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斯特拉文斯基的调性轴 被引量:5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本文作者认为,在廿世纪音乐理论中,还没有一种分析那种有组织地围绕某些中心音、却没有传统调性的音乐作品的理论,能够比得上分析调性音乐的申克尔的理论或分析12音音乐的序列理论。由此出发,作者从斯特拉文斯基若干新古典主义代表作中,归纳、提炼出一种所谓“新的理论分支”——调性轴的理论,并力图以此来阐释这些作品广义的和声运动、声部进行和调性组织。在论述调性轴之前,作者列举了一些著名理论家在探讨斯特拉文斯基本人所说的“引力极”的过程中所阐发的理论(由于篇幅所限,这一部分译文删去)。这些理论大致可分为两种。一种以P·布列兹、H·申克尔为代表。布列兹认为“斯特拉文斯基的语汇并非是一种调性观点的解放,实际上它由围绕着某些极产生的巨大引力所组成。最古典的极就是主音、属音和下属音”。申史尔则是从一个根本不同的历史观点出发,用从古典、浪漫时期衍生出来的模式观念去判断斯特拉文斯基的音乐。另一种理论以贝杰和托恩为代表。他们认为具有“四个对称的潜在调中心”的八声音阶才是斯特拉文斯基“音响、音程、甚至复杂音调中极的引力”的实质。作者认为上述两种理论都不能圆满地解释斯特拉文斯基作品中的调性运动。于是便从分析几部重要作品的和声结构入手。
机构地区
出处 《音乐探索》 1987年第1期72-81,共10页 Explorations in Music
  • 相关文献

同被引文献9

  • 1林华.斯特拉文斯基的复调写作技巧[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1986(1):29-37. 被引量:8
  • 2杨通八.艺术探索家斯特拉文斯基[J].人民音乐,1982(9):48-52. 被引量:3
  • 3(美)唐纳德·格劳特,克劳德·帕利斯卡.西方音乐史[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1996:754. 被引量:2
  • 4(俄)S·萨文科.斯特拉文斯基的世界[C]//张洪模等,译.俄罗斯作曲家与20世纪.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5. 被引量:1
  • 5李振邦.教会音乐[M].台北:世界文物出版社,2002:182-183. 被引量:1
  • 6(美)迈克尔·肯尼迪,乔伊斯·布尔恩.牛津简明音乐词典[Z].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924. 被引量:1
  • 7(美)罗伯特·克拉夫特.斯特拉文斯基访谈录[M].李毓榛,任光宣,译北京:东方出版社,2004:272-273. 被引量:1
  • 8(俄)伊戈尔·斯特拉文斯基.诗篇交响曲[M].London:Boosey&Hawkes,1948. 被引量:1
  • 9(前苏联)尼古拉·斯拉尼姆斯基.韦氏新世界音乐词典[Z].吴松江等,译.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7:33(). 被引量: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