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敦煌本《鶡冠子》上卷注研究
被引量:
1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鶡冠子》敦煌本注是现存最早的注,把它与全本(以《子汇》本为代表)比较,可见其在校勘、训诂上颇具价值。其注解简要切实,多合原义,对原文有补阙阐发,胜于陆佃注。注者寓哲学思考于注中,可见其治国理想。
作者
杨兆贵
出处
《中国历史文物》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80-88,共9页
Journal of National Museum of Chinese History
关键词
《鶡冠子》
敦煌本
唐残本
子汇本
注解
治国理想
分类号
K877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7
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126
同被引文献
19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6
1
杨兆贵.
近年《鹖冠子》研究简评[J]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47(1):74-77.
被引量:7
2
何凤奇,王洪生.
唐人写本《鹖冠子》残卷跋(附校勘记)[J]
.文献,1987(4):162-171.
被引量:5
3
阎文儒.
关于唐代残卷《鹖冠子》及其他[J]
.文献,1987(4):172-174.
被引量:3
4
唐兰.
马王堆出土《老子》乙本卷前古佚书的研究——兼论其与汉初儒法斗争的关系[J]
.考古学报,1975(1):7-38.
被引量:122
5
(清)郭庆藩撰..庄子集释 下 第2版[M].北京:中华书局,2004:1118.
6
杨伯峻编著..春秋左传注[M].北京:中华书局,1990:1736.
二级参考文献
17
1
唐兰.
马王堆出土《老子》乙本卷前古佚书的研究——兼论其与汉初儒法斗争的关系[J]
.考古学报,1975(1):7-38.
被引量:122
2
曹旅宁.
《鹖冠子》述评[J]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10(4):76-81.
被引量:5
3
谭家健.
《鹖冠子》试论[J]
.江汉论坛,1986(2):57-62.
被引量:12
4
丁原明.
《鹖冠子》及其在战国黄老之学中的地位[J]
.文史哲,1996(2):24-29.
被引量:9
5
张岱年.中国古典哲学概念范畴要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93.
被引量:6
6
[2]钱穆.先秦诸子系年考辨[M].上海:上海书店,1992.
被引量:4
7
[日]大形彻.《鹖冠子》:一部幻想永久之国的隐者之书[J].东方宗教,1982,(59).
被引量:1
8
[5]A.C.Graham,"A Neglected pre-Han philosophicaltext:Ho-kuantzu",in Bulletin of the school of Oriental and African Studies,1989,V.52,no.3.
被引量:1
9
[6][比利时]戴卡琳.解读鹖冠子[M].杨民译.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0.
被引量:1
10
[10]张成秋.先秦道家思想研究[M].台北:中华书局,1971.
被引量:1
共引文献
126
1
郭骥.
段玉裁《书》学思想初探[J]
.传统中国研究集刊,2023(1):35-45.
2
杨兆贵.
近年《鹖冠子》研究简评[J]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47(1):74-77.
被引量:7
3
张显成.
简帛文献对辞书编纂的价值[J]
.辞书研究,1998(1):65-73.
被引量:3
4
王晖.
论中国古代宇宙起源“星云说”[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3(4):61-69.
被引量:3
5
张增田.
《黄老帛书》所见的另一种德治方略[J]
.中国哲学史,2002(1):67-70.
被引量:3
6
赵明正.
论司马迁的“一家之言”[J]
.云梦学刊,2004,25(5):30-32.
7
孙福喜.
论敦煌唐写本《鶡冠子》[J]
.敦煌研究,2000(4):157-162.
被引量:2
8
葛志毅.
重论阴阳五行之学的形成[J]
.中华文化论坛,2003(1):60-66.
被引量:10
9
韩东育.
《性自命出》与法家的“人情论”[J]
.史学集刊,2002(2):9-14.
被引量:9
10
米靖.
《鶡冠子》教育思想浅析[J]
.中国道教,2002(5):10-12.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19
1
杨兆贵.
近年《鹖冠子》研究简评[J]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47(1):74-77.
被引量:7
2
唐兰.
马王堆出土《老子》乙本卷前古佚书的研究——兼论其与汉初儒法斗争的关系[J]
.考古学报,1975(1):7-38.
被引量:122
3
曹旅宁.
《鹖冠子》述评[J]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10(4):76-81.
被引量:5
4
谭家健.
《鹖冠子》试论[J]
.江汉论坛,1986(2):57-62.
被引量:12
5
吴光.
《鹖冠子》非伪书考辨[J]
.浙江学刊,1983(4):38-44.
被引量:7
6
何凤奇,王洪生.
唐人写本《鹖冠子》残卷跋(附校勘记)[J]
.文献,1987(4):162-171.
被引量:5
7
阎文儒.
关于唐代残卷《鹖冠子》及其他[J]
.文献,1987(4):172-174.
被引量:3
8
李学勤.
马王堆帛书与《鹖冠子》[J]
.江汉考古,1983(2):51-56.
被引量:39
9
丁原明.
《鹖冠子》及其在战国黄老之学中的地位[J]
.文史哲,1996(2):24-29.
被引量:9
10
徐文武.
鹖冠子籍贯与生平事迹考略[J]
.南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1(2):90-94.
被引量:4
引证文献
1
1
宋博雅.
《鹖冠子》研究综述[J]
.职大学报,2021(2):52-59.
1
杨兆贵.
敦煌本《鶡冠子》上卷注研究[J]
.敦煌研究,2003(4):74-80.
2
孙福喜.
论敦煌唐写本《鶡冠子》[J]
.敦煌研究,2000(4):157-162.
被引量:2
3
谁是十七大的直接受益者[J]
.华人世界,2007(11):16-16.
4
黄坚.
从天子到村长,都要过选 ——墨子治国理想一瞥[J]
.读写月报(高中版),2009(4):9-10.
5
黄怀信.
《鹖冠子》源流诸问题[J]
.文献,2001(4):33-46.
被引量:2
6
徐贲.
美国的政治宣传[J]
.南方人物周刊,2009(20):86-86.
7
朱文华.
“发行”一词源流商榷[J]
.出版发行研究,1988(4):56-57.
被引量:1
8
72件国宝补阙[J]
.文物天地,2002,0(12):92-93.
9
贺忠辉.
试述地下档案——墓志的价值[J]
.山西档案,1991,0(1):48-48.
10
王子今.
对诸子之学的一项重要贡献——介绍黄怀信撰《鶡冠子汇校集注》[J]
.书品,2005(6):41-44.
被引量:1
中国历史文物
2003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