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方言多样性与市场一体化:基于城市圈的视角 被引量:111
1
作者 吉振霖 +1 位作者 雷雨 梁甄桥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48-164,共17页
高质量经济发展模式需要构建要素充分自由流动的一体化市场,而文化和方言多样性对市场分割具有潜在影响。历史上方言分布与行政区划的高度重叠使得方言多样性对市场分割的影响效应被低估。为打破行政区划带来的因果识别困难,本文利用中... 高质量经济发展模式需要构建要素充分自由流动的一体化市场,而文化和方言多样性对市场分割具有潜在影响。历史上方言分布与行政区划的高度重叠使得方言多样性对市场分割的影响效应被低估。为打破行政区划带来的因果识别困难,本文利用中心城市及与其接壤的地级市人工合成"城市圈",实证分析了方言种类对市场一体化程度的影响。结果发现:方言多样性是阻碍国内市场一体化形成的重要因素。在考虑了测量误差和遗漏变量问题之后,上述结论依然成立。此外,由于地方戏曲主要使用当地方言演唱、面对当地居民的特征,本文进一步采用地方戏曲种类作为方言多样性的工具变量,两阶段估计结果表明城市圈内每增加1种方言,平均而言市场分割程度提高2.42%;相较于单一方言的城市圈,方言数量处于平均水平的城市圈市场分割程度高了近8.23%。本文为理解文化与语言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提供了有益的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言多样性 市场一体化 城市圈
原文传递
官员更替与交通基础设施投资——来自中国省级官员数据的证据 被引量:35
2
作者 廖艺洁 《财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90-99,共10页
在现有"分权竞争,集权晋升"的官员治理模式下,交通基础设施投资与建设承载了地方政府"为增长而竞争"的主要任务。文章基于省级官员的微观数据,实证研究了地方官员更替对辖区内交通基础设施投资行为及地区投资波动... 在现有"分权竞争,集权晋升"的官员治理模式下,交通基础设施投资与建设承载了地方政府"为增长而竞争"的主要任务。文章基于省级官员的微观数据,实证研究了地方官员更替对辖区内交通基础设施投资行为及地区投资波动的影响。研究表明:(1)"新官上任三把火"的效应确实存在,官员更替显著增加了辖区内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官员变动频率的增加则显著带动了辖区内交通基础设施投资的波动;(2)省级官员的更替与地区交通基础设施投资之间存在可识别的模式:任期初期的"新官上任三把火",即将离任时的避免"前人种树后人乘凉",这意味着地区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在官员任职初期逐渐增长,而后缓慢下降,呈现倒"U"形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官员更替 交通基础设施投资 政治晋升激励
原文传递
南稻北麦、家庭分工与女性社会地位 被引量:29
3
作者 董诗涵 杨悦瑶 《世界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3-25,共23页
“南稻北麦”的种植差异决定了传统中国南北方不同的家庭分工模式与女性社会地位。南方精耕细作的水稻种植发挥女性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的比较优势,促进水稻区女性的劳动参与,并进一步提高女性的家庭和社会地位。与之相对应,北方小麦种植... “南稻北麦”的种植差异决定了传统中国南北方不同的家庭分工模式与女性社会地位。南方精耕细作的水稻种植发挥女性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的比较优势,促进水稻区女性的劳动参与,并进一步提高女性的家庭和社会地位。与之相对应,北方小麦种植对体力的更高要求,提高了男性的比较优势。北方女性在农业种植中的较低参与和对家庭的更多投入,进而形成“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分工模式。本文利用CFPS等微观数据库的研究表明,相对小麦区,水稻区女性承担更少的家务,拥有更高的家庭决策地位和外部劳动参与率。本文的研究为理解女性社会地位的区域差异提供了新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稻北麦 女性地位 家庭分工
原文传递
政府投资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双门槛效应——基于对交通基础设施投资的分析 被引量:19
4
作者 刘渝琳 《经济问题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21-31,共11页
本文构建了一个包含政府对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在内的三部门内生增长模型,探寻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机理。在此基础上,利用我国1994-2010年的省际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当交通基础设施存量水平达到某一极值后,... 本文构建了一个包含政府对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在内的三部门内生增长模型,探寻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机理。在此基础上,利用我国1994-2010年的省际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当交通基础设施存量水平达到某一极值后,继续对其投资会显著降低交通基础设施对经济的拉动作用。相反,交通基础设施投资不足也会制约当地经济发展。对此,根据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与交通基础设施需求差异,本文提出政府应该根据各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同程度进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以满足不同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基础设施 区域经济发展 双门槛效应
下载PDF
金融深化、资本深化及其互补性研究 被引量:12
5
作者 陈仲常 《财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84-93,共10页
文章研究了金融深化、资本深化及其相互关系,提出金融深化是资本深化的被动反应,同时又通过渠道效应促进了资本深化。文章在1952-2004年的时间区间上验证了上述假说,并分析了导致这种资本深化的经济和体制因素。
关键词 金融深化 资本深化 渠道效应
下载PDF
优化城市营商环境促进南北经济均衡发展——限制经济秩序向开放经济秩序的演进 被引量:10
6
作者 王聪 陈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0-129,共20页
南北地区因初始经济禀赋的微小差异,政商互动分别演化出“开放经济秩序”和“限制经济秩序”的营商环境。不同类型营商环境培育出南方“小企业铺天盖地”和北方“大企业顶天立地”的经济景观。“开放经济秩序”的营商环境以低制度成本... 南北地区因初始经济禀赋的微小差异,政商互动分别演化出“开放经济秩序”和“限制经济秩序”的营商环境。不同类型营商环境培育出南方“小企业铺天盖地”和北方“大企业顶天立地”的经济景观。“开放经济秩序”的营商环境以低制度成本优势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实现经济高水平集聚;以技术创新优势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实现南方地区数量扩张和质量提升的高质量发展道路。而“限制经济秩序”的营商环境则带来北方部分地区经济增长的失速。本文采用南北城市经济发展和营商环境指标“两两捉对”回归的实证策略,直接识别营商环境差异对南北均衡发展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营商环境差异对南北经济差距的解释能力在5.8%~14.2%,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和工具变量估计均佐证研究结论的稳健性。本文的研究强调,实现南北经济均衡发展和区域高质量发展,需要持续优化地区营商环境,推进城市营商环境从“限制经济秩序”向“开放经济秩序”演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商环境 南北经济均衡 企业集聚 高质量发展
原文传递
价格波动与资源配置效率研究 被引量:14
7
作者 陈仲常 《统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22-28,共7页
文章从理论和经验两方面研究了价格波动对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理论模型显示:由于调整成本的存在,面对较低水平价格波动的企业可能并不会立刻调整要素投入比例和生产计划,这一"保守策略"意味着价格波动可能带来企业配置效率... 文章从理论和经验两方面研究了价格波动对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理论模型显示:由于调整成本的存在,面对较低水平价格波动的企业可能并不会立刻调整要素投入比例和生产计划,这一"保守策略"意味着价格波动可能带来企业配置效率损失的增加。但是随着价格波动幅度进一步增加,越来越多的企业将会主动地对生产计划进行调整,以便抵消较大幅度波动的不利影响。"保守策略"向"调整策略"的转变意味着价格波动引起的资源的配置效率损失可能存在门阀效应。利用1978-2007年省级面板数据和基于极大似然估计的随机前沿方法,文章实证研究证实了价格波动对资源配置效率损失的非线性影响,认为传统的研究可能低估了价格波动对经济的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价格波动 配置效率 门阀效应 随机前沿分析
下载PDF
方言多样性、要素集聚与城市规模——基于卫星灯光数据的实证检验 被引量:13
8
作者 黄雪洋 周敏 《财贸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80-94,共15页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城市化得到了快速发展。在迅速城市化的背后,是城市发展的不平衡与非充分。本文从社会文化多样性的视角出发,探究方言种类的多样性对城市规模的影响。方言多样性带来信任分割,阻碍了要素跨地区流动,影响要素的集聚效...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城市化得到了快速发展。在迅速城市化的背后,是城市发展的不平衡与非充分。本文从社会文化多样性的视角出发,探究方言种类的多样性对城市规模的影响。方言多样性带来信任分割,阻碍了要素跨地区流动,影响要素的集聚效应,进而影响城市规模的扩张。利用地区方言种类的多样性指标和2016年NPP-VIIRS城市夜间灯光指数,本文实证研究了方言多样性对城市规模的影响。计量结果显示:方言多样性对城市规模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平均而言,方言小类增加一种,将导致以夜间灯光指数测算的城市规模下降4.55%。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和因果识别显示本文估计结果是稳健性的因果关系。进一步的实证研究表明方言多样性主要是通过阻碍劳动力、资本和技术要素的流动和集聚影响城市规模的扩张。本文研究启示:建设多元、包容性的现代化城市,需要权衡文化多样性与统一性的成本与收益,打破文化隔阂,消除文化偏见,提高社会信任水平,进而充分发挥多元文化带来的互补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言多样性 城市规模 夜间灯光指数
原文传递
体制双轨制视角下的“中国式资源诅咒”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陈仲常 谢波 《科研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53-160,共8页
本文从新的研究视角,用中国经济转型中形成的体制双轨制(即产权双轨制和价格双轨制)解析了我国资源富集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原因。由于中国的资源诅咒形成的机理中具有中国特有的体制因素,因此是"中国式的资源诅咒"问题。... 本文从新的研究视角,用中国经济转型中形成的体制双轨制(即产权双轨制和价格双轨制)解析了我国资源富集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原因。由于中国的资源诅咒形成的机理中具有中国特有的体制因素,因此是"中国式的资源诅咒"问题。实证结果表明,中国的资源诅咒现象确实存在,且体制双轨制是导致地区自然资源富集程度与经济发展负相关的重要原因。本文进一步使用面板误差修正模型分析了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能源资源的供给(或需求)与双轨制(政府价格控制程度、公有经济比重)存在长期协整关系,并证明了体制双轨制会加剧资源相对富集地区的资源诅咒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制双轨制 资源诅咒 经济增长
原文传递
城市规模分布对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基于中国23个省级面板数据的分析 被引量:8
10
作者 聂军 《城市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4-11,共8页
运用超越对数生产函数的随机前沿分析(SFA)方法,分析了城市规模分布与资源配置效率的关系。结果显示:首位城市生产集中度与资源配置效率之间存在显著的倒U型关系,即存在使资源配置效率达到最优的城市规模分布,城市规模过于集中或过于分... 运用超越对数生产函数的随机前沿分析(SFA)方法,分析了城市规模分布与资源配置效率的关系。结果显示:首位城市生产集中度与资源配置效率之间存在显著的倒U型关系,即存在使资源配置效率达到最优的城市规模分布,城市规模过于集中或过于分散分布均不利于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在不同时间段,最优首位城市生产集中度存在显著差异,且呈现逐步下降的趋势。据此认为中国城市化问题的实质是如何构建充分发挥规模经济效应和资源配置效率的城市规模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规模分布 资源配置效率 首位城市生产集中度
原文传递
中国经济增长的“俱乐部收敛”现象分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周庆行 高倩 《生产力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8-9,21,共3页
文章借助于新古典研究收敛的框架来研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区域经济差距不断扩大的现象,研究结论主要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存在非常明显的俱乐部收敛现象,而市场化程度或改革强度是各俱乐部之间相互区别的主要作用机制。
关键词 Β-收敛 俱乐部收敛 改革力度
下载PDF
中国经济增长的“俱乐部收敛”现象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周庆行 高倩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2005年第5期31-34,共4页
借助于新古典研究收敛的框架来研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区域经济差距不断扩大的现象,结论主要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存在非常明显的俱乐部收敛现象,而市场化程度或改革强度是各俱乐部之间相互区别的主要作用机制。
关键词 Β-收敛 俱乐部收敛 改革力度
下载PDF
城市规模分布与南北经济分化 被引量:5
13
作者 黄文静 《财贸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08-125,共18页
伴随东部、中部、西部经济发展差距的收敛,以“南快北慢”为主要特征的中国南北经济分化现象正逐步凸显。基于南方城市更多表现为“百花齐放”,北方地区表现为“一枝独秀”的特征事实,本文尝试从南北城市规模分布差异这一视角探讨南北... 伴随东部、中部、西部经济发展差距的收敛,以“南快北慢”为主要特征的中国南北经济分化现象正逐步凸显。基于南方城市更多表现为“百花齐放”,北方地区表现为“一枝独秀”的特征事实,本文尝试从南北城市规模分布差异这一视角探讨南北区域发展不平衡背后的成因。本文利用南北城市配对思想构造南北比值样本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显示:南北不同的城市发展逻辑,导致南北城市规模分布存在显著差异。“百花齐放”的南方城市之间的竞争,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均衡发展;而“一枝独秀”的北方城市发展战略带来的虹吸效应降低了北方整体资源配置效率,由此造成南北经济的分化。地区内部资源配置不合理,是影响地区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重要原因。本文的研究对理解南北经济分化这一“新情况”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解决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问题的关键,在于实现区域内部发展的平衡性,“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地区内部形成基于市场的资源集聚,才能带来大市场的规模效应,实现高质量区域经济发展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规模分布 南北经济分化 区域协调发展
原文传递
我国工业部门技术进步对就业的双门槛效应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刘渝琳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35-40,共6页
本文在采用DEA方法估算工业部门全要素生产率的基础上,利用门槛回归模型,分析了我国工业部门技术进步对就业的"双门槛效应"。研究表明,当工业部门资本深化程度较低时,技术进步对就业的"补偿与创造效应"占主导地位,... 本文在采用DEA方法估算工业部门全要素生产率的基础上,利用门槛回归模型,分析了我国工业部门技术进步对就业的"双门槛效应"。研究表明,当工业部门资本深化程度较低时,技术进步对就业的"补偿与创造效应"占主导地位,能极大地促进我国工业部门的就业。然而,随着资本深化程度的提高,技术进步路径开始与要素禀赋结构相偏离,技术进步对就业的"替代效应"逐渐增强,甚至超过了"补偿与创造效应",使技术进步对就业产生了负的净效应。基于此,我国各地区应根据自身的要素禀赋结构,选择一条尽可能发挥对就业具有"补偿与创造效应"的技术进步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进步 就业 资本深化 门槛效应
下载PDF
家庭重组降低了子女受教育水平吗?——基于CHARLS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5
15
作者 张培莹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02-113,共12页
教育是家庭和个体阶层流动的重要渠道,也是一国人力资本积累的重要途径。伴随经济社会转型,重组家庭规模不断增加,而家庭结构变动对子女受教育影响的定量研究却付之阙如。文章首次采用CHARLS(2014)微观数据研究了家庭重组对子女受教育... 教育是家庭和个体阶层流动的重要渠道,也是一国人力资本积累的重要途径。伴随经济社会转型,重组家庭规模不断增加,而家庭结构变动对子女受教育影响的定量研究却付之阙如。文章首次采用CHARLS(2014)微观数据研究了家庭重组对子女受教育水平的影响。结果显示:(1)与完整家庭相比,重组家庭子女受教育水平降低约12.18%–15.5%,父母较高的受教育水平可以减缓但并不能消除这种差异。(2)家庭重组对男女存在显著差异,其中男、女受教育水平分别下降约14.26%和7.44%。(3)文章进一步从重组家庭的组合类型研究了性别差异背后的原因,发现与生父继母型家庭相比,生母继父型家庭使得男孩的受教育水平降低约24.21%;但对女孩而言,家庭重组类型并不存在显著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在讨论未成年人受教育水平问题时,需要更加关注家庭结构和重组类型所产生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家庭 受教育水平 性别差异
原文传递
技术选择与劳动收入比重变迁的理论与实证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29-135,共7页
基于禀赋结构的视角,本文探讨了技术研发和"拿来主义"式的技术引进对劳动收入比重的差别性影响。对于劳动力相对丰富的中国,如果技术进步内生于要素禀赋结构,技术进步将是以提高劳动收入比重为主要特征的劳动利用型技术进步;... 基于禀赋结构的视角,本文探讨了技术研发和"拿来主义"式的技术引进对劳动收入比重的差别性影响。对于劳动力相对丰富的中国,如果技术进步内生于要素禀赋结构,技术进步将是以提高劳动收入比重为主要特征的劳动利用型技术进步;发达国家的技术进步则是以资本替代相对稀缺的劳动力为主的资本利用型技术进步。在对外开放过程中,如果不顾禀赋结构的差异,"拿来主义"式的技术引进可能造成技术进步对本国禀赋结构的偏离,从而造成国民收入初次分配的扭曲。基于1996-2010省级面板数据,利用动态面板数据的系统矩估计(SYS-GMM)研究方法,本文实证检验了上述假说,并指出技术进步对要素结构的偏离是现阶段劳动收入比重持续下降的重要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收入份额 对外技术引进 技术选择
下载PDF
分权、区域竞争与倒U形分权效应曲线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陈仲常 《财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76-86,共11页
财政分权能够促进区域经济增长吗?分权能够一视同仁地促进不同地区相同程度的经济增长吗?文章通过构建区域间追赶模型指出:(1)财政分权在带来区域竞争激励并促进增长的同时,也导致了地方政府行为的异化,从而使得分权的增长效应呈现"... 财政分权能够促进区域经济增长吗?分权能够一视同仁地促进不同地区相同程度的经济增长吗?文章通过构建区域间追赶模型指出:(1)财政分权在带来区域竞争激励并促进增长的同时,也导致了地方政府行为的异化,从而使得分权的增长效应呈现"倒U形"曲线状。曲线背后的逻辑在于"政治锦标赛"下的竞争压力对不同发展阶段的地区并不一样,不同压力来源可能诱发出地方政府的不同努力水平。(2)利用全国县级面板数据,通过构造四类财政分权指标,证实了分权促进区域内经济增长且依据收入水平的变化呈现倒U形曲线的基本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政分权 区域竞争 倒U曲线
下载PDF
传统宗族文化提升现代农业生产效率:效应与机理
18
作者 樊茜 刘自敏 《中国农村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8-106,共19页
农业强国的核心在于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既需要关注传统意义上的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也需要关注资源配置效率的改善。优秀的传统宗族文化可以有效促进农村地区的分工和协作,提升农业生产中的资源配置效率。本文利... 农业强国的核心在于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既需要关注传统意义上的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也需要关注资源配置效率的改善。优秀的传统宗族文化可以有效促进农村地区的分工和协作,提升农业生产中的资源配置效率。本文利用历史上的族谱数据,实证研究了传统宗族文化对现代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地区族谱密度越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越高。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的进一步分解显示,传统宗族文化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的方式,主要在于提升农业生产中的资源配置效率,而非促进农业的技术进步。以地级市与朱熹书院的最短距离为宗族文化的工具变量进行的两阶段最小二乘估计的结果表明,上述结论是稳健的。本文的研究启示是,传统宗族文化的凝聚力在现代农业生产中依然具有重要的经济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宗族文化 全要素生产率 资源配置效率 技术进步
原文传递
技术进步偏离与劳动收入份额下降的经验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邵敏敏 谢凤璘 《科研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39-48,共10页
技术进步对中性技术进步的偏离导致要素相对边际产出的变化,可能是劳动收入份额下降的重要因素。文章基于不变替代弹性CES生产函数,构造反映技术进步方向偏离指标,从而估算了中国分地区技术进步类型。(1)分解显示资本利用型技术进步主... 技术进步对中性技术进步的偏离导致要素相对边际产出的变化,可能是劳动收入份额下降的重要因素。文章基于不变替代弹性CES生产函数,构造反映技术进步方向偏离指标,从而估算了中国分地区技术进步类型。(1)分解显示资本利用型技术进步主导了最近二十年中国经济发展进程,技术进步偏离与劳动收入变迁亦步亦趋;(2)利用系统距估计GMM方法和纠偏LSDV方法对1993-2012年分地区经验研究表明,资本利用型技术进步对劳动收入比重的变化具有显著性、稳健性影响;(3)在此基础之上,文章进一步利用Wan(2006)方法分解了分地区技术进步对劳动收入的贡献,结果显示在样本区间内,资本利用型技术可以解释劳动收入比重变动的2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收入份额 资本利用型技术进步 要素收入分解
原文传递
新旧动能转换背景下数字经济与南北经济平衡发展
20
作者 陈致远 +1 位作者 李阳阳 梁甄桥 《财贸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98-115,共18页
数字经济发展不平衡造成的南北经济失衡正成为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新问题。新旧动能转换过程中,总体上南方地区更为成功地承接了数字经济的红利,而北方部分地区错失数字经济发展契机,导致新旧动能转换动力不足、经济失速。本文采用南... 数字经济发展不平衡造成的南北经济失衡正成为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新问题。新旧动能转换过程中,总体上南方地区更为成功地承接了数字经济的红利,而北方部分地区错失数字经济发展契机,导致新旧动能转换动力不足、经济失速。本文采用南方和北方地级市两两配对做比的方法构造样本,实证检验南北地区数字经济发展差距对南北经济平衡发展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数字经济的平衡发展可以显著缩小南北经济的分化。机制分析认为,这一影响是通过数字产业直接创造CDP以及提高全要素生产率间接实现的。进一步研究发现,数字经济的影响具有南北非对称性,其对北方地区有着更显著的促进作用。本文从数字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视角对南北经济分化进行重新解读,本文的政策含义强调,缓解南北经济分化的关键在于如何给北方经济提速,一方面,需要北方部分经济失速地区抓住数字经济发展机遇;另一方面,政府可以通过合理的数字设施空间布局缩小数字鸿沟,这是新时代促进南北区域协调发展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南北经济分化 新旧动能转换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