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伍尔芙《邱园记事》中的语言风格研究
被引量: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英国作家伍尔芙创作于1919年的短篇小说《邱园记事》是叙事手法独特的作品。其反传统的写作手法在这篇小说中初现端倪,尤其是跨时空的意识流风格,将人物内心与现实场景巧妙融合的现代主义创作手法在世界文坛独树一帜。
作者
谭杰
机构地区
攀枝花学院外国语学院
出处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Z期47-48,共2页
关键词
意识流
语言风格
动作语言
分类号
I561.074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7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13
同被引文献
6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1
参考文献
5
1
申丹著..叙述学与小说文体学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326.
2
杨文文.
伍尔夫作品的女性主义文论及女性主义[J]
.语文建设,2014,0(11Z):40-41.
被引量:4
3
朱江.
从伍尔夫《到灯塔去》看意识流主题的构建[J]
.语文建设,2014,0(06Z):54-55.
被引量:4
4
毛晋华.
空白视角下对伍尔夫小说《到灯塔去》的解读[J]
.语文建设,2013,0(02Z):52-53.
被引量:4
5
倪坤鹏.
伍尔夫悲剧意识的成因及其对作品的影响[J]
.语文建设,2014,0(07Z):30-31.
被引量:8
二级参考文献
7
1
[英]弗吉尼亚·伍尔夫(V·Woolf) 著,瞿世镜.论小说与小说家[M]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
被引量:13
2
R Barthes,Trans,R.Howard.Critical Essays[]..1972
被引量:1
3
瞿世镜编选.伍尔夫研究[M]. 上海文艺出版社, 1988
被引量:13
4
岳峰.
论《到灯塔去》的“非个人化”[J]
.零陵学院学报,2003,24(4):59-61.
被引量:5
5
王小清.
从女性主义角度分析伍尔夫的《到灯塔去》[J]
.语文建设,2013(09X):31-32.
被引量:4
6
朱江.
从伍尔夫《到灯塔去》看意识流主题的构建[J]
.语文建设,2014,0(06Z):54-55.
被引量:4
7
孙迎.
唤起瞬间真实的存在——品读伍尔夫的《墙上的斑点》[J]
.语文建设,2004(3):22-24.
被引量:2
共引文献
13
1
刘美鹭.
论伍尔夫的女性主义思想[J]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21(9):139-140.
被引量:1
2
杨文文.
伍尔夫作品的女性主义文论及女性主义[J]
.语文建设,2014,0(11Z):40-41.
被引量:4
3
赵婵.
弗吉尼亚·伍尔夫《邱园记事》中的诗化语言[J]
.语文建设,2015,0(2Z):82-82.
4
马红英.
认知语言学理论下伍尔夫《到灯塔去》语篇探析[J]
.语文建设,2015,0(3Z):55-56.
被引量:1
5
陶超.
弗吉尼亚·沃尔夫《墙上的斑点》的功能文体研究[J]
.语文建设,2015,0(9Z):39-40.
6
王颖,焦婕.
伍尔夫在《邱园记事》中的诗化语言呈现[J]
.语文建设,2016,0(3Z):39-40.
被引量:1
7
王红丽.
塔之惑——《到灯塔去》的象征主义研究[J]
.语文建设,2016,0(4Z):37-38.
8
高灵新.
从《到灯塔去》管窥伍尔夫小说的诗意语言[J]
.语文建设,2016,0(5Z):47-48.
被引量:1
9
张炎.
存在主义理论下《雅各布之屋》的文本研究[J]
.语文建设,2016,0(8Z):27-28.
10
李堃,李馨.
伍尔夫小说人称代词的表达策略研究——《海浪》为例[J]
.语文建设,2016,0(11Z):37-38.
同被引文献
6
1
章燕.
浅析英国诗歌的多元化倾向[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3):65-73.
被引量:6
2
倪坤鹏.
伍尔夫悲剧意识的成因及其对作品的影响[J]
.语文建设,2014,0(07Z):30-31.
被引量:8
3
杨文文.
伍尔夫作品的女性主义文论及女性主义[J]
.语文建设,2014,0(11Z):40-41.
被引量:4
4
温晶晶.
意识流视角下小说《墙上的斑点》的解读[J]
.语文建设,2014,0(12Z):39-40.
被引量:3
5
韩莹,孙福广.
乔叟对英国文学的贡献探讨[J]
.语文建设,2015,0(1Z):2-3.
被引量:1
6
刘芳.
《德伯家的苔丝》叙事空间分析[J]
.语文建设,2015,0(1Z):38-39.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3
1
陈帅.
论英国诗歌文学的格律语言评析[J]
.语文建设,2015,0(7Z):78-79.
被引量:1
2
陶超.
弗吉尼亚·沃尔夫《墙上的斑点》的功能文体研究[J]
.语文建设,2015,0(9Z):39-40.
3
郑瑾.
追寻之旅——伍尔芙在《邱园记事》中的语言艺术[J]
.语文建设,2016(12Z):61-62.
二级引证文献
1
1
陈建华.
约翰·邓恩《歌与短歌》的诗歌特色解析[J]
.语文建设,2015,0(11Z):65-66.
1
吴晓明.
爱,一门之隔[J]
.文苑(经典美文),2007,0(11):15-16.
2
张文钰,吕红梅.
《邱园记事》中的荒诞派戏剧语言[J]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13(2):87-89.
3
焦文林.
透视肖像神情,关注动作语言——古代诗歌人物形象分析[J]
.新语文学习(高中),2011(3):40-42.
4
星汉.
优雅女人如美酒[J]
.躬耕,2010(10):52-52.
5
张丹.
蜗牛眼里看世界——《邱园记事》中蜗牛的象征意义[J]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5,31(8):74-75.
被引量:1
6
钟伟华.
从《邱园记事》看伍尔夫的诗化小说[J]
.韶关学院学报,2006,27(10):59-61.
被引量:5
7
胡静.
论《原野》中动作语言的戏剧功能[J]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22(3):99-102.
8
张传根.
《邱园记事》的“相关”解读关联理论视角[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10):91-92.
9
吴伟.
从生态主义角度解读《邱园记事》[J]
.外语艺术教育研究,2008,0(3):90-92.
10
赵婵.
弗吉尼亚·伍尔夫《邱园记事》中的诗化语言[J]
.语文建设,2015,0(2Z):82-82.
语文建设
2015年 第1Z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