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西方实证史学在中国的传播及其影响
被引量:
2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西方实证史学包括以兰克及其学生为代表的兰克史学和以巴克尔为代表的实证主义史学。其东传的实证史学著作主要包括巴克尔《英国文明史》、伯伦汉《史学研究法》、朗格诺瓦和瑟诺博司《史学原论》等 ,这些著作中所体现出的近代“科学的”、实证的理论和方法 ,对转型中的中国史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对中国现代史学的建立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作者
侯云灏
机构地区
中国社科院世界历史所
出处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33-137,共5页
Social Science Front
关键词
西方
实证史学
中国
兰克史学
实证主义
《英国文明史》
《史学研究法》
《史学原论》
巴克尔
伯伦汉
朗格诺瓦
瑟诺博司
分类号
K09 [历史地理—历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3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4
同被引文献
32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7
参考文献
2
1
侯云灏.
20世纪中国史学思潮研究及相关问题[J]
.史林,2002(1):66-72.
被引量:5
2
(美)伊格斯(Iggers,G.G.)著,赵世玲,赵世瑜.欧洲史学新方向[M]华夏出版社,1989.
被引量:1
二级参考文献
3
1
侯云灏.
20世纪前期中国史学流派略论[J]
.史学理论研究,1999(2):27-36.
被引量:9
2
侯云灏.
傅斯年史学思想散论[J]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1):53-58.
被引量:2
3
胡绳.枣下论丛[M]人民出版社,1962.
被引量:1
共引文献
4
1
陈峰.
趋新反入旧:傅斯年、史语所与西方史学潮流[J]
.文史哲,2008(3):24-42.
被引量:18
2
刘光明.
21世纪中国史学发展趋势及对策研究[J]
.中国报业,2011,0(08X):61-62.
3
徐良高.
中国史学演变与时代的互动[J]
.南方文物,2023(4):30-37.
4
李振宏,董欣洁.
近五年来国内史学理论研究热点问题述评[J]
.史学理论研究,2004(1):87-97.
被引量:5
同被引文献
32
1
俞旦初.
二十世纪初年中国的新史学思潮初考(续)[J]
.史学史研究,1982(4):69-83.
被引量:24
2
蒋俊.
梁启超早期史学思想与浮田和民的《史学通论》[J]
.文史哲,1993(5):28-32.
被引量:15
3
胡逢祥.
“五四”时期的中国史坛与西方现代史学[J]
.学术月刊,1996,28(12):68-77.
被引量:12
4
易兰.
兰克史学之东传及其中国回响[J]
.学术月刊,2005,37(2):76-82.
被引量:9
5
黄进兴.《中国近代史学的双重危机:试论“新史学”的诞生及其所面临的困境》,《历史主义与历史理论》附录,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被引量:3
6
杨鸿烈.《历史研究法》,商务印书馆.1939年版,第52页.
被引量:3
7
郑师许.《国史之教学目的及研究法》[J].读书通讯,1943.
被引量:2
8
张玉涛译.《史学研究法》[J].学报,.
被引量:2
9
张贵永.《最近几十年来的德国史学》[J].国立中央大学:文史哲季刊,1945.
被引量:1
10
本多浅治郎.《西洋史》,百城书舍,1915年改订4版,第825页.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2
1
李孝迁.
兰克史学在晚清的传播[J]
.安徽史学,2009(3):22-29.
被引量:4
2
杨晶,卓立.
近代西方史学三种客观主义观念辨异[J]
.历史教学问题,2018,0(6):85-90.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
7
1
隋福民.
2009年中国经济史研究总论述评[J]
.中国经济史研究,2010(2):110-116.
2
吕力.
中国管理思想史研究:对象、原则及存在的问题[J]
.管理学报,2010,7(7):956-962.
被引量:3
3
刘丽.
中国管理思想史的回顾及研究[J]
.企业导报,2016(19):170-171.
4
郭蔚然.
晚清历史教科书研究综述[J]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4(2):110-116.
被引量:1
5
杨璇.
新兰克学派论历史中的个体和普遍[J]
.学术研究,2022(2):131-141.
6
李颖.
现代学术语境下的书法学学科构建探索[J]
.大学书法,2022(6):40-45.
被引量:1
7
李振宏.
论“刘泽华史学”[J]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49(6):110-117.
1
李洁.
李思纯与汉译名著《史学原论》[J]
.文史杂志,2014(4):7-8.
2
李孝迁.
兰克史学在晚清的传播[J]
.安徽史学,2009(3):22-29.
被引量:4
3
李孝迁.
巴克尔及其《英国文明史》在中国的传播和影响[J]
.史学月刊,2004(8):85-94.
被引量:16
4
李孝迁.
《史学原论》在中国的传播和影响[J]
.史学集刊,2007(3):62-69.
被引量:6
5
顾杭,庞冠群.
德意志史学与历史哲学在19世纪法国的传播及其影响探析[J]
.史学史研究,2012(4):93-100.
被引量:4
6
侯云灏.
传入日本的西方实证史学及其对中国的影响[J]
.学术研究,2004(12):90-95.
7
张峰.
欧洲近代史学与傅斯年的学术思想[J]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8(1):11-18.
被引量:1
8
李勇.
历史学的学术理念[J]
.史学月刊,2006(10):92-95.
被引量:1
9
周膺.
历史的还原[J]
.浙江社会科学,1999(1):154-156.
10
吴志洁.
五四时期输入我国的西方资产阶级史学理论[J]
.安徽史学,1998(3):61-64.
社会科学战线
2003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