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科学发展的生命之翼──地球科学文化建设初探
被引量:7
One aspect of the life of earth science development-cultural construction earth science
出处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631-636,共6页
Geological Bulletin of China
参考文献4
-
1朱训.地质科学与地矿产业[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1997.. 被引量:3
-
2张中伟.鲁迅从这里走过[J].野草,2001,(3). 被引量:1
-
3.中国近现代科学技术回顾与展望[A]..见: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协会,2002.. 被引量:1
-
4张中伟.打造地球科学文化产业[N].国土资源报,2002-05-27.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29
-
1唐书恒.初涉教坛的几点认识和体会[J].中国地质教育,2005,14(2):42-43. 被引量:6
-
2王殿华.加强地学新闻报道 传播地球科学文化[J].中国地质教育,2004,13(1):9-12. 被引量:4
-
3王殿华.把人文精神融入地学教育——浅谈地学文化与地学创新[J].中国地质教育,2003,12(2):8-10. 被引量:11
-
4王谷岩.科学普及是科学家的职责[J].科学中国人,1996(11):23-22. 被引量:1
-
5张中伟.地球科学文化与文艺复兴[J].国土资源,2004(8):33-35. 被引量:5
-
6胡能勇.希腊莱思沃斯(Lesvos)硅化森林[J].国土资源导刊,2004,1(5):59-60. 被引量:2
-
7余谋昌.“人与自然”重新成为研究的热点[J].自然辩证法研究,1995,11(11):15-18. 被引量:5
-
8赵鹏大,方熠.社会地质:发展地学文化的基础[J].中国地质教育,2006,15(1):9-11. 被引量:5
-
9潘健,李海龙,胡能勇.论国家地质公园建设[J].国土资源导刊,2006,3(3):158-160. 被引量:5
-
10王殿华,李守义.地学文化资源的深度开发与立体传播[J].中国地质教育,2006,15(3):20-23. 被引量:3
引证文献7
-
1赵鹏大,方熠.社会地质:发展地学文化的基础[J].中国地质教育,2006,15(1):9-11. 被引量:5
-
2张中伟.地球科学文化肩负的三大使命[J].中国地质教育,2007,16(1):34-36. 被引量:3
-
3胡能勇,戴塔根,蔡让平,李敬,阳金宝.论地质遗迹资源的价值及资产化管理[J].大地构造与成矿学,2007,31(4):502-507. 被引量:5
-
4林善园,刘晶,韩尚峰.中国地质大学地学特色校园文化研究[J].中国地质教育,2008,17(2):29-33. 被引量:2
-
5王殿华.论地学形象的传播与保护[J].中国地质教育,2010,19(4):46-50.
-
6万毅,唐书恒,白鸽,张松航.从受众角度浅谈中国地球科学文化建设[J].中国地质教育,2011,20(4):20-23. 被引量:3
-
7陈萍.发挥地质工作者在地球科学文化传播中的作用[J].科技传播,2016,8(20).
二级引证文献18
-
1谭志昌.中学地理野外实践活动对地学文化的科普建设作用——以香港地学冬令营为例[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9(S3):173-174. 被引量:1
-
2李信义,刘同福.关于地球科学文化的几点认识[J].中国地质教育,2006,15(3):24-27. 被引量:3
-
3陈慧,陈俊兰,堵海燕,黄磊.关于中国地质图书馆发展定位的思考[J].中国地质教育,2008,17(2):119-121. 被引量:2
-
4郭红玉,夏大平,倪小明.高等院校普及地球科学的亟须性和方法研究[J].中国地质教育,2009,18(3):77-79.
-
5李翠林.基于利益共享的新疆地质遗迹景观资源管理优化模式研究[J].资源与产业,2011,13(3):98-102. 被引量:5
-
6万毅,唐书恒,白鸽,张松航.从受众角度浅谈中国地球科学文化建设[J].中国地质教育,2011,20(4):20-23. 被引量:3
-
7雷万杉,杨兴科,钱壮志.纽带型课程建设的必要性与实践过程——以区域成矿学为例[J].中国地质教育,2013,22(4):59-62.
-
8肖清华,晏涵,刘新荣.大学校园地质文化的构想与实施[J].高教学刊,2016,2(12):186-187.
-
9王明,郑念.当代科学文化建设的现实情境、阶段特征与战略价值[J].天津科技,2017,44(5):86-90.
-
10彭世良,周爱国,柴波,陈文光.湖南省地质遗迹空间分布及保护开发[J].地质与资源,2017,26(4):418-424. 被引量:3
-
1张中伟.地球科学文化与文艺复兴[J].国土资源,2004(8):33-35. 被引量:5
-
2朱筱新.古人的别号[J].百科知识,2009(9):54-55.
-
3张中伟.弘扬地球科学文化[J].国土资源,2003(10):46-48. 被引量:1
-
4康健,王黔驹,颜世强.1∶25万公众版地形图应用于1∶25万地质图的技术方法研究与探讨[J].中国地质,2012,39(4):1087-1093. 被引量:3
-
5董清雷.山西省石炭纪本溪期铝土矿成因及成矿规律探讨[J].华北国土资源,2004(1):33-36. 被引量:5
-
6谢辉,张均.黔东南地区GIS多源信息金矿产综合评价预测方案探讨[J].矿床地质,2014,33(S1):837-838.
-
7崔利锋.加强渔业污染防治 保护海洋生态环境[J].环境保护,2008,36(19):64-66. 被引量:2
-
8屠莉莉,黄国勤.浙江舟山群岛海洋旅游业发展研究[J].海洋信息,2009,24(2):28-31. 被引量:4
-
9Zehao Shen,Keping Ma.Effects of climate change on biodiversity[J].Chinese Science Bulletin,2014,59(34):4637-4638. 被引量:2
-
10肖乐斌.海岸带的人类活动作用[J].地球信息科学学报,1997,9(2):59-60.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