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民主与法治的有机统一是现代政治文明的必然要求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政治文明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内容和标志。政治文明经历了一个动态的历史发展过程 ,其程度随人类历史进步而不断提高。在今天 ,民主与法治的有机统一是政治文明的必然要求和基本标志。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党的领导、人民民主、依法治国三者的内在有机统一。
作者
蒋先进
机构地区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社会科学系
广东中山
出处
《求索》
CSSCI
2004年第4期70-72,共3页
Seeker
关键词
政治文明
民主
法治
社会主义
分类号
D60 [政治法律—政治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0
参考文献
14
共引文献
390
同被引文献
11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14
1
.《孙中山选集》下册[M].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611页.
被引量:4
2
葛洪义.《法理学》[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279页.
被引量:10
3
刘鑫.
近年来政治文明研究述评[J]
.毛泽东思想研究,2003(4):33-36.
被引量:1
4
.《列宁选集》第3卷[M].人民出版社,1972..
被引量:79
5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M].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第199页.
被引量:66
6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47页.
被引量:1
7
张晋藩主编..中国法律史[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5:642.
8
应克复等著..西方民主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576.
9
吴敬链.《比较》(第5辑)[M].中信出版社,2003年版.第7页.
被引量:1
10
(美)塞缪尔·P·亨廷顿 王冠华译.《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M].三联书店,1989年版.第372页.
被引量:4
二级参考文献
10
1
《精神文明学论纲》简介[J]
.现代哲学,1990(3):90-90.
被引量:1
2
王中兴.
必须重视和加强政治文明建设[J]
.理论学习与研究,1997(1):27-28.
被引量:22
3
龚廷泰.
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与政治文明建设[J]
.社会主义研究,2002(4):53-55.
被引量:15
4
李良栋.
21世纪的社会主义与人类的政治文明[J]
.科学社会主义,2001(1):19-23.
被引量:31
5
王惠岩.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J]
.政治学研究,2002(3):1-4.
被引量:67
6
郑慧.
政治文明:涵义、特征与战略目标[J]
.政治学研究,2002(3):5-17.
被引量:159
7
丁志刚,王宗礼.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与中国政治发展[J]
.政治学研究,2002(3):27-32.
被引量:16
8
金太军.
政治文明:历史发展与中国特色[J]
.政治学研究,2002(3):33-39.
被引量:46
9
林尚立.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历史方位与现实取向[J]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2,54(4):15-18.
被引量:27
10
黄卫平.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与中国政治现代化[J]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2,54(4):19-21.
被引量:26
共引文献
390
1
陈红太.
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与政治文化更新[J]
.浙江学刊,2004(4):5-15.
2
沈晓辉.
人的全面发展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本质要求[J]
.求索,2004(7):156-158.
3
闫安.
制度建设与科学发展观[J]
.理论前沿,2004(15):30-32.
4
郑永廷.
论小康社会的政治文明建设[J]
.现代哲学,2002(4):1-7.
被引量:6
5
欧阳宏生,张斌.
邓小平理论与中国电视新闻传播[J]
.电视研究,2004(8):12-13.
6
陈炳水.
论“以德治国”的实现途径[J]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1,3(6):53-57.
7
赵明义.
论科学社会主义的本性及品格[J]
.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02(2):3-8.
8
汪圣云.
论邓小平“两个大局”战略思想的内涵及其意义[J]
.求实,2000(10):5-6.
被引量:1
9
杨金颖.
论法治的道德支撑[J]
.道德与文明,2003(5):58-60.
被引量:1
10
欧阳兵.
“三步走”、“三个有利于”、“三个代表”:求索中国出路的三大历史成果[J]
.求实,2002(2):7-10.
同被引文献
11
1
(美)道格拉斯·诺斯.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M].杭行,译.韦森,译审.上海:格致出版社,2008:3.
被引量:1
2
(美)詹姆斯·G·马奇,[挪]约翰·P·奥尔森.重新发现制度[M].张伟,译.北京:三联书店,2011:18.
被引量:1
3
(美)S·亨廷顿.变革社会中的政治秩序[M].李盛平,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89:11-12.
被引量:1
4
辛向阳.评价国家政治制度优劣的八个标准[N].北京日报,2014-09-15(17).
被引量:1
5
(美)弗朗西斯·福山.政治秩序的起源:从前人类时代到法国大革命[M].毛俊杰,译.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6.
被引量:1
6
(美)弗朗西斯·福山,马国川.国家、法治与负责制政府[J].财经,2012(30).
被引量:1
7
(美)约翰·桑顿.民主的长征[M]//吕增奎.民主的长征:海外学者论中国政治发展.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1:4.
被引量:1
8
明永昌.习近平“八个能否”呼应制度自信[EB/OL].(2014-09-22)[2015-01-02]http://www.zaobao.com/special/zbo/story20140922-391939.
被引量:1
9
[著者不详].选举权是一切民主权利的"母权"[N].新京报,2010-03-09(A04).
被引量:1
10
孙杰,史为磊.
美国市民社会的发展及其对当代中国的启示[J]
.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4(6):10-14.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1
1
吴文勤.
习近平“八个能否”标准的理论价值及其目标导向[J]
.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6(2):7-10.
1
蔡世忠.
试论“三个代表”的时代特征[J]
.党风与廉政,2000(9):4-6.
2
李敬峰.
在创新中推动组织工作新发展[J]
.领导科学,2008(5):32-32.
3
石家松,薛志旺.
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J]
.实事求是,2002(6):30-32.
被引量:1
4
邵维正.
解放思想与理论创新[J]
.新湘评论,2008(10):56-58.
5
邵维正.
改革开放以来的理论创新[J]
.领导文萃,2008(16):15-21.
6
廖春景.
试论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J]
.科学社会主义,1989(1):53-57.
7
周叶中,伊士国.
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几个问题[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6):48-52.
被引量:16
8
刘春鹏.
勤奋学习 努力工作 以实际行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J]
.山东干部函授大学学报,2006(1):13-13.
9
信春鹰.
向民主和法治国家继续迈进[J]
.法学研究,2007,29(4):147-148.
被引量:1
10
陈德群.
推进新时期群众路线的对策思考[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13(19):14-15.
求索
2004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