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红高粱家族》叙事手法的变化对人物形象的影响
被引量:
1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莫言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文坛崛起的作家,其作品充满着"怀乡"的复杂情感,被归为"寻根文学"作家。在莫言的作品中,最具有影响力的是《红高粱家族》,以其新颖独特的叙事手法将人物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从而开启了中国小说叙事的新里程。本文将对该系列小说的叙事艺术进行阐述与分析,进而探讨其在对人物形象塑造上的影响,以便广大读者对《红高粱家族》有个更深刻的认识与了解。
作者
朱思鸣
机构地区
陕西职业技术学院
出处
《作家》
2015年第6X期19-20,共2页
Writer Magazine
关键词
《红高粱家族》
叙事手法
人物形象
影响
分类号
I207.42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8
参考文献
8
共引文献
24
同被引文献
6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8
1
高志,赵静.
莫言《红高粱家族》叙事艺术研究[J]
.电影评介,2010(9):105-106.
被引量:4
2
王西强,张笛声.
叙事语境转换中的现实关怀言说——从《红高粱家族》到《天堂蒜薹之歌》[J]
.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05,21(1):54-57.
被引量:3
3
宋剑华.
知识分子的民间想象--论莫言《红高粱家族》故事叙事的文本意义[J]
.广东社会科学,2009(2):150-155.
被引量:9
4
夏环举.
莫言《红高粱家族》的叙事语调及其变异分析[J]
.时代文学,2009(15):34-36.
被引量:2
5
谭鼎莎.
生命力在红高粱的世界里蓬勃绽放——莫言长篇小说《红高粱家族》思想价值探析[J]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3,29(12):28-30.
被引量:4
6
于姗,曹爽.
莫言《红高粱家族》主题意蕴及人物形象分析——兼论高粱地里的民族精魂[J]
.芒种,2014(1):80-81.
被引量:3
7
王茜.
论莫言《红高粱家族》的创作特点[J]
.芒种,2014(2):75-76.
被引量:2
8
岳园.
浅论莫言小说《红高粱家族》中的红色词[J]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0(5):51-53.
被引量:5
二级参考文献
28
1
伍丹,王余.
试析莫言小说创作的特色[J]
.作家,2009(2):27-28.
被引量:3
2
孙先科.
“新历史小说”的叙事特征及其意识倾向[J]
.文艺争鸣,1999(1):33-41.
被引量:18
3
季红真.
忧郁的土地,不屈的精魂——莫言散论之一[J]
.文学评论,1987(6):20-29.
被引量:39
4
莫言.
我的故乡与我的小说[J]
.当代作家评论,1993(2):37-39.
被引量:131
5
王德威.
千言万语 何若莫言[J]
.读书,1999,0(3):95-102.
被引量:35
6
田甜.
莫言小说的语言滑变与心理特色[J]
.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9(6):49-52.
被引量:5
7
莫言,王尧.
从《红高粱》到《檀香刑》[J]
.当代作家评论,2002(1):10-22.
被引量:147
8
陈思和.
莫言近年小说创作的民间叙述[J]
.当代作家评论,2001(6):71-71.
被引量:34
9
张清华.
《红高粱家族》与长篇小说的当代变革[J]
.南方文坛,2006(5):49-52.
被引量:8
10
宋剑华,张冀.
革命英雄传奇神话的历史终结——论莫言《红高粱家族》的文学史意义[J]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0(5):92-97.
被引量:11
共引文献
24
1
阮彩凤.
概念隐喻视角的隐喻翻译策略研究——以《红高粱家族》英译本中“红高粱”的隐喻为例[J]
.现代交际,2020(18):90-92.
被引量:1
2
温瑜.
莫言小说《红高粱家族》中性描写的价值[J]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30(8):1-2.
被引量:2
3
陈希,杜敏.
《红高粱家族》中两个“宾故事”及意义[J]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9,28(2):31-35.
被引量:1
4
杜明业.
《红高粱》:“民族寓言”学说的归位与突围[J]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12(3):90-94.
5
刘岚.
莫言《红高粱家族》的写作特色[J]
.北方文学(中),2013(4):35-35.
6
邓全明.
主体的没落:莫言小说创作的一个重要转折——对《生死疲劳》的解读[J]
.芙蓉,2014(2):175-177.
7
韩辉.
叙事学视域内的《天堂蒜薹之歌》葛浩文译本阐释[J]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0(4):87-91.
被引量:5
8
陈晨.
电影《红高粱》中的人物角色分析[J]
.电影文学,2014(16):96-97.
9
张海燕.
论莫言《红高粱》中的语言风格[J]
.芒种(下半月),2014,0(12):4-5.
10
张晨晨,甄长慧,曹静.
从认知隐喻角度解读葛浩文的“隐”与“不隐”——以《红高粱家族》英译本为例[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6):81-84.
被引量:5
同被引文献
6
1
陈卓,王永兵.
论莫言新历史小说的民间叙事[J]
.当代文坛,2016(2):47-51.
被引量:9
2
杨培源.
莫言小说《红高粱家族》的叙述视角及其文学效果[J]
.文化学刊,2019,0(1):125-127.
被引量:2
3
庞雅文.
《红楼梦》与《红高粱》的家族叙事比较[J]
.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19,0(9):72-76.
被引量:1
4
洪华平.
莫言《红高粱家族》的叙事艺术探析[J]
.大观(论坛),2020(3):153-154.
被引量:1
5
王幸逸.
《红高粱家族》:传奇叙事与乡村想象[J]
.鸭绿江,2020(9):67-67.
被引量:1
6
郑琳娜.
论莫言小说中的生命叙事[J]
.作家,2015,0(7X):35-36.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1
1
骆冬青.
《红高粱家族》中叙事手法的巧妙转换[J]
.新纪实,2021(8):26-28.
1
张弈妍.
《平原》:解读人性的欲与痛[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7):3-4.
2
李晓晓,徐楠.
读“莫言”[J]
.北方文学(下),2013(10):37-38.
3
杨文堂.
文化再解读:中国当代新历史主义[J]
.电影评介,2009(21):101-102.
4
金仕霞.
寻根文学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J]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7(4):28-30.
被引量:2
5
王峭.
浅论莫言小说的特点[J]
.青年文学家,2013,0(11X):20-20.
被引量:1
6
文学桂军在中国文坛崛起的发祥地与大本营 悠久历史 涵养人文 《广西文学》(月刊)[J]
.广西文学,2007(9):63-63.
7
海仑.
华裔作家裘小龙出版新作[J]
.世界文学,2008(2):316-317.
8
曹敏佳.
心上的红萝卜[J]
.宁波通讯,2012(21):71-71.
被引量:1
9
叶茂樟.
千言万语何若莫言[J]
.满分阅读(高中版),2011(1):64-67.
10
宋炳军.
莫言:讲故事的人[J]
.文化月刊(下旬刊),2012,0(12):16-17.
作家
2015年 第6X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