFLP和SSR三种标记技术构建了一个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 L.)的分子标记遗传连锁图谱。共包含244个标记,分布于20个主要连锁群、1个三联体上,图谱总长度为2769.5cM。采用Windows QTL Cartographer Version 2.0统计软件及复合区间作图法,对油菜单株产量及其3大构成因素进行QTL定位,共检测到QTLs16个,分布在9个连锁群上,其中第6和13连锁群最多,均有3个。单个QTL解释性状表型变异的0.38%-73.34%。对于同一性状,等位基因的增效作用既来自母本,亦源自父本;采用双向方差分析法对位点间互作及其上位性进行分析,检测到26对影响产量构成性状的上位性互作效应QTL,说明油菜基因组中存在大量控制产量的互作位点,油菜产量性状的上位性存在着多效性,上位性互作包括QTL与非QTL位点,其中以非QTL位点较多。一般互作位点的独立效应值较小,而互作的效应值显著增大,且一般超过两位点独立效应值之和。反映了控制产量性状基因的复杂性。上位性是甘蓝型油菜产量性状杂种优势的重要遗传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产量构成因素 遗传图谱 分子标记 QTL定位 上位性
下载PDF
3种分子标记分析油菜品种间的多态性效率比较 被引量:23
7
作者 张书 傅廷栋 +2 位作者 马朝芝 朱家成 王建平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9-23,共5页
应用RAPD、SSR和AFLP三种分子标记,对甘蓝型油菜恢复系垦C1和保持系1141B、32B的多态性进行了分析。在648条RAPD引物、196对SSR引物、414对AFLP引物中,两组合材料具有多态性的引物分别为172条和167条,131对和133对,147对和141对,而重复... 应用RAPD、SSR和AFLP三种分子标记,对甘蓝型油菜恢复系垦C1和保持系1141B、32B的多态性进行了分析。在648条RAPD引物、196对SSR引物、414对AFLP引物中,两组合材料具有多态性的引物分别为172条和167条,131对和133对,147对和141对,而重复性好、多态性比率高的引物分别有78条,50对,120对组合;结果表明,平均每个(对)引物可以扩增出多态性片段数目为RAPD2.1个,SSR2.6个,AFLP引物12.7个。AFLP多态性检测效率高。AFLP、SSR是研究油菜遗传多样性比较有效的分子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分子标记 RAPD SSR AFLP 多态性
下载PDF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同时测定茶叶中高氯酸盐和氯酸盐 被引量:36
8
作者 宋正规 张书 +8 位作者 周子焱 张爱芝 沈坚 傅晓 李和生 邢家凓 满正印 赵春玲 曹丽丽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97-604,共8页
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同时测定茶叶中高氯酸盐和氯酸盐的分析方法。选用ProElut C_(18)固相萃取柱对茶叶提取液进行净化、亲水性的Click Xion色谱柱分离,流动相A为水(含5 mmol·L^(-1)甲酸铵),流动相B为V_(甲醇)︰V_水=9... 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同时测定茶叶中高氯酸盐和氯酸盐的分析方法。选用ProElut C_(18)固相萃取柱对茶叶提取液进行净化、亲水性的Click Xion色谱柱分离,流动相A为水(含5 mmol·L^(-1)甲酸铵),流动相B为V_(甲醇)︰V_水=9︰1(含5 mmol·L^(-1)甲酸铵),甲酸调节pH至3.2,梯度洗脱分离,UPLC-MS/MS多反应监测(MRM)模式检测。该方法适用于茶叶中高氯酸盐和氯酸盐检测,平均回收率在60.5%~85.8%,RSD在4.9%~7.7%,高氯酸盐检出限为3mg·kg^(-1),氯酸盐检出限为5mg·kg^(-1)。方法操作简单、快速、灵敏度高,可以满足茶叶中高氯酸盐和氯酸盐的检测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茶叶 高氯酸盐 氯酸盐
下载PDF
油菜抗旱性及鉴定方法与指标 Ⅲ.油菜苗期抗旱性及鉴定指标筛选 被引量:30
9
作者 王道杰 桂月靖 +3 位作者 杨翠玲 张书 朱家成 王建平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08-113,共6页
运用隶属函数综合评判法将各生理指标结合在一起,对苗期油菜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相关性分析表明,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相对值及可溶性蛋白含量相对值与油菜苗期抗旱性呈显著正相关,可作... 运用隶属函数综合评判法将各生理指标结合在一起,对苗期油菜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相关性分析表明,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相对值及可溶性蛋白含量相对值与油菜苗期抗旱性呈显著正相关,可作为苗期油菜抗旱性鉴定指标。对以上指标进行回归分析,建立苗期抗旱性鉴定的数学模型:y=-1.059+0.281x1+0.776x2+0.112x3。该数学模型可对不同油菜品种苗期抗旱性进行辅助预测。采用远红外成像技术检测水分胁迫下油菜叶面温度变化,结果表明,根据生理指标筛选到的苗期抗旱性强的3号和10号品种的叶面温度高于抗旱性弱的15号和20号品种。干旱成活率试验结果表明,在严重干旱条件下,根据生理指标筛选到的苗期抗旱性强的品种3、4、10、16号具有较高的存活率,抗旱性弱的15、20号品种的存活率较低,从而证明前期油菜抗旱性鉴定方法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抗旱性 鉴定指标 苗期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主要农艺和产量性状的杂种优势及其分离世代的分析 被引量:26
10
作者 张书 马朝芝 +3 位作者 朱家成 王建平 文雁成 傅廷栋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21-125,共5页
利用1个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系垦C1为父本,与2个不同来源的保持系配置杂交种F1,并构建了F2和F2∶3家系,对重要农艺和产量性状的杂种优势及其在分离世代的分离情况进行分析。对2个群体杂交种F1两年的杂种优势分析结果表明,单株产量、单株... 利用1个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系垦C1为父本,与2个不同来源的保持系配置杂交种F1,并构建了F2和F2∶3家系,对重要农艺和产量性状的杂种优势及其在分离世代的分离情况进行分析。对2个群体杂交种F1两年的杂种优势分析结果表明,单株产量、单株角果总数、一次分枝角果数等具有显著的正向杂种优势。在单株产量的3个构成因素中,单株角果总数杂种优势最强,而且不同群体、不同年份结果一致;每角粒数、千粒重的优势较小,而且不同群体、不同年份结果一致。对F2和F2∶3家系杂种优势的分析结果表明,重要农艺和产量性状如单株产量、小区产量、单株角果总数、一次分枝角果数等比杂种F1杂种优势显著降低,出现严重的分离现象。另一方面,各重要农艺性状的杂种优势同样存在丰富的变异,最大值与最小值间相差显著。在分离群体中还出现了超优亲现象,这为育种选择提供了丰富的遗传变异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农艺性状 杂种优势 F2:3家系
下载PDF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鱼制品中残留的7种性激素 被引量:29
11
作者 张爱芝 王全林 +2 位作者 沈坚 张书 陈立仁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90-196,共7页
以电喷雾离子源(ESI)为电离源,在正离子采集模式下建立了鱼制品中7种性激素(甲基炔诺酮、甲基睾酮、丙酸睾酮、醋酸甲羟孕酮、醋酸甲地孕酮、醋酸氯地孕酮、诺龙)的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质谱(UPLC-MS/MS)检测方法。样品被酶解后用甲醇提... 以电喷雾离子源(ESI)为电离源,在正离子采集模式下建立了鱼制品中7种性激素(甲基炔诺酮、甲基睾酮、丙酸睾酮、醋酸甲羟孕酮、醋酸甲地孕酮、醋酸氯地孕酮、诺龙)的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质谱(UPLC-MS/MS)检测方法。样品被酶解后用甲醇提取,提取液经氯化锌(ZnCl2)去脂、LC-C18和LC-NH2固相萃取柱净化、WatersAC-QUITYTMUPLCBEH-C18色谱柱(100mm×2.1mm,1.7μm)分离,在多反应监测模式下进行UPLC-MS/MS分析。7种性激素的方法检出限(S/N=3)为0.08~0.17μg/kg,定量限(S/N=10)为0.24~0.58μg/kg。考察了内标法和基质匹配外标法对7种性激素进行定量的回收率与精密度:添加水平为1,4μg/kg时,以内标法定量,7种性激素的平均回收率为76%~118%,相对标准偏差(RSD)为5.0%~11.3%;以基质匹配外标法定量,7种性激素的平均回收率为66%~94%,RSD为4.5%~10.7%。该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均能够满足鱼制品中7种性激素的多残留检测要求。应用建立的方法对市售脱脂大黄鱼及烤鱼片进行检测,未发现7种目标违禁性激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性激素 多残留 鱼制品 ZnCl2去脂
下载PDF
对甘蓝与大白菜种间杂交合成的甘蓝型油菜的研究 被引量:20
12
作者 文雁成 张书 +2 位作者 王建平 栗根义 张晓伟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8-11,共4页
通过甘蓝与大白菜种间杂交获得了50个甘蓝型油菜杂交组合。田间抗性鉴定结果:17个组合抗寒、38个组合耐热、4个组合抗病毒病、42个组合抗霜霉病、39个组合避开了菌核病。合成组合中正常可育的组合24个,这些品系的自交不亲和性、生物... 通过甘蓝与大白菜种间杂交获得了50个甘蓝型油菜杂交组合。田间抗性鉴定结果:17个组合抗寒、38个组合耐热、4个组合抗病毒病、42个组合抗霜霉病、39个组合避开了菌核病。合成组合中正常可育的组合24个,这些品系的自交不亲和性、生物学特性及抗逆性都与它们的双亲尤其是母本甘蓝相似。正常可育的品系中19个自交不亲和,与胞质不育系41A测交的3个合成品系中没有找到恢复基因,但它们是理想保持系,其后代不育性彻底而稳定。从合成的甘蓝型油菜与双低品系的杂交后代中获得了一个不育株率和不育度均达100%的核不育材料。合成品系与双低品系杂交后代中自交不亲和组合高达80%,其生物学特性居中亲值,3个组合抗寒,多数组合晚熟、耐热、抗病毒病、油菜霜霉病和避开菌核病,千粒重和含油量普遍高于现有甘蓝型油菜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 大白菜 种间杂交 甘蓝型油菜
下载PDF
超声辅助热水提取-离子色谱法同时测定蔬菜中的硫氰酸盐和高氯酸盐 被引量:25
13
作者 张少华 应璐 +4 位作者 张书 石琳琳 柯剑君 宿宇婷 邢家溧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224-227,共4页
建立同时测定蔬菜中硫氰酸盐和高氯酸盐的离子色谱分析方法。样品采用纯水超声辅助提取,离心后直接过膜的前处理技术,然后采用IonPac AS16离子分析柱进行分离,电导检测器进行检测,KOH溶液梯度洗脱,通过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硫氰酸盐和... 建立同时测定蔬菜中硫氰酸盐和高氯酸盐的离子色谱分析方法。样品采用纯水超声辅助提取,离心后直接过膜的前处理技术,然后采用IonPac AS16离子分析柱进行分离,电导检测器进行检测,KOH溶液梯度洗脱,通过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硫氰酸盐和高氯酸盐分别在0.2~5.0和0.04~1.00 mg/L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7和0.9989,检出限分别为0.005、0.008 mg/L,方法回收率分别为89.9%~98.4%和81.2%~94.4%,重复性实验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1.6%和6.9%。实际样品测定中,8类蔬菜样品全检出一定量的硫氰酸盐和高氯酸盐,其中胡萝卜干的硫氰酸盐和高氯酸盐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氰酸盐 高氯酸盐 离子色谱 蔬菜 超声辅助提取
下载PDF
甘蓝型双低油菜数量性状的遗传力及基因效应 被引量:19
14
作者 张书 宋文光 +4 位作者 任乐见 田保明 文雁成 刘建民 王建平 《中国油料》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1-3,共3页
3个双低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和5个双低恢复系为材料,按不完全双列杂交方式配制杂交组合,采用ADM模型估计数量性状的基因效应和遗传力。结果表明:芥酸含量、株高、角果长度等性状以基因加性效应为主,狭义遗传力较高,早代选择... 3个双低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和5个双低恢复系为材料,按不完全双列杂交方式配制杂交组合,采用ADM模型估计数量性状的基因效应和遗传力。结果表明:芥酸含量、株高、角果长度等性状以基因加性效应为主,狭义遗传力较高,早代选择效果较好。主花序角果数、硫甙含量、二次分枝角果数等性状以显性效应为主,狭义遗传力低,不宜早代选择。单株产量、千粒重等性状由加性、显性和母体效应共同决定,遗传力中等,也不宜在早代而应在中世代以后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甘蓝型油菜 数量性状 遗传力 基因效应
下载PDF
高氯酸盐毒性及其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23
15
作者 宋正规 沈坚 +5 位作者 张爱芝 张书 满正印 刑家凓 蔡君美 李和生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341-347,351,共8页
高氯酸盐已经成为全球性污染物,在生活用水、果蔬、奶制品及其肉制品中均被检出。通过参考大量国内外文献,介绍了高氯酸盐的生态毒理研究现状和检测技术发展历程。较深入的探讨了高氯酸盐毒性并对其治理进行了展望。对检测技术进行了全... 高氯酸盐已经成为全球性污染物,在生活用水、果蔬、奶制品及其肉制品中均被检出。通过参考大量国内外文献,介绍了高氯酸盐的生态毒理研究现状和检测技术发展历程。较深入的探讨了高氯酸盐毒性并对其治理进行了展望。对检测技术进行了全面的概述,较详细地叙述了光度计法,离子色谱法,离子色谱-串联质谱联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法原理及其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氯酸盐 污染物 生态毒理 检测技术
下载PDF
人工合成甘蓝型油菜研究 被引量:11
16
作者 张晓伟 高睦枪 +4 位作者 原玉香 耿建峰 文雁成 张书 栗根义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7-10,共4页
对甘蓝 (2n =1 8)×白菜 (2n =2 0 )的种间杂种分别进行胚培养和子房培养 ,人工合成甘蓝型油菜。结果表明 ,胚培养正交甘蓝×白菜的杂种苗平均诱导率为 39.2 % ,子房培养正交白菜×甘蓝的杂种苗平均诱导率 1 6.1 %。不同杂... 对甘蓝 (2n =1 8)×白菜 (2n =2 0 )的种间杂种分别进行胚培养和子房培养 ,人工合成甘蓝型油菜。结果表明 ,胚培养正交甘蓝×白菜的杂种苗平均诱导率为 39.2 % ,子房培养正交白菜×甘蓝的杂种苗平均诱导率 1 6.1 %。不同杂交组合之间 ,杂种苗诱导率差异极大。杂种苗在含有 0 .0 1 %秋水仙素的MS培养基上处理 1 0天 ,染色体加倍率为 35.6% ,比自然加倍率提高 32 7.4%。新种质在形态特征上接近普通甘蓝型油菜品种 ,在某些经济性状上表现较好的利用价值。大部分材料生长势强 ,熟性延迟 ,千粒重较高 ,含油量高 (≥ 40 % ) ;部分材料抗寒 ,耐热 ,抗病毒病、霜霉病 ,并避菌核病 ;多数材料为自交不亲和系。但所有材料的芥酸、硫苷含量较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种间杂交 人工合成 胚培养 子房培养 甘蓝 大白菜
下载PDF
影响甘蓝型油菜角果抗裂特性的因素分析 被引量:20
17
作者 文雁成 傅廷栋 +4 位作者 涂金星 马朝芝 沈金雄 文静 张书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5-29,共5页
利用3个抗裂和4个易裂品种(系)分析了品种间、品种内单株间、单株内分枝间、主花序上的着生部位和角果相对含水量与抗裂角指数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品种间抗裂角指数差异极显著,说明遗传特性是影响抗裂角性状的主要因素。品种内不同单株... 利用3个抗裂和4个易裂品种(系)分析了品种间、品种内单株间、单株内分枝间、主花序上的着生部位和角果相对含水量与抗裂角指数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品种间抗裂角指数差异极显著,说明遗传特性是影响抗裂角性状的主要因素。品种内不同单株间抗裂角指数变异系数在15.81%~73.78%,但变异范围没有超出该品种的抗裂角特性。单株内不同着生部位影响抗裂角指数,不同品种分枝部位间角果抗裂角指数的变异范围在18.67%~93.57%。下部第一分枝的角果抗裂角指数大于其它部位角果,主花序顶部角果的抗裂角指数分别比主花序中部和下部角果小55.04%和60.43%。角果相对含水量对抗裂角指数的影响很大,油菜角果的抗裂角指数(y)随角果相对含水量(x)的增加呈直线上升的关系,即y=0.0149x-0.4779,R2为0.4284。上述各因素对抗裂角品种的影响远大于对易裂角品种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抗裂角指数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咸鸭蛋黄中的斑蝥黄和苏丹红 被引量:20
18
作者 王全林 史萍萍 +2 位作者 张书 沈坚 傅晓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864-866,共3页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了咸鸭蛋黄中的斑蝥黄和苏丹红。以乙腈-甲醇-氯仿(体积比为1∶0.5∶0.5)混合溶液提取咸鸭蛋黄中的斑蝥黄和苏丹红。提取液经减压蒸馏至近干,用乙腈定容。以乙腈-水(体积比为95∶5)为流动相,经XDB-C18色...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了咸鸭蛋黄中的斑蝥黄和苏丹红。以乙腈-甲醇-氯仿(体积比为1∶0.5∶0.5)混合溶液提取咸鸭蛋黄中的斑蝥黄和苏丹红。提取液经减压蒸馏至近干,用乙腈定容。以乙腈-水(体积比为95∶5)为流动相,经XDB-C18色谱柱(250mm×4.6mm)分离,采用478nm^520nm^471nm三段变波长检测,获得了较好的分离效果和较低的检测限。将该法用于咸鸭蛋黄中斑蝥黄和苏丹红的测定,苏丹红Ⅰ、苏丹红Ⅱ、苏丹红Ⅲ、苏丹红Ⅳ和斑蝥黄的回收率分别为97.34%,89.56%,90.98%,93.63%和95.15%;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2.7%,4.3%,5.1%,4.9%和3.1%。该法简便、快速、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 斑蝥黄 苏丹红
下载PDF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快速测定鸡蛋中氟虫腈及其代谢物残留 被引量:19
19
作者 张爱芝 李湘江 +5 位作者 王志强 张书 宋悦 曹丽丽 蔡君美 陈林吉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745-751,共7页
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快速测定鸡蛋中氟虫腈及其代谢物的方法。在2 g鸡蛋中加入2 m L水后,用4 m L乙腈提取,然后加入1 g NaCl,于4℃以9 000 r/min离心10 min,稀释后过有机膜。采用C18色谱柱(100 m m×2.1 m m,... 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快速测定鸡蛋中氟虫腈及其代谢物的方法。在2 g鸡蛋中加入2 m L水后,用4 m L乙腈提取,然后加入1 g NaCl,于4℃以9 000 r/min离心10 min,稀释后过有机膜。采用C18色谱柱(100 m m×2.1 m m,1.7μm)分离,在电喷雾电离源、负离子模式下进行多反应监测(MRM)采集。结果表明,氟虫腈及其代谢物在3个添加水平下的回收率为77.4%~112.1%,相对标准偏差为4.0%~13.6%,检出限为0.10~0.43μg/kg。该法简单、高效,可用于实际样品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QUECHERS 氟虫腈及其代谢物 鸡蛋 基质效应
下载PDF
饮用水中臭氧消毒副产物溴酸盐含量的控制技术探讨 被引量:19
20
作者 张书 王全林 +1 位作者 沈坚 钟雄华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8-32,共5页
在阐述臭氧化过程中溴酸盐的生成机理的前提下,从原水预处理、溴酸盐形成过程控制、溴酸盐形成后消除3个阶段来分析研究控制饮用水中溴酸盐含量的方法。经过探讨和实践表明,采用膜分离技术(控制原水电导率和微生物含量)、加氨、采用新... 在阐述臭氧化过程中溴酸盐的生成机理的前提下,从原水预处理、溴酸盐形成过程控制、溴酸盐形成后消除3个阶段来分析研究控制饮用水中溴酸盐含量的方法。经过探讨和实践表明,采用膜分离技术(控制原水电导率和微生物含量)、加氨、采用新型消毒剂和多种消毒剂组合使用、优化臭氧消毒工艺和活性炭吸附技术等是较为可行的控制途径。饮用水生产企业根据水源特点,生产能力,企业规模、运行成本等条件进行选择尝试,从而实现臭氧、微生物和溴酸盐之间的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用水 臭氧消毒副产物 溴酸盐 控制技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