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从《悲惨世界》谈雨果的女性观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悲惨世界》是法国著名文学作家雨果的巨作,讲述了生活在法国波旁王朝复辟时期社会最底层的人们遭遇的不幸,体现了雨果的人道主义精神。然而,在小说中,女性生活的描写占据了重要比例,代表人物也很多,每个人的命运和性格大不相同,但她们的悲惨生活却十分相似,小说将作者雨果对当时社会制度下女性的深切关怀表现得十分透彻。因此,本文从《悲惨世界》对雨果的女性观进行了具体的阐释和分析。
作者
林丽华
机构地区
赣南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
出处
《作家》
2015年第11X期118-119,共2页
Writer Magazine
关键词
《悲惨的世界》
雨果女性观
分类号
I565.074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0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19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4
1
王慧华.
父爱如山——《悲惨世界》的另一种读解[J]
.考试周刊,2013(104):14-15.
被引量:2
2
万春.
《悲惨世界》:对社会与人生的人道主义关怀[J]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3(2):39-41.
被引量:6
3
吴小英.
试析《悲惨世界》的叙事特色[J]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27(2):77-80.
被引量:8
4
陈鹏.
《悲惨世界》中的温暖灵魂——冉·阿让形象解析[J]
.北方文学(下),2011(7):20-20.
被引量:10
二级参考文献
10
1
陈思和.
雨果及其作品在中国[J]
.中国比较文学,1997(4):88-98.
被引量:5
2
雨果 易贝 译.谈《悲惨世界》的一封信[J].昆明师院学报,1979,(1):86-86.
被引量:1
3
从小说到电影[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2:66-67.
被引量:1
4
雨果.论司各特(柳鸣九译)[M]//曹让庭,张铁夫等.外国文学评论选:上册.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4:215.
被引量:1
5
外国文学评论:第一辑[C].北京:北京外国文学出版社,1979:181.
被引量:1
6
(法)雨果著,李丹.悲惨世界[M]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
被引量:1
7
(法)雨果著,潘丽珍译.悲惨世界[M]. 译林出版社, 2001
被引量:1
8
吴邦文.
雨果的宗教观与创作[J]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3):65-70.
被引量:4
9
曲萌.
《悲惨世界》:爱与救赎[J]
.中国宗教,2013(3):81-81.
被引量:2
10
陈慧,黄丹丹.
《悲惨世界》中冉阿让的人物形象分析[J]
.电影文学,2013(13):99-100.
被引量:4
共引文献
19
1
王晓彬.
“洗礼”后的温暖灵魂——浅析《悲惨世界》中冉阿让的性格变迁[J]
.作家,2012(22):118-119.
2
曾涵佳.
从《悲惨世界》中体会到的人生境界[J]
.剑南文学(经典阅读)(上),2013(12):130-130.
3
李涛安.
试论《悲惨世界》的人道主义精神[J]
.芒种,2014(6):51-52.
4
赵阳.
从文本到电影:论冉阿让形象的艺术嬗变[J]
.电影文学,2014(19):76-77.
被引量:1
5
施楠.
《悲惨世界》中的心理描写与特征分析[J]
.无线互联科技,2014,11(9):216-216.
6
刘曦宇.
从《悲惨世界》中的女性形象看雨果的女性观[J]
.现代交际,2014(8):71-71.
被引量:2
7
陈巧英.
《悲惨世界》在中国的传播和研究[J]
.红河学院学报,2015,13(4):71-74.
被引量:1
8
杨莉.
影片《悲惨世界》的人道主义思想昭示[J]
.电影文学,2015(18):139-141.
9
钱韧.
对失足青少年是挽救还是毁灭--浅析《悲惨世界》带给青少年问题的启示[J]
.北方文学(中),2016,0(1):57-58.
10
钱韧.
《悲惨世界》的现实意义研究[J]
.文学教育,2016(15):30-31.
1
冯少芬.
于连与拉斯蒂涅之形象对比分析[J]
.大舞台,2012(5):274-275.
2
史玉霞.
《红与黑》文中的心理分析[J]
.短篇小说(原创版),2012(10):59-60.
3
邓世萍.
于连形象初探[J]
.新疆教育学院学报,1997,0(1):31-33.
4
任薇,李跃.
《高老头》的主题及其审读要求[J]
.文学教育(中),2015,0(9):38-39.
5
王月.
于连、高加林形象意义的对比浅释[J]
.大家,2010(24):3-3.
6
张丹琳.
于连与拉斯蒂涅个人奋斗者形象比较[J]
.时代文学(下半月),2009,0(11):27-27.
7
王昂.
巴尔扎克作品《高老头》的创作风格探析[J]
.芒种(下半月),2013,0(1):62-63.
8
杨俊光,叶玮玮.
殊途同归话涅槃——论盖茨比与于连精神幻灭后的相同抉择[J]
.大连大学学报,2014,35(1):63-68.
9
唐友霞.
从《拉辛与莎士比亚》中探索司汤达的文学理论原则——文艺要适应时代的需要[J]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4(10):168-169.
被引量:1
10
王文强.
于连和他的时代[J]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0(2):171-174.
作家
2015年 第11X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