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00-101,共2页
Statistics & Decision
同被引文献14
-
1于浩.关于中国利率市场化的几点思考[J].现代商业银行,2004(10):54-55. 被引量:1
-
2胡斌.人民币金融衍生产品与利率市场化[J].国际金融研究,2005(5):50-55. 被引量:16
-
3中国金融理财产品分析评价小组.中国银行理财产品运行分析评价报告(2008年)[M]/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与中国社科院金融所金融产品中心合作研究报告,2009. 被引量:1
-
4BIS, Recent Innovation in International Banking[J]. CGFS Publications, 1986(4). 被引量:1
-
5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分析小组[R].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报告.2005,(1). 被引量:3
-
6林毅夫,孙希芳.银行业结构与经济增长[J].经济研究,2008,43(9):31-45. 被引量:467
-
7郭田勇,陆洋.监管新规促银行理财产品回归稳健[J].西部论丛,2009(9):52-53. 被引量:7
-
8王国松.中国的利率管制与利率市场化[J].经济研究,2001,36(6):13-20. 被引量:167
-
9徐相华.利率市场化对农村商业银行的影响和对策分析[J].经营管理者,2013(1X):65-65. 被引量:4
-
10李伟明,张永生.对我国利率市场化问题的思考[J].商业研究,2004(2):139-141. 被引量:6
二级引证文献24
-
1彭彦.关于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思考[J].技术与市场,2008,15(6):62-62. 被引量:1
-
2官爱兰,全辉.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难点与对策[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09,27(1):114-117. 被引量:4
-
3官爱兰,全辉.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难点及对策分析[J].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22(1):48-50. 被引量:1
-
4蔡子正,王功娥.浅议美国利率市场化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商场现代化,2010(31):207-207.
-
5谢启标.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基础条件和路径选择[J].福建行政学院学报,2011(2):100-104. 被引量:1
-
6徐浩川.审慎推进利率市场化的思考[J].吉林金融研究,2012(5):16-19.
-
7肖建学.银行理财业务与我国存款利率市场化[J].中国市场,2012(46):49-53. 被引量:6
-
8伍春江.风险化的理财产品促进利率市场化[J].全国商情,2012(12X):33-33. 被引量:1
-
9中国人民银行南京分行金融研究人才库课题组,张伟.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创新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影响研究[J].金融纵横,2013(3):8-16. 被引量:5
-
10孙欣华.金融脱媒对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影响分析[J].山东财政学院学报,2013(4):56-62. 被引量:5
-
1李维林.我国现阶段利率政策有效性分析[J].发展论坛,2003(9):28-29. 被引量:1
-
2闫红蕾.我国当前公开市场业务的国际经验借鉴[J].知识经济,2015(21):22-22.
-
3李志强,李耀增,谢远殿.推动利率市场化的政策建议[J].经济师,2002(4):223-224. 被引量:1
-
4邱峰.打造完美的国债收益率曲线助力其功能发挥[J].国际金融,2014(3):52-56. 被引量:5
-
5李晓阳,张龄鹤.我国当前公开市场业务的发展趋势[J].商情,2014(38):108-108.
-
6杜静,石家洪,王怀芳.利率市场化后的客户行为与商业银行的对策[J].新金融,2003(5):22-23. 被引量:1
-
7赵静.值得注意的调控利率“背向力现象”[J].征信,1995,22(4):91-92.
-
8石鑫.高通胀条件下利率频繁变动所引起的利率退出效应[J].知识经济,2014(2):98-99.
-
9邹瑾.人口老龄化与货币政策效力——基于新兴经济体的实证分析[J].当代财经,2017(3):3-13. 被引量:15
-
10李惠冰.监管缺失下的风险集结[J].理财(市场版),2013(2):21-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