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玉米制种花期预测与调控二十法
被引量:
2
Twenty methods on flowering date forecast and regulating in seed production of maize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就玉米花期相遇问题进行了相关的试验、研究与分析 ,根据玉米生长发育速度、幼穗分化进程等进行了科学预测 ,并对花期相遇差的玉米通过栽、管、割、化、摸、剪、辅等相应的技术措施进行调控 ,科学总结出 2 0条预测、调控花期新技术 ,为今后玉米制种确保花期如期相遇提供了技术保障。
作者
孙敬华
机构地区
山东省费县种子公司
出处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37-39,共3页
Hubei Agricultural Sciences
关键词
玉米
制种
花期预测
花期调控
生长发育
幼穗分化
花期相遇
分类号
S513 [农业科学—作物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2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6
同被引文献
12
1
黄金龙,邢海忠,赵桂荣,王君,于万江,王成尧.
杂交玉米种子质量控制技术应用[J]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19(4):392-394.
被引量:5
2
张英杰.
浅谈玉米单交种制种技术[J]
.吉林农业(学术版),2011(9):140-140.
被引量:1
3
张志强,孙淑珍.
玉米杂交种农华101高产优质制种技术[J]
.中国种业,2012(6):55-55.
被引量:2
4
李泽福,夏加发,唐光勇.
植物雄性不育类型及其遗传机制的研究进展[J]
.安徽农业科学,2000,28(6):742-746.
被引量:24
5
王超,安学丽,张增为,杨青,饶力群,陈信波,方才臣,万向元.
植物隐性核雄性不育基因育种技术体系的研究进展与展望[J]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13,33(10):124-130.
被引量:15
6
高艳.
提高杂交玉米制种纯度和结实率的措施[J]
.农业科技通讯,2014(1):147-148.
被引量:6
7
马会明.
玉米杂交制种技术[J]
.中国种业,2017(10):68-70.
被引量:8
8
田有辉,万向元.
玉米花药发育的细胞生物学与分子遗传学的研究方法[J]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18,38(1):88-99.
被引量:6
9
马村,门洪文,张栋,黄芳,朱开明,骆翔宇,陈军,杨修勤,郭守鹏.
玉米种业发展现状、趋势与应对策略[J]
.农业工程技术,2018,38(11):16-18.
被引量:6
10
高云,纪高洁,矫健.
中国玉米种子市场供需分析[J]
.中国种业,2018(10):4-8.
被引量:7
引证文献
2
1
郭晓明.
提高杂交玉米种子生产质量的主要技术途径[J]
.黑龙江农业科学,2006(5):25-28.
被引量:1
2
王文良.
提高玉米杂交种制种质量和产量的措施[J]
.现代农业,2019,0(9):68-70.
被引量:5
二级引证文献
6
1
韩涛,刘金.
玉米杂交种质量提升关键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2019(2):12-12.
被引量:3
2
孙玲凌,徐东阳,李伟峰,王留名,王瑞霞.
玉米杂交种种子生产过程的质量监控[J]
.作物研究,2020,34(3):279-281.
3
周云全,雷用玉.
玉米杂交种优质高产制种技术[J]
.乡村科技,2020,11(35):111-112.
被引量:2
4
石泽平,蒋银涛,陈飞.
玉米杂交制种的纯度控制[J]
.中国种业,2021(1):27-30.
被引量:2
5
刘金,邓叶青.
浅析昌吉州玉米制种产量障碍与对策[J]
.耕作与栽培,2020,40(6):75-76.
被引量:1
6
王茜,陈景斌,林云,刘金洋,薛晨晨,闫强,吴然然,崔瑾,陈新,袁星星.
豆类作物雄性不育及杂种优势利用的研究进展[J]
.江苏农业科学,2022,50(4):9-16.
被引量:3
1
孙敬华,刘宝刚,任德芹,宋士新,李德鹏.
玉米制种花期预测与调控二十法[J]
.种子,2003,22(3):100-101.
被引量:1
2
张弛.
施肥的五大基本原理(一)[J]
.中国农资,2012(25):25-25.
3
李青云,孙秀荣,周宗民,陈若礼.
淮北地区小麦叶龄模式及其在高产栽培上的应用[J]
.安徽农业科学,2004,32(2):222-223.
被引量:2
4
郭天财,徐丽娜,冯伟,盛坤,朱云集.
种植密度对兰考矮早八幼穗分化和碳氮代谢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2009,24(1):194-198.
被引量:8
5
陈若礼,周宗民,李青云,孙秀荣.
小麦叶龄模式及其在高产栽培上的应用[J]
.中国农学通报,2004,20(3):133-134.
被引量:3
6
牛一川,杨秀兰,张慧敏,皇甫满喜.
不同播期对冬小麦幼穗分化进程及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J]
.甘肃农业科技,1997(8):7-7.
被引量:1
7
李宁毅,李之璞.
烯效唑在园艺植物上的应用[J]
.北方园艺,2008(6):62-64.
被引量:14
8
姜金柱,宋万军.
玉米制种花期预测及调控措施[J]
.河北农业,2006(7):13-14.
9
张振超.
马铃薯轻简化栽培技术示范应用研究[J]
.现代农村科技,2016(16):14-15.
10
刘克礼,高聚林,张铁山,张永平,张玉贵,刘凯.
春小麦幼穗分化进程及其与植株生长发育的关系[J]
.麦类作物学报,2003,23(3):58-63.
被引量:15
湖北农业科学
2004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