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求是》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14-15,共2页
同被引文献14
-
1周荫祖.科学发展观与“城乡统筹保障制度”[J].南京社会科学,2004(z1):373-379. 被引量:3
-
2慕海平.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意义[J].理论参考,2004(6):6-7. 被引量:10
-
3陈迎.发展观的演进与发展的指标衡量[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1997(4):5-9. 被引量:7
-
4孙广军,朱建成.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内涵[J].理论学刊,2004(7):10-11. 被引量:12
-
5杨企玉,张路.树立科学发展观 统筹区域发展[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04,27(4):61-63. 被引量:3
-
6黄星天.科学发展观的哲学内涵解析[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4,2(9):103-106. 被引量:8
-
7孙文营.论科学发展观的哲学精神[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6(6):42-46. 被引量:5
-
8王忠武.试论科学发展观的形成机制[J].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0(5):55-57. 被引量:2
-
9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J].天津经济,2004(12):1-1. 被引量:1
-
10胡锦涛.把科学发展观贯穿于发展的整个过程[J].求是,2005(1):3-9. 被引量:173
-
1林树森.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全面推进现代化大都市建设——在广州市局级领导干部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J].探求,2003(6):4-10.
-
2中共广州市委关于制定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J].广州市人民政府公报,2005,0(23):2-18.
-
3杨长河.试论协商民主在我国民主政治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J].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3,14(4):23-25.
-
4张喆.台湾“宪政改革”的演进历程及未来走向评析[J].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2007(3):53-57. 被引量:1
-
5充分认识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意义[J].理论参考,2004(6):5-5.
-
6苗守华.科学把握邓小平经济思想的本质[J].柴达木开发研究,1995(2):10-12.
-
7中共广州市委办公厅关于认真学习贯彻中共广州市第九次代表大会精神的通知[J].广州市人民政府公报,2007,0(4):14-17.
-
8郝婕,郑继兵.建设一流大都市率先实现现代化——访广州市委书记林树森[J].人民论坛,2003(10):14-15.
-
9付志方.抗击非典斗争给组织工作的启示[J].党建研究,2003(9):32-33.
-
10梁红.抗“非典”要大力弘扬民族精神[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3,15(11):102-1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