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高古”与“脱俗”:宋代柳宗元诗歌解读——以苏轼为中心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独韦应物、柳宗元发纤秾于简古,寄至味于澹泊,非余子所及也。[1]2124(《书黄子思诗集后》)柳子厚诗在陶渊明下,韦苏州上;退之豪放奇险则过之,而温丽清深不及也。所贵乎枯澹者,谓其外枯而中膏,似澹而实美,渊明、子厚之流是也。若中边皆枯澹,亦何足道。[1]2109(《评韩柳诗》)在柳宗元诗歌的接受史中,苏轼的论述对宋代乃至后世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宋人十分明确苏轼对柳宗元诗歌的重要意义,如晁说之《通叟年兄视以柳侯庙诗三首辄亦有作所谓增来章之美也》其三所说“文编兴旧学,诗价重东坡”[2]13734,又如《诗眼》所载“子厚诗尤深远难识,前贤亦未推重,自老坡发明其妙,学者方渐知之”。[3]122在今人研究中,陈文忠先生将苏轼视为柳诗歌“第一读者”[4]84,苏轼对柳诗“清淡”诗风的定位以及对后世的深远影响也一直是研究的重点。[5]苏轼对柳诗的审美评价具体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以“枯淡”为美学核心的诗学品评,二是围绕柳诗中“高古脱俗”精神气质的讨论。
作者 宋鸽
出处 《中国苏轼研究》 2017年第1期216-229,共14页
  • 相关文献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