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27-127,共1页
Jiangsu Higher Education
同被引文献9
-
1艾琳梅,蒋燕.对大学生考试舞弊现象的思考及对策[J].文教资料,2006(26). 被引量:8
-
2兰刚.大学生考试作弊现象的实证研究[J].青年研究,1997(4):37-42. 被引量:10
-
3刘兴春.大学生作弊现象分析[J].西安教育学院学报,2004,19(2):58-60. 被引量:7
-
4陆桂平,陈龙,王小全.高校学生考试作弊问题的调查研究与对策[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2(2):36-37. 被引量:23
-
5曹汉斌,周福盛.一份问卷调查所引发的思考——大学生考试作弊社会心理根源解析[J].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1):72-76. 被引量:5
-
6孙政,史俊青.考试作弊的现状分析及对策[J].教育评论,2003(4):61-62. 被引量:11
-
7陈新明.大学生考试作弊现象的成因及对策[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5(4):118-120. 被引量:3
-
8唐桂莲.让诚信走进考场——谈学生考试作弊问题的应对措施[J].教育与职业,2004(2):37-38. 被引量:4
-
9王金彪,张丽霞.大学生考试作弊的现状调查及其对策[J].大学教育科学,2004(1):37-40. 被引量:43
二级引证文献17
-
1马新英.大学生考试作弊成因对策与考试管理的研究[J].伊犁教育学院学报,2006,19(4):216-218. 被引量:2
-
2常玉光,马守臣,樊良新.高校诚信考试的执行困惑与对策研究[J].成功,2009(9):188-190. 被引量:2
-
3董朝宗.大学生考试作弊心理分析与对策[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19(11):103-105. 被引量:25
-
4杨雪芹.大学生考试舞弊成因调查分析与防范体系的构建[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7,9(8):113-114. 被引量:6
-
5孙梅芝.高校学生考试作弊行为探析及教育对策[J].菏泽学院学报,2008,30(2):140-142. 被引量:2
-
6魏汝贤.构建和谐校园——大学生考试作弊成因及对策[J].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2008,26(6):32-35. 被引量:2
-
7刘春和.高校考试舞弊现象研究[J].科技信息,2009(29):224-224.
-
8蔡永茂.浅析大学生考试作弊与高校诚信教育[J].文教资料,2010(13):225-226. 被引量:5
-
9刘万里.高校大学生考试作弊浅析[J].考试周刊,2011(43):11-12. 被引量:1
-
10任娟.浅谈考试作弊原因及加强考风考纪的途径[J].中国校外教育,2011(9):63-63. 被引量:2
-
1周文涛.中美大学生质疑能力差异比较[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214-215. 被引量:7
-
2没作弊的,请举手![J].东西南北(大学生版),2004,0(12):20-24.
-
3苏力.社会没有义务等待你成长和成熟[J].瞭望,2003(36):47-47. 被引量:1
-
4孙晓燕.英语课堂教学中低效现象成因分析及其对策[J].英语新世纪,2012,0(1):72-74. 被引量:7
-
5陈美芳.中学英语教育存在问题及其应对[J].青年思想家,2004(4):81-82.
-
6尤会娟.当代大学生利己主义成因及其对策[J].学理论,2015(11):236-237. 被引量:3
-
7张洋.青春别被“颜值”裹挟[J].高中生(作文),2015,0(11):33-33.
-
8丛培卿,李雷.从社会学视角看建立高校毕业生社会评价体系的合理性和可行性[J].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15(6):114-115.
-
9高兵.基于排行榜的大学发展思路的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下),2009(8):4-6.
-
10牛建宏,张文静.大学生就业思考[J].科技.人才.市场,2004(1):47-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