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从音乐实践中认识传统乐学理论——评黄翔鹏《中国传统音乐180调谱例集》
被引量:
12
Understanding the Theories of Traditional Music from Musical Practices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同均三宫”是黄翔鹏继王光祈、杨荫浏之后,对古代和传统宫调进一步研究而提出的。新出版的黄翔鹏《中国传统音乐180调谱例集》以大量的传统音乐谱例说明“同均三宫”的理论特点。每均三宫(三种音阶),每宫五调,十二均计180调。“同均三宫”是中国传统乐学的核心。中国传统乐学不仅是认识研究中国传统音乐的基础理论,也是中国音乐新创作的基础理论。
作者
郑祖襄
机构地区
中央音乐学院
出处
《中国音乐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28-134,51,共8页
Musicology in China
关键词
王光祈
杨荫浏
黄翔鹏
同均三宫
180调
分类号
J609.2 [艺术—音乐]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5
同被引文献
180
引证文献
12
二级引证文献
18
参考文献
3
1
黄翔鹏编著..中国传统音乐一百八十调谱例集[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225.
2
稚辰.
宋元燕乐调煞声问题初探[J]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6(3):28-36.
被引量:6
3
杨荫浏著..中国古代音乐史稿 上[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1:458.
共引文献
5
1
郑祖襄.
宋元杂剧伴奏乐器及其宫调问题研究[J]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4(3):12-19.
被引量:5
2
崔宪.
一篇缺少学术含量的“音乐评论”[J]
.中国音乐学,2010(4):66-77.
被引量:7
3
郑祖襄.
北、南曲笛上宫调演变考析[J]
.文化艺术研究,2012,5(1):67-73.
4
李宏锋.
元杂剧宫调的实践基础与乐学内涵(下)[J]
.中国音乐,2016(2):40-48.
5
王京.
随需应变的电子商务——记IBM的IT革命[J]
.商场现代化,2003(3):14-15.
被引量:4
同被引文献
180
1
何昌林.
王光祈先生释“变”与“闰”[J]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1985(3):81-83.
被引量:3
2
陈莹.
王光祈民族性国乐观研究[J]
.音乐天地,2007(11):36-37.
被引量:2
3
陇菲.
无商之圜钟与无徵之四旦[J]
.文化艺术研究,2009,2(6):89-102.
被引量:4
4
陈应时.
中国古代乐律学概述[J]
.文化艺术研究,2009,2(6):30-35.
被引量:7
5
杨善武.
黄翔鹏先生的苦音观[J]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1999(4):1-9.
被引量:7
6
陈应时.
再谈“复合律制”[J]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1999(1):1-4.
被引量:12
7
冯文慈.
评黄翔鹏“‘九歌’是九声音列”说[J]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9(2):81-87.
被引量:14
8
童忠良.
从十五调到一百八十调的理论框架——黄翔鹏“同均三宫”学习札记[J]
.音乐研究,1998(1):61-65.
被引量:16
9
汤业汀.
西方民族音乐学思想对中国的影响:历史与现状的评估[J]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1998(2):21-28.
被引量:10
10
赵宋光.
自豪确认中国音乐历史长河内的三度生律潜流———黄翔鹏对中国乐律学史的独特贡献[J]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8(1):3-4.
被引量:3
引证文献
12
1
王安潮.
黄翔鹏学术研究之研究[J]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6,25(4):47-51.
被引量:4
2
徐荣坤.
“正声音阶”的由来及其无穷的贻患[J]
.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07(3):44-47.
被引量:3
3
徐荣坤.
传统音乐究竟有多少调?[J]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08,6(4):61-64.
4
牛岛忧子.
中日的王光祈研究之现状与课题[J]
.音乐探索,2010(2):6-12.
被引量:3
5
王安潮.
多元文化语境下的传统乐律理论研究——第六届东亚乐律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述评[J]
.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12(3):117-125.
被引量:1
6
刘永福.
建立我们自己的视唱练耳教学体系——黄翔鹏《中国传统音乐一百八十调谱例集》的理论与实践[J]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15(2):45-48.
被引量:6
7
毛睿.
大浪淘沙 水落石出——纪念黄翔鹏先生诞辰90周年暨逝世20周年学术研讨会综述[J]
.中国音乐学,2017(4):16-20.
8
伍润华.
“同均三宫”的传统调性空间对中国当代音乐创作的启示[J]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21(1):36-44.
被引量:1
9
郑雪梅.
音乐实践:音乐“双基”的着陆之道[J]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2,7(6):108-110.
10
王清雷,张玲玲,李文欢,徐长青.
海昏侯刘贺墓编钮钟的音乐学研究[J]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23(2):88-100.
二级引证文献
18
1
杨明莉.
视唱练耳教学中学生节奏节拍训练方法分析[J]
.中国文艺家,2020(4):140-141.
2
徐荣坤.
关于构建中国音乐基本乐理的几点想法[J]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10(3):1-5.
被引量:2
3
徐明哲.
传统的继承 时代的呼唤——读《论中国古代音乐的传承关系——音乐史论之一》[J]
.黄河之声,2009(17):72-73.
4
钟纯.
读黄翔鹏先生的《论中国古代音乐的传承关系——音乐史论之一》[J]
.大舞台,2011(5):92-93.
被引量:1
5
王安潮.
多元文化语境下的传统乐律理论研究——第六届东亚乐律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述评[J]
.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12(3):117-125.
被引量:1
6
胡扬吉.
王光祈研究述要(1924—2012)[J]
.音乐研究,2013(1):96-107.
被引量:5
7
王桂升.
复合的主音——《清风静响》之自由结构与逻辑基础[J]
.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13(4):44-55.
被引量:2
8
刘永福.
“均、宫、调三层次概念”的哲学思考[J]
.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13(4):56-65.
被引量:1
9
宋显彪.
2000~2014年王光祈音乐研究述评[J]
.音乐探索,2015(3):72-80.
被引量:2
10
陈玉婷.
广西本土音乐进视唱教材研究综述——以七套视唱练耳教材为例[J]
.大众文艺(学术版),2016(23):233-234.
1
张红梅.
关于《180调谱例集》“混杂不同体系”问题的分析——兼与杨善武教授商榷[J]
.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07(3):55-60.
被引量:5
2
王誉声.
站在巨人们的肩上攀登——《中国传统音乐180调谱例集》学习与研究[J]
.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06(3):23-33.
被引量:1
3
闫业景.
浅谈感受音乐学[J]
.新闻世界,2014(6):259-260.
4
刘一闻.
让我们共同来认识传统书法经典[J]
.中国书画,2012(1):92-93.
5
刘一闻.
让我们共同来认识传统书法经典[J]
.书法赏评,2008(4):5-5.
6
蒋纯利.
吕凤子绘画艺术的“画格”理论研究[J]
.镇江高专学报,2009,22(1):5-8.
7
杜薇.
浅谈传统美学理论在平面设计中的作用[J]
.文艺生活(下旬刊),2012(11):215-215.
8
王誉声.
相和三调“三种音阶”说[J]
.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04(3):15-20.
被引量:6
9
刘永福.
建立我们自己的视唱练耳教学体系——黄翔鹏《中国传统音乐一百八十调谱例集》的理论与实践[J]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15(2):45-48.
被引量:6
10
问楚寒.
从中国传统乐学理论特征看中国传统音乐“口传心授”的合理性[J]
.北方音乐,2016,36(19):209-210.
被引量:1
中国音乐学
2004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