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浮针疗法的诊断作用体会 被引量:14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浮针疗法是指用一次性浮针等针具在局限性病痛的周围皮下浅筋膜进行扫散等针刺活动的针刺疗法(needling therapy)[1]1-15,由符仲华博士于1996年在第一军医大学工作期间发明,而后逐渐完善。因其具有适应证广、疗效快捷确切、操作方便、经济安全、鲜有不良反应等优点,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通过不断的临床实践我们发现,浮针的作用机制在于治疗myofascial pain and the trigger point,我们简称MTrP[1]44-72引起的系列症状,浮针疗法的发明,提高了局限性病痛的治疗效果,也促进了针刺研究的发展。浮针疗法既具有传统中医安全、鲜有不良反应的优势,也具有现代医学疗效快捷。
作者 贺青涛
出处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1期36-37,共2页 Chinese Acupuncture & Moxibustion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

  • 1符仲华著..浮针疗法治疗疼痛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240.

同被引文献157

引证文献14

二级引证文献138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