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的分疏与认识论的类型——中国传统哲学认识论的新透视
被引量:6
出处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21-26,共6页
Philosophical Research
共引文献695
-
1陈景云.试论儒家思想的困厄和复兴[J].文教资料,2006(17).
-
2彭富春.说游戏说[J].哲学研究,2003(2):39-45. 被引量:28
-
3魏义霞.不同的哲学追求与人生理想——近代与古代价值哲学比较研究[J].哲学研究,2003(2):63-68. 被引量:1
-
4丁原明.老子的生存哲学[J].哲学研究,2003(3):40-45. 被引量:6
-
5徐亚文."以人为本"的法哲学解读[J].中国法学,2004(4):46-54. 被引量:28
-
6张赪.从先秦时期“介词+场所”在句中不合规律分布的用例看汉语的词序原则[J].语言研究,2000,20(2):63-69. 被引量:8
-
7管锡华.从《史记》看上古几组同义词的发展演变[J].语言研究,2000,20(2):95-110. 被引量:3
-
8刘影,陈垣光.文化交汇,丰彩灿然——喜读《阿Q正传》莱尔英译本[J].中国翻译,2002,23(4):81-83. 被引量:22
-
9金惠敏.孔子思想与世界和平——以主体性和他者性而论[J].哲学研究,2002(2):35-42. 被引量:9
-
10刘清平.美德还是腐败?——析《孟子》中有关舜的两个案例[J].哲学研究,2002(2):43-47. 被引量:96
同被引文献35
-
1杨国荣.知治统一——韩非认识论特点新探[J].齐鲁学刊,1988(3):29-34. 被引量:1
-
2王其俊.试论孟子认识论的基本倾向[J].齐鲁学刊,1987(5):64-68. 被引量:3
-
3郁振华.扩展认识论的两种进路[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9(2):1-8. 被引量:14
-
4弗朗西斯·福山.大分裂:人类本性与社会秩序的重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被引量:30
-
5[英]齐格蒙特·鲍曼 张成岗译.后现代伦理学[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 被引量:71
-
6朱熹注.公孙丑章句上,孟子章句集注[M].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93.. 被引量:1
-
7朱熹注.告子章句上:孟子章句集注[M].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93.. 被引量:1
-
8[德]卡尔-奥托·阿佩尔.哲学的改造[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321. 被引量:4
-
9[美]霍尔姆斯·罗尔斯顿.环境伦理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461. 被引量:94
-
10[德]库尔特·拜尔茨.基因伦理学[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0.60. 被引量:10
引证文献6
-
1李晔,苗青.从“四端”说看伦理学的基础与方法[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7(3):38-41. 被引量:2
-
2林于良,周莹.《管子》认识论思想研究[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12,40(4):60-62.
-
3李淼.质性研究方法本土化:反思与建构——从方法论的“中心-边缘”困境谈起[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44(5):34-42. 被引量:4
-
4刘静芳.解决狭义认识论问题的别样方案[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51(3):51-58. 被引量:1
-
5武星池,常照强.孟子与韩非认识论比较[J].青岛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32(4):68-71.
-
6赵月刚.墨家科学技术知识的自然哲学基础[J].自然辩证法研究,2023,39(5):120-126.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8
-
1李晔.“普遍伦理”问题的“科学”背景与视域[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6,23(1):10-13. 被引量:1
-
2李晔,苗青.环境伦理学的理论方法、思想基础与论证逻辑[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7,24(5):5-8. 被引量:2
-
3张成林.小学对分课堂的哲学阐释[J].教学与管理,2020(23):1-3. 被引量:5
-
4王苍龙.量化统计、实证哲学与学科主体性——英国社会学风格的形成及其对中国社会学的启示[J].社会发展研究,2021,8(4):215-238.
-
5王苍龙.量化统计与英国社会学——评《英国社会学史:新研究与再评估》[J].清华社会学评论,2022(1):281-298.
-
6高胜楠,吕文婷,吴建华,肖连杰.质性研究方法在档案学领域的应用分析与启示[J].情报科学,2022,40(7):85-92. 被引量:7
-
7王苍龙.量化统计、实证哲学与学科主体性--英国社会学风格的形成及其对中国社会学的启示[J].复印报刊资料(社会学),2022(3):118-132.
-
8周明珠,刘长明.墨学赋能中国科技自立自强的三维审视[J].自然辩证法研究,2024,40(7):119-124.
-
1刘俊星.物理之美带给学生的感悟和追求[J].商情,2011(49):68-68.
-
2杨开.天道酬勤[J].广东教育(高中版),2008(7):12-13.
-
3刘珍莲.渊源[J].思维与智慧,2006(8):35-35.
-
4周德丰,杜运辉.中国传统哲学认识论的理论成就及其当代价值[J].新华文摘,2010(3):41-44.
-
5佚名.噩梦里都有什么[J].现代妇女,2015,0(5):26-26.
-
6潘森玲.如何理解实践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决定作用[J].福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6(2):38-40.
-
7胡正鹏.社会性──两种认识论的分水岭[J].云南学术探索,1994(4):10-13.
-
8郑文先.反思性·合理性·真理性[J].江汉论坛,1995(7):21-26. 被引量:4
-
9编后话[J].哲学动态,1987(8):50-50.
-
10叶秀山.从康德到列维纳斯——兼论列维纳斯在欧洲哲学史上的意义[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2(4):28-35. 被引量: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