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我国历代诗歌与音乐的关系和意义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我国从古至今,诗歌与音乐总是紧密并存的。两者是艺术的共同体,纵观我国历代诗歌文化的发展与历史,诗歌与音乐之间有着互相补充、相互交融的密切关系。作为艺术结合体的诗歌和音乐,诗歌是情感的载体,音乐是情感的渲泄窗口,诗歌与音乐之间存在着一条隐形的"脐带",彼此具有相辅相成性。
作者
时爱华
机构地区
河南科技学院
出处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3年第05Z期79-80,共2页
关键词
历代
诗歌
音乐
紧密
分类号
J605 [艺术—音乐]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3
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7
同被引文献
3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6
1
赵青.
格鲁克的歌剧改革——诗歌和音乐在歌剧里的对立统一[J]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09,23(2):33-36.
被引量:2
2
杜瑞平,刘硕.
挽歌的审美文化价值[J]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2(2):19-23.
被引量:2
3
雎公昭.
浅论诗歌与音乐的关系--兼谈新诗的发展方向[J]
.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2005,22(3):84-87.
被引量:6
4
李建英,谢泽滔.
古典诗词的音乐美探幽[J]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2005(08S):74-76.
被引量:3
5
孙尚勇.
东晋诗歌的音乐学考察——兼论音乐与文学研究之关系[J]
.聊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6):94-98.
被引量:2
6
沈亚丹.寂静之音——关于诗歌的音乐性言说[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00(03)
被引量:1
二级参考文献
13
1
汪习波.
玄言对东晋诗歌的渗透[J]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41(5):126-130.
被引量:1
2
归青.
“淡乎寡味”吗?——玄言诗风行百年原因试析[J]
.中州学刊,1998(3):99-104.
被引量:3
3
王小盾.
琴曲歌辞《胡笳十八拍》新考[J]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7,29(4):23-29.
被引量:8
4
赵敏俐.
关于加强中国诗歌与音乐关系研究的几点思考[J]
.文艺研究,2002(4):97-99.
被引量:13
5
孙尚勇.
宫体诗概论[J]
.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01(3):71-77.
被引量:1
6
[10]杨伯峻.论语译注:先进篇第十一[M].第2版.北京:中华书局,1980:113.
被引量:1
7
[11]杨伯峻.论语译注:述而篇第七[M].第2版.北京:中华书局,1980:72.
被引量:1
8
[13]杨伯峻.论语译注:学而篇第一[M].第2版.北京:中华书局,1980:6.
被引量:1
9
[16]丁福保.历代诗话选编[M].北京:中华书局,1983:25.
被引量:1
10
[18]孙楷第.傀儡戏考原[M].上海:上海上杂出版社,1953:4.
被引量:1
共引文献
7
1
梁美玲.
试论宋词歌曲的艺术特征[J]
.沧桑,2008,0(5):217-218.
被引量:2
2
黎珍.
我国历代诗歌与音乐的关系[J]
.飞天,2010(22):20-21.
被引量:2
3
翟红锦.
诗歌与音乐的关联性刍议[J]
.飞天,2011(18):73-74.
4
徐文.
绿叶对根的情意——现代歌词的诗意回归[J]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10,30(5):64-65.
5
李鸿梦.
唐代诗歌与现代音乐的完善融合探讨[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4(15):163-164.
6
李优.
唐诗宋词的音乐演唱传播及其影响[J]
.湖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43(2):80-85.
7
陈瑜.
英语格律诗翻译技巧与音乐性的融合[J]
.黄河之声,2023(16):128-130.
同被引文献
3
1
杨有山,杨帆.
中国古代诗词曲与音乐之关系[J]
.求索,2009(5):196-197.
被引量:3
2
谢文娟.
小剧场歌剧《再别康桥》的艺术特点和音乐特色[J]
.大众文艺(学术版),2017(7):149-149.
被引量:1
3
李栋全.
歌剧《再别康桥》中的中国传统写意美[J]
.戏剧之家,2017(21):25-26.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1
1
彭梦月.
浅谈歌剧《再别康桥》中现代诗歌与音乐的交融现象[J]
.黄河之声,2021(23):43-45.
1
刘文华.
恰夫妻少年[J]
.太湖,2009,0(2):4-9.
2
朱顺闯.
莎士比亚悲剧中的献祭行为[J]
.安康学院学报,2015,27(1):73-75.
3
编委会报告(11)[J]
.上海文学,2004(5):112-112.
4
刘文华.
少年的麦地(短篇小说)[J]
.滇池,2006,0(3):48-55.
5
龚军辉.
南方作物[J]
.散文诗,2009,0(9):38-39.
6
玛.尼米耶,周皓.
密友[J]
.世界文学,2015(5):181-197.
7
李祖德.
“农民”与中国新文学的叙事动力[J]
.文艺理论与批评,2009(2):62-70.
8
王贵明.
乔伊斯的现代主义小说与西方文化传统[J]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5(2):87-90.
被引量:4
9
孙消.
浅析新时期美声民族两种唱法的相互交融[J]
.大众文艺(学术版),2011(18):21-21.
被引量:2
10
吕娜.
《妇女生活》弃妇群像与古代女性形象的关系和意义[J]
.青春岁月,2011,0(8):54-54.
语文建设
2013年 第05Z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