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的可能性——也从《破恶声论》寻找支援
被引量:27
出处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4-12,共9页
Luxun Research Monthly
二级参考文献19
-
1刘小枫.《走向十字架的真》.三联书店上海分店,1995年版.第129页. 被引量:4
-
2铃木贞美.用"生命"来读近代日本-大正生命主义之产生与展开》.《NHK 丛书》760,日本放进出版协会,1996年2月. 被引量:1
-
3下出宣子.《寂寞的记忆—谈谈鲁迅的''伤逝"》[J].季刊中国,1996,47. 被引量:1
-
4丸山升.《鲁迅》.平凡社,东洋文库,1967年. 被引量:1
-
5木山英雄.《<野草>形式之论理-鲁迅的诗和"哲学"的时代》.《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纪要》第30册,1963年. 被引量:1
-
6尾上兼英.《从"仿佛思想里有鬼似的"谈起-关于<阿Q正传>的理念》.《鲁迅研究》第5号,1953年. 被引量:1
-
7汲古书院.《鲁迅私论》.1988年. 被引量:1
-
8尾上兼英.《从"仿佛思想里有鬼似的"谈起-关于<阿Q正传>的理念》.汲古书院.《鲁迅私论》.1988年. 被引量:1
-
9木山英雄.《稍微夸张地谈鬼》[J].中国古典文学大系月报,1971,:43-43. 被引量:1
-
10丸尾常喜.《鲁迅-"人"、"鬼"之纠葛》.岩波书店,1996年. 被引量:1
共引文献53
-
1李国华.鲁迅言说“中国”的话语形态论析——以《且介亭杂文》为中心[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21(1):1-19.
-
2任珊.章太炎的文学复古与鲁迅文学的发生[J].学术月刊,2007,39(7):120-128. 被引量:5
-
3罗兴萍.鲁迅精神在当代文学中的复活-──“鲁迅与九十年代文学论纲”前言[J].当代作家评论,2002(3):134-137.
-
4肖向明.论五四文学中“鬼”文化的功能演变[J].浙江学刊,2006(2):128-133.
-
5黄乔生.“鲁迅与仙台”研究述略[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2(1):98-103. 被引量:2
-
6肖向明.论新文化语境下“鬼”的文学存在[J].晋阳学刊,2006(5):103-109.
-
7李新宇.雾海中的灯塔——鲁迅在世纪之交的中国文坛[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27(8):90-95. 被引量:4
-
8金理.章太炎语言文字观略说[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6(5):122-144. 被引量:1
-
9王吉鹏,冯岩.鲁迅与张承志[J].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2006(5):38-43. 被引量:2
-
10汪晖.鲁迅与向下超越——《反抗绝望》跋[J].中国文化,2008(1):144-150. 被引量:15
同被引文献400
-
1李建军.从自反批评看两位晚熟作家的新作[J].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评论,2021(1):4-12. 被引量:2
-
2李怡,李扬,汤艺君.我读《破恶声论》(上)——2022秋西川读书会纪实[J].上海鲁迅研究,2023(1):56-78. 被引量:1
-
3樽本照雄,岳新,赵乐甡.关于鲁迅的《斯巴达之魂》[J].鲁迅研究月刊,2001(6):38-46. 被引量:24
-
4程光炜.“想像”鲁迅——当代的鲁迅研究及其他[J].南方文坛,2003(4):20-28. 被引量:6
-
5唐知文,唐冰峰.陈映真笔下的知识分子形象初探[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5(z2):205-208. 被引量:2
-
6王吉鹏,臧文静.鲁迅与魏晋文学[J].沈阳大学学报,2003,15(1):31-34. 被引量:2
-
7路文彬.论鲁迅启蒙思想的历史局限[J].书屋,2003(1):20-34. 被引量:19
-
8赵刚.反帝,与反帝之难———陈映真《六月里的玫瑰花》的美与刺[J].天涯,2010(6):179-191. 被引量:1
-
9范家进.“双向隔膜”的发现和“双向批判”的开展──鲁迅乡土小说研究[J].文艺理论研究,1998(6):7-18. 被引量:5
-
10钱理群.“精神界战士”谱系的自觉承续──摩罗思想随笔序[J].当代作家评论,1999(3):45-49. 被引量:1
引证文献27
-
1熊权.“争天拒俗”:弱者反抗与“相互主体性”——鲁迅的进化论批判[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21(1):20-35. 被引量:2
-
2严雪明.被忽略的“我”:鲁迅对启蒙话语权力的反思——《阿Q正传》新解[J].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23(1):69-82. 被引量:1
-
3崔云伟,刘增人.2003年鲁迅研究论文综述[J].甘肃社会科学,2005(1):28-34.
-
4陈长松.鲁迅早期传媒批判思想研究——以《破恶声论》为例[J].新闻爱好者(下半月),2008(4):28-29.
-
5吉田薰.“新民”与“死生观”的纠缠--梁启超从“宗教”到本土文化的关注[J].东岳论丛,2011,32(5):76-87. 被引量:2
-
6刘殿恒.十字轴渗碳淬火膨胀量的确定及应用[J].机械工人(热加工),1999,23(12):31-31.
-
7王晓初.鲁迅“个”的思想的历史意义与现代价值[J].中国文学研究,2011(3):32-36. 被引量:4
-
8李国华.行动如何可能——鲁迅《故事新编》主体构建的逻辑及其方法[J].鲁迅研究月刊,2012(9):23-34. 被引量:4
-
9李春.比较文化视野中的历史危机及其救赎——鲁迅早期的思想与文学翻译[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3(1):135-149. 被引量:3
-
10张永辉.摩罗诗派与文学文化救国论[J].芒种(下半月),2013(10):93-94.
二级引证文献51
-
1范国富.鲁迅新文化运动时期与“托尔斯泰主义”的对话——以《工人绥惠略夫》的翻译为媒介[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20(1):53-63. 被引量:1
-
2李国华.灵魂的讽喻——论鲁迅杂文的审美形式(之二)[J].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23(2):23-42.
-
3吕晴.神话解读与改编视角中的《奔月》[J].汉字文化,2023(8):74-76.
-
4崔云伟,刘增人.2011年鲁迅思想研究中的几个热点[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57(3):48-56.
-
5陈友良.从“精神不死”到“社会的不朽”——梁启超、胡适两代知识分子的生死观之比较[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4):10-15.
-
6崔云伟,刘增人.2011年鲁迅研究综述[J].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2012(6):60-76. 被引量:1
-
7汤溢泽.民国文学史特点研究[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7(1):109-113.
-
8崔云伟,刘增人.2012年鲁迅研究述评[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106-113.
-
9崔云伟,刘增人.2012年鲁迅作品研究中的几个亮点[J].泰山学院学报,2013,35(5):64-71. 被引量:2
-
10崔云伟.鲁迅研究中的引文注释问题[J].太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9(6):7-11.
-
1乐黛云.鲁迅的《破恶声论》及其现代性[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0(3):37-48. 被引量:18
-
2程利.精神界之战士——结合鲁迅早期三篇文言论文[J].文学教育,2009(5):95-96.
-
3周素欣.鲁迅革命思想在其作品中的表现[J].芒种,2014(4):157-158.
-
4郑泰.阿Q的传统[J].法制博览(名家讲坛、经典杂文),2016,0(20):31-31.
-
5解玺璋.人立然后文化立——兼读《文化偏至论》、《破恶声论》[J].群言,2012(3):39-40. 被引量:1
-
6王小惠.鲁迅《破恶声论》所受章太炎《四惑论》影响略述[J].鲁迅研究月刊,2014(10):81-86. 被引量:3
-
7李春林.鲁迅与列夫·托尔斯泰文艺思想之比较[J].鲁迅研究月刊,2007(8):28-41. 被引量:3
-
8马兰.关于《破恶声论》注释中几个问题的商榷[J].鲁迅研究月刊,2002(7):71-72. 被引量:1
-
9赵敬立.鲁迅早期论著的文化洞见[J].鲁迅研究月刊,2013(9):12-20.
-
10汪卫东.“寂漠”、“内曜”、“白心”“信仰”与“人性”:《破恶声论》中“个人”观念的梳理[J].鲁迅研究月刊,2006(6):23-29. 被引量: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