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三个代表”的政治稳定功能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从根本上解决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问题。它的贯彻实施将为执政党建设 ,为我国政治稳定提供有力的保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保持政治稳定的物质基础、文化基础和群众基础。
作者
刘明合
机构地区
中国人民大学
出处
《求实》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6-18,共3页
Truth Seeking
关键词
“三个代表”
执政党
政治稳定
分类号
D261 [政治法律—政治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2441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2
1
.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被引量:1883
2
.邓小平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被引量:713
共引文献
2441
1
路爱林.
邓小平对当代中国政党制度的创新与发展[J]
.求实,2004(8):7-10.
被引量:1
2
黄顺基.
问题、逻辑与理论创新[J]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4,18(4):34-40.
被引量:9
3
王元华,华毅.
民主行政的价值取向与可行性分析[J]
.理论探讨,2002(4):5-7.
被引量:2
4
肖祥.
党的干部队伍建设必须反对权力拜物教[J]
.理论探讨,2002(4):55-58.
被引量:1
5
赵丰.
邓小平新时期统一战线理论研究述评——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J]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4(4):27-30.
6
田广清.
非行政化:党的领导方式与执政方式变革的必然要求——四论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与执政方式[J]
.理论与改革,2004(5):49-52.
7
李微.
干部教育实效性的思考[J]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3,24(5):105-108.
8
肖赞润.
邓小平论党的制度建设[J]
.求实,2004(11):7-9.
9
陈泽水.
执政能力建设:21世纪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重大战略课题[J]
.求实,2004(11):15-17.
10
杜言敏.
试论党的现代化[J]
.理论探讨,2002(3):66-69.
1
肖滨.
中间阶层的时代担当[J]
.同舟共进,2011(3):12-14.
被引量:1
2
宋立会.
从冲突理论视角看和谐社会之构建[J]
.河北法学,2008,26(3):47-50.
被引量:3
3
吴艳春.
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是中国社会政治稳定的重要保证[J]
.黑龙江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6(1):22-24.
4
刘中元,魏双锋.
从结构功能角度分析中国政党制度与和谐社会的构建[J]
.党史文苑(下半月学术版),2007(7):35-37.
被引量:1
5
嵇雷.
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政治稳定功能[J]
.新西部(理论版),2011(1):99-100.
6
袁廷华.
中国政党制度与国家政治稳定[J]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2(5):5-10.
被引量:5
7
齐春雷.
多党合作政党格局之稳定是和谐社会构建的前提[J]
.胜利油田党校学报,2005,18(6):10-12.
8
董文芳.
论政治文明建设的政治稳定功能[J]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4(2):68-70.
9
杨仲航,李英田.
论思想政治工作在突发事件中的稳定功能[J]
.社科纵横,2008,23(12):66-67.
被引量:1
10
梁木生.
论政治体制改革之悖难及其克服的实践对策[J]
.理论与现代化,1998(10):14-17.
求实
2004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