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教授的不同选择[北大演讲录之四]——以鲁迅与胡适为中心
被引量:1
出处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7,共4页
参考文献23
1 胡适.《普及和提高》,《胡适文集》12卷《胡适演讲集》,436页,437页,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被引量:1
2 胡适.《在北大开学典礼会上的讲话》,《胡适文集》12卷《胡适演讲集》,438页,439页. 被引量:1
3 胡适.《在北大成立二十五周年纪念会上的讲话》,《胡适文集》12卷《胡适演讲集》,447,448页.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被引量:1
4 胡适.《学术救国》,《胡适文集》12卷《胡适演讲集》,454页.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被引量:1
5 《北京通信》,《鲁迅全集》3卷,51页. 被引量:2
6 .《娜拉走后怎样》[A]..见鲁迅杂文集《坟》[C].,.. 被引量:5
7 《未有天才之前》,《鲁迅全集》1卷,169页. 被引量:4
8 《华盖集·后记》,《鲁迅全集》3卷,177~178页. 被引量:2
9 《忽然想到(五)》,《鲁迅全集》3卷,42页,43页. 被引量:2
10 《灯下漫笔·(一)》,《鲁迅全集》1卷,213页. 被引量:1
共引文献53
1 张伯存.征婚广告:从私人话语到公共叙事[J] .当代作家评论,2004(4):149-156. 被引量:3
2 魏韶华.论鲁迅的“思想原点”及其克尔凯郭尔之影响[J] .鲁迅研究月刊,2004(7):31-41. 被引量:4
3 邹小站.章士钊《甲寅》时期自由主义政治思想评析[J] .近代史研究,2000(1):68-126. 被引量:3
4 谢友祥.鲁迅与“五四”新文化的局限性[J] .鲁迅研究月刊,2000(12):20-24. 被引量:2
5 邓晓芒.鲁迅思想矛盾探源[J] .鲁迅研究月刊,2001(2):26-32. 被引量:7
6 陈国恩.《堂·吉诃德》与20世纪中国文学[J] .外国文学研究,2002,24(3):123-129. 被引量:4
7 戴燕.鲁迅的药与酒及魏晋风度[J] .鲁迅研究月刊,2005(3):4-12. 被引量:4
8 高玉.鲁迅的语言观与创作及其与中国现代文学发生的关系[J] .鲁迅研究月刊,2000(4):30-45. 被引量:6
9 张业松,(罗铮)(整理),虞箐(整理).文学史线索中的巴金与鲁迅——悼巴金并纪念鲁迅逝世六十九周年[J] .当代作家评论,2006(1):12-22. 被引量:4
10 钱理群.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有关传统文化的几次思想交锋——以鲁迅为中心(一)[J] .鲁迅研究月刊,2006(1):4-20. 被引量:7
同被引文献25
1 张怡.文化资本[J] .外国文学,2004(4):61-67. 被引量:18
2 胡牧.翻译研究:一个社会学视角[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9):48-51. 被引量:34
3 布迪厄,华康德.实践与反思:反思社会学导引[M].李猛,李康,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 被引量:3
4 布迪厄.文化资本与社会炼金术[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被引量:63
5 李红满.布迪厄与翻译社会学的理论建构[J] .中国翻译,2007,28(5):6-9. 被引量:70
6 邢杰.译者“思维习惯”——描述翻译学研究新视角[J] .中国翻译,2007,28(5):10-15. 被引量:88
7 Bourdieu P. The Field of Cultural Production:Essay on Art and Literature [M]. Cambridge :Polity Press, 1993. 被引量:1
8 Bourdieu P. Distinction : A Social Critique of the Judgment of Taste [M]. Richard Nice (trans.). London and New York : Routledge & Kegan Paul, 1986. 被引量:1
9 胡适.谈新诗--八年来一件大事[C]//姜诗元,编选.胡适文集.北京:华厦出版社,2000. 被引量:1
10 许霆.中国新诗发生沦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被引量:1
1 许立新.意识形态·政治权力·国家课程改革——英国个案研究[J] .外国中小学教育,2007(1):1-5.
2 钱理群.北京大学教授的不同选择——以鲁迅与胡适为中心[J] .文艺争鸣,2003(3):4-9.
3 郁宏军.洞悉并欣赏学生的闲暇爱好[J] .新课程研究(下旬),2010(10):124-125.
4 徐纬光.社会形态、政治权力和教育体制——当代中国教育体制改革的逻辑[J] .复旦教育论坛,2004,2(4):21-25. 被引量:7
5 徐洪军.鲁迅与胡适基础教育思想比较研究及其当代意义[J]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13,29(2):56-62.
6 李伟胜.从专业的高度建设“民主型班级”——以学科教学为参照,辨析班级管理的专业地位[J] .现代教学,2015,0(8):30-32.
7 徐贲.美国人为何不信任精英[J] .中外文摘,2011(22):11-11.
8 熊丙奇.学校决定一切?[J] .大学(指南),2011(12):54-55.
9 陈卓.道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之比较——基于权力的视角[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45(1):151-157. 被引量:7
10 张秋玲.今天我们走班,明天我们干什么?[J] .语文建设,2011(4):26-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