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合并高校实质性融合的目标、难点与对策探讨
被引量:
8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合并高校的理想目标是实现办学思想、学科、教职工、办学资源和校园文化五融合。实现实质性融合必须克服理念差异、利益分歧、学科壁垒、校区分散和校园文化冲突等难点。主要对策是熔铸办学理念、统筹战略规划、实施整合管理、再造组织结构和塑造大学品牌。
作者
张朔
机构地区
三峡大学高教研究所
出处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0-22,共3页
Heilongjiang Researches on Higher Education
关键词
合并高校
实质融合
目标
难点
对策
分类号
G649.21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7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233
同被引文献
18
引证文献
8
二级引证文献
10
参考文献
4
1
冯向东.
论并校中的融合[J]
.高等教育研究,2001,22(2):55-60.
被引量:52
2
周济.
谋划发展 规划未来[J]
.中国高等教育,2003(2):3-9.
被引量:176
3
[英]阿什比.科技发达时代的高等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3..
被引量:3
4
蔡保兴,蒋传光.
合并重组高校的办学理念与模式[J]
.中国高教研究,2001(4):34-35.
被引量:11
二级参考文献
7
1
冯向东,邹珊刚,曹安利,陈海春.
理工科院校办文科的指导思想[J]
.高等教育研究,1986,7(2):21-27.
被引量:4
2
伯顿·克拉克.高等教育系统[M].杭州大学出版社,1994.35.
被引量:29
3
教育部发展规划司高校设置处.全国高等学校合并重组一览表[J].中国高等教育,2000,(22):41-45.
被引量:5
4
伯顿·克拉克.学术权力[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89.23-24.
被引量:3
5
黛安娜·克兰.无形学院[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8.2-31.
被引量:5
6
罗伯特·斯普劳尔 等.美国材料研究实验室发展间史[J].科技导报,1987,(4).
被引量:1
7
柯林·坎贝尔.哈佛的魅力[J].科技导报,1987,(3).
被引量:1
共引文献
233
1
杨娟,张卓然.
高校合并对本科录取分数的影响——以我国“985工程”与“211工程”高校为例[J]
.教育经济评论,2021(2):71-101.
被引量:3
2
侯志军.
再论院校研究的过程[J]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7,28(5):34-38.
被引量:4
3
李宇平.
以“教评”为契机 加快大学发展[J]
.中国成人教育,2007(7):48-49.
4
唐世龙.
论合并高校人力资源的整合与重构[J]
.中国成人教育,2007(2):25-26.
被引量:2
5
洪桂兰.
管理:以人为本[J]
.情报资料工作,2004,25(S1):97-98.
6
严春姬.
浅析合并高校校园文化的重构[J]
.今日科苑,2008(16):279-279.
7
江萍,吴俊荣,熊燕.
高校的管理创新与创新管理[J]
.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4,22(3):60-63.
被引量:3
8
张宁生,王水泉.
对高等学校学科建设的理性思考[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4(S1):284-287.
被引量:10
9
丁崇文.
谈省级教育学院发展思路[J]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4,1(7):29-31.
被引量:3
10
李宇平.
论大学二级学院发展之路[J]
.西北医学教育,2004(S1):4-6.
<
1
2
3
4
5
…
24
>
同被引文献
18
1
蔡方鹿.
中华和合文化研究及其时代意义[J]
.社会科学研究,1997(6):67-74.
被引量:39
2
闫树涛.
多校区大学的管理困境及应对策略研究[J]
.辽宁教育研究,2004(8):18-21.
被引量:18
3
孙玉萍,张朔.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合并高校沟通机制创新[J]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26(4):88-91.
被引量:2
4
郭颖梅.
基于学习的组织文化建设[J]
.企业经济,2004,23(10):41-42.
被引量:1
5
李春江,胡弼成.
把握合并高校体制创新的要件[J]
.理工高教研究,2002,21(2):9-10.
被引量:4
6
杜建华,沈红.
合并后多校区大学学科融合进程中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J]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5,24(5):24-25.
被引量:2
7
于胜刚.
对合并高校内部变革若干问题的反思[J]
.教书育人(学术理论),2006,0(2):18-20.
被引量:2
8
王根顺,陈蕾.
新中国成立后两次高校合并历史经验的理性探析[J]
.教育探索,2006(6):33-35.
被引量:16
9
蔡方鹿.中华和合文化研究及其时代意义[N].光明日报,1998—01—17(8).
被引量:4
10
哲学大词典[Z].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1.
被引量:2
<
1
2
>
引证文献
8
1
刘广超.
烧自家财物也犯罪[J]
.河南消防,2002(9):22-23.
2
闫隽.
关于制定高校发展规划的思考[J]
.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6(4):7-9.
被引量:3
3
范松仁.
从伦理学视角管窥地方性合并高校的人员融合[J]
.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7,16(2):55-58.
4
谢志明.
我国高校合并的文化冲突及其整合策略[J]
.经济师,2006(12):95-96.
被引量:3
5
陈东红.
合并高校教职员工深度融合的伦理反思[J]
.宜春学院学报,2007,29(5):95-98.
6
谢欧.
合并高校学科整合的难点与策略探讨[J]
.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8,10(1):28-30.
被引量:3
7
张朔.
地方大学与区域互动发展的战略分析[J]
.教育与职业,2008(21):43-44.
8
章杏杏,乔颖丽,路建忠.
合并高校实质性融合研究[J]
.经济师,2009(12):107-108.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10
1
姚丽娜.
从冲突理论视角看合并高校组织文化建设[J]
.管理观察,2009(9):23-25.
2
周晓平.
院校“融合”的内涵及本质研究[J]
.教育与职业,2009(36):15-17.
被引量:1
3
李唯青,马立.
提升高职院校软实力的方法与途径[J]
.教育与职业,2010(5):30-32.
被引量:2
4
史华楠,张慧丽.
合并类大学校园文化从趋同整合到交融提升的实践与思考[J]
.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0,14(1):28-32.
被引量:2
5
赵丽杰,陈作明.
高校如何制定实验室建设发展规划探讨[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2):177-181.
被引量:25
6
黎冉,金英姬.
关于综合性大学合并后有效性分析[J]
.经济师,2012(5):107-107.
7
赵晓冬,李兴国.
“非211工程”全国重点大学生存现状与发展战略[J]
.长白学刊,2014(2):114-120.
被引量:7
8
杨德山.
合并高校的组织文化冲突与融合[J]
.教育探索,2014(10):84-85.
9
李晓婷.
高校声乐教学的地域化特色建构——以安徽为例[J]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5,32(10):111-113.
被引量:3
10
张强.
多校区高校公共课教学一体化建设--基于山东大学计算机通识课程改革实践分析[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22,21(16):243-246.
被引量:1
1
邓光平.
专业教育中实施人文教育的策略分析[J]
.大学(研究),2008(Z1):72-75.
被引量:2
2
高增刚.
我国新一轮并校中的融合问题分析[J]
.中国科技信息,2007(10):280-282.
3
李民.
依靠制度创新 推进实质性融合[J]
.中国高等教育,2002(17):39-40.
4
付俊龙,李金宝.
新建本科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方式探讨[J]
.才智,2011,0(26):232-232.
5
付俊龙.
关于新建本科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研究[J]
.现代交际,2011(9):213-213.
6
章杏杏,乔颖丽,路建忠.
合并高校实质性融合研究[J]
.经济师,2009(12):107-108.
被引量:1
7
姚自平.
新建本科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路径选择及对策探讨[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5(5):158-160.
被引量:4
8
杜建华,沈红.
论合并高校学科文化的融合[J]
.科技导报,2003,21(11):43-44.
被引量:3
9
孙武学.
坚持体制创新 推进实质融合探索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办学新路子[J]
.教育科研参考,2002(7):18-21.
10
潘云鹤.
抓住改革和发展的关键环节 不断深化学校的实质融合[J]
.中国高教研究,2002(5):3-6.
被引量:1
<
1
2
>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4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董辉
王太勇
盖荣丽
俞立
张永宾
潘海鸿
吴祥
张礼兵
黄艳
相关机构
中国科学院沈阳计算技术研究所
广东工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电学院
浙江大学机械工程学系
华南理工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
相关主题
加减速控制
机器人运动
机器人
微信扫一扫:分享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