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我国古典文学中“以悲为美”审美方式及其演变探究 被引量:2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人们从春秋战国起,就开始关注艺术以及人情感间的相互关系,特别是在我国古典文学中,"以悲为美"是重要的审美方式,人们从多个角度对其进行了探究。本文主要针对古典文学中的"以悲为美",结合文学自身演变规律,以屈原以及汉文学创作为基础,融合时代背景,探究其审美方式以及演变。本文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探究,即:首先探讨了在我国古典文学中"以悲为美"的审美方式的基本概念;在此基础上,探究了"以悲为美"审美方式的演变过程。本文主要通过探究了在我国古典文学中"以悲为美"的审美方式以及演变规律,进而影响人们的文学审美倾向。
作者 袁媛
机构地区 长春师范大学
出处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X期49-50,共2页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4

  • 1张法著..中国文化与悲剧意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228.
  • 2于浴贤.从骚体赋看汉人对屈骚的接受和传播[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6(1):32-37. 被引量:2
  • 3王光文著..中国古典文学的悲剧精神[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333.
  • 4(梁)钟嵘著,周振甫译注..诗品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1998:100.

共引文献1

同被引文献20

引证文献2

二级引证文献10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