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客家话的性质——兼论南方汉语方言的形成历史
被引量:
4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本文通过客家话,特别是与客家话很接近的浙南畲话跟苗瑶语的比较,并参照客家人的遗传分析,论证客家话与苗瑶语之间的底层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汉语南方方言形成的一种新史观,认为大部分的南方汉语方言,最初是在南方原住民的语言基础上逐渐汉化形成的。
作者
潘悟云
机构地区
上海师范大学语言研究所
出处
《语言研究集刊》
2005年第1期18-29,393,共13页
Bulletin of Linguistic Studies
关键词
客家话
比较
遗传分析
南方方言
形成历史
分类号
H176 [语言文字—汉语]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1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26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5
参考文献
1
1
毛宗武,蒙朝吉.畲语简志[M]民族出版社,1986.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26
1
黄雄鹰.
横山寨博易场对宋代桂西壮族经济发展的影响[J]
.百色学院学报,2003,17(4):51-55.
被引量:4
2
张家驹.
宋代的两淮山水寨——南方人民抗金斗争的一种武装组织[J]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60,7(1):86-92.
被引量:5
3
塚田诚之,陈伟明.
唐宋时期华南少数民族的动向——以左右江流域为中心[J]
.贵州民族研究,1994,14(3):162-172.
被引量:4
4
罗美珍.
傣语长短元音和辅音韵尾的变化[J]
.民族语文,1984(6):20-25.
被引量:12
5
毛宗武,蒙朝吉.
博罗畲语概述[J]
.民族语文,1982(1):64-80.
被引量:18
6
李锦芳.
粤语中的壮侗语族语言底层初析[J]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17(6):71-76.
被引量:10
7
覃绍则.
宋代横山寨治所考[J]
.广西民族研究,1990(2):71-72.
被引量:1
8
黄勇.
李树侗话辅音尾的演变规律[J]
.民族语文,1995(2):48-54.
被引量:4
9
周振鹤.
客家源流异说[J]
.学术月刊,1996,28(3):16-24.
被引量:20
10
李如龙.
关于东南方言的“底层"研究[J]
.民族语文,2005(5):1-15.
被引量:21
引证文献
4
1
郭必之,钱志安,邹嘉彦.
粤语“阳入对转”词的底层来源[J]
.民族语文,2008(4):51-60.
被引量:3
2
朱海滨.
长江流域上的中华文明[J]
.人民论坛,2019(B08):139-141.
被引量:1
3
程涛.
宋代南岭地区的堡寨——以政区交界地带为中心[J]
.贺州学院学报,2023,39(2):44-53.
被引量:1
4
中西裕树.
畲语的调类演变与“浊上归去”[J]
.南开语言学刊,2015(1):68-73.
二级引证文献
5
1
刘根辉,杨帆.
“土”部《广韵》外音字音义探析[J]
.古汉语研究,2017(4):97-102.
2
王全华.
山东临沂方言的“着”及其语义演变[J]
.临沂大学学报,2020,42(6):109-120.
被引量:1
3
张荣荣.
字词互动视角下的粤方言词探源——以牛排、文胸为例[J]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39(3):18-23.
4
袁晓仙.
从内陆到边疆:环境史视域下中国流域文明的内生与互动[J]
.保山学院学报,2023,42(3):20-28.
5
周羽.
镇峡寨巡检司沿革及其职权变迁[J]
.贺州学院学报,2024,40(1):16-28.
1
潘倩莹.
“基于”一词的历时发展过程[J]
.青年文学家,2013,0(26):134-134.
2
晁瑞.
方言词“敢说”的词汇化与话语主语的零形式[J]
.语言科学,2006,5(4):36-40.
被引量:2
3
欧阳觉亚.
运用底层理论研究少数民族语言与汉语的关系[J]
.民族语文,1991(6):23-29.
被引量:13
4
张重阳.
再谈日语中男、女用语的差别[J]
.青年时代,2016,0(11):165-165.
5
刘泽民.
浙江泰顺司前畲话音系[J]
.方言,2007,29(4):327-338.
被引量:1
6
何亮.
方言季节类时间词语的共时分布与历时考察[J]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4(5):18-23.
被引量:3
7
刘泽民.
客赣粤平诸方言溪母读擦音的历史层次[J]
.南开语言学刊,2010(1):31-36.
被引量:3
8
冯春田.
《歧路灯》结构助词“哩”的用法及其形成[J]
.语言科学,2004,3(4):29-37.
被引量:12
9
毕雪飞.
日语第一人称代词的使用特征与文化内涵——兼与汉语第一人称代词比较[J]
.语文学刊(高等教育版),2009(2):70-72.
被引量:2
10
高天霞.
顾炎武语音史观辨议[J]
.贺州学院学报,2016,32(1):56-59.
语言研究集刊
2005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