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胶束色谱法及其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胶束色谱法是近10年发展起来的一项色谱新技术。本文介绍了胶束色谱法的基本原理和色谱公式,常用的表面活性剂和胶束溶液的类型,各类胶束色谱及其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作者
吾敏之
机构地区
上海医科大学药学院分析化学教研室
出处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2期743-745,共3页
Chinese Pharmaceutical Journal
关键词
胶束溶液
药物分析
分类号
R914.1 [医药卫生—药物化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46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54
同被引文献
46
1
毛世瑞,王燕芝,纪宏宇,毕殿洲.
微乳化技术制备固体脂质纳米粒[J]
.药学学报,2003,38(8):624-626.
被引量:38
2
熊裕堂,王培兰.
薄层色谱扫描定量分析原理[J]
.大学化学,1993,8(3):34-38.
被引量:1
3
李华,潘卫三,吴振,李嘉煜,夏立新.
长春西汀微乳的优化及其理化性质的考察[J]
.药学学报,2004,39(9):681-685.
被引量:24
4
张学农,唐丽华,阎雪莹,张强.
紫杉醇自乳化微乳的制备及其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J]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05,24(4):294-298.
被引量:29
5
张柯萍,蔺胜照,陈国广,李学明.
鸦胆子油微乳的制备及稳定性研究[J]
.华西药学杂志,2005,20(3):199-201.
被引量:15
6
杨锦宗,兰云军.
微乳状液制备技术及其发展状况[J]
.精细化工,1995,12(4):7-10.
被引量:30
7
张震南.
薄层色谱ABC[J]
.云南化工,1995,22(1):46-50.
被引量:7
8
何轶,鲁静,林瑞超.
加压薄层色谱法的原理及其应用[J]
.色谱,2006,24(1):99-102.
被引量:4
9
林艳琼,甘勇,甘莉,王柏,陈欣欣.
地塞米松眼用微乳的研究[J]
.中国药学杂志,2006,41(5):358-362.
被引量:22
10
顾英,冯怡.
薄层色谱新技术在中药药物分析方面的应用[J]
.时珍国医国药,2006,17(12):2589-2590.
被引量:14
引证文献
3
1
王金铃,孙进,何仲贵.
微乳及其在药学中应用[J]
.中国药剂学杂志(网络版),2009(4):356-364.
被引量:19
2
罗由萍,邓鹏飞.
薄层色谱及其在药用植物研究中的应用[J]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6):3309-3312.
被引量:24
3
郭玫,余晓晖,叶建青,金光照,许建雄.
应用胶束薄层色谱分离鉴定虎杖中的成分[J]
.甘肃中医学院学报,1999,16(3):51-52.
被引量:11
二级引证文献
54
1
高守红,杨少麟,范国荣.
虎杖苷的研究进展[J]
.药学实践杂志,2005,23(3):145-147.
被引量:53
2
俸灵林,包文芳,廖矛川.
白藜芦醇和白藜芦醇苷的测定方法研究进展[J]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05,17(6):826-830.
被引量:6
3
胡晓佳,蒲彪.
白藜芦醇生理活性及其制备检测技术研究进展[J]
.食品研究与开发,2006,27(2):123-126.
被引量:6
4
沈特庞,杨月春,黄小华.
利胆合剂的薄层色谱鉴别[J]
.中国药业,2006,15(4):16-16.
5
耿华田.
话说葡萄酒中的抗癌明星——白藜芦醇[J]
.化学教育,2007,28(9):8-10.
被引量:2
6
彭绍忠,李耿,蔡大可,苏子仁.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痹痛消膏中虎杖苷的含量[J]
.药物分析杂志,2007,27(11):1725-1727.
被引量:3
7
杨汉荣,李来生,陈雄泉.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虎杖中白藜芦醇、白藜芦醇苷和游离大黄素[J]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2008,44(3):234-236.
被引量:8
8
杨艳彬,李疆,杨新民,刘莉.
葡萄醋发酵过程中白藜芦醇的变化[J]
.中外葡萄与葡萄酒,2008(3):25-28.
被引量:3
9
黄卫文,黄寿恩,黎继烈,李忠海.
白藜芦醇的提取、检测技术及其生物活性研究进展[J]
.食品与机械,2010,26(6):148-152.
被引量:13
10
杜丽娜,李淼,李欣,屈国乐,金义光.
微乳法制备阿昔洛韦固体脂质纳米粒[J]
.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2011,8(4):207-210.
被引量:5
1
蒋晔,王云志,樊淑彦,刘伟娜,许晓辉,张如春.
用胶束色谱法研究非甾体抗炎药的疏水性[J]
.沈阳药学院学报,1992,9(1):54-57.
2
王云志,蒋晔,樊淑彦.
用胶束色谱法测定磺胺类药物的疏水性常数[J]
.色谱,1992,10(4):229-232.
被引量:1
3
胡海燕,林芸竹,龚涛,张志荣.
喷昔洛韦微乳小鼠体内分布研究[J]
.中国药学杂志,2007,42(2):143-146.
被引量:8
4
仝新勇,黄春玉,姚静,谢俊,周建平.
尼莫地平微乳在小鼠体内的分布及靶向性评价[J]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2002,33(4):293-296.
被引量:26
5
孙曾培.
胶束动电毛细管色谱法的进展[J]
.水利天地,1989,4(2):42-45.
6
陈思明,金艺,乔明曦,徐海燕,吴瑞阳,袁波.
大鼠血浆中阿霉素HPLC-MS/MS测定法及其在药动学中的应用[J]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2012,29(3):199-202.
被引量:3
7
黄淑萍,郭喜良.
荧光层析法研究由胶束溶液分离出的两种抗菌素[J]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2,22(5):825-827.
被引量:1
8
陈智,生立嵩,田景振.
谷维素自微乳制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研究[J]
.中成药,2010,32(4):664-665.
被引量:3
9
吴诚,曹静,张晓菲,马萍,李鹏飞,刘丽宏.
小鼠口服两性霉素B脂质卷和胶束溶液后的组织分布[J]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14,35(3):344-345.
10
魏红,李春兰,刘梅.
透皮吸收制剂中苦参碱稳定性的胶束HPLC研究[J]
.药物分析杂志,2006,26(9):1317-1319.
被引量:3
中国药学杂志
1992年 第1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