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释之”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之,原是会意字,是“出”、“往”、“到”的意思,动词,文言中常见,如:“驱而之薛。”(《战国策、齐策》)“之”就是这个意思。代词、助词“之”是动词“之”的假借字。一、代词“之”最早作指示代词,后作人称代词,甲骨文中的代词“之”都是近指指示代词,相当于“这”,如:“于之夕又(有)大雨”。(《十辞通纂》582)。
作者
段德森
出处
《云梦学刊》
1980年第2期45-56,共12页
Journal of Yunmeng
关键词
近宾语
中心词
定语
名词修辞语
主谓词组
句子成分
介词结构
分类号
G6 [文化科学—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64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64
1
游泽生.
论代词“之”字[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6,7(3):121-127.
被引量:1
2
陈宁萍,张惠英.
汉语普通话中第三人称代词的用法[J]
.当代语言学,1986(4):151-154.
被引量:4
3
甘子钦.
谈“疑问代词结构”[J]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7(1):146-156.
被引量:1
4
祝中熹.
先秦第一人称代词初探[J]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6,14(2):110-116.
被引量:23
5
李智泽.
《孟子》与《孟子章句》代词比较[J]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6,14(4):82-89.
被引量:6
6
梁晓虹.
小议佛经“仁”“仁者”用作第二人称代词[J]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6(3):23-24.
被引量:3
7
李延瑞.
谈代词“横切”的依据[J]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3):76-83.
被引量:1
8
李功成.
谈人称代词“其”[J]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8(1):73-76.
被引量:2
9
丁修志.
用于对称的“子”应为人称代词[J]
.学术交流,1986(6):96-100.
被引量:1
10
陈肖霞.
上古第一人称代词“吾”、“我”浅谈[J]
.高校教育管理,1986(4):49-55.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1
1
李璐.
20世纪80年代汉语代词研究概论——汉语代词研究史之初步繁荣期[J]
.学术交流,2018(12):136-144.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1
1
曹炜,维克多.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汉语代词研究[J]
.学术交流,2019(4):145-158.
1
刘孟斌.
假借字例析[J]
.语文天地(初中版),2004(18):16-16.
2
张微.
图说汉字之草[J]
.学生之友(童花果),2016,0(10):31-31.
3
周廷贵.
中学阶段通假字教学浅议[J]
.剑南文学(经典教苑)(下),2012(8):140-140.
被引量:1
4
黎淼.
“风”“虫”“虹”等字的分析[J]
.小学语文教学,2014,0(6):55-55.
5
雷缙碚.
古汉语课假借字与通假字的教学[J]
.教师,2014,0(26):54-55.
6
何兆吉.
假借与通假略说[J]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8(2):46-48.
7
任林深.
闻喜话的指示代词[J]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19(1):95-97.
被引量:3
8
罗发辉.
重点句型大看台[J]
.英语辅导(初一年级),2000(12):6-7.
9
方兆武.
“这”应为“那”[J]
.语文知识,1994(1):61-62.
10
赵新民.
学科成语集锦[J]
.写作(中),2009(11):46-46.
云梦学刊
1980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