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温州经济发展需要进一步的制度创新 被引量:6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本文认为当前温州的经济格局是经济主体在当地的土地资源稀缺、区位条件不利、资本又相对充裕的约束条件下理性选择的结果。从制度层面看 ,当前更主要的原因是新权威主义旗帜下国家宏观管理的强化 ,压制了地方的制度创新能力。为此 ,急需国家给像温州这样具有经济活力的区域提供宽松的制度环境 ,增加包括区域性的股票交易市场在内的制度供给。
作者 朱康对
出处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2004年第3期91-93,共3页 Zhejiang Social Sciences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0

  • 1刘守谦 章俏慧."温州2.39%不良贷款率解析"(未定稿)[Z].,2004年1月.. 被引量:1
  • 2任晓."''温州模式''正日暮途穷?"[N].《经济学消息报》,2000年3月10日. 被引量:1
  • 3宣海林 夏德荣."''温州力量'':究竟有多大?"[N].《经济学消息报》,2000年1月21日. 被引量:1
  • 4严士凡 林代欣."走温州的道路是一个基本选择"[N].《经济学消息报》,2000年2月11日. 被引量:1
  • 5易晓文."温州人为何偏爱炒房"[N].《经济学消息报》,2004年1月30日. 被引量:1
  • 6参见赵伟:“温州力量”,《经济学消息报》1999年11月26日。另见赵伟:“‘温州模式’何去何从”,《经济学消息报》2000年4月7日。 被引量:1
  • 7赵伟:《温州力量》,《经济学消息报》1999年11月26日第三版 被引量:5
  • 8周勇."企业文化与''温州力量''"[N].《经济学消息报》,2000年2月11日. 被引量:1
  • 9冯兴元.市场化——地方模式的演进道路[J].中国农村观察,2001(1):2-11. 被引量:45
  • 10.传统文化的影响和整合力量--苏、浙模式的比较之二[N].经济学消息报,2000年12月15日第2版. 被引量:1

二级参考文献20

  • 1哈耶克.《致命的自负》[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被引量:52
  • 2布坎南 詹姆斯·M和戈登·塔洛克.《同意的计算—立宪民主的逻辑基础》[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序言第1~7页. 被引量:2
  • 3伯恩斯,汤姆·R.《结构主义的视野-经济与社会的变迁》,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北京,2000年. 被引量:1
  • 4阵建军.《中国高速增长地域的经济发展-关于江浙模式的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2000年. 被引量:1
  • 5冯兴元.《嘉兴:不喜欢张扬"改制成果"-浙江经验与弗赖堡学派理论的启示》,载《经济学消息报》,2000年9月15日 被引量:1
  • 6哈耶克.弗里德利希·奥古斯特·玛.《法律、立法与自由》.第一卷,邓正来等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北京.2000年. 被引量:1
  • 7何梦笔.《网络,文化与华人社会经济行为方式》,山西经济出版社.太原.1996年. 被引量:1
  • 8何梦笔.《政府竞争:大国件制转型理论的分析范式》.NTAS项目(编号96/0076)研究报告中译文.维藤.2000年. 被引量:1
  • 9何萝笔《市场经济中社区的作用-理论基础.德国的经验和中国改革所面临的挑战》,收入在《德国秩序政策理论与实践文集》.何梦笔主编,庞健,冯兴元译,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3000年. 被引量:1
  • 10金样荣.《‘浙江模式’的转换与市场创新》,载《组织创新与区域经济发展》,杭州大学出版社.杭州,1998年.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62

引证文献6

二级引证文献23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