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走向非对象化之境——评乔治·布莱《意识批评》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文学批评的“日内瓦学派”标榜“一切批评都首先是,从根本上也是一种对意识的批评”.是什么从根本上证明了意识批评出现的必然性和合法性,这种批评思维在思想史上又位于何种境地,成为笔者回溯式思考的问题起点.从笛卡尔以来的形而上学独断论,将一切存在推向清晰而明确的唯一的智识活动,否定了存在与外部客体的连接,使它成为“纯粹意识的孤岛”.17世纪以来的浪漫主义的诗人与笛卡尔主义的抽象世界分道扬镳,通过情感的线索向着模糊而非理性的存在前进,意识批评正是在抽象世界与非理性情感二者对立的背景下做出的艰难的突围.从《批评意识》提供的这一流派的诸多思想线索中,本文试图勾勒埋藏在看似形散的“日内瓦学派”意识批评内部一致的认识论根基. 意识批评终究要抛弃作品的外在形式,走向一种非对象化的境地.
作者 李莎
出处 《文化与诗学》 CSSCI 2014年第2期327-,329-340,共13页 Culture and Poetics
基金 国家留学基金资助
  • 相关文献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