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人民教育》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16-16,共1页
People's Education
同被引文献9
-
1吴恩银.浅论中心小学“特色学校”的创建[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2(6):70-71. 被引量:2
-
2吴国丽.对学校文化创新的思考与探索[J].中小学管理,2005(4):27-29. 被引量:2
-
3杨伯峻.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6:81. 被引量:343
-
4溪梦.中小学办学特色及其建设策略[J].中小学校长,2007(10):42-44. 被引量:1
-
5王本余.特色学校建设的伦理关怀[J].教育科学研究,2009(1):35-39. 被引量:1
-
6金庆红.一所让学生自由学习的特色学校[J].人民教育,2009(22):15-17. 被引量:1
-
7李勤.聚焦“现代生活教育”——关于特色学校建设的思考[J].江苏教育研究,2011(3):35-38. 被引量:2
-
8杨健.特色学校创建的实践探索[J].江苏教育研究(职教)(C版),2014,0(6):74-75. 被引量:1
-
9王剑荣,沈洪昌.特色学校再认识[J].人民教育,2003(8):16-17. 被引量:12
-
1于文安.特色学校建设的理论与实践[J].教育探索,2006(5):64-66. 被引量:9
-
2贾志.关于学校特色发展的若干思考[J].素质教育大参考,2007(11A):12-14.
-
3迈克尔·J·曼德尔,理查德·A·梅尔彻,多丽·琼斯·杨,迈克·麦克纳米,郭力,晓雁.学校状况能好转吗?[J].商业周刊(中文版),1995(10):16-18.
-
4陈桂生.且说“应试教育”[J].教育情报参考,2008(3):19-19.
-
5张俊友.走出漠视学校管理理论的误区——兼谈学校管理的几种主要模式[J].当代教育论坛(学科教育研究),2006(1):22-23. 被引量:1
-
6韩嘉玲.关于流动人口的子女教育问题——以北京市为例[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2(7):25-27. 被引量:18
-
7肖宏华,邓跃军.试论骨干校建设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J].职业时空,2012,8(7):31-32. 被引量:1
-
8陈其浩.触摸德国教育[J].中小学管理,2008(2):54-55.
-
9戴振龙.校本研修如何做到畅通无阻[J].基础教育改革动态,2014(6):13-15.
-
10李清季.论特色学校的创建[J].当代教育科学,2010(12):13-15. 被引量: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