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传播心理学视角下的“丧文化”研究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丧文化'的产生有其特定的时代背景和技术环境。本文结合传播环境从刺激-强化、需求与动机、角色理论和认知的角度探究'丧文化'产生及流行的心理动因,发现'丧文化'背后的心理动因是复杂的,是青年群体在现实背景下应对失落情绪蔓延以及自我否定之否定。
作者
顾嘉铭
机构地区
中国传媒大学
出处
《新闻研究导刊》
2019年第13期52-53,共2页
Journal of News Research
关键词
“丧文化”
心理动因
习得性无助
分类号
C912.6 [经济管理]
G122 [社会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4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170
同被引文献
6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3
1
汪凯.
从刻奇到戏谑:“反鸡汤”作为一种感觉结构[J]
.新闻与传播研究,2017,24(10):32-48.
被引量:25
2
杜骏飞.
丧文化:从习得性无助到“自我反讽”[J]
.编辑之友,2017(9):109-112.
被引量:67
3
萧子扬,常进锋,孙健.
从“废柴”到“葛优躺”:社会心理学视野下的网络青年“丧文化”研究[J]
.青少年学刊,2017(3):3-7.
被引量:99
二级参考文献
24
1
丁学良.
自由与幽默[J]
.学习博览,2009(3):40-41.
被引量:2
2
景凯旋.
关于“刻奇”[J]
.书屋,2001(12):56-60.
被引量:12
3
周国韬.
习得性无力感理论再析[J]
.心理科学,1994,17(5):297-301.
被引量:44
4
张平功.
青年亚文化的形成及表现[J]
.青年探索,2007(4):22-25.
被引量:29
5
田杰.
“谁是青年”与“青年是谁”——关于青年研究的几个问题[J]
.当代青年研究,2007(7):1-9.
被引量:10
6
肖伟胜.
作为青年亚文化现象的网络语言[J]
.社会科学研究,2008(6):190-195.
被引量:49
7
赵瑞雪.
“习得性无助”及其在管理实践中的思考[J]
.高等农业教育,2011(5):35-36.
被引量:9
8
张昊,朱舜,陈婧.
护理学生生物化学学习中习得性无助的归因与预防、转化策略[J]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15):2388-2390.
被引量:3
9
蒋原伦.
一切新文化都是青年亚文化[J]
.读书,2012(10):107-112.
被引量:16
10
杨文华.
网络语言的流行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解构[J]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29(5):60-64.
被引量:19
共引文献
170
1
李娟.
解构性表达下的正能量赋权:《脱口秀大会》的文化批判分析[J]
.浙江学刊,2021(4):183-192.
被引量:6
2
谢文欣.
阿多诺文化工业视角下的“咪蒙”生活情感类自媒体公众号分析[J]
.新闻研究导刊,2020,0(1):127-128.
3
杨焱婷.
“丧文化”浅析[J]
.现代交际,2020(21):104-106.
4
信中贵,张先义.
青少年“佛系”心态与实践活动的关系研究[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0(3):64-68.
被引量:2
5
任怡璇.
“Z世代”高校“佛系青年”爱国主义教育工作路径探究[J]
.世纪桥,2022(9):74-76.
被引量:2
6
彭佳妮,林若野(指导).
顺应与抵抗:亚文化视域下丧文化网络用语泛化现象管窥[J]
.汉字文化,2021(5):196-198.
被引量:3
7
朱芷瑶.
从“鸡汤”到“反鸡汤”:B站五四青年节系列短片中的情绪传播研究[J]
.传媒论坛,2023,6(17):59-61.
被引量:1
8
马睿.
从“丧”到“躺平”:后疫情时代青年亚文化的转向[J]
.传媒论坛,2023,6(13):91-93.
被引量:1
9
孟亚男,莫依萍.
大学生群体的时代焦虑:表征、认同与反抗——以朋友圈“锦鲤转发”现象为例[J]
.北京文化创意,2021(1):16-23.
10
谷学强,张子铎.
社交媒体中表情包情感表达的意义、问题与反思[J]
.中国青年研究,2018(12):26-31.
被引量:29
同被引文献
6
1
孙晋,沈红.
社交网络群体性迷失现象分析[J]
.电脑知识与技术,2019,15(4X):37-38.
被引量:3
2
樊清丽.
社交网络中的“群体性孤独”现象及原因分析[J]
.新闻世界,2019(7):94-96.
被引量:4
3
郭桂萍,廉多日娜.
移动社交媒体下的群体性孤独研究[J]
.传播力研究,2019,3(35):20-20.
被引量:5
4
李芮.
社交媒体时代的网络孤独现象分析[J]
.新闻研究导刊,2019,10(23):48-48.
被引量:3
5
段水莲,刘莼汐.
社会心理学视角下的网络青年“丧文化”现象分析[J]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0,40(2):55-59.
被引量:4
6
陶志欢.
青年“群体性孤独”现象的审思与调适[J]
.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20,39(5):88-96.
被引量:22
引证文献
1
1
王琼.
从传播心理学角度看社交媒体下的群体性孤独[J]
.传播力研究,2021,5(16):167-168.
1
吕建军.
经济新常态下探析高等职业学校财务内部控制的有效对策[J]
.环渤海经济瞭望,2019,33(7):93-93.
被引量:3
2
施陈嘉,郑佳喜,李宝昆.
关于提高高校公共体育网球教学 有效性的方法探析[J]
.读天下(综合),2019,0(30):0131-0131.
3
徐晶星.
引领学生突破认知定势[J]
.现代教学,2019,0(15):142-143.
4
黄立刚.
心心相“Q”[J]
.高校招生(高考指导),2019(5):31-31.
5
郑菊花.
如何解决低年级学生写作“习得性无助”的问题[J]
.科普童话(新课堂),2019,0(30):99-99.
6
苏日娜.
RFID技术环境下图书馆流通服务模式研究[J]
.内蒙古社会科学(蒙文版),2018,0(3):161-163.
7
周鑫,罗光福.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思路[J]
.心理月刊,2019,0(16):51-51.
被引量:4
8
张芸芸.
初中生早恋的心理动因 特征及辅导[J]
.校园心理,2019,17(4):318-320.
9
祁洁珍.
角色理论视角下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辅导员的作用分析[J]
.现代经济信息,2019,0(12):425-425.
被引量:2
10
杨顺仪.
从“他信”走向“自信”[J]
.语文月刊,2019(8):93-93.
新闻研究导刊
2019年 第1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