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现代社会青年文化反哺的新趋势
被引量:
24
New Trends in the Cultural Repaying of Youth in Modern Society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现代社会的青年文化反哺现象实质上是一种反向社会化过程。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信息网络化的现代社会,青年“文化反哺”呈现出一种全球趋同之势、极度扩张之势,并以非对抗的方式进行,现代社会青年文化反哺的新特点和发展趋势给我们青年的社会化和社会的青年化带来了许多新的挑战。
作者
弓丽娜
机构地区
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
出处
《当代青年研究》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6,共6页
Contemporary Youth Research
关键词
青年
文化反哺
新趋势
分类号
G206 [文化科学—传播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6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250
同被引文献
163
引证文献
24
二级引证文献
161
参考文献
4
1
轶名.
现代社会的青年楷模文化[J]
.青年研究,1999(2):7-12.
被引量:5
2
李秋洪.
反向社会化:青年社会化研究的新课题[J]
.青年探索,1991(6):21-24.
被引量:12
3
周晓虹.
试论当代中国青年文化的反哺意义[J]
.青年研究,1988(11):22-26.
被引量:237
4
廖龙辉.
网络对青年社会化的效应及其对策分析[J]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1,20(6):18-21.
被引量:9
二级参考文献
6
1
宋德昭.
试论社会的青年化与青年的社会化[J]
.当代青年研究,1998(4):21-23.
被引量:6
2
张敖根.
家用电脑与家庭教育浅析[J]
.青年研究,1998(5):47-50.
被引量:1
3
李刚.
现在与未来:关于“网上一代”的分析与思考[J]
.青年研究,1998(3):2-5.
被引量:4
4
乔纳森·特纳.社会学理论的结构[M].华夏出版社,2001..
被引量:16
5
D.P.约翰.社会学理论[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8.265.
被引量:10
6
迈克尔·沙利文·特雷纳.信息高速公路透视[M].北京:科学文献出版社,1995.268.
被引量:6
共引文献
250
1
李嫣然,柳士彬.
反向社会化视角下教师工作场所学习策略[J]
.教育学术月刊,2021(4):29-35.
被引量:3
2
谢兴政,王佳玫.
数字化生存的隐忧与抗争:中老年人在线隐私保护意愿形成机制研究[J]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2,44(11):159-168.
被引量:1
3
赵鑫.
社会工作参与智慧居家养老服务的实践策略——以云南省昆明市T社区智慧居家养老服务为例[J]
.西部发展研究,2021(2):97-115.
被引量:1
4
蔡玉梅,纪晓岚,侯利文.
社会回应:农村养老服务项目长效运行的过程与机制研究[J]
.中国研究,2022(2):249-268.
5
于守海,霍文静.
泛在学习与后喻文化的兴起对高等教育发展的影响[J]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9,0(5):24-29.
被引量:2
6
张有程,冯广圣.
破壁·融入·让渡:代际间网络语言流动的路径——基于镇江X社区的实证研究[J]
.汉字文化,2024(2):25-28.
7
张珍.
转换与调适:家庭代际传播中的角色重塑——基于10个家庭的深度访谈[J]
.中华文化与传播研究,2021(1):171-178.
8
杨琴.
建设和谐文化,增强大学生网络思想道德教育的实效性[J]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2009,24(1):109-112.
被引量:6
9
王卫一,王丽.
网络文化对青年成长的影响及对策探析[J]
.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4,8(3):59-62.
被引量:4
10
周怡.
代沟现象的社会学研究[J]
.社会学研究,1994(4):67-79.
被引量:87
同被引文献
163
1
郭晓薇.
大学生社交焦虑成因的研究[J]
.心理学探新,2000,20(1):55-58.
被引量:234
2
陈丽萍.
论后喻社会中的文化反哺[J]
.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04(4):21-23.
被引量:5
3
白显良.
青年社会化中的“文化反哺”现象探析[J]
.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12(2):47-50.
被引量:7
4
谢晓蔚.
当代中国少年儿童社会化条件及新特点[J]
.江西社会科学,1999,19(6):92-97.
被引量:5
5
轶名.
现代社会的青年楷模文化[J]
.青年研究,1999(2):7-12.
被引量:5
6
金吾伦.
信息高速公路与文化发展[J]
.中国社会科学,1997(1):4-15.
被引量:84
7
柳士彬,杨启亮.
“三喻文化”与家庭教育[J]
.教育评论,1996(1):34-36.
被引量:21
8
周怡.
代沟与代差:形象比喻和性质界定[J]
.社会科学研究,1993(6):76-78.
被引量:24
9
周晓虹.
试论当代中国青年文化的反哺意义[J]
.青年研究,1988(11):22-26.
被引量:237
10
刘浩,梁树清.
青年文化反哺现象及对策研究[J]
.山东省团校学报(青少年研究),2008,0(S1):370-372.
被引量:5
引证文献
24
1
王俊倩,刘梦凡,王诗妍.
数字反哺与家庭代际关系的相关性的文献综述[J]
.传播力研究,2020,4(5):16-17.
被引量:1
2
陈丽萍.
论后喻社会中的文化反哺[J]
.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04(4):21-23.
被引量:5
3
刘浩,梁树清.
青年文化反哺现象及对策研究[J]
.山东省团校学报(青少年研究),2008,0(S1):370-372.
被引量:5
4
龚界文,胡静.
“反向社会化”与“文化反哺”现象研究述要[J]
.青少年研究,2004,4(3):15-17.
被引量:3
5
龚界文,胡静.
“反向社会化”与“文化反哺”现象研究述要[J]
.青年探索,2004(5):20-23.
被引量:26
6
林晓珊.
论后喻时代青年文化的发展[J]
.内蒙古社会科学,2005,26(3):120-123.
被引量:7
7
陶梅.
毕业班大学生心理社会化问题的调查与分析[J]
.经济与社会发展,2006,4(1):206-208.
被引量:5
8
高杰.
浅析毕业班大学生的择业心理及对策[J]
.内蒙古电大学刊,2006(8):67-68.
9
蔡锋.
转型期大学生社会化问题的理论思考[J]
.前沿,2006(12):172-174.
被引量:13
10
宋爱芬,史学武.
后喻文化时代的社会条件与社会影响[J]
.新疆职业大学学报,2008,16(6):39-41.
被引量:6
二级引证文献
161
1
李嫣然,柳士彬.
反向社会化视角下教师工作场所学习策略[J]
.教育学术月刊,2021(4):29-35.
被引量:3
2
林辰,冯广圣(指导).
“失败展览”:小镇做题家网络空间新型社交模式探究[J]
.新媒体研究,2021,7(20):82-85.
被引量:3
3
谢兴政,王佳玫.
数字化生存的隐忧与抗争:中老年人在线隐私保护意愿形成机制研究[J]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2,44(11):159-168.
被引量:1
4
姚媛.
网络文化下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究[J]
.时代报告(学术版),2024(2):86-88.
5
王俊倩,刘梦凡,王诗妍.
数字反哺与家庭代际关系的相关性的文献综述[J]
.传播力研究,2020,4(5):16-17.
被引量:1
6
邓锐.
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堂话语权削弱的表现、成因及对策[J]
.高校学生工作研究,2020(1):119-125.
7
陈文昆.
大学生过度社会化及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J]
.社会科学论坛,2010(1):176-179.
被引量:7
8
袁萃.
评价理论下的相亲节目中的男女对话分析——以江苏卫视《非诚勿扰》为例[J]
.大家,2011(23):49-49.
9
许晓辉,张丽茹,唐雪雷.
大学生社会化具体问题的调查与分析[J]
.商业文化(学术版),2009,0(3):156-156.
10
王志云,张磊.
高校毕业班管理方式研究[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7).
被引量:8
1
戴元初.
新媒体成长及其对传统媒体的文化反哺[J]
.青年记者,2015(18):74-75.
2
一个街道图书馆[J]
.新世纪图书馆,1980(1):107-108.
3
张润莲.
促进社会阅读,构建和谐社会——略谈图书馆对社会阅读的指导[J]
.全国新书目,2009,0(14):6-8.
4
沈丽巍.
论“文化反哺”对新农村文化建设的促进作用[J]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3(3):58-61.
被引量:2
5
朱燕.
网络时代文化反哺现象的解析[J]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0(3):8-10.
被引量:2
6
曹坚明.
知识社会青年创新意识的培养[J]
.陕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13(1):5-6.
被引量:1
7
赵丽芳.
流动与传播——西部外出农民工调查[J]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0(4):140-144.
被引量:1
8
郭红解.
“文化反哺”给我们带来了什么[J]
.上海档案,2003(2):60-60.
被引量:2
9
孙雅苓.
图书馆要为自学成才开辟广阔的道路[J]
.图书馆建设,1985(3):37-37.
10
张涛甫.
跨文化传播中的“文化反哺”——兼论“韩流”现象[J]
.当代传播,2016(3):27-30.
被引量:7
当代青年研究
2004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