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中国水利》
2004年第3期49-49,29,共2页
China Water Resources
同被引文献4
-
1李志强.关于南水北调与沧州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J].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04,2(3):8-13. 被引量:7
-
2代文元,张俊杰.实施南水北调 加大微咸水、咸水非传统水资源的利用[J].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04,2(4):23-25. 被引量:5
-
3李瑞森,郭庆宏,傅学功,段现辉.沧州市水环境恶化的成因及恢复措施[J].水利发展研究,2004,4(8):22-24. 被引量:9
-
4张桂平,王启文.沧州市水资源调查评价及对策.2000.4.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10
-
1刘静,高占义.中国利用微咸水灌溉研究与实践进展[J].水利水电技术,2012,43(1):101-104. 被引量:38
-
2张文杰.沧州市开发利用咸水的必然性及实例[J].现代农业科技,2010(5):240-241.
-
3牛松涛,郑迎春,韩淑敏.农业发展对区域地下水资源的影响[J].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12,10(6):104-109. 被引量:3
-
4李亚松,费宇红,钱永,简明,韩占涛,王平,张兆吉.沧州地区深层地下水位降落漏斗演变特征与形成机理探讨[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3,27(1):181-184. 被引量:10
-
5武中强,李鑫.沧州市深层地下水开采总量控制指标与控制水位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2013(15):233-235. 被引量:3
-
6孙宏勇,刘小京,邵立威,陈素英,刘秀位,张喜英.不同种植模式对河北低平原区域地下水平衡和水分经济利用效率等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14,30(32):214-220. 被引量:14
-
7王辉.我国微咸水灌溉研究进展[J].节水灌溉,2016(6):59-63. 被引量:20
-
8朱明君,崔亚莉,李长青.华北平原地下水超采评价软件的开发与应用[J].地质学刊,2017,41(2):269-275. 被引量:2
-
9陈建平,闫妍,王明玉,王慧芳,李玮.河北沧州地区地下水中盐分的时空演化及其机理探讨[J].地球与环境,2015,43(5):522-528. 被引量:6
-
10王振华,赵金召,付仕科,胡博文.关于咸水利用方法的探讨及前景分析——以青县咸水区为例[J].河北地质大学学报,2021,44(3):76-81. 被引量:1
-
1赫修忠.吉林省西部地区土壤盐碱化环境地质问题及其治理[J].吉林地质科技情报,1993(4):18-23.
-
2咸淡水混浇可节水[J].河南科技(乡村版),2008(8):16-16.
-
3赵春兰.浅谈河北平原节水灌溉技术[J].农村经济与科技,2009,20(9):69-70. 被引量:2
-
4孙久立.抗旱新水源——干水[J].水利天地,2003(11):27-27.
-
5石秋合.咸淡水混浇与管道输水一体化技术应用[J].农业机械,2008(19):69-70.
-
6一季休耕 一季雨养河北黑龙港试点休耕100万亩[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6,0(36):99-99.
-
7杨春喜,朱延民.哈尔滨市“地下漏斗”区面积缩减近半[J].水利天地,2007(1):21-21.
-
8田开成.阜城县咸淡混浇搞节灌[J].河北水利,2000(C00):19-19.
-
9陆铮,孙林祉.淤井成因分析[J].农田水利与小水电,1992(2):14-15.
-
10乔瑞波.海河流域地下漏斗区水文生态修复探索性研究[J].环境保护,2009,37(4):42-43. 被引量: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