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1-32,共2页
Statistics & Decision
同被引文献9
-
1揭润年,钟美珠.发展循环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4(5):38-39. 被引量:4
-
2林祥国,王启田,梁勇,白美,孙丽.山东省区域生存支持系统可持续发展能力分析[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37(1):65-69. 被引量:1
-
3阿瑟·刘易斯.经济增长理论[M],商务印书馆,2005. 被引量:2
-
4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组.2004年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被引量:1
-
5湖北统计局编.2004湖北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4. 被引量:1
-
6亚诺什·科尔内.突进与和谐的增长[M].经济科学出版社,1988年2月版,第4S、81-82、18页. 被引量:1
-
7李国魂.垄断,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最大障碍?[J].中国经济周刊,2010(34):36-37. 被引量:1
-
8张惠.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研究综述[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4(1):79-82. 被引量:2
-
9程晓民,叶正波.区域可持续发展状况的动态评估[J].统计与决策,2004,20(3):34-35. 被引量:2
-
1林晓晨,梁鼎淇,董素梅.辽宁可持续发展能力分析[J].经营管理者,2015(4Z).
-
2我国可持续发展综合国力排世界第七位[J].企业文化,2003(5):29-29.
-
3郭继勋.吉林省可持续发展理论探讨[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00,22(S1):35-40.
-
4徐淑荣,武义青,郭爱军.河北省可持续发展的评价与分析[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01,22(1):74-77. 被引量:2
-
5高艳云.山西可持续发展能力现状及几点思考[J].山西统计,2002(6):8-9.
-
6王翔宇.我国西部资源开发区可持续发展的现状分析[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9(8):5-6.
-
7祁艳辉.科技创新与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J].企业导报,2012(19):10-10.
-
8高有福.吉林省可持续发展能力分析[J].经济视角,2004,23(12):9-13.
-
9衡孝庆.技术创新的社会支持系统[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6,23(9):10-12. 被引量:2
-
10徐华萍.对弱势群体社会支持系统中政府责任的思考[J].改革与开放,2005(7):8-9. 被引量: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