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全球化与民族主义的现代性审视
被引量: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具有普遍主义特征的现代性由于具有“西方中心论”倾向,在其全球化过程中引发了民族主义的反弹,全球化与民族主义的内在矛盾源于现代性的内在缺陷。面对全球化这一历史趋势和发展现实,后发国家的民族主义面临着两难境地:一方面,民族国家欲自强于世,必须全方位的追求现代性;另一方面要保持民族的独立品格又需要对带有浓厚西方色彩的现代性进行有吸收和借鉴。中国近代民族主义就是在这一困境中进行着艰难的抉择。
作者
吴玉军
宁克平
机构地区
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
出处
《理论与改革》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42-45,共4页
Theory and Reform
关键词
全球化
民族主义
现代性
激进主义
守成主义
分类号
B561 [哲学宗教—外国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
参考文献
12
共引文献
12
同被引文献
29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17
参考文献
12
1
Hobsbawn, E.J. Nations and Nationalism Since 1780: Programme, Myth, Reality.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0, p183.
被引量:1
2
查尔斯·泰勒.自我的根源—现代认同的形成[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1..
被引量:1
3
Giddens, A. Modernity and Self·Identity: Self and society in the late modern age, Polity Press, 1991, pp21-22.
被引量:1
4
吉登斯.《现代性的后果》[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0..
被引量:1
5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版,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被引量:1
6
伯杰.面向现代性[A].大卫·格里芬.后现代精神[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7..
被引量:1
7
艾恺.世界范围的反现代化思潮[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9..
被引量:1
8
[美]伊曼纽尔·沃勒斯坦.作为一种文明的近现代世界体系[J].国外社会学,1991,(5).
被引量:4
9
申剑敏.
晚清民族主义思潮与近代中国的民族认同[J]
.人文杂志,2001(6):123-128.
被引量:11
10
严既澄.我们的总答复[J].陶东风.社会转型与当代知识分子[M].上海:三联书店,2001..
被引量:2
二级参考文献
1
1
丁伟志.
“中体西用”论在戊戌维新时期的嬗变[J]
.历史研究,1994(1):137-154.
被引量:20
共引文献
12
1
白蔚.
中国电影的女性母题及其现代意蕴[J]
.妇女研究论丛,2001(2):29-31.
被引量:2
2
吴玉军.
“他者”之镜中的“自我”——全球化语境下的中国近代民族认同[J]
.山东社会科学,2006(5):9-12.
被引量:11
3
唐林丽.
晚清时期的民族主义与民族国家建构[J]
.科教文汇,2007(08S):106-107.
4
朱虹.
“奥运热”与中国青年的民族认同[J]
.当代青年研究,2008(1):1-4.
被引量:2
5
李玉.
认识晚清经济民族主义的新维度[J]
.广东社会科学,2017(1):116-125.
被引量:2
6
陈周旺,吴兆哲.
十年家国梦:1980年代中国民族主义思潮的兴起——以街头媒介为中心的考察[J]
.新闻记者,2018,0(3):66-73.
被引量:3
7
王春霞,王颖.
近十年来关于“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研究综述[J]
.中州学刊,2002(4):141-144.
被引量:2
8
黄怡婷.
晚清政府的民族认同危机与民族国家建构[J]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8(30):235-236.
9
戴红宇,张荣伟.
论晚清教育的变革与断裂[J]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18(5):63-70.
被引量:7
10
戴红宇.
文化教育的辩证——晚清理学复兴对福建学校教育影响的再思考[J]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36(3):82-90.
同被引文献
29
1
金太军.
全球化与民族主义[J]
.现代哲学,2000(2):16-18.
被引量:4
2
刘靖华.
全球化背景下的民族主义问题初探[J]
.现代国际关系,2001(8):36-41.
被引量:26
3
俞可平.
当代西方社群主义及其公益政治学评析[J]
.中国社会科学,1998(3):105-121.
被引量:68
4
陈晓明.
回归传统与文化民族主义的兴起[J]
.天津社会科学,1997(4):63-70.
被引量:6
5
季羡林.
“天人合一”方能拯救人类[J]
.哲学动态,1994(2).
被引量:67
6
吴冠军.
困于康德和罗蒂之间——国际学术研讨会“罗蒂、实用主义与中国哲学”侧记[J]
.开放时代,2004(5):146-152.
被引量:2
7
薛利山.
文化民族主义和“国学热”[J]
.社会科学论坛,2005(1):152-153.
被引量:3
8
忻丽丽,李昌昊.
论全球化进程中民族主义的发展趋势[J]
.绥化学院学报,2006,26(5):30-32.
被引量:1
9
张旺.
世界主义的价值诉求——国际关系规范理论的视角[J]
.教学与研究,2006(12):60-66.
被引量:5
10
任剑涛.
特殊主义、普遍主义与现代性政治的认同——在中西政治文化之间的言说[J]
.江海学刊,2007(1):62-68.
被引量:5
引证文献
3
1
陈学明.
当代中国民族主义思潮研究综述[J]
.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6(1):104-108.
被引量:14
2
周瑾.
全球化与民族主义[J]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8(2):39-40.
3
张旺.
民族主义与现代性:冲突及其化解[J]
.教学与研究,2020(7):81-90.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
17
1
彭涛,姚爱华.
新世纪中国电影的审美流变及其审视[J]
.华中学术,2020(3):200-210.
2
王娟.
爱国主义教学中需要适当切入的社会思潮——浅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二章的教学[J]
.理论导报,2009(1):50-52.
3
王文菊.
浅析中国当代民族主义的兴起[J]
.科技经济市场,2007(9):129-130.
4
沈惠平.
海外学者论当代中国民族主义[J]
.贵州民族研究,2007,27(4):14-19.
被引量:7
5
杨利慧.
全球化、反全球化与中国民间传统的重构——以大型国产动画片《哪吒传奇》为例[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80-86.
被引量:11
6
王娟,杨少波.
社会思潮多元化背景下的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J]
.社科纵横,2009,24(2):150-152.
被引量:6
7
张乾元.
民族主义思潮对高校学生影响的特征分析[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7):12-15.
被引量:3
8
陈翔,邹媛媛.
论青年学生的理性民族主义教育[J]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2(11):66-67.
被引量:2
9
张志勇,王健.
机遇与挑战:民族主义思潮视野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J]
.教育教学论坛,2013(4):17-19.
被引量:1
10
戴韶华.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爱国主义教育的演进[J]
.思想理论教育,2014(4):22-26.
被引量:1
1
桂劲松,张占军.
走向美的乌托邦——张竞生美学思想的现代性审视[J]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4,25(1):76-80.
被引量:2
2
魏传光.
风险社会的现代性审视[J]
.求索,2007(10):133-135.
被引量:3
3
张天燕.
韩非子法治思想的衰落对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启示[J]
.科教导刊,2015(08Z):133-134.
4
张淑,朱必法.
道家“和谐”思想的现代性审视[J]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13,32(5):88-90.
5
刘金光.
全球化大潮下中国宗教的宽容与和谐[J]
.中国宗教,2011(1):57-59.
6
杨金海.
面对全球化:开辟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新境界[J]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4):6-7.
7
张彭松,王雪冬.
乌托邦的内涵及其现代性审视[J]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7(4):43-46.
8
当代中国哲学的回省与未来展开[J]
.新华文摘,2010(15):160-160.
9
寒竹.
中国崛起需跨过愤怒门槛[J]
.社会观察,2013(6):22-24.
10
戴兆国.
马克思伦理精神的现代性审视[J]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2):131-135.
理论与改革
2004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