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国外资源再生产业发展现状浅析
被引量:
1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文章介绍了国外对废电池和报废汽车的处理概况、金属再生资源的回收利用情况以及国家对发展再生资源产业的政策。
作者
魏家鸿
机构地区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再生金属分会
出处
《世界有色金属》
2004年第4期26-29,60,共5页
World Nonferrous Metals
关键词
废电池
报废汽车
废杂金属处理
资源再生产业
产业政策
分类号
X324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64
引证文献
15
二级引证文献
97
同被引文献
64
1
耿勇,武春友.
国内外生态工业园发展评述[J]
.产业与环境,2003,25(S1):111-113.
被引量:34
2
王学杰.
我国政策评价工作的特点及改进[J]
.中国行政管理,1999(12):62-64.
被引量:2
3
邓小华,周恭明.
我国与发达国家资源再生产业状况比较及分析[J]
.北方环境,2004,29(6):4-7.
被引量:9
4
蔡守秋,蔡文灿.
循环经济立法研究——模式选择与范围限制[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4,14(6):38-43.
被引量:37
5
刘华,杜金梅.
循环经济的外部经济效应[J]
.经济论坛,2004(23):9-9.
被引量:8
6
董锁成,范振军.
中国电子废弃物循环利用产业化问题及其对策[J]
.资源科学,2005,27(1):39-45.
被引量:38
7
张帆.
再生资源产业链——能否更进一步[J]
.环境经济,2005(4):14-18.
被引量:6
8
柳正,刘永君.
大力发展再生铅工业,促进我国铅资源产业持续发展[J]
.世界有色金属,2004(5):14-16.
被引量:12
9
魏金秀,汪永辉,李登新.
国内外电子废弃物现状及其资源化技术[J]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1(3):133-138.
被引量:41
10
李杨帆,朱晓东,黄贤金.
南京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循环型管理模式研究[J]
.资源科学,2005,27(6):167-171.
被引量:8
引证文献
15
1
谭荣和,陈文勇,吴晓松,周晓源.
电子电器废弃物化学提铜金工艺设计[J]
.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2015,43(3):21-24.
2
王爱兰.
世界发达国家再生资源产业的发展与趋势分析[J]
.未来与发展,2006,27(8):23-25.
被引量:9
3
王爱兰.
中外再生资源产业发展比较与中国的推进策略[J]
.资源科学,2006,28(5):108-113.
被引量:23
4
王爱兰.
发达国家推进再生资源产业发展的经验与启示[J]
.环境保护,2007,35(04B):76-79.
被引量:6
5
王爱兰.
发达国家推进再生资源产业发展的经验及启示[J]
.经济纵横,2007(5):59-61.
被引量:7
6
王爱兰.
世界“静脉产业”迅速崛起的原因及趋势探讨[J]
.上海环境科学,2008,27(4):178-181.
被引量:2
7
王爱兰.
再生资源产业发展的国际经验与我国的对策选择[J]
.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6,19(3):37-39.
被引量:4
8
王爱兰.
中国与日本“静脉产业”发展比较研究[J]
.东北亚论坛,2009,18(5):26-30.
被引量:9
9
冯慧娟,鲁明中.
德国废弃物回收体系的运行模式[J]
.城市问题,2010(2):86-90.
被引量:13
10
蔡吉跃,蔡振.
再生资源产业发展的国际经验与启示[J]
.经济地理,2010,30(12):2044-2049.
被引量:12
二级引证文献
97
1
陈丽强,高明,梁开荣.
基于ANP-BPNN的“城市矿产”开发利用多主体协同影响因素识别[J]
.管理评论,2023,35(2):16-27.
被引量:2
2
王蓉,尹海萍.
北京市再生资源产业发展实证研究[J]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09,14(1):77-83.
被引量:8
3
张艳.
基于能源安全思考的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战略研究[J]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0,32(S2):16-19.
被引量:1
4
许碧君.
城市静脉产业园构想[J]
.环境卫生工程,2009,17(S1):50-52.
被引量:2
5
冯慧娟,张继承.
中国资源再生产业发展与思考[J]
.环境保护,2007,35(09B):66-68.
被引量:6
6
孙宁,张在旭.
关于我国未来能源多元化战略的思考[J]
.未来与发展,2007,28(10):18-22.
被引量:1
7
房巧红,苏桂富.
基于国际贸易视角的我国再生行业发展策略——针对“洋垃圾”问题的再思考[J]
.生态经济(学术版),2007(2):208-212.
被引量:5
8
矫旭东.
浅谈再生资源产业发展[J]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08,26(1):38-40.
被引量:5
9
陶建格,薛惠锋.
能源约束与中国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对策[J]
.资源科学,2008,30(2):199-205.
被引量:24
10
宋林飞.
发展再生资源产业的世界潮流与对策建议[J]
.现代经济探讨,2008(2):5-9.
被引量:21
1
章和杰,陈威吏.
浙江省资源再生产业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
.资源再生,2007(4):37-39.
被引量:1
2
胡春华,陈雯,汪茜.
固体废弃物资源的综合利用及管理探讨[J]
.环境科学与技术,2005,28(B12):65-66.
被引量:10
3
王韶林.
国外资源再生利用动向[J]
.环境科学动态,1993(3):25-29.
4
郑伯林.
跨界融合,探索循环产业园区发展新路径[J]
.资源再生,2016,0(12):15-17.
5
钱俊生.
循环经济与资源再生产业战略[J]
.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12(7):17-20.
6
邓小华,周恭明.
我国与发达国家资源再生产业状况比较及分析[J]
.北方环境,2004,29(6):4-7.
被引量:9
7
姜欣.
丹东市酸雨污染现状浅析[J]
.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11,31(2):53-54.
被引量:2
8
程君石,金萍,姚国峰.
合肥市固体废弃物处置现状浅析[J]
.安徽化工,2001,27(2):38-39.
9
淦峰,黄志鹏,刘湛红.
九江市农业生态环境现状浅析[J]
.江西农业学报,2006,18(4):167-168.
10
李东权,熊移民.
广州市大气污染源现状浅析及其防治对策探讨[J]
.铁道劳动安全卫生与环保,2000,27(2):97-99.
被引量:2
世界有色金属
2004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