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金融信息参考》
2004年第4期33-34,共2页
Financial Digest
同被引文献42
-
1李有祥,张国威.论我国农业再保险体系框架的构建[J].金融研究,2004(7):106-111. 被引量:25
-
2马国旭.农业保险的特殊性与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的战略选择[J].济南金融,2004(8):44-45. 被引量:4
-
3费友海,张新愿.对我国农业保险发展困境的经济学分析[J].中国保险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4):10-12. 被引量:101
-
4施建祥,顾宗华.从"云娜"台风谈发展浙江农业保险的必要性[J].浙江金融,2004(11):36-37. 被引量:3
-
5刘杰,张长征.对农业保险推动农业结构调整的思考与探索[J].金融与经济,2004(11):16-17. 被引量:3
-
6王小平.对农业保险几个问题的认识[J].中国金融,2004(24):52-53. 被引量:18
-
7张跃华.中国农业保险经营模式分析——以上海、新疆、河南为例[J].中国金融,2004(24):54-55. 被引量:9
-
8周延,宋丽娟.对中国财政支持农业保险问题的思考[J].中国金融,2004(24):56-56. 被引量:2
-
9李勇杰.发展农业相互保险制度[J].上海保险,2004(12):31-32. 被引量:8
-
10庹国柱,朱俊生.建立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的几个问题(下)[J].金融教学与研究,2004(6):55-57. 被引量:17
二级引证文献27
-
1易冕,黄学跃,乔召旗,张树峰,叶兰钦,杨迪.云南现代烟草农业灾害保险费率探索[J].西南农业学报,2011,24(3):1191-1194. 被引量:2
-
2陈丽,王军.新疆棉花种植风险分区域评估及保险费率厘定[J].中国棉花,2011,38(12):13-17. 被引量:4
-
3刘小康,谷洪波.巨灾风险下的农作物保险费率厘定研究[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1(1):63-68. 被引量:3
-
4杨晓娟,刘布春,刘园.中国农业保险近10年来的实践与研究进展[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12,14(2):22-30. 被引量:23
-
5赵建军,蒋远胜.基于APH法的水稻区域产量旱灾保险费率厘定研究——以四川省为例[J].保险研究,2012(6):64-69. 被引量:8
-
6王克,张峭.农业生产风险评估方法评述及展望[J].农业展望,2013,9(2):38-43. 被引量:21
-
7张美玲.安徽省蔬菜价格保险研究[J].铜陵学院学报,2013,12(3):20-23. 被引量:4
-
8肖宇谷,王克.中国开展农作物收入保险的意义和可行性初探[J].农业展望,2013,9(10):29-32. 被引量:19
-
9游悠洋.关于推广扩大我国农作物收入保险的可行性研究[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9(2):20-24. 被引量:5
-
10曹晶晶.河北省农业保险发展问题研究[J].鄂州大学学报,2015,22(3):47-48.
-
1王涛.我国巨灾风险证券化路径探析[J].天水行政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10(5):79-82. 被引量:3
-
2徐怀丽,俞蓉.浅析我国再保险制度及其法律完善[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2(6):56-58. 被引量:5
-
3何柳.再保险及再保险市场存在问题分析和建议[J].科技致富向导,2012(9):82-83. 被引量:2
-
4邓颖,刘厚林.论地震再保险制度的构建与完善[J].知识经济,2010(1):42-42. 被引量:1
-
5政策制度箱[J].中外企业文化(保险文化),2004(08M):84-87.
-
6动态与信息[J].中国农业会计,2004(4):42-43.
-
7蒋庆衡.浅析如何维护银行债权[J].金融经济,1999(3):38-39.
-
8秦华锋.对维护银行债权的思考[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0,22(S1):110-110.
-
9王孜钧.对我国农村金融体系中建立再保险制度的思考[J].上海保险,2009(3):47-48. 被引量:1
-
10柯翌娜.环境责任保险中的再保险制度建设[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9,31(S1):199-199.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